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有哪些 现代诗歌精选300首

发布时间: 2022-07-31 16:57: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87

一、从表达功能角度分类从表当功能角度,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语言艺术的表达,有四种基本手法: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无论诗歌、散文、小说还是剧本,都是如此,其区别,在于采

诗歌有哪些 现代诗歌精选300首

  一、从表达功能角度分类

  从表当功能角度,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语言艺术的表达,有四种基本手法: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

无论诗歌、散文、小说还是剧本,都是如此,其区别,在于采用哪种手法为主。

  从诗歌看,叙事诗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很少使用抒情和议论,而一旦使用了抒情和议论,则必然是高潮或者点睛。

构思叙事诗,应当先采用小说创作的思维方式,把故事情节、结构安排好,然后才是语言、句子、声韵问题。

  中国古代的叙事诗,多用五古。

汉代的叙事诗,都是五古,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羽林郎》、《董娇娆》等等;七古的也有,但少些,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吴伟业的《圆圆曲》,等等,杂言的更少,如北朝民歌《木兰诗》。

  少数民族的诗歌作品,往往有不少叙事诗,如《创世纪》、《逃婚调》。

外国的叙事诗也有不少名作,最知名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有人说,现代人用古风写现代生活没有出路。

晚清黄遵宪是当是倡导世界**的旗手,可惜当是民族危亡,没有条件凝聚更多人一路探讨。

但是,黄遵宪的理论是成立的,他本人的作品也是非常出色的。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国诗歌的遗产,以抒情诗为主。

抒情诗,写景言情言志,一般都很短小,长的不多。

一般用事不叙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甚至根本没有故事情节,其表现的形象画面,或者是单一的,或者是一组没有情节联系的。

写景写环境写故事,都是为了烘托思想感情的。

有描写,但不成系统,往往跳跃。

至于议论,一般不用,即使用,也一定是起点睛作用的。

  二、从题材类别角度分类

  我国古代很多诗人的别集,或者多家诗人的选集,往往按照题材分类,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为学习作诗的人从选题方面模仿提供参考方便。

  用这种方法分类,主要包括:

  边塞诗,或者用更广泛的概念,军事诗,兴盛于盛唐,著名的诗人有岑参、高适、王昌龄、李颀等,其风格特点是豪迈雄壮,表现为儒家入世思想好建功立业的情怀,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但是我们从《诗经》也可以找到源头:《邶风击鼓》、《秦风无衣》,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也是,北朝民歌《木兰诗》也是,隋朝卢思道的《从军行》更是开盛唐边塞诗先声。

但是,名作最多、影响最广泛、深远的,还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作品。

  山水诗,最早的大量写山水诗的诗人,是六朝的谢灵运,称老谢、谢康乐,史称山水诗之父。

但总的还不够成熟,被指为“有句无篇”,他的后人谢朓,在他的基础上有发展,被成为小谢。

李白特别推崇谢朓,尤其喜爱他的“落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称谢公、谢宣城。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也相当著名,但总成就不及边塞,而且,山水不及田园。

山水诗的风格开阔飘逸,往往表现道家出世思想。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诗人,都有很多名作。

