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淡然地面对生死?太简单了,当你活着一无是处,当你一无所有,当你穷的老鼠搬家,当你丑的人见厌,那么就会淡然面对生气,死不但不可...
如何淡然地面对生死?
如何正确对待生死观
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
中国人其实是很不愿意谈死亡的,甚至觉得这个字眼很不吉利。这跟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大家忌讳谈死,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人死了也说成是“老了”或者“走了”。谈死色变的文化基调,衬托出一种灰色的人生态度。

生老病死,本是生命的自然过程。然而,人们往往非常重视“生",对老、病、尤是死亡一直讳莫如深。 特别是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现在,“体面而有尊严” 的活着已深入人心,而对死亡却异常忌讳,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死亡 ”这个话题,不仅仅代表着言语上的不吉利,更被置于道德的高架上。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视死亡,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中,都要伴随着很多次“死亡”,亲人离世,或者认识的人离世,这些都是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尽早的对孩子进行有益的“死亡教育”,向孩子讲解死亡的话题时不要欺骗,那些看似美好的谎言只是家长对死亡的另一种逃避,在死亡教育这件事上起不到任何正面的作用,其次要如实告知,告诉孩子死亡到底是什么样子,它不应过分恐惧,更不应是无限的美好
《论生死》
很多时候,越是常见的事物,越难了解;越是基础的问题,越难回答。古往今来,看多了生死的人,比比皆是;看淡了生死的人,为数不多;看透了生死的人,寥寥无几。
西方的智者哲人,尤好探讨人生、人性的问题;而对于生死,他(她)们并未得其要领。即便如孔子这般伟大的思想家,也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发出“未知生,焉知死”的感慨。
真正能解悟生死的,唯有中国的道家人物;而对其有着深刻论述的,仅庄周一人。道家思想,深不可识,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说句题外话,若对“阴阳”没有深入的思考和重大的领悟,谈起哲学来,终究显得肤浅。
《庄子·知北游》有云:“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大宗师》有云:“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此外,书中还有不少关于生死的谈论,连同上文,敬请读者自行查阅、理解,此处恕不一一罗列、翻译。
——那么,何为生死?一孔之见,姑且谈谈:
生,是能够连续地感知到自身存在的状态;死,是丧失连续的对自身存在的感知能力的状态。或者说,生,是能够连续地维持自身稳定的状态;死,是丧失连续的对自身稳定的维持能力的状态。
必须说明的是,非生物也能感知到自身的存在(维持自身的稳定);但这感知(维持),并不连续。由非生物到生物的衍化过程中,必定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物体;其对自身存在的感知(自身稳定的维持)的连续性越明显,便越接近于生物。
由此不难明白,脑死亡的人,即是死人。就算借助医疗手段,使呼吸、心跳继续进行,也无法令其复生:人,已死;所生的,不过是死人的器官、组织、细胞而已。
借此,我们也可以体会古人所说的“气”:脑死亡而呼吸、心跳未停的人,与活人相比,便是缺乏这股连贯“精”“神”的“气”,以致对自身存在的感知(自身稳定的维持)的连续性丧失。
对生物而言,生死完全对立,两者不可共存:其要么生,要么死;不能既生又死,或不生不死。
生终于死,死源于生;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严格说来,生不能知死,死亦不能知生;但我们可依据阴阳之理,通过对生的了解,来推测死的特征——两者的性质,完全相反。
生是连续的,有长度的,如同一条线段;那么,死是非连续的,无长度的,仿佛一个质点。也可以说,生是短暂的,而死,是永恒的。
生是有知有觉的,死是无知无觉的。任何对生的感知(譬如喜怒哀乐),在死中,都不存在。所以,死本不苦,苦于死的,乃乐于生;死本无乐,乐于死的,乃苦于生。
若苦乐不入于心,则生死皆置之外。人能苦乐一视,则可生死两忘,步入不生不死的境界——所谓的“永生”,便是如此。
阴阳原无二分,生死本为一体。求生过度,便是找死;顺天应命,方为正道。若人类能长生不老,那么:彼时的生,如同当今的死;彼时的死,如同当今的生。如今痴迷于生的人,彼时将醉心于死。
在此,谨奉劝那些企图通过高等科技,来延长人类固有寿命的人:不要功在当代,祸及千秋;不可为一时之赞誉,而受万古之毁骂。
死亡 不可避免 我们如何坦然面对
一、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有一句话:虽然肉体上的死亡可以摧毁我们,但是对于死
亡的观念可能会拯救我们。
因为,我们从对于死亡的认知而来的所有焦虑,其实都是非理性的。
你问,我们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可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不用面对死亡。
我们担心死亡,大多数是在担心死亡会有怎样的滋味,如你所说「真的很害怕突然之间失去一些感觉,失去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当你死时,却并无知觉意识,你并不用去面对「失去一些感觉,失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样的你,并不存在。因此,我们每个人并不用面对自己的死亡。
就如海德格尔所说:「死在,我就不在;我在,死就不在」。
二、
