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家庭教育,为什么总是培养出“巨婴”?中国式巨婴,指的是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这类巨婴他们通常有以下两种特征:一是自我...
中国的家庭教育,为什么总是培养出“巨婴”?
中国式巨婴,指的是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这类“巨婴”他们通常有以下两种特征:一是“自我中心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一类人往往非常自恋,把全世界都当作自己的附属品,别人都要听他的;
二是“偏执分裂”,这类人因为长期生活在“保护伞”下,而不能接受他人的质疑,一旦受到外界的质疑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总之,“巨婴”产生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泛滥成灾”的母爱和家里老人长辈的溺爱。
每一个“巨婴”的形成原因大都相同,现在很多人家都是独生子女,这正所谓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个个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简直要宠上天,好不容易遇上理智的父母要给孩子理智的教育时,家里的老人们就不答应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怕自己的孙子外孙受一点儿委屈,那可真是有求必应,对孩子那真的是能宠上了天。我曾经看过一期《变形记》,有个富家女孩15岁了甚至每天穿衣服都要妈妈帮忙穿,吃饭都要一口一口喂,可能你会觉得夸张,可事实就是如此,不禁想问家长,你能这样照顾她一辈子吗?将来又有谁愿意去伺候这样啥都不会只会发脾气的大小姐?建议家长们在宠孩子为他的以后多想想,你究竟是在爱孩子还是在“害”孩子。宠爱可以千万不要变成溺爱,这样极有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在这里,想给家长们一些培养孩子的建议:
在该宠爱孩子的时候用力去爱,在该培养孩子的时候不要心疼,因为孩子总会长大,离开家庭的保护伞。孩子的成长,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其要面对的问题、学习的内容和应该得到的经验,只有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完这些路,他们才会真的长成茁壮的大树,没有哪个植树者希望自己种的树是风轻轻一吹就能吹倒的小树苗,所以各位家长们,为了孩子们能长成坚不可摧的参天大树,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爱,在适当的时间均匀的分给小树苗,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中国盛产“巨婴”,溺爱不好,为什么还有很多父母对此趋之若鹜?
中国盛产“巨婴”,溺爱不好,很多父母对此趋之若鹜,是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有一种心里就是总想把最好的都给他们,而且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不好的因素在里面,不仅仅是要拼父母的智慧,还要拼父母的钱包,可能在一些父母的认知中,只有对孩子的无限制的要求的应允才是对孩子的爱。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的时候不是孩子的需求所致而是父母心里本身的自然反应,就像我的父母总会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我小时候都 没有过,不能让我家孩子也缺失了”。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父母给孩子的东西一方面是孩子在没有认知情况下的索取,另一方方面是出于父母的自我满足感而表面上给予的爱。
其实现在我们都知道“宠溺"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好的,使得他们不但缺乏独立性,事情自主的判断力,而是产生了对于父母的过于的依赖性。所以让他们丧失了生活的方式,在小的时候可以有父母的照顾,在家的时候的脾气和情绪有亲人的理解和包容,但是一旦融入到外界环境中,就会产生格格不入的情况。
而这种被照在温室大棚里的花,一旦被挪到外面的世界,经历了风雨后,就会摧折。没有一丁点抗打击能力,所以对于父母而言溺爱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对孩子的伤害,一旦没有了父母这个庇护伞,他们连奔跑或者躲避风雨的能力都没有。
中国的畜牧业发展现状怎样?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3.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有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生产
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造就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3.5 科学管理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2021年我国牧业总产值超过3.3万亿,全国牧业总产值实现历史新高。我国畜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2021年全国畜牧业增幅最大的省份为湖南省,降幅最大的省市为北京市;牧业总产值最高的为四川省。
我国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持续增长,2021年全国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增长至142,2021年湖南省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高,达到164.9,且增长速度快,进一步推动湖南省畜牧业产值增长。
全国牧业总产值实现历史新高
中国畜牧养殖业简称牧业,是指牲畜饲养业。2021年我国牧业总产值超过3.3万亿,较2021年增长4366.95亿元,同比增长15.22%。
近年来我国对牧业发展高度重视,对于未来我国牧业发展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2021年9月14日由国务院印发实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我国畜牧业发展目标是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禽肉和禽蛋实现基本自给。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80%以上,到2030年分别达到75%以上和85%以上。综上,初步估计未来我国牧业总产值将继续稳定增长。
湖南省牧业总产值增幅最大
我国畜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我国养殖业发达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原地区如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份。从区域畜牧业发展看,全国27个省(区)牧业总产值实现增长,4个省(区)下降。
2021年全国畜牧业增幅TOP10省市分别为湖南省、山西省、江西省、重庆市等,湖南省增幅最大,达到36.77%;其次为山西省,增幅达32.32%。降幅最大的是北京市,下降了31.47%;其次是贵州省,下降了1.97%。
四川省牧业总产值位居全国首位
2021年牧业总产值TOP10的畜牧大省分别是: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湖北省、辽宁省。与2021相比,四川省超过山东省成为冠军,达到2648亿元;河南河北不变,位列第三、四名,云南省从2021年的第11位前进三位排名第8,内蒙古自治区跌出前10,安徽省前进两位列为第7,黑龙江下降一位列为第6,湖北省、辽宁省退后两位位居第9和第10位。
湖南省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高
据国家统计局,2021-2021年中国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持续增长,2021年为142,高于2021年13个点。
具体分省市看,从全国牧业总产值增幅最大的湖南省、降幅最大的北京市以及牧业总产值最高的四川省看,可知2021年湖南省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最高,达到164.9,且其增长速度明显;其次为四川省,为136.5,最低的为北京市,为134.5;可知畜牧业总产值与畜牧业产品平均生产价格指数密切相关。
养殖产业化发展是所有农业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实施养殖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各区域应针对各自的区域资源特点,紧跟国家有利政策,结合市场情况,推动区域畜牧业发展。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畜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