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金声诗词朗诵会 赞美朗诵的语句

发布时间: 2022-09-14 19:57: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95

1、浑厚的朗诵声似从遥远的天籁响起,声音渐近渐高,“巍巍罗霄兮,涛涛洣水,楚尾吴末兮,眠吾始祖……啊,吾祖明德兮,黎元心系,千秋万载,代代公祭”。2、朗诵会上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对祖国

古韵金声诗词朗诵会 赞美朗诵的语句

1、浑厚的朗诵声似从遥远的天籁响起,声音渐近渐高,“巍巍罗霄兮,涛涛洣水,楚尾吴末兮,眠吾始祖……啊,吾祖明德兮,黎元心系,千秋万载,代代公祭”。

2、朗诵会上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3.、我们怀着敬仰的感情朗诵了烈士的遗文。

4.、为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成立了朗诵和天文小组。

5.、她那娓娓动听的朗诵,博得听众的阵阵掌声。

6.、他面对大海,高声朗诵诗文。

7、孩子们给客人们朗诵起刚学的诗来。

8、我们坐车到比赛现场,快到我们朗诵了,我们的心情七上八下的。

9、她的朗诵水平很好,选上播音员不足为奇。

10、她的朗诵特点,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声情并茂。

扩展资料:

赞美朗诵的词语有:

声情并茂

扣壶长吟

沉吟不决

沉吟章句

低吟浅唱

一吟一咏

吟风弄月

春弦夏诵

一唱三叹

击碎唾壶

如食哀梨

脍炙人口

抑扬顿挫

绘声绘色

形容朗诵的声音优美的成语有哪些?

1、莺声燕语

【拼音】:[ yīng shēng yàn yǔ ]莺:黄鹂。

【翻译】: 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例句】:一群年轻貌美的少女在游泳池中追逐嬉戏,不时传来莺声燕语。

2、金声玉润

【拼音】:[ jīn shēng yù rùn ]

【翻译】:金:指钟;玉:指磬。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例句】:《洛阳赋》等作品辞藻绣错绮交、音韵抑扬顿挫,有金声玉润之美。

3、锵金鸣玉

【拼音】:[ qiāng jīn míng yù ]

【翻译】: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例句】:大明在台上演讲的声音犹如锵金鸣玉,赢得阵阵掌声。

4、凤鸣鹤唳

【拼音】:[ fèng míng hè lì ]

【翻译】:形容优美的声音。

【例句】:战斗还在继续,随着姜麒一招凤鸣鹤唳连连干掉挡住去路的三名匈奴人,朗声唱道。

5、余音绕梁

【拼音】:[ yú yīn rào liáng ]

【翻译】: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例句】:一曲“春江花月夜”之后,余音绕梁。

6、字正腔圆

【拼音】: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翻译】: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例句】: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如果你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英语,你会得到更好的服务。

7、朗朗上口

【拼音】:lang lang shang kou

【翻译】:意思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例句】:节目语言通俗易懂,都是老百姓的大白话,但又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深受村民喜爱。

8、抑扬顿挫。

【拼音】:yì yáng dùn cuò

【翻译】:是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

【例句】:教室里不时传出同学们抑扬顿挫的读书声。

音乐赏析《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并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不过,晋代的笛应该是指羌笛,是竖吹的,和现在的箫相若。)谱中解题云:「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其乐曲内容,历代曲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征云尔。」(明《伯牙心法》)从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明代有人认为是唐人颜师古把它改编成琴曲,流传至今。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曲的前半部以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用来描绘梅花的清雅高洁,并因此而称为「三弄」,乐曲的后半部则用稍快的曲调再加上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梅花在寒风中迎风摇曳的坚毅不屈的形态。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1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体结构可能就是这种表演形式的遗存。

  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节奏自由跌宕,更显梅花刚健挺拔的气质,特别曲终前音乐突然从F调转入a角调,令人耳目一新。

  情趣高雅的《梅花三弄》,以它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也为今天人们所喜爱。其演奏形式,除古琴独奏、琴萧合奏外,还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民乐合奏、琵琶独奏、琴与编钟合奏等广为流传。这些演奏形式,也甚为悦耳动听和具有古情古意。

  十面埋伏

  乐曲描写公元前二零二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於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琵琶独奏曲)这是两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

  曲谱初见于清代华秋萍1818年辑的《琵琶谱》。均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

  据卫仲乐的传谱,前者共有十三段。后者共有十四段。这两首乐曲都具有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所常用的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陈述方式,依次表现了大战 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

  《十面埋伏》主要歌颂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了“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而《霸王卸甲》则着重渲染了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对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表现了更多的同情和赞颂。 由于作者的立意不同, 因此两曲的重点段落也不一样。《十面埋伏》逼真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大战的场面,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犹如“雄军百万,铁骑纵横,呼号震天,如雷如霆也。”

  而《霸王卸甲》对于战斗的描写并没有花更多的笔墨,着重通过“楚歌”和“别姬”两段以表现项羽与楚军的心绪。 这两首同一题材的琵琶曲,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 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灿烂的艺术明珠。《十面埋伏》中琵琶各种独特技法的巧妙运用,以及在《霸王卸甲》中用一个简单的音乐素材,经过多种手法变奏处理等等,都显示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度发达。 (片段1:这里只选录了《十面埋伏》的开始一段音乐)

