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剧”的诗句只有以下几句:1、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李颀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照日龙虎
关于“京剧”的诗句只有以下几句:
1、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李颀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嵡嵸殊未已,崚嶒忽相向。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惜哉清兴里,不见予所尚。
2、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刘长卿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则知无不可,通变有馀地。器宇溟渤宽,文锋镆铘利。憧憧洛阳道,日夕皇华使。二载出江亭,一心奉王事。
功成良可录,道在知无愧。天府留香名,铨闱就明试。赋诗皆旧友,攀辙多新吏。彩服辞高堂,青袍拥征骑。此行季春月,时物正鲜媚。官柳阴相连,桃花色如醉。长安想在目,前路遥仿佛。落日看华山,关门逼青翠。行襜稍已隔,结恋无能慰。谁念尊酒间,裴回竹林意。
3、七律·赞京剧
操琴司鼓奏皮黄,字正腔圆韵味香。
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
须生花脸朝靴厚,老旦青衣水袖长。
京剧奇葩天下秀,明朝国粹更辉煌。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第四场比赛中,这首七律由央视主持人白燕升现场朗读。
4、浪淘沙·京剧铜锤花脸
锣鼓起风云,虎啸龙吟,黄钟大吕荡乾坤。律卷轰雷惊耳聩,伟岸雄浑。
唱念透千钧, 高亢低淳,氍毹天地展昆仑。声畅腔浓音韵美,若品甘醇。
5、西江月·京剧老生
潇洒轩昂飘逸, 行云流水涌泉。 放收吐纳重尖团,气韵声腔展现。
谭马麒杨奚李,戏迷票友科班。素装彩扮聚梨园,酣畅淋漓咏叹。
“谭马麒杨奚李”系指老生代表人物:谭富英、马连良、麒麟童(周信芳)、杨宝森、奚啸伯、李少春先生。
扩展资料:
京剧脸谱小知识
京剧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传统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在面部勾画一定的彩色图案,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特征。主要用于净角和丑角。鲁迅《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 伯鸿先生在《戏》周刊十一期(《中华日报》副刊)上,说起脸谱,承认了中国戏有时用象征的手法。”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地方戏中的脸谱是否起源于代面,姑置不论。”
京剧中的脸谱据说源自于一个历史故事:
《乐府杂录》、《旧唐书·音乐志》、《教坊记》的记载,北齐(公元550——577)兰陵王高长恭,勇武过人,但容貌清秀,自以为不足以威慑敌人,遂带木雕面具出战,时常取胜。
一次与周师战于洛阳金墉城下,以少击众,大胜敌军。齐人慕其勇冠三军,便模仿他的动作,编成舞蹈,配以歌曲,称为《兰陵王入阵曲》。唐代发展成歌舞戏,称之为大面。演戏时,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乐府杂录》)载歌载舞,作种种指挥、击刺的姿态。
这个戏塑造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后世的戏曲脸谱,都受到它的影响,日本的歌舞伎亦受其影响。
京剧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
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
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脸谱 (中国传统艺术)
赞美“京剧”的诗句有哪些?
赞美“京剧”的诗词如下:
1、无人送半臂,子京剧可慕。
遂中庶人风,两肩如渍醋。——《肩痛》【当代】钱钟书
白话释义:没有人送我半个臂膀,所以我非常羡慕京剧里的人。
于是我受了风吹,现在两个肩膀酸痛得好像沾了醋。
2、西江月·京剧老生
潇洒轩昂飘逸, 行云流水涌泉。 放收吐纳重尖团,气韵声腔展现。
谭马麒杨奚李,戏迷票友科班。素装彩扮聚梨园,酣畅淋漓咏叹。
白话释义:唱戏的人气宇轩昂衣服飘逸,动作如行云流水,声音收放气息吐纳,将京剧中的气韵声腔展现的淋漓尽致。
各个学派谭马麒杨奚李,票友们对戏剧简直痴迷,梨园里大家穿着戏服化着妆,唱戏唱的是酣畅淋漓。
3、七律·赞京剧
操琴司鼓奏皮黄,字正腔圆韵味香。
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
须生花脸朝靴厚,老旦青衣水袖长。
京剧奇葩天下秀,明朝国粹更辉煌。
白话释义:唱戏时弹琴击鼓,戏文是字正腔圆,韵味十足。
戏子念白时声调抑扬顿挫,强调那是委婉动听,还透着激昂心情。
小生老生和花脸穿着厚底靴,老旦青衣甩着长长的水袖。
如今的京剧在天下都是独特的,而明朝时的国粹历史更加的辉煌。
4、浪淘沙·京剧铜锤花脸
锣鼓起风云,虎啸龙吟,黄钟大吕荡乾坤。律卷轰雷惊耳聩,伟岸雄浑。
唱念透千钧, 高亢低淳,氍毹天地展昆仑。声畅腔浓音韵美,若品甘醇。
白话释义:唱戏时敲锣打鼓,好似风云变幻,虎啸龙吟,钟鼓喧天,震耳欲聋,声音雄厚韵律十足。
唱念做打透着力量感,高低起伏,将天地历史故事展现出来,京剧人声腔优美,音韵十足,听起来就像是在品尝美酒那样享受。
5、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唐】刘长卿
白话释义:要是和唱京剧相比,那么其他所有的事情都算得上是容易简单的了。
扩展资料: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
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为什么说京剧就是中国的国粹?而其他剧种就不是
【简介】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京剧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优点】
京剧融合吸收了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是中国最为普及的剧种;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吸取了各剧种的优点,集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歌唱,表演于一身。 京剧是我国首都北京诞生的戏,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形成】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唱腔】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角色】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优秀演员】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剧院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 断桥》、《奇双会》、《游园 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以及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
以国粹京剧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解说文
京剧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领袖。
京剧由四个地方剧种汇聚而成,分为“生、旦、净、丑”四个唱腔。“生”又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等,“旦”又分为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等,“净”往往塑造一些正直的人,“丑”通常扮演行动幽默的人。
京剧中,有许多名角,他们塑造的舞台形象永远光辉。
形容京剧的诗句有哪些?
