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的典故和诗词 趵突泉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2-08-14 08:57: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96

传说在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个名叫鲍全的青年樵夫,天天手不离斧砍柴,仍养活不了年迈的双亲。双亲突然得了重病,没钱请医生,鲍全只好眼看着父母相继去世。从此他向一和尚学医,几年中救活了许

趵突泉的典故和诗词 趵突泉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个名叫鲍全的青年樵夫,天天手不离斧砍柴,仍养活不了年迈的双亲。双亲突然得了重病,没钱请医生,鲍全只好眼看着父母相继去世。从此他向一和尚学医,几年中救活了许多老百姓。那时济南没有泉水,遇上旱年,连煎药的水也没有,鲍全每天早起去担水,为那些买不起水的穷人煎药。一天,鲍全在担水的路上救了一位老者,并拜这位长者为干爹。干爹看鲍全一天到晚为穷人治病,忙得连饭也没空吃,就说:“泰山上有个黑龙潭,潭里的水,专治瘟疫,你要能挑一担潭水回来,每个病人只要滴到鼻里一滴,就能消除百病。”鲍全拿着干爹给的拐杖,历尽艰辛,来到泰山黑龙潭,却发现这里原来是龙宫,干爹是龙王的哥哥。鲍全挑了一件龙王的礼物白玉壶,里面的水永远也喝不完。鲍全回到泉城后,为很多病人治好了病,州官听说后派人来抢夺,鲍全把壶埋在了院子里。公差在院中挖到了白玉壶,却怎么也搬不动,他们一起用力,只听“咕咚”一声,突然从平地下“呼”地窜出一股大水,溅起的水花撒满全城,水珠落在哪里,哪里便出现一眼泉水,从此济南变成了有名的泉城。人们为了纪念鲍全,把这泉叫宝泉,年深日久,人们根据泉水咕嘟咕嘟向外冒的样子,又把它叫成“趵突泉”了。

关于趵突泉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叫做《戴老道冤死趵突泉》。据说清朝时候,有一位新上任的山东巡抚,上任伊始便到趵突泉边游玩。他站在“泉源泉上奋,水涌若轮”的泉边,被这气势壮观的泉水陶醉了,便随口吟起元代大诗人赵孟兆页题咏趵突泉的诗句来:“泺水发源泉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悉东海枯--------”吟完诗句,他便问随从:“你们知道这‘岁旱不悉东海枯’是什么意思吗?这趵突泉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众随从面面相觑,竟无人答对。一名小吏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便禀报道:“济南有位戴老道,听说此人知之甚广,何不请他来解此难题?”巡抚一听心中不悦,但碍于面子还是点头答应了。 多一会儿,小吏将戴老道请到巡抚面前。巡抚闲聊几句,便把话题一转,直问他趵突泉水来自何处,为何久旱不枯。戴老道略一思索,开口说道:“这趵突泉水来自泰山!”巡抚一愣,问:“何以见得?”戴老道答道:“这泰山虽然距济南一百余里,但泰山地势高,济南地势低。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趵突泉与泰山黑龙潭有地下暗河相通,黑龙潭地势比济南高出百丈,水接龙宫,故趵突泉水源泉源泉喷涌,永不枯竭。”巡抚听罢,不以为然,说:“先生说的话可当真?用什么法子可验证你这话是真是假?” 戴老道毫不含糊地说:“可派人到泰山黑龙潭,午时三刻往潭中撒上麦糠。七天七夜后的午时三刻,麦糠就会从趵突泉泉眼中冒上来。” 巡抚正想借此除了老道,便说:“你讲的这话,如不应验,就拿脑袋担保。”让老道签字画押,并派人到黑龙潭去准时撒上麦糠。转眼六天过去了。第七天一早,巡抚和戴老道在卫士、证人、官吏簇拥下,来到泺源堂前。趵突泉边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只等午时三刻一到,立见分晓。 一刻、二刻,眼看午时三刻就要到了,但麦糠还没见漂上来。戴老道纹丝不动端坐在那里,胸有成竹。刀斧手去拉开了架式,围观人的心也都提了了嗓子眼上。 就在这时,“当”的一声锣响,报时的小吏高声喊道:“午时三刻已到!”众人面向泉眼,仍不见有一粒麦糠漂上来。 “把这老妖道给我拿下!”随着巡抚一声怒喊,早已准备好的刀斧手不容分说把戴老道五花大绑起来。巡抚当众宣布:“这老道向本官寻衅,实乃自取灭亡。武士们,速按令状办事,将老道斩首示众!” 还不等戴老道分辩,刀斧手将他拖至泉边,“咔嚓”一声人头落地,一腔碧血,喷洒泉边,染红了泉池。 可就在这时,趵突泉水打了个飞旋,麦糠像雪片似的,纷纷扬扬涌出来了。周围的人们纷纷为戴老道喊冤,可为时已经晚矣。 戴老道为何会死在巡抚刀下?原来这心狠手毒的巡抚早就设好了圈套,他略施小计,故意让报时的小吏早报了时间。戴老道只落了个首体分家。

http://baike.baidu.com/view/4621.html

趵突泉的来历

北宋时期,曾巩以其卓异才思为这泓名泉起了日后四海传扬的名字——趵突泉。“趵”是跳跃的意思,“突”是突出的样子,“趵突’二字传神地表达了泉水日夜喷涌跳跃而出的景象。由此,名泉与泉名相得益彰,传颂不绝。

