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衰老的诗词 说出几个形容人衰老的诗

发布时间: 2022-09-21 09:57: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91

1、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唐代:李白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长吁望青云,镊

人衰老的诗词 说出几个形容人衰老的诗

1、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唐代:李白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

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

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

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

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

释义:

一叶落木,可识岁秋,一瓶水结冰,即知天寒。桂枝一日一日绽绿,枝条高拂凌云端。少年壮心豪迈,矫翼欲攀鸿雁,青云直上。我俩交往有三十年了吧,荣辱一体,悲喜同欢。望青云而长吁,相坐看镊白发。铜镜里已是衰老的秋颜,曾经黑油油的壮发凋落在高冠之下。

穷困时和管仲一样与鲍生一起做生意,饥饿时从漂母处乞讨她一餐饭。时来云转之时位极天人,胸中有道,何需吟叹不已?我就像乐毅刚刚到赵国,苏秦刚刚去游说韩国一样。卷舒自如固然在我自己,为什么时光要摧残我的青春?

2、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照镜见白发》唐代: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释义:

以前做宰相时,报效国家,日理万机,志向远大。现在做了长史,无事可做,蹉跎岁月,虚度华年。谁知道照镜子时,才看到自己头发白了,老了。我深深感到孤独,只是自己的形体与影子相怜。

3、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唐代:李白

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本无轩裳契,素以烟霞亲。

尝恨迫世网,铭意俱未伸。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

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所失重山岳,所得轻埃尘。

精魄渐芜秽,衰老相凭因。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

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万事难并立,百年犹崇晨。

别尔东南去,悠悠多悲辛。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

已矣归去来,白云飞天津。

释义:

我把元夫子你啊,看成为异姓兄弟,天伦相恰。 我本来就对官位爵禄没有兴趣,素来喜欢亲近烟霞风景。苦恨于世网人情的逼迫,铭心刻骨的意愿没有得到实现。松柏虽然寒苦,也羞以追逐桃李那样的艳春。市朝之间,岁月悠悠,青春玉颜已经衰老。

所失去的东西重于山岳,所得到的轻于埃尘。精魄渐渐芜秽,衰老的体征竞相出现。我最近得到一个锦囊妙诀,可以使你保持青春。就是炼吃黄金药,可以成为仙人紫阳的宾客。万事难以尽得其好处,百年很快就会过去,要抓紧时间 。

与你分别以后,我将去东南方,思念你的心情悠悠多是悲辛。不要改变修道的夙愿,征途遥遥,贵在持之以恒。休矣,世事,我归去来兮,犹如洛阳的天津桥头白云飞飘。

4、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垂老别》唐代: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释义:

四野的战争还没得到安平,我已经老了却得不到安宁。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庆幸牙齿完好胃口还不减,悲伤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

听到老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

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

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5、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上阳白发人》唐代:白居易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释义:

上阳宫人啊,上阳宫人,当年的花容月貌已经暗暗消失;如今垂暮之年,白发如银。绿衣监使守着宫门,一下就关闭了上阳人多少个春天。说起来,还是玄宗末年被选进皇宫,进宫时刚十六,现在已是六十。一起被选的本有一百多人,然而,日久年深,凋零净尽,如今剩下只老身一人。

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都说进了皇宫便会承受恩宠,因为自己是那样的如花似玉。哪晓得一进宫,还没等到见君王一面,就被杨贵妃远远地冷眼相看。我遭到嫉妒,被偷偷地送进上阳宫,落得一辈子独守空房。

住在空房中,秋夜那样漫长,长夜无睡意,天又不肯亮。一盏残灯,光线昏昏沉沉,照着背影,投映在墙壁上;只听到夜雨萧萧,敲打着门窗;春日的白天是那样慢,那样慢啊,独自坐着看天,天又黑得那样晚。宫里的黄莺儿百啭千啼,本该让人感到欣喜,我却满怀愁绪,厌烦去听。

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同飞同栖,是多么地让人羡慕,但我老了,再也引不起丝毫的嫉妒。黄莺归去了,燕子飞走了,宫中长年冷清寂寥。就这样送春,迎秋,已记不得过了多少年。只知对着深宫,望着天上月,看它东边出来,西边落下,已经四五百回圆缺。

现如今,在这上阳宫中,就数我最老。皇帝听说后,远远地赐了个“女尚书”的称号。我穿的还是小头鞋子、窄窄的衣裳;还是用那青黛画眉,画得又细又长。外边的人们没有看见,看见了一定要笑话,因为这种妆扮,还是天宝末年的时髦样子。

上阳宫人哪,苦可以说是最多:年轻也苦,老了也苦。一生孤苦,可又能怎样?你不曾看到那时吕向的《美人赋》?你又没见到今日的《上阳宫人白发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人生无常的悲伤与感慨。

离别的元曲5首以上,加赏析。。。跪求!!!!

