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诚信有关的古诗词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2-06-23 15:57: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97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国·曹植《君子行》、唐·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等。1、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与诚信有关的古诗词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国·曹植《君子行》、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2、三国·曹植《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白话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3、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白话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扩展资料:

有关于诚信的故事: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赐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诚信

关于诚信的古诗

1、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商鞅》

译文:自古以来统治百姓必须注重说到做到,取信于民,一句话的分量重于黄金百斤。

2、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译文: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3、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译文: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春秋孔子

译文: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5、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译文: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11.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12.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 13.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1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16.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17.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18.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19.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20.神莫神于至诚。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21.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通书》 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22.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23.感人以诚不以伪。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24.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25.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2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27.至诚无息。《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28.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29.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30.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3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3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新唐书·陈子昂传》 廉:清廉。 贪:贪污。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33.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34.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 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3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36.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37.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 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3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39.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左氏辨》 容:仪表容貌。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和:和顺。 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 41.一事真,百事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 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42.一言不实,百事皆虚。清·邱心如《笔生花》第28回 只要一句话说得不真实,那么,说许多事情别人都认为是虚假的。 43.智者不愁,多为少忧。汉·乐府古辞《满歌行》 聪明、有才智的人,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44.百种奸伪,不如一实。清·李光地《性理精义》 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 45.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4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47.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摒除私心杂念。直道:率直地为人。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48.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 直:刚直,坦直。立地参天:脚踏实地而高入云霄。心地刚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49.聪明正直者为神。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谓聪明正直的人为最好。 5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道义上的结合。比:勾结。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在道义上结合。 51.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缪称训》 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52.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明·谢榛《四溟诗话》 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53.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行为正直,心无愧惧。 54.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不正则为奸,为慝。清·赵尔巽《清史稿》 立身:指为人。制行:指处事。慝(tè):奸邪。为人处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训有忠诚正直和奸狡邪恶的区别。 55.心正不怕影儿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正:纯正,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56.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回 容:让,允许。复:再。妒:妒忌,忌恨。正直和奸邪互不相容。 57.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为人正直,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58.心正何愁着鬼迷。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59.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直:正直,合理。宁可正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60.好谀是人生大病。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61.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 62.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晋·傅玄《履铭》 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63.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昭传》 标:标杆。心正必无恶行。 64.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 身:自己。人:别人。 65.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五代·后周·冯道《偶作》 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66.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为人宁愿正直地安贞守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67.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方寸:指心。 68.宁为直伐,不为曲全。明·王廷陈《矫志篇》 愿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不卑躬曲节以求全。 69.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70.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汉·崔寔《政论》 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71.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 72.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唐·孟郊《游终南山》 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73.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 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74.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 75.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唐·白居易《折剑头》 不要轻视那折断了的直剑,它比弯曲的全钩还要强硬! 76.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为人应正直。 77.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唐·寒山《联句》 清:清澈。皎洁:明亮洁白。比喻内心至为澄明洁白。 78.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唐·元结《自箴》 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全行:品行无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 79.