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蝉,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干身上则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可知,古人无非是想借助
玉蝉,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
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
把蝉佩干身上则表示高洁。
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可知,古人无非是想借助玉与蝉两方面的神力,可使死者死而不朽,蜕化成仙。
这样的信仰与习俗,在稍后的魏晋南北朝,仍然颇为流行。
但隋唐之后,玉琀蝉随着这种带有原始道教色彩信仰与习俗的退隐,而销声匿迹了。
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来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赋予蝉更多的含义。
如以一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以一蝉伏卧在树叶上,定名为“金枝(‘知了’的谐音)玉叶”,也有人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取蝉的鸣叫声)。
扩展资料
汉代玉蝉四件介绍如下:
一、白玉蝉,器长5.2厘米、宽2.6厘米,蝉的头部刻画有力,尾作弧形收敛,背脊线隆起,用减地法琢出双目及两翼,器形平正。
二、黄玉蝉,长4.7厘米、宽2.8厘米,灰白色沁色,半透明状。
蝉的头部略呈尖形,两侧双翼用弧线勾出,优雅适度。
三、青玉蝉,长5.6厘米、宽2.6厘米,白色斑。
蝉双目斜凸于两侧,中间呈八字形突出,背脊弧度平整,双翼长而窄,腹部可见线纹数条,琢工干净利索。
四、墨玉蝉,长4.5厘米、宽2.2厘米,扁体,沁色斑斓。
蝉头部为斜切状,背脊线隆起,尾作弧形渐收,用阴线勾勒出蝉的双目及身躯,汉八刀法的使用简练流畅,一目了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解读“口含玉蝉”传闻欲借其神力不朽成仙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