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法特点:1、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2、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
赵孟頫书法特点:
1、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2、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3、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
4、博彩众家之长,在赵孟頫的书法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书法特点,这些特点都能很好的出现在赵氏的作品之中。这不是简单的糅合,而是结合这些书法的有点,进行有机的组合,这就像做菜一样,只有将食材做到物尽其用,才能烹调出最美味的菜肴。
5、是基础扎实,赵孟頫的书法适合书法爱好者打基础的时候临摹,赵孟頫生在宋朝,宋朝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变得有点浮夸,注重技巧,反而丢失了那些基础性的东西。
6、是形意结合,赵孟頫书法特点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结合,他的书法在形意结合方面做的非常的不错。赵孟頫的书法结合前人的书法优点,注重形意结合,让书法有了自己的意韵。
扩展资料:
赵孟頫主要个人成就:
1、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2、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3、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4、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5、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
6、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
7、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参考资料:赵孟頫_百度百科
赵孟頫书法特点
赵孟頫书法特点:
1、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2、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3、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
4、博彩众家之长,在赵孟頫的书法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书法特点,这些特点都能很好的出现在赵氏的作品之中。这不是简单的糅合,而是结合这些书法的有点,进行有机的组合,这就像做菜一样,只有将食材做到物尽其用,才能烹调出最美味的菜肴。
5、是基础扎实,赵孟頫的书法适合书法爱好者打基础的时候临摹,赵孟頫生在宋朝,宋朝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变得有点浮夸,注重技巧,反而丢失了那些基础性的东西。
6、是形意结合,赵孟頫书法特点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结合,他的书法在形意结合方面做的非常的不错。赵孟頫的书法结合前人的书法优点,注重形意结合,让书法有了自己的意韵。
扩展资料:
赵孟頫主要个人成就:
1、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2、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3、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4、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5、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
6、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
7、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参考资料:赵孟頫_百度百科
用赵孟頫楷书书写的四字词语宁静致远
想找到赵氏纯楷书写的[宁静致远]四字,好像不太容易,我根据手头上可查到的资料,帮你扫描了下。但都接近于行楷,你可以借鉴,写出赵氏风格即可。如图所示:
红色标注的这个致字,是赵体楷书,其他的可将萦带笔画处理下,就是赵体楷书风格了。
用赵孟頫楷书书写的四字词语宁静致远
想找到赵氏纯楷书写的[宁静致远]四字,好像不太容易,我根据手头上可查到的资料,帮你扫描了下。但都接近于行楷,你可以借鉴,写出赵氏风格即可。如图所示:
红色标注的这个致字,是赵体楷书,其他的可将萦带笔画处理下,就是赵体楷书风格了。
我想练赵孟頫的行书,请问有哪些当代大师写赵体写的很好的?给些样图更好!
想练习赵孟頫的行书,首先,最好先从赵孟頫的楷书练习。楷书为立,行书为走,草书为跑。预先走先学立,先立后走然后才能跑。推荐您临习赵孟頫的《胆巴碑》属于行楷一路的。其次,赵孟頫的行书是继承王羲之、王献之(二王)的妍美书风。也可以学习源头。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十七贴》 还有智永的《千字文》。
您提到您想学习当代大师写赵孟頫的字写的比较好。个人拙见:今人书法远逊于古人,古语有云:“取法乎上,得法其中。取法其中,得法其下。“所以劝您直接临习赵孟頫的作品,细细品味。启功先生曾说临习古人书法作品,最好是能见到书写的墨迹。赵孟頫在宋末元初。距今仅八九百年。所遗留的作品多为墨迹。可以清楚的看到运笔和笔势,所以不必像汉碑那样去猜测。
说了这么多话,其实就是想让您取法乎上,真正学习到传统书法。不必受现代不良风气的影响。
我练过欧体楷书,练过《圣教序》,现在想练赵体,我找当代的大师,是想参考他们对赵体的理解。像我练欧体时就不时地参考田英章老师的作品,所以我想找一些写赵体写得好的大师。。。不过还是谢谢你!