中古时期的史书没有记录趵突泉的名字,但它并不是没“娘”的孩子,济南人给它起了个直白的名字——“爆流泉”(《齐乘》中也写作“瀑流”“趵流”)。之所以说这个名字直白,是因为仅从名字就可知它的水势有多大。

扩展资料:

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趵突泉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趵突泉被誉为“第一泉”始见于明代晏璧的诗句“渴马崖前水满川,江水泉迸蕊珠圆。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洵称第一泉”。

后来还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济南时品饮了趵突泉水,觉得这水竟比他赐封的“天下第一泉”玉泉水更加甘冽爽口,于是赐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并写了一篇《游趵突泉记》,还为趵突泉题书了“激湍”两个大字。

此外,蒲松龄也把天下第一的桂冠给了趵突泉。他曾写道:“尔其石中含窍,也下藏机,突三峰而直上,散碎锦而成绮垂……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沿途饮用北京玉泉水,当品尝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用趵突泉水,并把玉泉改为“玉泉趵突”。将趵突泉封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泺源堂前。1931年四周用石砌岸。几经变化,今泉池呈长方形,长30米,宽18米,深2.2米。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趵突泉

关于诗的小故事

1: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故事

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情趣生活。两个人在茶余饭后,随手觅得一本书,翻开一页,问着对方某事某人出自何书何句甚至何页,输者,直接泼茶于其胸间,茶香伴着亲昵,雅致而不流俗。(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纳兰容若曾在《浣溪沙》一词中用过此典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她丈夫是金石学家。

2: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3: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

老夫少妻,生活肯定不和谐。有个年迈的七旬的老宰相,续弦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夫人,生活很难让年少的妻子满意,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与书童勾搭起来。

一个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听屋里传出一阵男女调笑之声。他躲在窗下偷听起来。“看你像面团儿似德!”“看你像粉团儿样。”“你那老夫子哩?”“就像一颗枯焦的老干葱!”宰相越听越生气,忍了又忍,到别屋睡去了。

第二天,宰相摆上月饼,水果,叫来小夫人和书童,要他们吟诗作对。宰相先吟道:“八月十五日正东,忽听屋内笑甜声。面团伴着粉团乐,外头亮了老干葱。”小夫人一听宰相知道了,并不害怕,索性对了一首:“八月十五月正西,功夫休掉少年妻。活着虽然在一块,死了还是别人的。”书童见这事露馅了,心头不免有些害怕,忙向主人赔罪,也吟了一首诗:“八月十五月正圆,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把小人怪,从今以后不再犯。”

5:

宋代文人陈季常有些怕老婆,好友苏东坡为了嘲笑这位自称“龙丘居士”的惧内先生,写了一首有趣的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说空谈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诗中采用了幽默夸张的手法,把陈季常怕老婆的模样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喷饭。把悍老婆称为“河东狮子”也是形象的首创。从此后,“河东狮”便成了“恶老婆”的代名词。

6: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长相不佳,国舅长孙无忌显得有些矮胖。一天,两人互相作诗解嘲。长孙讽欧阳诗曰: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家麟上角,画此一弥猴。这首诗把欧阳询的缺点夸大得入木三分。欧阳询也不示弱,马上作诗奉还: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该诗既形象又刻薄,令长孙哭笑不得。两人的讽嘲诗被群臣传为笑料。传到唐太宗耳朵里,唐太宗大笑不止。并且幽默地对欧阳询说:“你这首诗千万不要让皇后知道了,她如果晓得了会不高兴的!”因为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李世民深知妻子长孙皇后是贤后,是不会为这些小事生气的,趁机故意幽她一默。

7:

都说韩复渠粗,其实他粗重更有幽默,如写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蛤蟆,咕呱咕呱咕咕呱。”写趵突泉:“趵突泉,泉趵突,三个泉眼一般粗,咕吐咕吐咕吐吐。”最经典的还是:“趵突泉里常开锅,就是不能蒸馍馍。”

8:

军阀张宗昌文化程度最低,可他也会写诗,切诗极富幽默。如他的《笑刘邦》写道:“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他游泰山写道:“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他在《天上闪电》诗中写道:“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这就是粗人的幽默,这就是水平低的人的幽默,这幽默怕是一般人来不了吧!

