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背景 毛主席娄山关诗词背景

发布时间: 2022-08-11 20:58: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96

诗词名:忆秦娥·娄山关作者:毛泽东朝代:近代时间一九三五年二月:体裁:词类型: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主席诗词背景 毛主席娄山关诗词背景

诗词名: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时间一九三五年二月:体裁:词 类型: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附原版本:

  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

  咽(yè):在这里读入声。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风中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从头越〕重新跨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产生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娄山关:又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烈:猛烈,强劲。

  长空:辽阔的天空。

  碎:细碎。

  咽:声音阻塞低沉。

  漫道:莫道。

  残日:日落时残存的晚霞。

  残阳:夕阳。

  【背景】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长征。长征初期,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惊慌失措,仓促从事,既不作必要的政治动员,也未作一定的军事准备,在行动上搞大搬家,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军事上盲人瞎马,遇敌硬打硬拼,使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因此,当红军突破蒋军的第四道防线,渡过湘江时,历时仅仅两个月,即损过半。 1935 年 1 月,红军强渡乌江,攻占遵义。 1 月 15 日到 17 日,在这里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会上,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改组了书记处和军委,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局面,在战略上转入主动的态势。 1 月中旬,红军离开遵义,过娄山关,经桐梓,渡赤水,准备从川南的宜宾和泸州之间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此时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严守川黔边境,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桐梓。贵州军阀王家烈手忙脚乱,急调两个师凭险固守娄山关。

  据最新可靠资料,娄山关之战的经过是这样的: “红军二渡赤水, 24 日攻占桐梓, 25 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在红花园遭遇,敌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 26 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 27 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 28 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 3000 人,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 见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第 340 页 ) 。由此可见,娄山关之战包括了 25 日夺取娄山关和 26 日坚守娄山关两个战斗阶段。本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凝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的场面,通过如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象征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1962 年 5 月毛泽东在修改郭沫若《喜读毛主席的 ( 词六首 ) 》 ( 见《人民文学》 1962 年 5 月号 ) 加写的一段话中,细致而深情地回忆了本词的创作过程: “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南方有好多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堪寒。”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印象与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的实然遇合,造成了作者自认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诗。这些话说明,词人确实是写了娄山关激战的,只不过,他是用含蓄的笔法——正面明写行军,侧面暗写激战,一正一侧,一明一暗,使行军和激战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题解】

  〔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中央红军长征时,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前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后阕写红军攻占和越过徒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词中的“西风”、“雁叫”、“霜晨”,都是当地二月间的真实情景。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忆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以下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月五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折兵数千,败下阵来。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应该是作于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译诗】

  西风正壮烈地吹送,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

  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

  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

  茫茫青山如大海,

  【赏析】

  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毛主席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的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由此看来,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

  这首词慷慨悲烈、雄沉壮阔,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这一节情景。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党中央和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此诗所写的就是当年2月26日红军先锐重占娄山关后,毛主席及中央领导机关跟进途中经过娄山关时的情景。按前面所引毛主席所解释的情况:“词是后来追写的,……”毛主席追忆了当时的风物及心情。

  此词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

  接着第二句,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这个画面可以剖成三个字组成的意境,一幅晓月寒霜图,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就在这霜、晨、月(有意分开,让我们细细品一品这三个字本身的美)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整个上半阕一气读到此处不由得立马想到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稼轩这几行千古绝唱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而且毛主席自己的话也说明当时这种一代英雄苍凉之心境:“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指本篇以下《十六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七首诗),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因当时确立毛主席为最高军事统帅的遵义会议已经于1月召开,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选举了毛主席为政治局常委,并确立了他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当口,诗人毛泽东在上半阕正视了红军的现实处境,但在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所以这二句虽表面写实,却的确有象征意义,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

  最后二行让人有一种仿佛亲眼见到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壮丽江山之英姿。他看见了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阳,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主席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主席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

