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8-11 16:58: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104

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

诗词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结合。六艺是赋、比、兴、风、雅、颂。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铺陈等。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诗歌,有着中华人民千百年的历史,在文学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下面我就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做一下总结:

  首先,诗经的表现手法看,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1.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3.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其次,《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再有,《诗经》中基本上均采用四言的形式。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 活,语气很自然。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 。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们刚刚学过的《 风充良》。

  综上所述,《诗经》这部伟大的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因此它的艺术成就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

  历来把《诗经》的表现手法,归结为“赋”、“比”、“兴”三类。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啊?!

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表达方式: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描写(动静、乐哀、远近、上下、白描、细描) (二)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正侧、欲抑、点面、象征、联想、想像、起兴、用典 (三)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互文、叠词、婉辞 诗人风格陶渊明 晋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平淡而又淳厚的艺术风格,质朴凝练的语言风格。如:《归园田居五首》 王维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如:《山居秋冥》 孟浩然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其艺术风格主要是清淡。如:《春晓》《宿建德江》高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如《燕歌行》 岑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 李白 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如:《望庐山瀑布》。 杜甫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如:《登高》,《兵车行》。所谓“沉郁”是由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这些因素构成的。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曲折跌宕,音调起伏变化。 白居易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浅直均易。如:《卖碳翁》。 韩愈 中唐著名散文家,其诗歌风格除平易清新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奇险怪僻和以文为诗 孟郊 中唐著名诗人,字东野。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其风格是硬语盘空,拗折奇险。如:《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接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贾岛 字浪仙,比孟郊稍晚,与孟郊齐名,也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推敲”的故事便是最好的明证。其诗歌风格清奇僻苦。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刘禹锡 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含蓄豪俊。 柳宗元 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明净简峭。如;《江雪》 李贺 中唐著名诗人,字长吉,其诗歌风格奇崛冷艳。如:《李凭箜篌引》 杜牧 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其诗歌风格,豪迈俊爽,遒劲峭拔。如:《山行》 李商隐 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其诗歌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七月》写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宛如一幅幅用美的民俗生活画。

《诗经》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征

1)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 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 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 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 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3)《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 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4)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是什么?艺术特色是什么?表达特色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艺术手法 ,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表达方式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其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 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欲扬先抑等,数量不限

详细解释: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选材剪材;④行文的结构;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表达技巧也可以分为一般技巧和辨证技巧两大类。

一般技巧又可以分为: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对比、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方面)、巧合(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要素构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意识流与拼贴画。

辨证技巧又可以分为:虚与实(实就是实写,虚就是虚写。)、疏与密(疏就是略写,密就是详写。)曲与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折。)、动与静(有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两种主要方式。)、除此以外,辨证技巧还有“抑与扬、张与弛、隐与显、少与多、庄与谐、断与续”等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一、荷(莲):爱情(莲、怜谐音),出淤泥而不染,夏的象征,美丽,文采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这就是“邺水朱华”的典故了,荷的美色在沈约的笔下带有一种向上的劲道。老实说,我本不喜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把花弄得杀气腾腾的诗。不过这气质在莲的身上竟带出一种袅娜来。所以,荷还有文采的意象。

钱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荷也应是丰满的花,却比牡丹清丽些。这是一种优雅且幽雅的花。再想想它的药用价值。难怪屈原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了,它的确受得起众人的喜爱。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这是赞美荷最正宗的语言,词微而意远,时品时新。

二、兰:隐士、贤德、美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兰的馥郁香气使诗人更加心向田园。兰也因而有了洒脱之意。

明刘伯温 《兰花》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明薛网 《兰花》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的真正价值在其幽,在其“无人而不改其香”。在古人眼中,这就是君子了。

三、雪:清寒、纯真、高洁、哀伤

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的寒冷总能让人产生恰到好处的敬意,也因此有了隐士的意象。高洁而略带点寂寞的雪,就犹如大师的胸怀,让天地为之一亮,又一肃。

咏雪 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人在寒冷的时候,心中总会有点薄薄的凄凉,或者说,是惆怅。这时雪的轻舞飞扬,怎能不让人想起与其相似的,那薄薄的、似乎让人承受不住的情意呢?

