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诗词书画网 关于唐诗的资料

发布时间: 2022-09-02 17:57: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92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

宝应诗词书画网 关于唐诗的资料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编辑本段]

  【初唐诗歌】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如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诗中表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继“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对此他耿耿于心,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他的38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影响很大。他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他们总结了“永明体”以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

  鉴赏唐诗,首先要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有个概要的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更好地领略其妙处。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下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如大家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五言绝句,它必须是四句20字。其次它必须依照用韵要选一个韵部的字作韵脚①,这首诗的“流”、“楼”两字就属“十一尤”韵。再次,它用的字必须合乎规定的平仄格式,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间错,和谐动听。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用·标出来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不能变通。平——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平声字;仄——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字。按现代汉语说,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字属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字属仄。绝句诗上下句之间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首绝句全首对仗,后两句“欲穷”对“更上”,“千里”对“一层”,“目”对“楼”。

  我们举《登鹳雀楼》这首诗来说明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绝句还有三种平仄格式,共四种格式。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都各有四种平仄格式。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只举上例作些提示,不再详细介绍了。如果不想创作这类诗,只是鉴赏前人作品,那么关于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无妨的。

  七言绝句,我们举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来看: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

  表达了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全诗四句,28个字,押的是“七阳”韵,平仄按规则。因绝句允许不对仗,这首诗就没有对仗。

  五言律诗,我们看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是除夕之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

  七言律诗,我们看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

  寥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蛮荒的柳州,送别堂弟柳宗一去江陵时写的诗,情绪极度感伤悲愤。全诗八句,56个字,用的是“一先”韵,平仄合规则,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七言律诗第一句多用韵,也可不用韵,这首用韵。

  律诗中还有一种“排律”(延长),即把律诗延长至10句以上乃至百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所有出句与对句全要对仗。排律通常为五言。

  唐代诗歌的样式,在初唐时期已经齐备,到盛唐时期就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峰。

  [编辑本段]

  【盛唐诗歌】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下面分别作扼要介绍。

  田园山水诗

  这类诗歌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维。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辋〔wǎng网〕川别业,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与王维齐名的诗人是孟浩然,原籍襄阳(在今湖北省),常被称为孟襄阳,据说他曾在张九龄官署偶然遇到唐玄宗。玄宗知道他的诗名,命他朗诵诗作。他诵读了《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不才明主弃”(我缺乏才能,所以圣明的君主不用我)一句,玄宗听了大不高兴,说:“是你不求当官,不是我不让你当官,你怎么能怪我!”后来他考进士没被录取,也没正式做官,长期漫游和隐居,以山水诗闻名于世。他的《过故人庄》一诗流传最广: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杀鸡做饭,请他到村中作客。近看,茂密的绿树严严地围住村庄;远望,青翠的山峦向远方延伸开去。打开轩窗,可见到堆着谷物的场院和青青的菜园;端着酒杯兴致勃勃地聊起桑麻的长势和收获。在这样天然图画中与好友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该是多么快乐和惬意!酒后,朋友间仍恋恋不舍,约定九九重阳节再来欢聚,痛饮美酒,醉赏菊花。

  储光羲也是一位失意的隐士,他的《钓鱼湾》写了隐居的情趣: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绿荫蔽天,落花飘地,清潭见底,荷动鱼散,渔翁之意不在鱼,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日暮罢钓系船,在绿杨芳草中等待好朋友(情人)来相见,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就等于神仙了吗?实际上他们的生活也不会没有困扰和烦恼,然而作诗时要暂时抛开它,抓住某一美好的场景和情绪,尽情发挥和渲染,诗人满足了创作欲,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这就叫作诗。

  [编辑本段]