赵孟頫 和唐伯虎书法比较
唐寅的书法宽博、俏丽、健拔,俨然白杨一株,时有傲岸,时有调侃,时有天真。令人奇怪的是,无论喜怒哀乐,其书法面目不改,仿若抄书一般。唐伯虎也因科考案而变成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28岁的唐伯虎和徐霞客的先祖结伴考试,把即将到手的功名变成了牢狱之灾。可爱的历史,造就了明代历史上两位可爱而不朽的人物。唐伯虎出事后,用1年时间游览了江南的诸多名山胜迹,唐伯虎游历江南山水,书画呈现一派江南秀色。
取法赵孟頫厚重劲挺明代唐寅【龙头诗轴】
书法欣赏-唐寅
临摹此作如先有赵孟頫书法作基础相对容易一些。唐寅不仅学赵孟頫,且略掺李北海之意,于妩媚中暗寓厚重劲挺,并稍加个性的发挥,故在高手林立的吴门书家群中,唐寅的书法立于其中仍是卓尔不凡,深具自家面目。“龙头诗轴”是唐寅的书法杰作。
王世贞评其书曰:伯虎书入吴兴(赵孟頫)堂庑,差薄弱平。此语用于唐寅《落花诗卷》一类的书法作品比较妥帖,倘用于其行书《七律诗轴》又称“龙头诗轴”则不太适合。在书法上,唐寅没有像祝、文、王诸家那样师法广博,主要是取法赵孟頫。
明代唐寅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唐寅是吴门书画家中璀璨的明星。实际上,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最令人瞩目,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则逊于祝、文、王诸家,但他的名声却远远超过上述诸家。
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明代行书唐寅【漫兴墨迹】
唐寅 《漫兴墨迹》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一四七○),卒于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初字伯虎,后更字子畏,中年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取其斋室为学圃堂、梦墨亭,吴县人。唐寅出身低微,父亲唐广德以经营酒食起家,少年时即在酒肆中做杂务工,文徵明常去饮酒,于是结交为朋友,当时住在三茅阁的祝允明因器重唐寅才学,亦常有来往。他先后三次娶妻,结发之妻是徐廷瑞次女,惜早夭。其父为了光耀门庭,不惜重金延聘名师指点,唐读书勤奋,故自幼便博学多才,十六岁时以第一名考中秀才,但其性志,遂归回乡里,继娶一妻,此女乃宦门闺秀,原有攀桂登龙之期,不意唐因会试案受株连被黜,于是夫妻反目,休妻后境况凄楚,后又续取沈氏,此女贤淑,始得佳偶。唐寅一生仕途坎坷,中年后筑室于桃花坞,寄情于书画诗酒,并皈依佛法,取佛经中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意,自号六如。
弘治十三年(一五○○),唐寅天始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庐山、衡山、武夷、雁荡、黄山、九华、洞庭等地,外师造化,为他的山水画提供了大量的写生资料。唐寅在科举无望后,家境十分清贫,不得不以鬻艺为生,在其四十五岁时,宁王朱宸濠慕其名以重金聘请,唐寅被请到南昌后,知百姓怨言颇多,并探知宁王意欲谋反篡位,乃装疯佯狂,始得脱尽干系,免遭杀身之祸。归家后心已如灰,在其五十岁时,已衰老多病,不能经常作画,有年春阴,家中柴尽米罄,不得不向邻人借米熬粥,携到苏州市区求售的画一幅也末能卖出,晚景十分凄凉。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这位才华盖世的大画家于潦全、贫穷、失意、落魄中与世长逝,年仅五十四岁。
唐寅不仅善诗文,尤善丹表,山水、人物、仕女、花鸟、竹木无不精工,可以说其书的名为画名所掩。他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他所处环境有关,苏州多收藏家、裱画店,为他提供了观摩学习机会,他又与当时的名画家周臣、沈石田、王鏊、文徵明等人交往,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再加上他的聪敏才智,造就了一代画家在艺术上的成功。唐寅亦精于书法,其书上溯晋唐,尤得益于赵孟頫用笔之法,点画温润妍雅,结字微带欹侧之势,虽有薄弱之评,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一种超轶的书卷之气,本册所载《唐寅漫兴墨迹》是其为友人所书的自作漫兴诗,通卷千余字一气呵成,用笔精到细腻,体势向右欹侧,富有生动姿态,如高雅之士,闲庭信步于阆苑林木之间,十分耐人寻味,卷后末署书写年月,但从其淡雅自然的笔调之中当为其晚年所书,唐寅传世真迹甚少,除《落花诗册》外,《漫兴》便是其主要的代表作品,今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明代行书 唐寅【自书诗卷】
