神农山

发布时间: 2019-11-15 08:38: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17

☆☆ 1 ☆☆ 一条巨龙自北向南奔腾了八百里,在黄河边上嘎然而止,一抬头耸起一座山。干净利落。断然的气质,不俗的风范。 既然是龙头,就必有龙头的气魄;既然是龙头,就定有龙头的威风。 它既不缺乏粗犷和雄健,又兼具阴柔和秀美。 ——挺拔,秀丽,绵亘…… 太行山

神农山

  ☆☆ 1 ☆☆

  一条巨龙自北向南奔腾了八百里,在黄河边上嘎然而止,一抬头耸起一座山。干净利落。断然的气质,不俗的风范。

  既然是龙头,就必有龙头的气魄;既然是龙头,就定有龙头的威风。

  它既不缺乏粗犷和雄健,又兼具阴柔和秀美。

  ——挺拔,秀丽,绵亘……

  太行山的精气神,全汇聚在这里了。

  ☆☆ 2 ☆☆

  当一则故事古老得足以湮没历史,人们只能相信传说。

  在蛮荒时代,神农氏辨五谷,尝百草,还在山顶上设坛祭天。

  这一祭就是百代,再一祭就是千年。

  从野生植物中选出五谷种植为田园,将野生动物豢养成家畜;神农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类学会了农耕,学会了畜牧,也学会了财富积累。

  他亲尝百草,熟知运理,区分营养和毒性,让人避害而取益。

  神农氏的智慧成就了一代帝王,并以基因的形式溶进了子孙的血液里。

  神农氏,先为农,后成神。他不仅是农神,也是财神。

  他在华夏文明的源头上留下一本《神农本草经》就悄悄地走了。

  当风雨将历史的痕迹一遍又一遍地冲洗干净之后,神农氏从古老的传说中又走了出来;走在神农山脚下,手里托举着谷物,坐成了29吨的铜像;每天庄严地注视着红红绿绿的子民们。

  游客一拨一拨地到来,又一拨一拨地离去;唯有那八种动物围在他的周围,日夜相伴。

  ☆☆ 3 ☆☆

  神农山具有绝佳的风水,可包容天、地、人三界,也滞留了儒道佛三教鼻祖的脚步。三支文化的泉流把神农山引向历史的悠远。

  在山顶一隅,老君曾筑炉炼丹,功德圆满后双脚一蹬乘祥仙升而去,现在的石面上还留有一双深深的脚印。

  一千多尊佛身刻在一凹洞壁上,一刻就是千年。作为历史的缩影,折射出太平盛世的繁荣,成了一个时代永恒的印记。

  云阳寺与清静宫仅一墙相隔,宛若手足兄妹。佛音道经在微风中来回穿梭,共同寻找超越凡尘之上的境界。

  ☆☆ 4 ☆☆

  山有山的规矩,物有物的规则。

  可爱的狝猴只在浅山坡上安家。它既不下山底,也不上山顶,只蹲在道旁等候游人投来的食物;在属于自己的领地上繁衍生息。

  桃花只烂漫在半山腰上,一纵向着阳光的溪谷里。她不管游人的目光,只要春风来了,她就微笑。过了浪漫的季节,她就默默隐身于葱郁的群体里。

  白皮松具有松的精神与鹤的高洁。他不在乎凄风苦雨,也不惧怕烈日寒霜;他只向往高度。只要能和白云更接近,坚硬的岩石和危崖都不在话下;只要根能抓牢石块,枝便可伸出迎宾的姿势。

  ☆☆ 5 ☆☆

  没有艰难,哪能到达“天”的高度!不流下汗水,定然触摸不到“一天门”。

  “一天门”虽然矮小,但它却在凌空的高度上。

  过了“一天门”,就是到了天上,便可平步青云。

  人在“天”上,头顶还有青天。

  除了目光可以触及的浩渺与浩瀚,除了流动的白云和山岚,山峰消失了,只有空旷和寥廓。

  极目南方,唯白雾茫茫,不见大地;人间在目光之外。

  近处山谷,绿波涌动,奇木攀岩,彰显生命的伟大与顽强。

  雾霭翻滚,空阔辽远,凌空的气息在漫延。是阳光将这里打磨成拟乎天庭的模样呢,还是天庭本来如此?

  ☆☆ 6 ☆☆

  入了南天门,就是紫金顶。这是紫气东来,祥云缭绕之所。

  紫金顶上设有祭坛,是用来祭天的。

  我忽然明白了:这里不是真正的天庭。

  这是4亿年前的海底,是海底不甘心永远沉默,渐渐崛起了。

  尽管已长成了山峰,可海底的层理和生物还在岩石档案里保存着呢。

  一颗松籽在石缝中发芽,只等3千年后的一次相会。等啊等,等褪了童年的青色,等灰了壮年的肌肤,直等到满身银白,终于等来了我和驴友的脚步。

  不是不能相会,只因缘还未到。

  数千年的寂寞时光,几棵古松在相依相偎中度过。但不知它们在交流些什么?也不知他们还要继续相守多少时光呢?

  ☆☆ 7 ☆☆

  在“龙”的脊背上筑起一道长城,是长城但具有龙的神韵。

  不缺乏长城的巍峨,也不缺乏长城的壮观;但比长城更险峻,比长城要秀美;还有奇特的松,奇特的石,奇特的景……

  是风景中的长城,是长城风景。

  那巨石砌起的高台,分明就是烽火台。

  那刀削的崖壁,是御敌最好的天堑。

  那石阶甬道,正可灵活机动兵员。

  而更奇特的是它的位置,在南天门内,在祭天坛的北面。难道天上也需要防御工事?

  龙脊长城,无龙,有脊,脊上有长城。

本文标题: 神农山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034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学会淡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