  【边塞战争诗】

  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著名诗人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有代表性: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中的“走马川”、“轮台”、“金山”、“车师”都是常见的北方或西域地名,这里用来做地名的代号,并非实指,所以读诗时不必求真,只注重理解诗意诗情。这首诗一开始,就大笔淋漓地描绘出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匈奴(代表强悍的北方民族)来犯,狼烟四起;将军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夜行军兵器互相碰撞,尽管寒风如刀,落雪的五花马背上依然热汗蒸腾,很快又结成冰凌。在帐幕里起草讨敌的檄文(战书),还未等写完,砚台里的墨水已冻成冰块。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军队,一定会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交战;那我们就在车师的西门等待胜利凯旋的捷报吧!诗中表现的乐观豪迈的气概,正是盛唐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李颀的《古从军行》也很有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军队白天要登上山头了望烽火报警的情况,黄昏时又匆匆赶到交河(在新疆吐鲁番,此代有水的地方,非实指)去饮战马。刁斗是一种铜制的锅,白天用它烧饭,夜里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军人们背着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中艰难行进,这时联想到汉代从这条路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上弹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满幽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野营过夜,飘起弥漫天地的大雪,和远处的沙漠连成迷蒙一片。秋夜里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凄厉又哀伤,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听说朝廷已传下不准后退的命令,只能拚着性命跟随将军(轻车将军为官名)去死战。玉门被遮,即不准退入玉门关,用的是《史记·大宛列传》的典故: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请求朝廷退兵,汉武帝“闻之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门,曰:有敢入者辄斩之!”拚命向前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战死,年年有无数人抛骨荒远的异乡,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供富贵者享用。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战争是残酷的。公元714年唐朝军队与吐蕃在临洮的长城堡附近有过一场大战,杀获吐蕃数万人。王昌龄的《塞下曲》写到这场战争: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战争过后多年,战场依然暗淡凄凉,漫漫的黄尘,杂乱的蒿草,白骨散弃其中,永远被人遗忘。无论死者是哪一方的,对其本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凄惨的悲剧。

  [编辑本段]

  【诗仙、诗圣】

  李白的诗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先人曾流落西域,大约在李白五岁时迁至四川昌隆(今江油县),并在此度过青少年时期。李白家境富裕,少年时饱读百家书,表现出不凡的文学才能。同时好交游,受朋友和社会影响,喜谈修道成仙,向往行侠仗义,慷慨有大志,性格豪放不羁。25岁时离开家乡,漫游长江、黄河南北各地,结交社会名流,以诗文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友人荐举,唐玄宗召见他,任他为翰林待诏,做皇帝的侍从文人,居长安近三年,使他对宫廷和贵族社会有了直接了解。由于权臣排挤,于天宝三年(公元745年)离开长安,再度开始漫游生活。在洛阳,他与比他小11岁的杜甫相识,结下终生友谊。安史之乱开始时,他已55岁,正在宣城(在今安徽)。在安史之乱中,他怀着报国之情,应永王李璘之邀,入其幕府做事;后李璘被肃宗李亨铲除,李白则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中途遇赦而归,生活于金陵(今南京)和宣城间,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逝于当涂(在今安徽),享年62岁。

  李白终生幻想施展抱负,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这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在《上李邕》一诗中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他以《庄子》里讲的那个搅动天海的大鹏自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满自信,受到世人嘲笑,还以孔子(宣父)“后生可畏”的话为自己辩解。诗人在政治上十分天真,实际他未必具备政治家的才干,他的“大言”遭冷笑并不奇怪。然而作为诗人,他却是个天纵之才,是一只遨游天海的大鹏。他一生作诗人,政治上无作为,在他自己看来是不幸,可是对中国文学来说,却是大幸。唐诗如无李白,那就同华美的大厦抽掉一根栋梁,那才是极大的遗憾呢。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是对社会不平的揭露和抨击,如《古风五十九首》之一首: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ní倪〕,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这是讽刺皇帝身边得势的佞幸人物。他们坐着华贵的大车招摇过市,荡起漫天灰尘。一些宦官(中贵)钱多得不得了,修起宏丽的住宅。替皇帝开心的斗鸡人,也坐着带华盖的车耀武扬威。他们鼻孔朝天,喷出的气息仿佛吹动了天空的云霞(极言其骄横),路上行人被吓得不敢靠近。最后诗人慨叹,社会上再也没有许由(洗耳翁)那样的贤人了,谁还能分出好人(尧)和坏人(跖)呢?传说古代的圣君唐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听说后认为污染了自己的耳朵,就跑到河边去洗耳朵,他被认为是厌弃名利的贤人。跖,是传说中古代的“大盗”,当然是作为坏人的代名词。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王朝走下坡路,李白敏感到这一点,在诗中给以暴露和讽刺。李白直接描写人民苦难的诗不太多,但写得极精彩,如《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yuān渊〕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唐代兵士远离故土到这些地方征战,往往有去无回。有些边疆民族以战争劫掠为业,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战死荒漠之中。秦代修筑长城防备匈奴的地方,至今(“汉家”,唐人习惯用“汉”代称“唐”,实指唐朝)仍然烽火不息,战争不断。战败的马匹在战场上悲鸣寻找它的主人,而它的主人却被乌鸦和鹰啄食,肠子都挂上枯树枝头。士卒战死,领兵的将军也空忙一场,毫无所获。最后诗人用古代兵书的话说:战争可不是好玩的东西,有德的君主只有在不得已时才用到它。唐玄宗好大喜功,连年征战,百姓遭难,这首诗即为此而发。