王士贞所评价之“差薄弱耳”的笔力孱弱、牵丝绵软。正如卷尾赵尔莘所题“纵恣处间用米老笔意,气味纯厚,绝无薄弱之契”。展卷读之,诗文中所流露出来慨当以慷,把酒当歌的豪情,与书法遒劲洒脱的用笔,行云流水的笔势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激荡快意、雄浑舒展的气势。
人们普遍认为唐寅的画胜于诗,诗胜于字,因此其书名长期为画名所掩。《静志居诗话》说唐寅“于画颇自矜贵,不苟作,而诗则纵笔疾书,都不经意。”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称其“于应世文字诗歌,不甚措意,谓后世知不在是”。正因如此,唐寅的书法作品相对其好友文征明、祝枝山而言存世更为稀少,除尺牍外只有为数不多的诗卷。
此《自书诗卷》正是唐寅晚年书法巅峰期的代表作。此卷经傲徕山房主人,汉军正蓝旗赵尔莘收藏,并于民国年间在他所刊印的《五朝墨迹》中作为单行本出版。文革期间此卷入藏故宫博物院,在80年代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文博单位藏品巡回鉴定时,经书画鉴定界启功、谢稚柳、徐邦达等五位前辈一致认可,出版在《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集故宫博物院藏品部分。八十年代后期此卷得以退还原主,2000年为让广大书法爱好者得以欣赏,长虹出版社将其出版在由徐邦达等专家作顾问的《中国行书观止》一书中。
唐寅因其知名度高、作品传世量稀少,其作品受到历代收藏家所珍视,而大量赝品充斥市场,使人望而却步,像《自书诗卷》这样出版著录翔实、并经专家一致认可的作品在拍卖场上出现尚属首次,定会引来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追逐。
不同,其书风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有较大的差别。三十岁前唐寅意气风发,才情得以充分施展,未经挫折,锐不可当的气势在其诗文中得以充分体现,与之相应的书法更显示出深厚的唐楷功底,字体端庄、法度严谨。可惜这一时期书法作品绝少存世,只能从他早期的绘画题款中得以管窥。1499-1515年唐寅正是壮年,身心状态都处于最佳创作阶段。科场被废加之亲友的离弃也使他有更多自由的创作时间。这一阶段的书风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一些形式正规言辞恭敬的尺牍往往俊美流转,丰曳婉丽。而相熟友人间的往来唱和则体式奇绝,用笔强劲,挥洒自如。
1515年南昌归里后为唐寅书法创作的晚期。此时唐寅寡居乡里,偶尔鬻画自给。经历诸多挫折已厌倦尘世,参禅信佛的同时更加专心的纵情书画。与壮年时期泛学诸家不同,此时的书法已入化境,呈现出一片神机流走的本色风貌。这件《自书诗卷》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是卷共书33行178字,神采奕奕、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完美的将赵孟頫、米南宫、李北海等人的笔意融合在了一起。“一”“面”等字,逆锋落笔,回锋收笔,交待得清清楚楚,显示了极好的楷书功底,节奏轻松,粗细长短的搭配也极其自然,不显一丝做作的痕迹。“看”“庄”等字,写得果敢快捷,骨力清遒,有李北海的笔意。此卷的书法与诗句行文一样信手偶得、不计工拙,写到兴致处更是酣畅淋漓,笔势延绵。唐寅晚年的书法由于行笔迅捷常常出现错字和漏字。此卷中“但恨人心不如古”一句中“人”字写漏,即随意补在行旁,书写过程中完全是情感在驱笔行走奔飞,真正做到了率性而为。从此卷中丝毫不
董其昌 文徵明 赵孟頫 字的特点
1、特点:
(1)董其昌书法特点:以软性美为特征,用笔轻松若不经意,线条细长、婉转、流畅。然而由于缺乏顺涩、提按、疾缓的变化,尽管做到了散逸、虚飘和圆熟,却难免模式单一和笔力浮滑。
(2)文徵明书法特点:笔势曲屈环绕,线条清瘦明朗,结体疏放空灵,字形以欹侧取势,纵横跌宕,多见长画短点,峭劲多姿,章法错落有致,雄放奇肆。
(3)赵孟頫书法特点:第一,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第二,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第三,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