[双调]碧玉箫 席上樽前,衾枕奈无缘①。柳底花边,诗曲已多年。向人前未敢言,自心中祷告天②。情意坚,每日空相见。天,甚时节成姻眷? [注释] ①衾枕奈无缘:怎奈无缘同床共枕。 ②祷告天:向苍天祷告,期盼老天助人遂愿。 [点评] 此曲写一位暗恋者的心态可谓曲尽其妙。一、二与三、四这一组对仗句含意丰富,既写出了他俩交往多年的时间长度,也写出了他们“席上樽前”、“柳底花边”过从往还的空间幅度,还写出了他们以诗曲相应相和的心律振度……但是他或她均未向对方吐露真情,更未敢在人前有片言只语,只是秘密地在心中祷告苍天……多么纯真、圣洁的感情啊,代言者的诗人已使我们从人物的爱中感到了崇高!但是诗人的笔力还未尽兴,他要再挖人物内心的纵深一步:情深意坚,但每天只是空相见,一个“空”字包含了多少说不尽的焦虑、怅惘、失落、期盼和希望与失望的轮环交替啊,何时才能步入婚姻的殿堂成了人物心灵中的最强音,这也正是诗人的点睛之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崇高美好理想再一次在此得到了表现。

关汉卿曲《沉醉东风》赏析 咫尺的天南地北①,霎时间月缺花飞②。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③。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④,痛煞煞教人舍不得⑤。

“好去者⑥。望前程万里!”

[注释]

①咫(zhǐ)尺:形容距离近,此处借指情人的亲近。

②月缺花飞,比喻情人的分离。

③阁:同“搁”,放置,这里指含着。

④将息:调养身体。

⑤痛煞煞:非常悲痛。

⑥好去者:好好地去吧。

起首两句从时空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三、四句以对句的形式具体写女主人公的送别,充实一、二句的内涵。最后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极其本色地表达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态。整个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刻画出一个声泪俱下,依依不舍的痴情女子形象。

品评

此曲写送别,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动人。它入手即总摄离别时的感受,首两句对偶句,很能表现离别者内心的痛苦,情绪的凝重。跟着写送行的场面,饯行的女子,手上端着酒杯,眼里盈盈珠泪。“搁着”两字,刻画出强忍眼泪的神态。后几句着重写临别赠言的场面:她刚刚对离人说了声保重将息,便心如刀割,再也说不下去了。毕竟,她控制住自已的情绪,也不愿意让所爱的人在离别的时刻增加痛苦,于是,她显得很爽朗,很自然,用一句美好的祝愿代替千言万语。而写她强颜欢笑,很能深一步揭示她内心的痛苦。

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

朝也笙歌,暮也笙歌。

问西湖今日如何?

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

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

光景嗟跎,人物消磨。

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部袭杀元朝守将,占领杭州,和朱元璋所领导的反元军形成对立之局。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失败,朱元璋胜利。杭州陷于战乱之中达十年之久。这首小令的题目虽为《西湖感旧》,实际上是感叹整个杭州的盛衰,曲折地反映了作者要求和平;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

注解

天香引:即蟾宫曲。

朝也笙歌,暮也笙歌:化用林开《题临安邸》诗意“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译文

问西湖过去是怎么样?那时候早晨一片笙歌,晚上也是一片笙歌。问西湖现在是什么样?现在早晨一片干戈,晚上也是一片干戈。过去呀,二十里长堤酒楼相连,春风里身着锦绣的游人络绎不绝。如今呀,偌大湖面只见两三只打鱼船,在沧波落照间隐没。好时光已一去不返,多少风流人物消磨殆尽。过去的西湖呀,已是今日的梦里南柯。

四块玉-天台路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都你回去来?