  田园诗,最早大量写田园诗的诗人是陶渊明。

田园诗往往伴随隐逸的主题思想,其风格往往淡薄超脱,往往表现佛家空灵情调。

田园诗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

  咏史诗和怀古诗,最早专门以咏史为体裁写得比较多的诗人是颜延之,但是他的作品思想成就不高。

唐代以咏史怀古为主题作品多、影响大的诗人是刘禹锡和杜牧。

以后各朝代逐渐增多,成为很热门的题材,经久不衰,也有不少精品。

  闺怨诗,闺怨诗是战争题材、山水题材、宦游题材、商旅题材、宫廷题材的侧面反映。

战争使少年夫妇长期离别,青壮年女子独守空房,苦不堪言。

商业的发展,使商人四处奔走,长期离家,违背了人性。

科举制度中,为了追求功名,男子外出结交、应试,妻子只好在家独守。

皇帝的后庭制度,“后宫佳丽三千人”能够被皇帝宠幸的寥寥无几,多数老死宫中。

这些妇女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得不到起码的满足,没有幸福可言。

虽然她们多数谨守闺范,但内心情感可想而知。

诗人们观察感悟到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必然会在作品中反映。

从六朝以后,这种题材的作品始终占有不可忽视的数量。

在乐府诗和词中更多。

  2021-10-0401:27回复

  小祯同学☆じ祯∮

  正式会员5

  2楼

  咏物诗,好的咏物诗以物寓情、借物托志、状物喻理。

咏物诗多用绝句。

  哲理诗,哲理诗是借题发挥,着眼在阐明某种道理。

  爱情诗,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森严,“男女授受不亲”,正统诗歌创作中爱情诗很少,古风、近体诗很少涉足。

诗经《周南关雎》等,在当是占有不算少的比例,南朝民歌中也比较多。

晚唐李商隐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无题》,是含蓄曲折的爱情诗。

词兴起后,爱情成了热门主题,婉约派作品很多都是写爱情的。

  悼亡诗,狭义的悼亡诗,起自潘岳,是专指悼念亡妻的。

其实生死问题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诗歌中一定会反应。

乐府诗中的《梁甫》、《蒿里》等都是专门反映追悼死者、感悟生死的。

  游仙诗,游仙诗,是记梦的,诗人记述梦中神游仙境的感悟。

最早的游仙诗,起自郭璞。

最著名的游仙诗,是李白的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咏怀诗,咏怀诗是专门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往往是组诗、联章。

最早大量创作咏怀诗的是阮籍。

  三、从格律规则角度分类

  诗歌体裁划分的大概念,可以从两极来考虑:从自由诗到格律诗及中间存在的过渡形式——半自由诗。

这样就构成了诗歌形式分类的基本框架。

  广义的讲,诗歌都是讲究格律的,只是宽严不同罢了。

按照格律要素多少,可以分为三大类:自由诗、格律诗、半自由诗。

  1、自由诗

  自由诗除了要求必须用韵之外,没有其它任何要求。

  最早出现的诗歌都是自由诗。

所谓自由诗,是说它仅仅具备诗歌与散文相区别的最基本特征,其它方面没有附加的任何艺术形式上的限制。

具体地说就是,首无定句,句无定字,韵无定位,音无定则。

  诗歌的所谓自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的自由、自发的自由,一种是主观的自由、自觉的自由。

自由诗是诗歌的源头,格律诗是诗歌的流变;当一种格律被定型下来以后,人们就会寻求新的突破,产生新的形式。

这种新的形式对于旧格律诗来说是自由的,而对于后世的模仿者来说,它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格律。

  中国古代的自由诗包括:

  ①诗歌的原始形态——民间歌谣。

最早的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是朴实无华,它只具备诗歌形式的基本内涵,而在音调的模式、节奏的类型、韵律的规则等方面都没有定式,这就决定了它是最彻底的自由诗。

  民间歌谣是孕育诗人和正统诗歌的摇篮。

历史上一切有成就的诗人及名著,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民间歌谣汲取营养后,经过对生活实践的感受、认识、理解与思考,运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而产生的。

  民间歌谣生命力极强,至今仍然存在。

民间歌谣的自由性也是相对的。

如信天游,虽然没有总句数和句子总字数的限制,但却是两句一段,句句用韵,这是不能突破的。

  ②骚体诗也是自由诗,句无定字,首无定句,用韵自有。

  骚体诗有以下两个特点:

  A.用叹词“兮”连接两小句构成一个较长的句子,或者放在句子末尾,连接下一句,使诗句更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B.句式突破了四言正体,向三言小句方向(如《国殇》)和五言句型(如《东君》)、七言长句(如《橘颂》)方向变革。

  ③乐府民歌也是自由诗。

乐府民歌与民间歌谣的不同,在于它是被官方加工和认可过的。

  乐府民歌的出现有两大意义:

  A.被官方采集加工过的民歌,经过了文人的加工润色,其艺术价值超过了民歌的原始状态;