2、人物介绍:
(1)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2)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即便致仕归乡。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九十岁。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3)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赵孟頫 和唐伯虎书法比较
唐寅的书法宽博、俏丽、健拔,俨然白杨一株,时有傲岸,时有调侃,时有天真。令人奇怪的是,无论喜怒哀乐,其书法面目不改,仿若抄书一般。唐伯虎也因科考案而变成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28岁的唐伯虎和徐霞客的先祖结伴考试,把即将到手的功名变成了牢狱之灾。可爱的历史,造就了明代历史上两位可爱而不朽的人物。唐伯虎出事后,用1年时间游览了江南的诸多名山胜迹,唐伯虎游历江南山水,书画呈现一派江南秀色。
取法赵孟頫厚重劲挺明代唐寅【龙头诗轴】
书法欣赏-唐寅
临摹此作如先有赵孟頫书法作基础相对容易一些。唐寅不仅学赵孟頫,且略掺李北海之意,于妩媚中暗寓厚重劲挺,并稍加个性的发挥,故在高手林立的吴门书家群中,唐寅的书法立于其中仍是卓尔不凡,深具自家面目。“龙头诗轴”是唐寅的书法杰作。
王世贞评其书曰:伯虎书入吴兴(赵孟頫)堂庑,差薄弱平。此语用于唐寅《落花诗卷》一类的书法作品比较妥帖,倘用于其行书《七律诗轴》又称“龙头诗轴”则不太适合。在书法上,唐寅没有像祝、文、王诸家那样师法广博,主要是取法赵孟頫。
明代唐寅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唐寅是吴门书画家中璀璨的明星。实际上,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最令人瞩目,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则逊于祝、文、王诸家,但他的名声却远远超过上述诸家。
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明代行书唐寅【漫兴墨迹】
唐寅 《漫兴墨迹》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一四七○),卒于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初字伯虎,后更字子畏,中年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取其斋室为学圃堂、梦墨亭,吴县人。唐寅出身低微,父亲唐广德以经营酒食起家,少年时即在酒肆中做杂务工,文徵明常去饮酒,于是结交为朋友,当时住在三茅阁的祝允明因器重唐寅才学,亦常有来往。他先后三次娶妻,结发之妻是徐廷瑞次女,惜早夭。其父为了光耀门庭,不惜重金延聘名师指点,唐读书勤奋,故自幼便博学多才,十六岁时以第一名考中秀才,但其性志,遂归回乡里,继娶一妻,此女乃宦门闺秀,原有攀桂登龙之期,不意唐因会试案受株连被黜,于是夫妻反目,休妻后境况凄楚,后又续取沈氏,此女贤淑,始得佳偶。唐寅一生仕途坎坷,中年后筑室于桃花坞,寄情于书画诗酒,并皈依佛法,取佛经中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意,自号六如。
弘治十三年(一五○○),唐寅天始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庐山、衡山、武夷、雁荡、黄山、九华、洞庭等地,外师造化,为他的山水画提供了大量的写生资料。唐寅在科举无望后,家境十分清贫,不得不以鬻艺为生,在其四十五岁时,宁王朱宸濠慕其名以重金聘请,唐寅被请到南昌后,知百姓怨言颇多,并探知宁王意欲谋反篡位,乃装疯佯狂,始得脱尽干系,免遭杀身之祸。归家后心已如灰,在其五十岁时,已衰老多病,不能经常作画,有年春阴,家中柴尽米罄,不得不向邻人借米熬粥,携到苏州市区求售的画一幅也末能卖出,晚景十分凄凉。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这位才华盖世的大画家于潦全、贫穷、失意、落魄中与世长逝,年仅五十四岁。