9: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某地有一乡绅,家有一妻一妾,三人夜处一室,帐外有一小房乃丫环卧间,一日晚,乡绅突发诗兴,命妻、妾各吟七言诗一句,其妻曰:“两只船靠一篙撑”,其妾紧接道:“一船不撑便相争”。此时乡绅忽闻丫环在帐外长叹一声,因问之曰:“丫环长叹为何事?”丫环见问,急忙吟唐诗一句作答曰:“野渡无人舟自横”。至此,他们四人已各吟一句,合成一诗曰:“两只船靠一篙撑,一船不撑便相争。丫环长叹为何事?野渡无人舟自横。”令人捧腹不止。

10:

有一才女,于新婚之夕,新郎索诗、女辞之,郎强索不已,女无奈,稍作沉吟,便道:急忙哪得有诗来,暂把唐诗借两排。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新郎闻之大笑,遂拥新娘入帐中。

趵突泉的神话故事100字

传说在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个名叫鲍全的青年樵夫,天天手不离斧砍柴,仍养活不了年迈的双亲。双亲突然得了重病,没钱请医生,鲍全只好眼看着父母相继去世。从此他向一和尚学医,几年中救活了许多老百姓。那时济南没有泉水,遇上旱年,连煎药的水也没有,鲍全每天早起去担水,为那些买不起水的穷人煎药。一天,鲍全在担水的路上救了一位老者,并拜这位长者为干爹。干爹看鲍全一天到晚为穷人治病,忙得连饭也没空吃,就说:“泰山上有个黑龙潭,潭里的水,专治瘟疫,你要能挑一担潭水回来,每个病人只要滴到鼻里一滴,就能消除百病。”鲍全拿着干爹给的拐杖,历尽艰辛,来到泰山黑龙潭,却发现这里原来是龙宫,干爹是龙王的哥哥。鲍全挑了一件龙王的礼物白玉壶,里面的水永远也喝不完。鲍全回到泉城后,为很多病人治好了病,州官听说后派人来抢夺,鲍全把壶埋在了院子里。公差在院中挖到了白玉壶,却怎么也搬不动,他们一起用力,只听“咕咚”一声,突然从平地下“呼”地窜出一股大水,溅起的水花撒满全城,水珠落在哪里,哪里便出现一眼泉水,从此济南变成了有名的泉城。人们为了纪念鲍全,把这泉叫宝泉,年深日久,人们根据泉水咕嘟咕嘟向外冒的样子,又把它叫成“趵突泉”了。

济南趵突泉的突字为什么少一个点呢

趵突泉南门的匾上的“突”字头上少了一“点”;而大明湖正门牌坊上“大明湖”的“明”字的“日”字边中多了一“点”,成了“目月”“明”字,

有两种传说:

传说一:“突”宝盖上那一点很像一顶帽子,把帽子拿掉,寓意着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

传说二:当年刻写后的石碑竖立泉眼旁时,因那时泉水喷涌势头非常猛,上蹿出四五米高,几下子就把“突”字的点给冲掉了。这个点掉到水里后顺水漂到了大明湖,于是,大明湖的“明”字中,“日”字旁多了一笔变成了“目”。

其实,以前汉字多一笔少一笔比较常见,如曲阜孔府的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意为“富贵无头”;下联的“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则表示“文章通天”。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二是避讳。“弘”在清朝少一点,就是为避乾隆皇帝弘历的讳。

趵突泉的历史

 2002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在《趵突泉》诗中赞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关于泉城的资料和古诗

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济南,拥有丰富的名城资源,并形成了遐迩闻名的龙山文化、名士文化、泉文化,于1986年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内“七十二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其中,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由泉水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形成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

关于泉城的古诗:宋代-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白话释义: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兴满足,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济南的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

扩展资料:

济南因在古代的“四渎”,即四大神圣河流之一的济水之南而得名。一百多年前,黄河改道,夺了济水的河床,于是也列于华夏“四渎”之一的母亲河——黄河开始经过济南,并由此奔流到大海。从此,济南成为黄河下游的最大的都市。

如今济南是北依黄河,南朝东岳泰山,居于孕育中华传统文明的“岳”、“渎”之间;更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特点,遍地涌出了千百个清冽的泉源,仅市区内就有一百多处,号称名泉者就有七十二处之多。

众多的泉水既汇成了美丽的大明湖,更成为一条长河的发源地。小清河汩汩东流数百里,至羊角沟而入大海。一条近千里直达大海的长河竟然发源于繁华城市中心。

古代的学者称赞这一景观为宇内唯一,今天我们也可以骄傲地宣称它是“世界之最”了。因此,济南当之无愧地拥有了“泉城”的雅号。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下泉城——济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梦令

本文标题: 趵突泉的典故和诗词 趵突泉的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20232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古诗词心事 表达心事的诗句描写锦鲤和花的诗词 赞美“荷花锦鲤”的诗句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