  另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当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情不自禁或下意识地说出这两句诗,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强烈的感受,以及我们将暗自下定决心,树立必胜之决心,克服万重困难,以致于最后获得成功。它对于升华我们的精神起到了某种神奇般的效应,有某种神秘的符语般的力量。

  我们皆知毛泽东一生写下许多政论文和军事论文,这些大都结集在《毛泽东选集》中。毛泽东的政论文章明白晓畅、大气磅礴,又高屋建筑,说理透彻。这些文章大多创作于战争时期,有对时政的分析,有对形势的判断,有对战争的宏论,有对救国救民的设想,有很强的针对性。由此我们可知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作为一位军事家的纵横捭阖。

  毛泽东不只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一位感情丰富、才气纵横的诗人。他不只是驰骋政坛,策马疆场,也曾畅游于中国浩瀚的诗词王国,创作出雄奇瑰丽的诗篇。翻开毛泽东诗词,我们更走进了他的诗歌世界,同时也走进了这位一代伟人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

  毛泽东的诗词虽然仍依声韵,遵音律,采用中国传统的旧体诗的形式,但他却是“旧瓶装新酒”,为旧体诗的形式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容。采用旧体诗的形式,乃是因为毛泽东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很深,他沉浸其中,博通经典,而他处的时代风云际会,沧桑巨变,又不得不让他这个中共领导人一次又一次站在时代潮头,左右中国近代史的方向和进程。年轻的毛泽东心怀家国壮志,身历困苦舛桀,时代的洪流在他身上投影为离乱奔波,交织成一首雄浑悲壮的命运交响曲。这样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让他有了深厚的感情积淀和丰富的创作素材,发言为诗,又或为词,便成了他真实感情的写照和当时时代状况的折射。他的诗词基本风格便往往会慷慨激昂,气势如虹。“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贯注了作者多么豪壮的感情!在红军长征和解放战争时期,艰难困苦,毛泽东保持乐观主义精神,笑看战场风云,更体现他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中,“乌礞磅礴走泥丸”这样的诗句是何等的豪壮,又是何等的胸怀。

  当然毛泽东并非是我们想象中的“豪放派”,他也有婉约低徊之作,真情流露的表白。《贺新郎》一阕怀念杨开慧,“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真情之真切,语之婉丽不让宋人佳作,而《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我失骄杨君失柳”,又让我们看出一代伟人晚年时期对亡妻深挚的怀念之情。我们称许毛泽东诗词的艺术价值,着眼于他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更着眼于他对于诗词内容上的创新,我们赞叹他对于语言典故熟练的驾驭程度,赞叹他高度的成就,更加看重他诗词中体现的精神和人格气质。这些诗词不只给我们艺术上的美感愉悦,更加给我们精神上的享受,让我们领略其中雄浑苍茫的景象,感染其中乐天达观、笑看风云的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

  有人曾从技巧上批评毛泽东诗词作品,认为有些作品没有严格遵守音韵声律,甚至有重字等犯戒,又有俚语入诗词的习惯,这些也许从传统诗词创作的角度该是成立的,但我们欣赏今人的作品,没必要非要拿古人的标准苛求今人,亦步亦趋,以形式的来约束内容,恰恰相反,我们可以说,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大胆创新,继承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形式上突破声律的繁文缛节,不以内容迁就形式,内容上取材用语大大拓宽,表现了更广阔范围内的题材,表达了更丰富更绮丽的情感世界。

  不走进毛泽东的诗词世界,不仔细品味研读他的诗词作品,我们就无法欣赏其精华,无法知其价值所在。下面只以毛泽东在长征初期的一首词《忆秦娥–娄山关》为例。加以赏析,可窥其诗词艺术之一斑。

求一首毛泽东诗词及其背景

“《清平乐 六盘山》” 是伟人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写成的,其写作背景:1935年8月,毛泽东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我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 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毛泽东诗词咏梅背景

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毛泽东诗词赏析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原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附: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