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 80.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正路方登,直流才饮,喻为人应正直。 81.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唐·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无寸枝:不分枝杈。孤直:孤高直挺。喻为人有如老松,孤高正直。 82.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宋·苏轼《老人行》 始终如一地保全自己的节操。 83.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唐·马总《意林》 以形正影不斜喻人品正直则言行不至偏颇。 84.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85.《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86.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宋·王安石《洪范传》 宜:应该,应当。 87.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宋·梅尧臣《古意》 光:光亮。刚:刚强。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坚贞刚直的气节。 88.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朋友》 淡如水:清淡得象水一样,形容淡泊而纯真。君子的心地如水那样淡泊纯真,感情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小人说得好听,却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89.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用源头和流水的关系,比喻要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 90.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然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 91.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明·洪自诚《菜根谭》 心地:心里。随在:处处。喻处处以正直平和之心对待别人,将会处处得到别人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 92.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诗经·小邪·何人欺》 对人问心无愧,对天不存畏惧。即立身处世正大光明。 93.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 人不可没有羞辱之心。 94.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说,自己不做。 95.磊磊落落向曙星。古乐府《两头纤纤》 胸怀坦荡可同闪亮的晨星相媲美。 96.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三国·魏·嵇康《卜疑集》 对己无所愧疚,对外不违时尚。 96.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五代·荆南·孙光宪《北梦琐言》 好事往往不为人所知道,而坏事却传播得非常迅速广远。 97.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宋·普济《五灯会元》第4卷 负:违背。惭:惭愧。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 98.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 99.持身如玉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比喻人品高尚,胸怀广阔。玉洁冰清:宝玉般纯洁,冰雪般清白。光风霁月:霁(jì),雨雪停止。 100.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 101.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明·洪自诚《菜根谭》 眼光要长远,心胸要宽阔。 102.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103.打破天窗说亮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 比喻坦率地说真话。 104.明人不做暗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坏事。 105.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明·洪自诚《菜根谭》 暗昧:不光明。厉鬼:凶恶的魔鬼。情操不同,对客观环境事物的体验迥异。 106.心安茅屋稳。清·杜文澜《古谣谚》 心地安详,虽穷犹乐。 107.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清·梁启超《新民说·附录》 谓光明磊落的人,应该是心里所想的和口头所说的完全一致。 108.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清·梁启超《成败》 磊磊落落:谓心地光明正大。磊磊:原指群石高垒貌。落落:豁达开朗貌。独往独来:比喻不仰仗别人,无怕牵碍。谓男子汉应当光明正大。 109.心安理得,海阔天空。清·梁启超《新民说》 心安理得: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是顺理成章的,心里很坦然。海阔天空:象大海般辽阔,象天宇般无边无际。坦荡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样辽阔。 110.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晋书·石勒载记》 大丈夫处世行事,应当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象日月那样洁白明亮。 111.生平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小学·外篇》 生平:毕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光明磊落的。 112.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 底:同“的”。 113.无事不可对人言。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自认为心胸坦荡,没什么可隐瞒的。 114.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 洒落:洒脱,不拘谨。霁:雨雪初停。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明净的景象。 115.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 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 116.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礼记·中庸》 虽属极幽隐、细微之处,实际上没比这更明显、具体的了。见(xiàn):同“现”。隐:不显露。微:显现。 11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小学·外篇》 天、神:迷信的说法,指上天、神明。子:指你。无事人不知。 118.夜觉昨非,今悔昨失。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 觉:醒悟。悔:后悔,悔过。应当经常自我反省。 119.君子独处,守正不挠。《汉书·刘向传》 有德行的人单居独处,也坚守正道,不肯屈从。 120.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君子在悠闲逸乐的时间里考虑的是道义,小人在悠闲逸乐的时间里想的却是不正派的事。 121.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兰:香草名。幽谷:僻静的山谷。莫服、莫乘:没有人佩带、乘坐。行义:施行仁义。不为莫知而止休:不因没有人知道而停止。比喻君子行仁义之事不求名不避宠。 122.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骆宾王《萤火赋》 类:类似,好象。道:正当的事理。有道德的人,即令在没有看到之处,也不做欺心的事。 123.一生肝胆向人尽。唐·顾况《行路难》 为人处世,应当肝胆相照。 124.君子之心,似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明·洪自诚《菜根谭》 君子之心坦荡可解。 125.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唐·周昙《杨震》 无言:不要说。暗室:比喻暗中。咫尺:喻距离极近。斯须:一会儿。四知:指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任何事情都无法掩人耳目。 126.怜此皎然质,无人自芳馨。唐·白居易《咏牡丹》 怜:怜爱。皎然:洁白。 127.兰在幽林亦自芳。唐·刘禹锡《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贝兄》兰:香草名。幽林:僻静的山林。比喻人在独处时也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128.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礼记·中庸》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 129.一生之内,当无愧于人。《梁书·高祖三王传附萧人理》 毕生都要无愧于人。 130.朗如日月,清如水镜。唐·杨炯《郪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 比喻人生应当光明清白。 131.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唐·韩愈《与孟尚书书》 仰:抬头。俯:低头。对天、对人、对己都无愧。 132.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宋史·蔡元定传》 衾(qīn):被子。虽独行独寝,也不做亏心之事。 133.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岭表经年:在岭南过了一年。岭表,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地区。孤光自照:谓自己心地光明磊落。孤光,指月亮。肝胆比冰雪:谓自己玉洁冰清。 134.看风驶帆,正是随波逐流。宋·普济《五灯会元》 看风驶帆:比喻看势头随时改变对事物的态度和言行。随波逐流:比喻没有主见,随大流。为人要正直,不可看风驶舵。 135.自道神鬼莫测,岂知天理难容。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 神鬼莫测:形容事情极为诡秘。天理难容:天道不容许。天理,即天道,迷信者谓天所主持的公道。 136.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 知重:敬重。 13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如果想别人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做。形容做了坏事不可能瞒过别人。 138.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不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139.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宋·佚名《名贤集》 亏心:违背良心。亏心之事不要作,侥幸心理不应有。 140.自古明人不做暗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从来光磊落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141.树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深:指树的根扎得深。比喻为人正直、行为端正,就什么也不惧怕。 142.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 谓为人不要做亏心事,因为天威神录在鉴察着一切。 143.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清·石成金《传家宝》 为人处世最要紧的是问心无愧。 144.镜子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恶行为的萌发。 145.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谓为人要光明正大、忠诚老实。 146.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生。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很难事事尽如人意,但求处世无愧于心。 147.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明·胡居仁《居业录》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就应当干出杰出的事业。