咏雪 傅察

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呼儿试轻扫,留伴小窗明。

孩提时的欢乐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幸福。雪的轻盈明亮,就如童年。因此,雪在田园诗的天地里也有一份贡献,它会让人想起,曾经尝过的最甜美的味道。

四、竹:君子、俊挺、节气、壮志凌云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郑板桥

“低首虚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状态,又指人的内在精神品德,“低首”和“虚心”二者异质而结构相对应。

题新竹

唐·杜牧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咏竹

文同

竹、竹。

森寒,洁绿。

湘江边,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虚心异草木,劲节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披净冉冉,风女声笙竽肃肃。

林间饮酒碎影摇金,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但寻松菊。

若檀栾之操则无敌于君,图潇洒之姿亦莫贤于仆。

中国的托物言志诗发展到极端时,只有两种情况:退隐、入世。竹兼具这两种气质。我们用时只需选择一下材料即可。其实我很赞成东坡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但也有人认为竹“腹内空空”,所以我们要根据写作需要对其褒贬 。当然,私下里要有自己的意见。

五、雨:喜庆、伤心、哀恸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相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

一切景物到底不过是景物罢了,将其分类的,是人的心。乐景可以写哀,哀景也可以写乐,甚至会“倍增其哀乐”。人心才是分类的依据。

一、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注释: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注释: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月下相思,情幽怨重;望月抒怀,思绪翩翩,自古皆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背景阔大,由景入情,意境雄浑,是千古传诵的佳句。它没有一个华丽的字眼,却自然天成。当我们望见一轮明月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之时,这样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带我们进入一个静美的境界。也许,这就是名诗名作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吧。诗人将思念远人的相思之情寓托于月光,月光脉脉无语却善解人意,牵人相思又给人抚慰。它把自己的光辉温柔而均匀地洒向天涯海角的每一处,让人在心中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注释:历来备受人们推崇,经久不衰,成为写月的千古绝唱。据《唐诗选注》解释: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适逢白露节,故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曰,月是故乡明。两句诗情景交融,读来历历在目。从结构上,这两句是上一下四句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顿挫抑扬极富音韵美。即使到了现在,还常常可以听到人们发“月是故乡明”之感慨。

二、(七)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1.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2.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3.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4.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5. 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三、高楼——登高怀远,思念远方之人

1.李白《菩萨蛮》“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2.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3.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凭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6.欧阳修《蝶恋花》“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1.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4.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诗文中有哪些艺术特色

诗词具备四大艺术特色。

1、赋予文字生命的艺术。

“推敲”一词的产生是最好注解,好作品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生命。试想“红杏枝头春意闹”,若把“闹”另换一字,则春意全无。如果“诗眼”没有生机,一首诗也就变得平淡无奇。同时,诗词的每个字、每个词的组织运用都是艺术的加工与提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些被后人津津乐道的精彩妙句,表面看似非常简单又通俗的字词组合,其实是诗人赋予文字以新的生命力,诗句才会不朽。尽管伴随时代在不断发展,也许会淘汰一些题材或意象,但诗词终究要保留文字的使用技巧、使用艺术。

2、创造美好意境的艺术。

诗词需要意境,同样一首诗词,不同读者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的环境、心理、情绪、感触之中,意境都会发挥独特的作用,令人触景生情。如“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都是写雨,一个是看,一个是听,看到的是工笔之意,听到的是写意之意,各有千秋,意境俱佳。而意境艺术中大写意式的表达最浪漫、思维最活跃的莫过李白。从“黄河之水天上来”感叹到“朝如青丝暮成雪”,没有这样的意境所感,没有这样的意境所表,诗仙何来?可以说,意境的艺术一方面是要靠感知,另一方面则是天赋。写诗没有意境之感、意境之思、意境之才,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3、体现音乐美感的艺术。

诗词不同于小说、杂文等文学形式的鲜明特色,是偏重并借助于音乐艺术进行表达。如果失去了咏唱吟诵之美,诗词就不能称为是诗词。例如宋词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平仄主要是为了与曲谱的协调配合,为了更好的表现音乐的节奏美感。文字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音、意、声调,当这些元素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和组织后,音乐美便已经融于其中。抑、扬、顿、挫的运用并不是因为平仄的某种理论,还要有发音的朗诵艺术。一首诗有起伏的变化,声情才会很好地表达出来。诗词终究是心境流露,一种美的抒发,而不是乘法口诀。

4、融入作者思想的艺术。

思想艺术永远是创新者的缩影,而不属于永远停留、沉浸在临摹的人。诗也要不断地求新、求变、求突破,这既有内容方面的,也有形式方面的。同时,作品的本身也有思想艺术,这取决于人的自身成长、环境、经历、感知、品质等等因素。由于个人性格、观念、感知、情操的不同,思想艺术也是各有所向。而人们也正是因为各自人生的不同、不同的状态下与一些诗歌发生了共鸣,所以,诗词始终受到人们的钟爱。李白郁闷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郁闷:“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岳飞郁闷:“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所以说,作品的思想艺术表现出来的是作者的思想艺术,作者的思想付诸于作品。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怆然而涕下。

(2)赏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江还唱《后庭花》。

(2)赏析: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1)译文: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2)赏析: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译文: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此中当自有真意,要辩论已忘言

(2)赏析: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译文: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2)赏析: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9、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本文标题: 诗词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2011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伟人诗词 关于中国名人的古诗有哪些??有关醉酒的古诗词 关于醉酒的诗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