当然,这种形而上的思考似乎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来一次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出的思想实验。这个实验操作性还不错,当大家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就可以追随我一起来做(我略作修改,以符合我们大家的阅读习惯):
前些年穿越剧十分火热的时候,有一部50集大片,叫《神话》,大家跟我一起回顾其中剧情。男主角易小川(胡歌饰)穿越到2000年前,爱上了玉漱公主(白冰饰),种种原因,他们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能力,却被迫分离。两人苦苦生活等待了2000年,到了现代才终于团聚,却因此失去了长生不老的能力,迅速衰老。
现在跟我一起想象,你成为了易小川,不过你没那么帅,你还是你现在的模样(照一照镜子,我说真的),现在的智商(想想期末考试的成绩),现在的赘肉和零武功(再照一照镜子)。你也没有爱上一个白富美(例如,范冰冰,嗯,你应该不会爱上她,我说的是爱情的那种。),你知道你高攀不上,所以审美也和现在一样(中学的同桌,大学学生会的学妹,单位里新来的妹纸。嗯,就是这种。)。你唯一拥有的,是易小川那长生不老的能力。你的生命从此没有了终点。
你的生活就是目前所过的和往昔所过的生活。将来仍将不断重演,没有任何新鲜之
处。每一样痛苦、欢乐、离愁、叹息,日复一日,永不停息。你现在每天生活中的大大小小无法言传的事情皆会再度重现,而所有的结局也都一样——同样的鲜红朝阳、同样的风中匆忙的街边烧饼作为早餐、同样喋喋不休的老板或同事、同样的又卡又破的笔记本电脑、同样的思维停滞写不出好代码的星期一、同样的末班公交车、同样的睡到中午的周末。那存在的永恒沙漏不停转动。你不会死亡,这样的日子没有终点。
怎么样?假设你将重复同样的生活直至永远,没有尽头。这依旧让人震撼,让人恐惧。不是吗?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里很核心的一个要素也是,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是无限的。我们恐惧的是这种无限。一切有终点的事物,不论多么糟糕透顶,似乎都不能让人产生无边无尽的恐惧。
所以,我们似乎恐惧的并不是死亡这件事情本身。
托尔斯泰在其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中讲述,伊凡伊里奇是一个品性卑劣的地主,在痛苦中面临死亡,但是在生命结束之前,他突然意识到他的死亡是如此糟糕,正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得如此糟糕。
这给我们以最大的启示是:学会很好地生活就是学习如何能够很好地死去。
三、
「我每天都拼命地在工作和学习,努力尝试忘掉这个问题」
题主,你每天都在拼命工作和学习,但是这种努力和拼命背后的动机却是去逃避去忘记这个问题。
你把不断的工作和学习当做酒精来麻痹自己,你恐惧死亡的债务,结果拒绝生命的借贷。你因恐惧死亡,因而不敢进入生命。就像你害怕会用完你的生命似的。
别如此胆小好嘛,去热爱你的生活吧,去做你爱做的事情,把自己沉浸在生活的河流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去泡妹纸、去开公司、去巴厘岛度假、
去上周末的兴趣班、去交有趣的朋友、去谈让你血脉偾张的恋爱。一切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就去做它。
不要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它并不能教导,一个人必须把自己完全沉浸在生活的河流之中,这样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四、
你想,在我们出生之前,已经有很多很多年,多到数不清楚,在我们死后也会有很多很多年,多到数不清楚。因此,我们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团耀眼的火化,它夹在前后两大团黑暗中间:在我们出生之前的黑暗和再我们死后的黑暗。可是我们多么恐惧后面那团黑暗,而对前面那团黑暗毫不在意。
伊壁鸠鲁曾提出,我们死后「不存在」的状态和出生之前一样。去想象我们生前和死后并无区别,去试图相信这样一个观念:人死之后一定是回到生前的状态了。这或许能给你以安慰。
五、
欧文亚隆在他的《直视骄阳》中提出了许多征服死亡焦虑的办法(强烈推荐本书)。他在第四章:观念的力量中,提到一个观念,我觉得对我面对死亡焦虑最有效,叫「波动影响」
我们对其他人的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我们可以留下一些东西,留下一些自己或许并不知晓的东西。
死并不像你所想的那样——一切都会完全消亡;最重要的是,你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你的言行、你的思想所带来的「波动影响」能够使别人得到快乐。
如何坦然的面对死亡!
我今年24岁,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在想人到老了 死亡 的那一刻,有时候晚上静下来想想真是可怕。24岁,已经过完生命的三分之一了,好象是一转眼的时间。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那死 的那一刻呀很难受吧。还有会把你烧了,永远是埋在地下。几十年后就没人记得你来过这世上。哇,真是越想越怕!大家有没有方法可以告诉我,怎么样能坦然的面对死亡吗?我好怕,到那一刻。身边的亲人,和 子女,亲戚围着你僵硬的尸体在哭!!!!1珍惜眼前,如果到死的时候还痛苦,那是因为在后悔自己在世之时没有珍惜生命、没有充实的生活。
我对以后老了死亡并不感到怎么害怕,但我对现在无聊、不充实的生活感到厌恶和可怕。
全力以赴
我不知道楼上的有没有经历过亲人死亡
其实想要坦然并不容易
如果不想留下遗憾
就和爷爷再快乐的度过一段时光
不要想老是死不死的问题
你太懦弱了额,如果注定结束
那我宁可可选择美丽的活到最后!
其实你应该怀抱希望
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你很爱自己的爷爷是么?
那就
守护手中的热爱
为生命的奇迹坐下铺垫!让爷爷开心快乐
让爷爷心胸坦然
完成爷爷的意愿,一切还有转机
不是么?干嘛老想那些失败倾向的事!
好了
堵上自己的灵魂
堵上自己的热爱
闭上眼睛
为自己亲爱的爷爷
唱一首坚强
勇敢的歌谣!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