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古诗《三衢道中》的全文是什么?
古诗《三衢道中》的全文是: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lí):黄莺。
古诗三什么道中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古诗《三灈道中》怎么写?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拼音:
méi zǐ huáng shí rì rì qíng ,xiǎo xī fàn jìn què shān háng 。
lǜ yīn bú jiǎn lái shí lù ,tiān dé huáng lí sì wǔ shēng 。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作者:曾(zēng)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吴中先贤谱》 苏文编绘。
三衡道中古诗中心思想
此诗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扩展资料: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关于道的古诗词
请问楼主说的是关于道德的诗还是道教的诗呢?
以下是关于道教的:
治百万人仙可待, 善治病者勿欺给. 乐莫乐乎长安市, 使人寿若西王母, 比若四时周反始, 九十字策传方士. (虽然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口诀, 但作者已注意用韵, 似为七言诗的雏形)
真人至妙, 若有若无. 仿佛大渊, 乍沉乍浮.
岁月将欲讫, 毁性伤寿年, 形体为灰土, 状若明窗尘.
白虎倡导前兮, 苍液和于后; 朱雀翱翔戏兮, 飞扬色五彩.
六一合和相须成, 黄金鲜光入华池. 名曰金液生羽衣, 千变万化无不宜.
据《钦定词谱》 称,《凤凰台上忆吹箫》 词牌本于《列仙传拾遗》 所载故事. 据载: 萧史擅长吹箫,能吹出鸾凤之音. 秦穆公女弄玉也善于吹箫. 秦穆公将女嫁给他, 他就教弄玉学凤鸣. 经过十多年, 凤凰飞来止宿. 秦穆公为此修建凤台, 供萧史夫妇居住. 以后弄玉乘凤, 萧史乘龙飞升. 又如始于温庭筠的《女冠子》 , 因咏女冠(道姑) 情态而得名. 词曰?quot;含娇含笑, 宿翠残红窈窕, 鬓如蝉. 寒玉簪秋水, 轻纱卷碧烟. 雪肌鸾镜里, 琪树凤楼前. 寄语青娥伴, 早求仙. "其他如《解佩令》《望仙门》《献仙音》《金人捧露盘 》《迷仙引》《潇湘神》《月宫春》等等, 莫不与道教神仙故事有牵连. 从内容上看, 宋代许多词作具有鲜明的 道教蕴含. 不少大作家也创作了一定数量的神仙词. 诸如柳永、 韦骧、 晏几道、 苏轼、 李之仪、 范祖禹、 了元、 丁仙现、 黄裳、 黄庭坚、 晁端礼、 秦观、 仲殊、 晁补之、 周邦彦等都有此类题材的词作. 这类作品常常把仙话典故同神游的心绪相糅合. 例如柳永一阕《巫山一段云》 ?quot;清旦朝金母, 斜阳醉玉龟. 天风摇曳六铢衣, 鹤背觉孤危. 贪看海蟾狂戏, 不道九关齐闭. 相将何处寄良宵. 还去访三茅. "9 该词先写朝夕朝拜西王母之事, 接着笔锋一转, 引入了求仙人穿着又轻又薄的六殊衣, 随着天分摇曳, 骑在鹤背上升太空的情景. 作者着意刻划了求仙人在鹤背上的心理状态, 写出了居高俯视下界的孤危之感; 又以贪看仙人刘海蟾"狂戏"而耽误了行程, 结果因天门齐闭, 不得不从太空中还回, 到曲句山访问三茅真君去了. 道教的玄歌变文别具一格. 所谓"玄歌"也就是"玄道"之歌, 其源盖出于《老子》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不过, 它不是专以演述玄理的散文或韵文, 而是通过对道教神仙奇异故事的讲述来宣传道教的信仰. 从形式上看, 玄歌属于道教说唱曲艺作品中的唱词之类. 为了吸引听众, 玄歌作者往往以第一人称手法叙述故事. 例如《老子化胡经》卷十所收的《化胡歌》第五首: "我昔化胡时, 西登太白山. 修身岩石里, 四向集诸仙.乐女担浆酪, 仙人歌玉文. 天龙翼从后, 白虎口驰 . 玄武负钟鼓, 朱雀持幢幡. 化胡成佛道, 丈六金刚身.时与决口教, 后当存经文. 吾升九天后, 克木作吾身. " 1 0 这里的"我"代表老子, 作者以叙事的口吻, 描绘了老君修道场所的仙家景色, 讲述了"化胡成佛道"的故事, 具备了叙事诗的基本特征.在《老子化胡经》 中还收有《老君十六变词》 十八首, 此即属于道教湮闹词唷K ?quot;变文"是演述神变故事囊恢中问健?quot;道教变文"即演述道教神变故事的一种体式. 适应说唱的需要, 变文往往是韵散结合.当然, 就具体篇目而论, 有的以散文为主, 有的以韵文为主; 有的则纯粹是韵文, 如《老君十六变词》 便是纯韵文. 从描述老君神变的特点看, 《老君十六变词》也和"玄歌"一样, 具备了叙事诗的基本品格. 作者按照方位的变更来组织情节, 其场所转换亦依据"易"的九宫八卦方位. 八卦代表八方, 轮转两周, 便有十六变词. 最终两首, 套用晋代丁令威歌, 以示一世(五百年为一世) 终了, 二世还归之意. 除了上述种种, 仙歌道曲也是道教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仙歌道曲是一种配乐演唱的道教诗词. 它的产生与道教斋醮仪式的建立与流行有密切的关系. 为使仪式的进行更加隆重, 道人们便将赞歌与歌咏结合起来, 于是有了各种唱词的出现.《无上秘要》 卷二十引《道迹经》 称: 西王母为茅盈作乐 , · · · · · · 命侍女于善宾、 李龙孙歌《玄云之曲》. 其词曰 : "大象虽云廖, 我把九天户. 披云泛八景, 倏忽适下土. 大帝唱扶宫, 何悟风尘苦. " 尽管西王母为茅盈作乐事乃出于道教传说, 但从《道迹经》 的描述不难看出魏晋间"仙歌"已在道门中流传. 《无上秘要》 卷二十尚录有仙歌若干首. 其中 有"上元无英帝君"所唱"上元洞门变真内章之曲; "中元黄老帝君"所唱"中元洞化内真章曲; "下元白元帝君"所唱《下元洞虚化真章句》 以及《阳歌九章》《阴歌六章》等等. 从体例来看, 《无上秘要》在摘录这些"仙歌"时都略加说明, 指出其来历及何位仙人所唱.其体裁皆为五言, 句数不一. 表现了早期道?quot;以诗为词"的创作特点.仙歌相蓖美的是道曲. 其主要体式有步虚词、 赞咏词、 道情. 步虚词是乐府文学形式之一. 唐吴竞《乐府古题要解》 谓: "步虚词, 右道观所唱, 备言众仙飘渺轻举之美. " 由此可知, 步虚词之缘起, 历来传说不一. 晁公武《读书志》尝云: " 《步虚经》一卷. 右太极真人传左仙公. 