1.《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唐代:刘长卿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
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2.《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唐代:李颀
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
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3.《肩痛》
当代:钱钟书
无人送半臂,子京剧可慕。
遂中庶人风,两肩如渍醋。
4.《青衣春条诗》
作者: 佚名
幽室锁妖艳,无人兰蕙芳。
春风三十载,不尽罗衣香。
5.《梨园弟子》
唐代:白居易
白头垂泪话梨园,五十年前雨露恩。
莫问华清今日事,满山红叶锁宫门。
京剧
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21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现代歌曲与京剧结合的流行音乐有哪些
现代歌曲与京剧结合的歌曲有:《北京一夜》、《新贵妃醉酒》、《三国恋》、《说唱脸谱》、《在梅边》、《粉墨人生》、《盖世英雄》等等。
1、《北京一夜》
《北京一夜》是信乐团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陈升、刘佳慧填词,陈升谱曲,收录于1992年陈升的专辑《别让我哭》中。《北京一夜》原本是摇滚歌曲,但这首歌里面加了京剧的唱腔,这是一首流行乐与国粹京腔的完美典范。
2、《新贵妃醉酒》
《新贵妃醉酒》是李玉刚演唱的歌曲,由胡力作词及作曲,是一首由京剧引来改编的流行京剧音乐,收录在2021年12月28日发行的同名专辑《新贵妃醉酒》中。这首歌曲很特别,属于古典、戏剧、流行于一身的歌曲。
3、《三国恋》
《三国恋》是Tank演唱的一首歌曲,由Tank作词、作曲。这首歌曲是电视剧《七剑下天山》的主题曲,收录于Tank2006年发行的专辑《Fighting!生存之道》中。偏爱摇滚曲风的Tank还特地在这首歌里设计了融合摇滚与中国元素的音乐曲式,同时也运用了京剧元素,在歌曲当中加入了一小段女腔的评剧唱法。
4、《说唱脸谱》
《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琅琅上口,亦歌亦戏。这首歌由作词家阎肃作词,作曲家姚明作曲,并由青年歌手谢津演唱,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
5、《在梅边》
《在梅边》是王力宏演唱的一首歌曲,由王力宏作曲,阿信和王力宏作词,收录在王力宏2005年发行的专辑《盖世英雄》中。《在梅边》这首歌曲的灵感来自电影《霸王别姬》。王力宏表示《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他看了20遍,受到电影的启发,他觉得京剧有很多的潜力可以发展到流行音乐里,于是王力宏在《在梅边》这首歌曲里融入了大量京剧与昆曲的元素。
京剧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的“国粹”?
京剧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从两千年前的汉代乐舞,到唐代的梨园百戏,再到宋代的南剧,明清的昆曲,都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京剧形成的过程,也是京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的过程。
京剧不仅继承了古代戏曲的精髓,还在徽剧的基础上融合了秦腔、汉剧等众多古老剧种的艺术因素和特点。因此,京剧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精神核心却是两千年的中国文化。
此外,京剧艺术与诗词、书法、绘画等古典艺术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相互辉映,比如京剧的简约之美,可以与书法和国画艺术相呼应;京剧的比拟、象征的特色,也是古典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京剧唱腔中的韵律,和古代诗歌的韵律一致;就连京剧的服装也是综合了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服饰特点加以美化的成果。
所以,京剧已不仅仅是一个剧种,它更是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
扩展资料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
"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
"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