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洛阳三月,百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犹如锦绣。费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织成如此壮丽迷人的春色啊!)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5.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洛阳牡丹图》(洛阳这个地方很适宜种花,其中牡丹花尤为天下奇花。)
扩展资料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蜚声中外。
截至2021年,洛阳拥有四项世界文化遗产,沿洛河两岸存有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西周成周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六大都城遗址。有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6家。
2021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该《规划》将洛阳定位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自贸区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
2021年,洛阳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洛神居住于此。同时,洛阳也是中国3000多年文明的帝都王城,华夏,中华,中土,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1960年在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
先后100多个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称,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定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
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参考资料:洛阳-百度百科
描写洛阳的古诗句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描写“赞美洛阳”的古诗词有哪些?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唐·韦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宋·欧阳修、《秋思》唐·张籍
1、原文:《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唐·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译文: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赏析:
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十分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读到这里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可见“他乡老”一语,既是韦庄一类晚唐士人的慨叹,也是历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块垒。三四句承上,一句写景,一句写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贞观中,以赐魏王泰”而得名,它是东都洛阳的游赏胜景。但安史乱后,东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况此时游赏,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着一“暗”字,虽是烟笼柳堤的实景描绘,但也确是作者的虚笔映衬,从中透露出一种历史与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时心转迷”的心态。眼前所见的是春光缭乱、烟柳迷茫之景,胸中翻腾的是怀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忧伤之中。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诗中所写的“魏王堤畔柳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的情与景,不过这里情景更为密合,意旨更为蕴藉。
过片与首句呼应,具体描绘春光之好:桃花红艳,春水清澈,鸳鸯双双,嬉戏水上,一片明丽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写到这里,作者似乎已从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脱出来,陶醉于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实并不,后面两句说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来表现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心迷:“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这里,词人面对残晖,一方面是恨意郁结,家国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头凝结。下一“凝”字,极共沉重。另方面是深切忆念,故国之忆,亲友之忆,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荡。下一 “忆”字,格外深挚。“君不知”三字,以怨对方的不知、无情、无动于衷,曲折表达自己的忆念之深、之切、之诚、之纯,真是“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丁寿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吴蘅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韦相清空善转”。这首词,以恨转忆,以景迷转心迷,以情景反差转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吴蘅照说他“善转”是不错的。
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具现。“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洛阳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阴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荫游人;二是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杨柳依依,更添离别之情;鸳鸯喁喁,益增寂寞之感。这些都是词人在洛阳所习见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唤。
2、《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宋·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译文:
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赏析: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象着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3、《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欲”字紧承“见秋风”。这“欲”字颇可玩味。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描写洛阳的的四句古诗词
1、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裴迪: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7、祖咏: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8、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2、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3、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刘长卿: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5、刘长卿: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6、刘长卿: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7、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8、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9、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20、权德舆:玉台体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21、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2、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3、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4、张祜: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5、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6、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7、李频: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8、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0、西鄙人: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1、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32、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赞美洛阳的诗词、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南北朝·范云《别诗》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唐·曹邺《四望楼》(楼在洛阳东,今废。秦时有贵公子贾虚每日宴其上。)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唐·李贺《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唐·李益《洛桥》
春 游
(宋)邵雍
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
金谷暖横宫殿碧,铜驼晴合绮罗光。
桥边杨柳细垂地,花外秋千半出墙。
白马蹄轻草如剪,烂游于此十年强。
描写洛阳牡丹的诗句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蓉静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红牡丹(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4881871.html?an=0&si=3
描写洛阳的古诗句有哪些?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3][4]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蜚声中外。
写有关于洛阳的诗句有什么?:.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