其章皆高仙上圣朝玄都玉京, 飞巡虚空之所讽咏, 故曰步虚. " 所谓"太极真人"系指徐来勒; "左仙公"系指葛洪从祖葛玄, 为汉末三国人. 据此, 则三国时期当有步虚词行世. 此后, 历代皆有人为之. 考之典籍, 影响较大的步虚词有晋代《太上洞渊神咒经》 卷十五所列之《步虚》 以及《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 中的《空洞步虚章》 , 他如北周庚信所作步虚词, 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 作为一种与音乐、 舞蹈紧密结合的文学样式, 步虚词的歌唱节奏是以《易》 的八卦九宫方位的阴阳回复韵律为本的. 步虚词诵咏过程有一定路线, 要求精神专注, 念唱、 步法、 道具和谐统一. 与步虚词一脉相承, 唐宋以来的赞咏词也是一种配乐的歌词. 在道教斋蘸仪式盛行之际, 道士、 文人乃至皇帝官宦广制道曲, 遂有各种赞咏词之诞生. 今所见《金录斋三洞赞咏仪》与《玉音法事》中便收录了不少赞咏词. 如宋真宗的《白鹤赞》《散花词》 , 宋微宗的《玉清乐》 等. 从形式上看, 赞咏词虽然尚保存了步 虚词的入乐法式, 但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 最重要的就是长短句的出现. 例如《金录斋三洞赞咏仪》 卷上所录《太清乐》?quot;太清乐, 太清乐, 太清乐处以逍遥. 太清乐, 紫微瑞色驾青龙. · · · · · · " 作者在七言诗的基础上加入许多衬句, 这就形成了长短不一的格式, 具有独特的风格. 与步虚词有关的道曲还有"道情" .《太和正音谱》把道情与步虚并立, 作为唱曲的门类之一. 道情多为 游方道士所演唱, 主要流行于民间. 故其言辞较通俗易懂. 例如张三丰《无根树道情二十四首》 , 其一曰: "无根树, 花正幽, 贪恋红尘谁肯修? 浮生事, 苦海舟, 荡去飘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 长在鱼龙险出游.肯回首, 是岸头, 莫待风波坏了舟". 作者通过一系列比喻, 以浅显的语言启发人悟道, 形象生动, 富有情趣.
古诗词大全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古诗词大全600首
1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7 《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3 《绝 句 》——僧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5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6 《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7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8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9 《春日》——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 《游园不值》——叶绍翁(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1 《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归。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2 《春晓》————孟浩然 (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3 《晴景》—— 王驾(唐)
雨前初现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疑是春色在邻家。
24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5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6 春望——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7 约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8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9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0 月夜 —— 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1《春游湖》——徐俯 (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32《春游曲》——王涯 (唐)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33《春雪》——韩愈(唐朝)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4《春兴》——武元衡 (唐)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35《春词》 ——刘禹锡 (唐)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36《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7《城东早春》——杨巨源 (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38《苏溪亭》——戴叔伦 (唐)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39《怅诗》——杜牧 (唐)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40《喜张沨及第》——赵嘏(唐)
九转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云轩。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41《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唐)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