唐寅不仅善诗文,尤善丹表,山水、人物、仕女、花鸟、竹木无不精工,可以说其书的名为画名所掩。他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他所处环境有关,苏州多收藏家、裱画店,为他提供了观摩学习机会,他又与当时的名画家周臣、沈石田、王鏊、文徵明等人交往,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再加上他的聪敏才智,造就了一代画家在艺术上的成功。唐寅亦精于书法,其书上溯晋唐,尤得益于赵孟頫用笔之法,点画温润妍雅,结字微带欹侧之势,虽有薄弱之评,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一种超轶的书卷之气,本册所载《唐寅漫兴墨迹》是其为友人所书的自作漫兴诗,通卷千余字一气呵成,用笔精到细腻,体势向右欹侧,富有生动姿态,如高雅之士,闲庭信步于阆苑林木之间,十分耐人寻味,卷后末署书写年月,但从其淡雅自然的笔调之中当为其晚年所书,唐寅传世真迹甚少,除《落花诗册》外,《漫兴》便是其主要的代表作品,今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明代行书 唐寅【自书诗卷】
王士贞所评价之“差薄弱耳”的笔力孱弱、牵丝绵软。正如卷尾赵尔莘所题“纵恣处间用米老笔意,气味纯厚,绝无薄弱之契”。展卷读之,诗文中所流露出来慨当以慷,把酒当歌的豪情,与书法遒劲洒脱的用笔,行云流水的笔势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激荡快意、雄浑舒展的气势。
人们普遍认为唐寅的画胜于诗,诗胜于字,因此其书名长期为画名所掩。《静志居诗话》说唐寅“于画颇自矜贵,不苟作,而诗则纵笔疾书,都不经意。”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称其“于应世文字诗歌,不甚措意,谓后世知不在是”。正因如此,唐寅的书法作品相对其好友文征明、祝枝山而言存世更为稀少,除尺牍外只有为数不多的诗卷。
此《自书诗卷》正是唐寅晚年书法巅峰期的代表作。此卷经傲徕山房主人,汉军正蓝旗赵尔莘收藏,并于民国年间在他所刊印的《五朝墨迹》中作为单行本出版。文革期间此卷入藏故宫博物院,在80年代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文博单位藏品巡回鉴定时,经书画鉴定界启功、谢稚柳、徐邦达等五位前辈一致认可,出版在《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集故宫博物院藏品部分。八十年代后期此卷得以退还原主,2000年为让广大书法爱好者得以欣赏,长虹出版社将其出版在由徐邦达等专家作顾问的《中国行书观止》一书中。
唐寅因其知名度高、作品传世量稀少,其作品受到历代收藏家所珍视,而大量赝品充斥市场,使人望而却步,像《自书诗卷》这样出版著录翔实、并经专家一致认可的作品在拍卖场上出现尚属首次,定会引来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追逐。
不同,其书风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有较大的差别。三十岁前唐寅意气风发,才情得以充分施展,未经挫折,锐不可当的气势在其诗文中得以充分体现,与之相应的书法更显示出深厚的唐楷功底,字体端庄、法度严谨。可惜这一时期书法作品绝少存世,只能从他早期的绘画题款中得以管窥。1499-1515年唐寅正是壮年,身心状态都处于最佳创作阶段。科场被废加之亲友的离弃也使他有更多自由的创作时间。这一阶段的书风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一些形式正规言辞恭敬的尺牍往往俊美流转,丰曳婉丽。而相熟友人间的往来唱和则体式奇绝,用笔强劲,挥洒自如。
1515年南昌归里后为唐寅书法创作的晚期。此时唐寅寡居乡里,偶尔鬻画自给。经历诸多挫折已厌倦尘世,参禅信佛的同时更加专心的纵情书画。与壮年时期泛学诸家不同,此时的书法已入化境,呈现出一片神机流走的本色风貌。这件《自书诗卷》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是卷共书33行178字,神采奕奕、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完美的将赵孟頫、米南宫、李北海等人的笔意融合在了一起。“一”“面”等字,逆锋落笔,回锋收笔,交待得清清楚楚,显示了极好的楷书功底,节奏轻松,粗细长短的搭配也极其自然,不显一丝做作的痕迹。“看”“庄”等字,写得果敢快捷,骨力清遒,有李北海的笔意。此卷的书法与诗句行文一样信手偶得、不计工拙,写到兴致处更是酣畅淋漓,笔势延绵。唐寅晚年的书法由于行笔迅捷常常出现错字和漏字。此卷中“但恨人心不如古”一句中“人”字写漏,即随意补在行旁,书写过程中完全是情感在驱笔行走奔飞,真正做到了率性而为。从此卷中丝毫不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