[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1324前),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早年在大都生活二十余年,郁郁不得志。元灭南宋后南下,曾出任江浙省务官,与卢挚、张可久有唱和。晚年隐居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的“幽栖”生活。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极负盛名。散曲有瞿钧编注《乐篱乐府全集》,共收套数二十二套,小令一百一十七首。

[写作背景]传说东汉末年,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在今浙江省东部)采药,遇二仙女,结为夫妇,共居半年,及至电乡,子孙已历七世。此事出知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幽明录》,原书已佚,今见《太平御览》卷四十一和《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引《神仙传》。魏晋南北朝“篡”,“乱”频仍,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厌恶这种社会现实,向往安定幸福的生活,于是出现了一些描写无君无臣、和平美满的桃花源境界的作品,以寄托理想和愿望,刘晨、阮肇的故事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折桂令 九日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衬字:对

赏  析   

  自东汉起,重阳登高,饮菊花酒以避祸,已成为中国的民间习俗。本首曲题为九日,即已点出写作的背景。不过重阳登高,触动思乡之情,似已成为文人惯有之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伤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此种感怀的代表作。张可久亦本著这种心情来作此首曲。

(一)首三句 由触景生情开始,时值重阳佳节,看著一阵阵南归的雁子,感叹自己之不得归。首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在写作技巧上,采用典的方式,用东晋孟嘉「龙山落帽」之典故。也化用了杜甫「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的诗句,自然而不著痕迹,丰富了曲意,也增添了隽永的情味。此外,若详加品味,亦能发现张可久的用字极巧,「强」字有勉强之意,写出他对官场的厌倦、徘徊於仕途与归隐间之矛盾;「归」字是整首曲的眼目,直接带出了下句的「思家」之情;「横」字则写出一行大雁的孤寂,并将秋日天空的画面给定格了;「倦」字则写尽了七十多岁的张可久心境之疲累与沉重。

(二)次三句 写繁华热闹的宴客场景。看似突兀,切断了思乡的情绪,细味之,原来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段跌宕,回忆起昔日官场生活的一些片断。美女殷勤服侍,弦声热闹,不过这灯红酒绿的生活已是过往,无可留恋;另一说法是登高宴饮,纵有美人劝酒、杯觥交错、音乐助兴,但却与上段之「倦客思家」、「强整乌纱」形成强烈对比,乃闹中写孤之手法,所谓「景愈丽而情愈苦」之谓也。此处亦化用了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之词句。

(三)七、八两句 此二句是曲中之名句,以倒装与对偶的句法写出年华易逝,好景不常的感慨。西风吹著白发,惊觉到自己的衰老;面对过时凋谢的黄花,蜂蝶都要发愁,物犹如此,人又情何以堪?蝶愁花谢、人愁衰老,自己已是垂垂老朽,厌烦、也无力去竞逐险恶的官场,思家之情更是浓烈。此处亦化用了蘇轼的诗词「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属对工整,寓意深沉。

(四)末三句 触景生情作结,登高远眺,望极天涯,苍茫暮色之下,回顾一生的道路,只见数点归林的寒鸦,似乎说尽了自己之无力与无成,更增伤感。此处仍是化用前人之诗词,用得是秦观的《满庭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回顾天涯,迟暮思归之情毕现。   

  年华老去、潦倒他乡,思乡之情已浓得无法化解。诗词典故巧妙入曲,更增隽永情味,文词清丽,对偶工整,强烈的客愁已浓结在字里行间。全曲语言清丽,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更有强烈的对比色彩。艺术价值极高。

<越调>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  析   

  此首小令以极少的字句,展示出异常丰富的意象。语言精练,有景有人,把秋日萧条、寂寞、悲凉的情思与天涯断肠人的独特感受,准确而独到地呈现。

(一) 首三句:

  短短十八个字却速写了九件景物,不支离破碎、不臃肿叠沓,以鼎足对的方式,渲染深秋傍晚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心境。   

  枯的藤、老的树、一身暮气的乌鸦,写出一派的萧瑟与黯淡:乌鸦到天黑尚有老树可栖,流浪天涯的游子,何处是归程?清冷的小桥流水旁,还有三两户人家,想必是过著宁静团聚的日子,自己的家园此时又如何了呢?漫长的古道上,孤零零的游子,骑著瘦马,彳亍於凛凛的西风中,怎堪这无止境的茫然?虽然是写景,但是,悲凉的意境、失意的情绪己在景物中呈现。

(二) 末二句:     

 「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著整首曲的情思。黄昏日落、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一个怀有凄楚情感的「天涯沦落人」,继续在昏黄的暮色中艰难地前进著,游子旅途的疲乏、流浪生活之艰辛,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以有限的字句,写出深秋的萧瑟景象,加强悲秋的情调,我们也跟著「断肠人」飘泊的足迹,进入这凄凉的图画中,感受那无尽的惆怅。「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是它的成功处,用语精练、寄意遥深,故历来传唱不绝,评价甚高,兹列於下:

