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纹字』,了解奇形怪状的故事邯郸学步[hándānxuébù]出处《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
关注『 纹字 』,了解奇形怪状的故事
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 bù]
出处
《 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李白诗曰: 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本会的东西忘了。
近义词
东施效颦 数典忘祖 步人后尘
亦步亦趋 西颦东效 鹦鹉学舌
反义词
独辟蹊径 标新立异 择善而长
例句
无论学什么,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成语背后的小故事
相传两千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吃穿不愁却极度缺乏自信,经常感觉事事不如人:衣服是他人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他人的高雅。日久天长,竟怀疑自己走路的姿势也有问题。有一天,他在路上听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便千里迢迢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
一来到邯郸,便开始仔细观察来来往往的人,观察他们的步伐、步法、摆手的姿势,甚至是身躯的摆动。可是他总觉得学得不象。小伙子迷茫了,为什么自己学不会他们那动人的姿态呢?难道是由于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已经习惯了原来走路的方式?于是下定决心忘掉原本的走路方式,从新开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地忘掉了原先的走路姿态,不过却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样子,最后只好爬着回了燕国。
赵国人幽默地把他学习走路的这座桥叫做学步桥,这一传就是两千年。桥西的路口,现代人雕了一个燕人学走路的雕塑供大家观赏,这个故事也就成了“邯郸学步”的典故出处。小石桥两侧的栏杆上比较粗糙地雕着各种成语故事:胡服骑射、指鹿为马、黄粱美梦……
学步桥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主城区串城街,原为木桥结构,因常遭水冲,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桥身长32米,面宽9米,高8米,两旁各有19块拦板和18根望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现为邯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遇纹字,识文谈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