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拜年。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古代并没有现代的通信设备。而春节时间短,拜年
相互拜年。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代并没有现代的通信设备。
而春节时间短,拜年要求的时间又比较集中,很多交友广泛的人往往分身乏术,一下子无法一一上门拜年,于是就发明了一种叫“飞帖”的拜年方法,遣仆人带名片去各家拜年,各家也会在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明代学者文征明有一首《贺年》诗:“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写的就是古人“飞帖”的习俗,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说:“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初谓之谒,汉末谓之刺”,自东汉以后,造纸业的发展为贺年卡提供了新的材料,开始以纸为帖,而仍沿用“刺”。
到了宋代,送贺年卡已成为一种时尚,并出现了合页、连页等新式样。
清代的人们又习惯用红色纸板制作贺年卡,以象征喜庆吉祥,故又称拜年帖为“红单”。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现如今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