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清代宋匡业《梅花》:“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这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宋代陈亮《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这昭示着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元代王冕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颂了梅的清雅高洁的内在美。而咏梅诗词最多的名家,当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此类题材的诗词在百首以上。他笔下的梅,风姿各别,寄托的情思也因事而异,其中,《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在这首词中,他以孤高寂寞的梅花表现自己的操守和傲骨,被后人广为传颂。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

毛泽东诗词集以及详细创作背景

你说得太笼统了,还真不好回答,下面附上一首比较出名的,如果不满意,说详细点,再发给你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五月十一日回信,“淑一同志:惠书收到了。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样。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下面为这首蝶恋花)”正式发表时,词题改为“赠李淑一”,后又改为“答李淑一”。

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此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的去处的问题。

这是毛词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毛泽东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

毛泽东有比较经典诗词的 故事背景?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毛泽东的诗词,要背景资料

沁园春 长沙 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一

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qiu2):强劲。

遏(e4):阻止。

【题解】

一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

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菩萨蛮 黄鹤楼 1927 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

项圈,称为菩萨蛮。

黄鹤楼:故址在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上,因武汉长江大桥建桥需要,于一九五六年

拆除。八一年在原址南面五百米处重建,于八五年竣工。《寰宇记》,“昔费□

〔礻韦,yi1〕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九派、一线:九派指长江在湘鄂间众多的支流,一线指京广铁路。

龟蛇:龟山在汉阳,蛇山在武昌,两山隔江相望。

黄鹤知何去:唐崔颢有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

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酹(lei4):祭奠,浇酒于地。苏轼《念奴娇》,“一樽还酹江月”。

【题解】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国民党军队缴了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枪,次日,又向

罢工示威的工人开枪。在长沙,五月二十一日,何键、许克详开始捕杀共产党员

,中共湖南省委退让,取消了十万农军进攻长沙的计划。毛泽东当时在武汉办农

民运动讲习所。在四月二十七日的中共五大上,毛提出的“迅速加强土地斗争”

的建议未能得到讨论。毛泽东准备应付突然事变,把妻子和三个孩子送回了湖南

二七年七月十五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清党”,国共两党彻底分裂。

采桑子 重阳 1929.10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本于古乐采桑曲。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

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题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

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

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

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

。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清平乐 会昌 1934 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注释】

会昌:县名,在江西南部。

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帝纪》,“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题解】

这首词,毛泽东曾有注云“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

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当时,中共

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德国人)“三人团”领导。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

导集团,在会昌“养病”。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酒后毛泽东喟然长叹,

“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八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

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

” 说时竟凄然泪下。(龚楚《我和红军》)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题解】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

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月五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

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上任伊始的

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

折兵数千,败下阵来。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

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

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

。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

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

一个大胜利。这首词,应该是作于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十六字令 三首 1934-35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原注】

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注释】

锷(e4):剑刃。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题解】

作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湘贵一带群山间。

七律 长征 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mi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

,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

南、两广之间。

逶迤(wei1 yi2):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min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念奴娇 昆仑 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原注】

前人(编者按:指宋张元,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谓“战

罢玉龙三

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

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

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时歌女。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

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

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山和

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

片余脉。

倚天抽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李

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

遗(wei4):赠送之意。

【作法】

连着三个“一截”,只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清平乐 六盘山 1935.10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

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

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沁园春 雪 1936.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

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

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

钟山:莽莽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

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慨而慷: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追穷寇:《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

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

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

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题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

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

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ⅰ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1949.04.29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注释】

柳亚子:名弃疾,字安如,号亚子,江苏吴江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搞革命,

后来成为国民党左派。一九五八年病逝于北京。著有《磨剑房诗词集》。

饮茶粤海:指柳亚子和毛泽东于一九二五年至二六年间在广州的交往。

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庆柳亚子索讨诗作,毛泽东书《沁园春·雪》以赠。

牢骚: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是诗中的

“华章”,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见附诗。

昆明池:指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昆明湖取名于汉武帝在长安凿的昆明池。

富春江: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浪淘沙 北戴河 1954 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注释】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魏武、碣(jie2)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