  良宵

  良宵中的愁思 47r2QLC

  良宵一曲绵软婉转,虽然写的除夕之夜的欢乐,但听惯了欢快的除夕歌曲,觉得此曲过于绵软,是总感觉有少许愁思,淡淡若有若无,似乎万家灯火,团圆之时,虽然学生围坐身旁,其乐融融,作者心中仍有些许遗憾,些许惆怅,国家不安定?抑或是某人不在身旁,勾起心中愁绪? 也许带着悲伤的心情听歌,听到的就是悲伤的吧

  相关资料:这首曲子是作曲家、二胡演奏家刘天华1927年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原名"除夜小唱"。 它原是当年除夕之夜,几位学生到老师家过年,屋里喜气融融,室外鞭炮四起,还不时传来孩子的嘻闹声,使作曲家心情十分畅快,对学生说:我好久没做谱了,想在今天做一个小小的二胡曲,作为今天的纪念。说着就边拉边记,一气写成了这首即兴之作,也成了音乐结构短小,形象鲜明,听来过耳不忘的名作。

  刘天华学过小提琴, 是中国"五四"以后既了解国乐,又知道西乐的那代知识分子。在这首作品中,他用中国的民间传统音调为核心,借用欧洲的"单二部曲式",自如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喜悦、洒脱的心境。是作曲家成功地应用欧洲作曲技法的曲例,作品也成了二胡曲中的保留曲目,常在各种音乐会上演奏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传谱,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 “ 行, 行” 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教我如何不想他

  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那景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之情。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不久诗人将名字改成《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时的诗人远离祖国故土.心中时时生出对故国的依恋,而那时的中国更是千疮百孔,其时诗人对故国的关心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天空明净.大地宽阔。云儿在天空中飘着,微风轻吹,吹乱了诗人的头发.也唤起了诗人心中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感情,接着诗人一声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她7”反问加强了那感情和思念的程度。

  在夜里.银色的月光照在宽阔的海面上。在这“蜜也似的银夜”,诗人却不能和恋人相伴,不能和心中的恋人在一起。这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问、依傍难分的情景在诗人的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感情呀7”教我如何不想她“7

  水上落花,水底游鱼,燕子飞舞。这花因为燕子可有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担心7这游鱼因为燕子的出现可有着被水抛弃的担心7也许,燕子送来了家乡的信息.让诗人的心里有着更深的触动,更深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7

  枯树在冷风中摇动.残霞映红了半边天.如野火在烧。这冷的风和天边的残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衬出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热切的思念之情c

  思念之余.诗人看到的还是一片冷冷的暮色——残霞。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在诗人最冷的心灵感受中.暗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刘半农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的风格,他也是早期新诗的作者中创作路子比较宽的_二个。他一方面吸收歌谣的散体或者外国的诗歌特点.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和手法——重视意境的营造,比兴等。如这首诗中.每一段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发;每一段都营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实感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同时.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这首诗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上.还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现技巧上,都是后来中国白话鞒诰纳增馗对中国的新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习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洗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音)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7《保卫黄河》(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六十年代后期

  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诗歌朗诵艺术的序言

中国的语言真奥妙。有些话字面上和实际的意思正好相反,褒义的词表达贬义的意。如“说的比唱的好听”,并不是真的认可你的表态,而是讽刺你口是心非。不过在实际生活中,说的真的有比唱的还好听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十佳广播文艺节目《午夜星河》创办人、“全国广播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陆澄说的就是好听,绝对比一夜成名的“超女”唱的、比电视连续剧结尾嚎的好听千倍万倍。

听陆澄说话是一种享受。他的声音是经过磨床磨过的,是用漂白粉漂过的,是过滤器过滤过的,糯糯的、滑滑的,没有一点儿杂质,就像喝五粮液,一到嘴边就滑进肚里。所以我周围的人都喜欢听他说话,做他的“粉丝”。所幸这几年同陆澄接触很多,可以经常听到他的金声玉语。上海诗词学会、上海楹联学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举办的许多活动,如天台山诗会、佘山重阳登高诗会、醉白池端午诗会、庆祝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万名中学生大歌咏会等等,这些活动的酝酿和组织,陆澄都是主力。戏有戏痴,画有画癖,凡是成功人士,都醉心于自己的专业,行行出状元。

形容“朗诵好”的四字词语

1、声情并茂 [ shēng qíng bìng mào ] (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出 处: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解释:我在王氏的水阁听了一出戏,表演十分精彩,一点儿也不比梨园的人差。

2、抑扬顿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出 处: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3、琅琅上口 [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 处: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

4、字正腔圆 [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 (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他的念白、唱腔都~,表演得声情并茂。

出 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

5、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 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形容女生朗诵声音好听的词语

形容声音曲折、优美、动听 婉转 悠扬 天籁之音 响遏行云 余音袅袅 娓娓动听

洋洋盈耳 袅袅余音 铿锵有力 风风韵韵 掷地有声 莺声燕语

绕梁三日 绵言细语 绘声绘色 黄莺出谷 余音饶梁 沉鱼出听

莺声燕语

金声玉润

锵金鸣玉

凤鸣鹤唳

余音绕梁

作金石声

如何赏析对联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二是词性相当

三是结构相称

中国精神,民族之魂为主题的话剧剧本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 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本文标题: 古韵金声诗词朗诵会 赞美朗诵的语句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21744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古代有寓意的诗词 古代寓意发财的诗词有哪些呤中华古诗,品诗词之美 推荐几篇关于中华古诗词的演讲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