  李白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很多,多为杰作。他的这类诗同王维、孟浩然的诗格调不同,如果说王维、孟浩然的风景诗是细致入微的工笔画,李白的风景诗则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他常常不是作一草一木的刻画,而是从宏观摄取大自然的神韵。长江大河,巉〔chán蝉〕岩峭壁,万里风云,幽石古木,一到他笔下立刻飞动起来,为他所驱遣,创造出一个与造化同在的神话般的世界。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写庐山景色: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是多么宏大的气势!只有李白的胸怀才能装下这样的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才能写出这样的气势。又如著名的《蜀道难》中的一段: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náo挠〕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239041.html

枫桥夜泊 古诗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

*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姑苏:即苏州。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作者简介〕:

张继,(生卒年不祥)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中唐时候的诗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王维的诗全集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者流,时论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今编诗四卷。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朱大入秦

  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木童〕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和贾舍人早朝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黄花川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阝奥〕,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馀。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早春行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淮王我酒过。

  兴间略鸟缓,坐久落花多。

  经转回银烛、林开散工可。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第歌。

  从岐王在宴卫家山地应教

  座客香貂满,宫娃绍使张。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积翠纱富睛,飞泉绣产原。

  还将歌舞出,归路莫愁长。

  早朝

  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

  城马牌睨晓,宫并精轶声。

  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

  仍图造方土,东海访蓬流。

  同崔员外秋育寓直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

  九门寒温彻,万井晤钟多。

  月回藏珠斗,云消出绝河。

  更渐衰朽质,南陌共鸣何。

  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帐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思。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石路枉回驾,山家难候门。

  渔舟胶标浦,猪火烧寒原。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进君。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传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座。

  送友人前归

  万里春应反,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范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菜衣。

  我只找到一些

有没有一首写湘潭的诗啊?谢谢~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763癸卯代宗广德一(宝应二)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五十二岁。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广德二,杜甫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闰十月,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丙午代宗大历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历二,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768戊申代宗大历三闰六月,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岁晏,至岳州。

769己酉代宗大历四,杜甫五十八岁。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阳)。夏,畏热,复回潭州。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终岁在潭州。

770庚戌代宗大历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岁。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聂令驰书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溯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冬,竟以寓卒于潭岳间,旅殡岳阳。

王维为何字摩诘

摩诘,佛教用语。维摩诘,维摩诘是梵文的音译,音译: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在魏晋到宋代,形成了广泛的维摩诘信仰。

王维和他的兄弟都是佛教徒,和出家的佛教徒一样持素把斋、生活简朴,而且经常布施僧人,通过这样一种“在家修行”的方式来求得信仰的满足,这就和他的名字——维摩诘相契合了。

扩展资料:

梵文里“维”是“没有”之意,“摩”是“脏”,而“诘”是“匀称”。 即为无垢。

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维摩诘为诸大菩萨之代表。直心正念真如,亲证平等实相;见得一切众生心源,具足恒沙烦恼,无量功德。

故起方便教化,使一切众生,除心源上之烦恼,显心源上之功德。然其为模范与标准者,须依已除已显之佛。起广大心,证如实相,则能依佛功德为功德也。有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佛陀特派文殊师利菩萨等去探病。

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文殊见到维摩诘后,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使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人们对维摩诘菩萨也更加崇敬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摩诘

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是什么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 ji )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晚泊浔阳望庐山》《送王昌龄之岭南》。

语言特点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关于李白的励志诗和怀才不遇的诗

  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最自信的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狂傲不羁的行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最符合金庸设定的: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最脍炙人口的忧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方德父子引用李白泡妞专用诗: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最细腻的景物描写: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孤独的感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迷惑的境界: 拔剑四顾心茫然。 最摧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最有意境的诗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最自恋一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最让人浮想联翩一首: 美人来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空留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最有意境的诗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最代表男人儿时梦想的: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最色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

  最血腥的: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最有骨气的: 誓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最无奈的: 眼前又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最坚强的: 人生达命岂暇愁, 且饮美酒登高楼。

  最无实意的: 噫吁唏。

  最沉郁的: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最白居易风格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气魄最大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最煽情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最拽的: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最浪漫深情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最清纯的: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最幽怨的: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最苍凉大气的: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最无可奈何的: 宾友日疏散,玉尊亦已空。

  最阿Q的: 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有杀气的: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最潇洒的: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最有境界的: 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最违背党的民族政策的,最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最清高自赏的: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最多用来励志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郁愁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最洒脱的: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最自暴自弃的: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本文标题: 宝应诗词书画网 关于唐诗的资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20992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描写风云际会的诗词 描写心情兴奋的诗句古诗词80首 古诗八十首有那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