过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

渤海里了。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

以观苍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调歌头 游泳 1956.06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

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

逝。

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

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于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

属“宏图”。

天堑: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

为行云,暮为行雨。”

【题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

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

阳到武昌。

七律 登庐山 1959.07.01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释】

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

九派、三吴: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致钟学坤的信,“九派,湘、鄂

、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

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陶令:陶渊明。曾作彭泽令八十八天。

桃花源:见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渔人溯着溪流而上,发现尽头处是一片

桃林,将一群秦朝避难者的后代,与尘世隔绝;他们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无优

无虑的隐居生活。

【题解】

本诗原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

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当时毛泽东上山开中共八届八中全

会。

他在九月一日致《诗刊》的信里说,“近日写了两首七律,录上正改。自以

为可,可以上《诗刊》。”又说,“近日右倾机会主义猖狂进攻,说人民事业这

也不好,那也不好, … 我这两首诗,也算是答复那些王八蛋的。”

七律 答友人 1961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注释】 九嶷山:《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

野,

葬于江南九疑(即九嶷山)。”

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 舜南巡死于九嶷

山,她们俩追到湘江畔,“以涕洒竹,竹尽斑”,自沉湘江,死而为神。楚辞《

九歌·湘夫人》首句为“帝子降兮北渚”。

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芙蓉国:指湖南省,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

家薜荔村”。

长岛:有人讲就是长沙的橘子洲。

我欲因之梦寥廓: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

月”。

【题解】

这首诗据说是写给毛泽东的同学,青年时代办《新民学会》时的老友周世钊

的,兼寄李达、乐天宇。他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致周世钊的信里写道,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1961.09.09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注释】

李进:即江青。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1961.11.17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注释】

愚氓:蠢人。

鬼蜮(yu4):蜮是古代相传的一种含沙射人的怪物。《诗经·小雅·何人

斯》有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后来称暗中伤人的东西为鬼蜮。

【题解】

白骨精的故事,见《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

猴王”。这里讲的是绍剧(绍兴大板)改动过的情节,孙悟空在被逐后扮作白骨

精的母亲,诱使白骨精得意洋洋地在唐僧面前自己揭露自己三变三骗的经过,从

而使唐僧幡然醒悟。

【作法】

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的叫流水对,说得是上联和下联无法分割,如流水般

天然浑成。一般的对联,上联和下联是平行关系,说得是不同的事。但流水对的

上联和下联之间往往以因果关系过渡,两句一气呵成。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

,如果是用在担当着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

。“金猴玉宇”这一联就有这样的妙处。

卜算子 咏梅 1961.12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

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风雨送春归: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附】 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七律 冬云 1962.12.26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注释】

罴(pi2):或称人熊,比熊大。

【作法】

这首诗上来的“飞”和“稀”是五微,下面的“吹”、“罴”、“奇”属于

四支。《冬云》押得是四支大韵,组合力强的字多得是,大可不必从五微借字,

而且一借就是两个。

【题解】

这是毛泽东为自己七十岁生日(中国传统算法)作的诗。

贺新郎 读史 1964 春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足乔〕

歌未竟,东方白。

【注释】

人世难逢开口笑: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

归”,语出《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伤

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

盗跖(zhi2)庄□(jue2):盗跖是春秋战国间的大盗;庄□是战国楚人,《荀

子·议兵》,“庄□起,楚分而为三四”。

陈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黄钺(yue4):象征帝王权力的用黄金装饰的斧子。《书·牧誓》,“王左仗黄

钺,右秉白旄以麾”。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1965.05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注释】

