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年代:宋作者: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2.《凤凰台上忆吹箫·
1.《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3.《南乡子·欹枕舻声边》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欹枕舻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
变作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
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4.《春风袅娜·被梁间双燕》
年代: 宋 作者: 冯伟寿
被梁间双燕,话尽春愁。朝粉谢,午花柔。
倚红阑故与,蝶围蜂绕,柳绵无数,飞上搔头。
凤管声圆,蚕房香暖,笑挽罗衫须少留。
隔院兰馨趁风远,邻墙桃影伴烟收。
些子风情未减,眉头眼尾,万千事、欲说还休。
蔷薇露,牡丹球。殷勤记省,前度绸缪。
梦里飞红,觉来无觅,望中新绿,别后空稠。
相思难偶,欢无情明月,今年已是,三度如钩。
5.《斋房戏题》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长瓶举我充自代,短檠留人为莫逆。
醉乡无日不瓜时,书囿何朝无菜色。
欲从举者便弹冠,回顾石交难割席。
子墨客卿善运筹,更问渠侬决去留。
墨卿转问子虚子,欲说还忘一笑休。
6.《南乡子 舟行记梦》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欹枕艣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
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
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欲说还休”是成语吗?
“欲说还休”不是成语。
读音:yù shuō hái xiū
释义:它比较多用于诗词语句中,表达难于启齿的感情或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想说却又马上停下没有说。
近义词:
1、欲言又止[ yù yán yòu zhǐ ] :想说又停止不说。 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出 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2、支吾其词[ zhī wú qí cí ]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以掩盖真实情况。
出 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但是这句话又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造句:
(1)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2) 林风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眼中充满了委屈,欲说还休。
(3)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啊。辛弃疾
(5)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关于吟咏花木的诗句
写花的诗句
1、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6、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写花的诗句
咏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钱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陆游 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1油菜花:油菜花开满地金,鹁鸪声里又春深。
2素心花:垂帘莫对此花身,意态修然欲出尘,淡写风神浓 写韵,天涯知有素心人
3百合花: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自怜入世多难合,未称庭前种此花。
4梅 花:一片两片两三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5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芙蓉花:玉蕊坼蒸粟,金房落晚霞
7迎春花: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8秋海棠: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9山茶花: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10月季花:花谢花开无日了,春来春去不相关。
写树的诗句: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求相似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看破红尘的古诗词,越多越好,取最好的得积分!跪求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关于鸟的古诗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人若耶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塞下曲〉
带“鸟”字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②带“鸟”字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6.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17.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18.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19.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
20.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歌辞·长歌行》)
2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5.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二)不含“春”字的写春景的诗句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姣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初三语文)-1-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二)不含“秋”字的写秋景的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范成大《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9.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白居易《村夜》)
10.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望夜寄杜郎中》)
诗中冬
1.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二)不含“冬”字的写冬景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已《早梅》)
5、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寒山《杳杳寒山道》)
6、雪暗凋旗面,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馀雪》)
9、关山下飞雪,烽火断无烟。(王维《陇西行》)
10、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俏折。(陈羽《从军行》)
1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12、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傅察《咏雪·其一》)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初三语文)-2-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初三语文)-3-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初三语文)-4-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 《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初三语文)-5-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表示心灰意冷的诗词有哪些?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纵使相逢也忘言,蜀山朝暮笼云烟。当时共我红尘下,点检如今少一缘
苦恋三载成泡影,无可奈何泪沾襟。相形自惭愧对人,收拾雄心仍追君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破阵子》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古人形容欲说还羞的诗句
“欲说还休”比较有名的是出自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欲说还(huán)休不是一个成语,它比较多用于诗词语句中。表达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或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想说却又没有说。
恨悠悠有很多古诗词里引用,如白居易的一首长相思,就有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的句子,秦观的江城子里,也有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恨,在古文中是遗憾,不满意的意思。 古书中“怨”表示仇视,怀恨。“恨”不表示仇视,怀恨。只有“怨恨”二字连用时才表示仇恨的意思。两个“悠悠”,更增添了遗憾的绵长
与君共剪西窗烛就是恋爱长跑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思,李商隐在夜雨寄北里有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这有时是暗指新郎新娘洞房花烛做的事。形容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共同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话语,言不尽的喜悦。就是秀恩爱。
整首诗就是一个人在孤独的充满怨念地期待着心上人的到来(回头、醒悟),希望最后美梦成真找到真爱。
求李清照的和苏轼的诗词个2首,要有意思的,最好是短的,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讲解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词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江城子·密州出猎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及注释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