  (一)周德清:「前三对,更瘦马二字去上,极妙,秋思之祖也。」-中原音韵

  (二)王世贞:「通首是景中雅语。」-曲藻

   (三)王国维:「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人间词话

  (四)虞前:「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辞。」-论曲绝句   善於捕捉具有特徵性的形象,以组成感人的艺术画面,造成细腻隽永的意境,写活了抽象的秋思,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呈现出马致远一贯所有的出色风格。

以下再录白朴的【天净沙 秋思】以做为对比,读者可自行比较: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形象性格分析

 性格特点

贾宝玉性格特点是:非责任非使命非献身的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非文化非社会非进取的性灵主义,天真的审美喜悦式的泛爱论与唯情论,充满了对死亡、分离、衰老等的预感、恐惧与逃避的颓废主义,善良、软弱、又对一切无能为力的消极人生态度。但又有几分人类本性自然而生的天真可爱。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玉对玉钏儿和莺儿的体贴喜悦,虽然不无公子哥儿式风流,不也还有几分孩子气的纯真吗?三十六回立刻“试分定情悟梨香院”,看到了龄官与贾蔷的感情方悟到少女的感情非自己一人所能垄断独占,昏得出奇、痴是出奇、娇纵得出奇,却也率真得、本来面目得出奇。去掉了种种伪饰或教化之后,谁没有过这种幼稚和荒唐,这种疾迷和遗憾。

林黛玉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薄命佳人。她聪明美丽、多愁善感、天真率直,不谙世事、孤标傲世、追求真爱、至死不渝,却又纤弱多病,活像一朵在秋风中不胜哀愁而摇摇的木芙蓉。在那种重权势、重钱财、重封建礼教的宗法社会里,她这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来到贾府,寄人篱下,身不由己,虽有老祖宗贾母的爱抚慰藉和贾宝玉的情投意合,但前途末卜,人生渺茫,精神上有沉重压力。所以她很早就哀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病情渐重,处境更加艰难,她预感到寿命不久,发出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悲吟。因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弱点即超常的自恋情绪是造成黛玉早亡悲剧的内在根源。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是:外表冷漠,内心炽热。你看她《柳絮词》的结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真是一副雄心勃勃的样子。在对待贾宝玉的关系上,薛宝钗也是表面上温柔沉默,佯装不知有「金玉良缘之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早就萌动着爱情。你看她看见袭人在为宝玉绣五色鸳鸯兜肚,就油然产生艳羡之心,终于情不自禁地拿起来替她代刺(见第三十六回),这不是天机泄漏,爱情在爆发吗?一句话,宝钗的内热外冷的心态,恰似一朵含苞未放的牡丹。

“会做人”的确也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

关于夕阳西下人将衰老的诗句求解答

1、《岁暮》关键词:岁暮 日流血 寂寞壮心

作者: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2、《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关键词:暮雨 荏苒物华

作者: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3、《岁暮归南山 》关键词:多病 白发 青阳

作者: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4、《幽居冬暮》关键词 :残日 云暮 颓年 衰

作者: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5、《踏莎行·春暮》 关键词:渐老 密约沉沉 长空黯淡

作者: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6、《定风波·暮春漫兴》 关键词:老去 残花 夕阳

作者: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7、《夕阳》关键词:夕阳 人老 下西墙

作者:韩偓

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

判断题 秋霜将说明霜只出现在秋天吗

错。

1秋霜是说秋天会出现霜,而且挺常见。但是不能说明只在秋天出现。据我多年考试经验,“只”这种题,一般都错。

2霜是凝华,温度比较低,有热的水汽,易凝华,冬天的早上也会有霜。看看物理课本,大概是初中,不记得第几册了。

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古人为什么说40岁是“不惑之年”

不惑意识就是没有什么不明白的。人到了四十岁以后,也就是人到中年以后,万事万物也就看的明白,想的清楚。一切也就淡然。事业多了一份成熟和从容,生活多了一份淡定和自如。其实苦也好,了也好,只要心情好,一切都好。

古诗大全《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像。 寥廓:空阔远大。 “采桑子”是词牌,“重阳”是题目,这个题目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译文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 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 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 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江天万里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象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象理念。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不达意,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1]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九月初九为重阳节。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2]

本文标题: 人衰老的诗词 说出几个形容人衰老的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2211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初一下学期课外古诗词、 初一课外古诗词十首关于经商的文言文诗词 找些关于经商的文言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