井冈山、黄洋界:见《西江月·井冈山》的注释。

三十八年:这是从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泽东上井冈山算起。二九年初毛泽东带兵下

山,至此时已离开井冈山三十六年。

可上九天揽月:李白《宣州谢□〔月兆,tiao4 〕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

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题解】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毛泽东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五

月二十九日,他在井冈山前的小坪场上接见了当地干部群众一千七百余人。

七律 洪都 1965年

到得洪都又一年,

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

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

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

江草江花处处鲜。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7972933.html

这几首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背景,要详细!急!!!答案好有追加。。。

卜算子 咏梅

其一: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写于1962年冬。在当时,正值反华高潮、三年自然灾害,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其二: 毛泽东喜欢雪,那漫天飞舞、让世界纯洁美好的雪。 在杭州,这样的雪景并不常见。巧的是,毛泽东1953年底第一次到杭州时,这里竟飘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 1961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了杭州。 虽然已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气并不太寒冷。不知为什么,诗人毛泽东又想起了雪,也想起了雪中的梅花。 被古代诗人反复吟咏过的梅花,或孤独清高,怀才不遇;或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再写梅花,脱俗不易,超越更难。 然而,在毛泽东的笔下,终于以前所未有的格调和时代精神,为梅花创造一种空灵淡远而又热烈绚美的意境,豁然开了一个新生面--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晚年诗词的代表作。 在诗人毛泽东心目中,这梅魂梅骨,梅趣梅神,不正是在多事之秋,那些始终有骨气、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应有的风采吗? 梅花与雪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依然是冬天的季节,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那天,诗人又作《七律•冬云》以言志--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政治气候和自然气候,在诗人的心海上,俨然架起了一座桥梁,一点就通。 梅花与冰雪 ,在诗人的心曲中,仿佛藏伏着一根共振的丝弦,一拨就响。 这首《冬云》的意境,无疑是一年前的《卜算子•咏梅》的延续和发挥。

念奴娇•井冈山

1965年5月22日至29日,毛主席在巡视大江南北时重上了井冈山。他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了两首以“井冈山”为题的诗,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另一首就是《念奴娇•井冈山》。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清平乐 六盘山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 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抵抗共产党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大快人心,于是写下了有名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本诗气势恢宏,语言铿锵有力,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毛泽东就在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后的两三天内酝酿成这首雄浑的诗作。

  毛泽东同志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毛泽东诗词及赏析

1、沁园春·雪

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舞”指飞舞,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蜿蜒曲折。“驰”指奔驰,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飞象奔驰。“舞”和“驰”通过以动写静,形象地赋予了高原飞动的气势,使之生机勃勃。

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风雪是天公之所赐,苦难乃历史之必然,但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与天公一决高下。这就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这就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弹指间,已是云开日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想象雪后天晴的美丽景色。毛泽东早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向全世界发出了胜利的预言。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分明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分明是洞悉时空的慧眼。

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雪后必然会天晴,不应有丝毫怀疑。

2、卜算子·咏梅

近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赏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

“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

“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绘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以及不畏严寒的性格特点。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

3、沁园春·长沙

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4、诉衷肠(赠周恩来)

现代:毛泽东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译文:当年一腔热血,我们谁曾经害怕会失去性命?荀子国家被侵害,应该谁来守护呢?功业没有成就,身体却不行了,脸鬓角都白了。你我这样的人,就忍心让过去的努力白费吗?

赏析: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送周恩来的,在这首诗中,我们俩可以看出他们俩为了国家无私奉献的品质。

5、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现代: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译文:女兵们一个个英姿飒爽,刚出太阳就现身在了演兵场。中华儿女们一个个志向远大,不喜欢骄奢的衣服却偏爱军装。

赏析:这首诗是毛泽东专门写给女兵的,从中表达了对中华女兵的赞扬和殷切希望。

本文标题: 毛主席诗词背景 毛主席娄山关诗词背景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20126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关于写谷子的诗词 描写谷子的诗句苏轼的有名的诗词 推荐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