关于诚信的古诗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 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 醴(lǐ):甜酒。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解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解读]人生在世应当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使死了也不当害人的“鬼”。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解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方,不能再怨人尤天。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解读]原文是: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作一年的打算,没有比种植谷物更恰当的;作十年的打算,没有有比培植果木更恰当的;作终身的打算,没有比培育人才更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就是: 种植一次而有—次的收获,这是谷物;培植一次而有十次的收获,这是果木,培育一次而有百次的收获,这是人才。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能精心地培育人才,巧妙如神地使用人才,那么,从事大业就能得心应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是中华民族腾飞必经的门径。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培养人才也是不容易的。树:种植,培育。木:树木。人:人才。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解读]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汲取。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旨:味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

[解读]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雕:同“凋”,凋零,零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原文是: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末为迟也。”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臣: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鄙语:俗话。顾:回头看,回头召唤。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解读]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解读]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为、行,就是实际行动。有了实际行动,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没有实际行动,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

[解读]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一个好教师,胜过万本书。尊师敬师,拜师求学,是求知的捷径。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果:坚决。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于.尽心下》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欲:情欲,贪欲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解读]成语“一暴十寒”出自 这句话,原文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虽:即使。暴(Pù):通“曝”,晒。寒:冻。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解读]了解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也了解敌方的情况的人,打一百次仗也没有危险。这是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军事方面,只要和他人有关的,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有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殆(dài):危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知子莫若父。——《管子·大匡》

[解读]没有比父亲更了解自己的儿子的了。知:熟悉。莫:没有。若: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汉魏南北朝名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曹植《七步诗》)

[解读](豆萁与豆)本来都是豆根所生,(豆萁燃烧着)煎熬豆子,为什么这么紧急?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违背天理,为常情所不容。告诫人们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嫉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如不做到,就将处死。曹植未走完七步,便作成了一首诗,后人称为《七步诗》。广泛流传的四句是:“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萁(qí):指豆茎。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晋·傅玄《傅子·口铭》

[解读]病是从口里吃进去的,祸是从口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说话不注意会招来祸害。处世戒多言,言多必有失。傅玄:(217——278)西晋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傅子》、《傅玄集》。明朝时有人把他的作品收集编成《傅鹑觚集》。口铭:关于口的座右铭。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读]不进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经实践就难以获得真知。不:亦作“焉”。

关于诚信的古诗词

告戒人要诚信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诗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关于诚信的古诗

王安石《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译文: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有没有关于诚信和礼仪的古诗古文???

古诗词倒没有:关于这方面的句子倒蛮多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 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 醴(lǐ):甜酒。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解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解读]人生在世应当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使死了也不当害人的“鬼”。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解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方,不能再怨人尤天。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解读]原文是: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作一年的打算,没有比种植谷物更恰当的;作十年的打算,没有有比培植果木更恰当的;作终身的打算,没有比培育人才更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就是: 种植一次而有—次的收获,这是谷物;培植一次而有十次的收获,这是果木,培育一次而有百次的收获,这是人才。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能精心地培育人才,巧妙如神地使用人才,那么,从事大业就能得心应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是中华民族腾飞必经的门径。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培养人才也是不容易的。树:种植,培育。木:树木。人:人才。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解读]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汲取。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旨:味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

[解读]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雕:同“凋”,凋零,零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原文是: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末为迟也。”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臣: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鄙语:俗话。顾:回头看,回头召唤。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解读]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解读]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为、行,就是实际行动。有了实际行动,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没有实际行动,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

[解读]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一个好教师,胜过万本书。尊师敬师,拜师求学,是求知的捷径。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果:坚决。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于.尽心下》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欲:情欲,贪欲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本文标题: 与诚信有关的古诗词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1792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战场7字古诗词 关于战争的七言古诗酒友聚会诗词 朋友聚会喝酒的诗句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