  B.被官方采集加工过的民歌的广泛传播,使民歌中的最新艺术成就,能够被众多的文人借鉴,使个别的艺术进步变为全社会的历史性的艺术进步。

  ④杂言诗是真正的自由诗。

这种自由是由自发到自觉发展起来的。

杂言诗在自发阶段朴实自然,还没有割断与散文之间的联系,而到了自觉阶段则生动活泼,在变化中表现音韵、节奏和句式和谐统一的规律性。

自觉的杂言诗,实际上比半自由诗难作。

杂言诗句式的转换,要能够于变化中存统一,于错杂中见和谐,所以它不能藏拙。

中国传统诗歌中,文人的杂言诗很少,成功之作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可见高度自由的诗要作得好,甚至比严格的律诗还难。

  2021-10-0401:27回复

  小祯同学☆じ祯∮

  正式会员5

  3楼

  2、半自由诗

  所谓半自由诗,就是形式比自由诗固定、比格律诗灵活的诗体。

具体地说就是,首无定句,句有定字,字无定声,韵有定位。

半自由诗一般称为齐言诗,意思是句子整齐。

半自由诗的出现,是古代诗人创作实践艺术深化的结果,它使诗歌作为与其它艺术形式相区别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了内涵更加丰富的特点,完全与散文分道扬镳,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艺术深化产生格律诗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①四言诗

  四言诗滥觞于上古歌谣,定型于《诗经》。

四言诗的定型使诗歌由自由向格律的发展迈出了一大步,其标志是:

  A.在押韵的规则方面更加严格,一般要在偶数句末尾押韵;

  B.在句子规模上形成了整齐划一并且篇章句数成双甚至成四的倍数的传统;

  C.在节奏形式上形成了“双音步”,成为后代诗歌节奏形式的基础。

  ②五言诗

  五言诗的定型使诗歌由自由向格律的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与四言诗相比其标志是:

  A.在押韵的规则方面更加严格,除了首句可以变通之外要在偶数句末尾押韵,一般以不换韵为正格,但篇幅特长的叙事诗也允许换韵;

  B.在句子规模上实现了拓展并且以篇章句数成双为主流;

  C.在节奏形式上形成了以“双音步”为主同时缀入“单音步”的新模式,增强了语音上的流畅感;

  D.以对偶、声律等手法的逐渐推广为特征,不断向更加格律化转变;

  E.篇章规模极大地拓展,特别适用于叙事,产生了《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鸿篇巨制。

  ③七言诗

  七言诗脱胎于骚体,初见于西汉,发育于建安及六朝,突飞猛进于盛唐,与近体诗同时成为唐以后的主要诗歌体裁。

七言诗的定型使诗歌由自由向格律的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其标志是:

  A.在押韵的规则方面更具规律性,除了首句一般要押韵之外在偶数句末尾都要押韵,有些作品(如“柏梁体”)要求句句押韵,一般以换韵为正格,但也允许不换韵;

  B.在句子规模上实现了进一步拓展,篇章句数可以成双也可以不成双;

  C.在节奏形式上,在五言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双音步”,增强了语音上的流畅感;

  D.句式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使语法关系更加复杂成为可能,为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开辟了广阔天地,从而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E.篇章规模极大地拓展,既适用于抒情,也适用于叙事,产生了《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鸿篇巨制。

  3、格律诗

  格律诗包括近体诗和词、曲。

格律诗滥觞于南朝,成熟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是使中国诗歌成为在世界民族之林诗歌艺术中独具特色的瑰宝。

格律诗,顾名思义就是在形式上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具体地说其共性要素就是:

  A.式有定名,即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名称;

  B.首有定句,即每首的句数是固定的(排律是大体固定的);

  C.句有定字,即每句的字数是固定的;

  D.辞有定格,即在某些地方采用某中特定的修辞手法是固定的,如律诗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用对偶;

  E.字有定声,即每句诗的每个字声律按特定的规则排列;

  F.章有定律,即符合声律的句子按特定的规则组合;

  G.韵有定位,即根据声律规则,某句不押韵、某句必须押韵。

  外国也有格律诗,如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1232330323

本文标题: 诗歌有哪些 现代诗歌精选300首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19590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红楼梦里的诗词和判词 红楼梦里的判词高中生古文学习方法(古文、古诗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