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题目 古诗词加赏析的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6-23 15:57: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83

古诗词鉴赏题的四种题型及解析:1、品味炼字类: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某”字能否改为“某”字?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这类题主要考

古诗词赏析题目 古诗词加赏析的题目有哪些

古诗词鉴赏题的四种题型及解析:

1、品味炼字类: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某”字能否改为“某”字?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2、名句赏析类: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3、主旨情感类: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4、想象描述类: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培、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古诗词题目大全,加赏析

  小学“古诗词”汇总

  【一年级上册】

  画 (唐)王维 静夜思 (唐)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村居 (清)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袁枚 小池 (宋)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山行 (唐)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赠汪伦 (唐)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绝句 (唐)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贺知章 春日 (宋)朱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嫦娥 (唐)李商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游山西村 (宋)陆游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望洞庭 (唐)刘禹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渔歌子 (唐)张志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乡村四月 (宋)翁卷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年级上册】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秋思 (唐)张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年级下册】

  牧童 (唐)吕岩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六年级上册】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六年级下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赏析

空间上的功夫是大户分地方

求古诗词赏析题目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①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②“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蜀先主,指刘备。五铢钱,一种钱币。

(1)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请予以说明。(3分)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颈联。(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②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此诗是李白离开蜀地到楚地游历时所作。

②大荒:辽阔的原野。

(1)诗的第二联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象?

(2)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 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

20070224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①。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娉婷:指美丽的弹筝女。②湘灵,用娥皇、女皇之典故。

(1)开头三小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上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描写弹筝女,请写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

]

(3)下片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2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这首诗中的桐树具有怎么样的特点?(4分)

(2)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余干①施舍

刘长卿

摇落②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②摇落:草木凋零。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4分)

(2)评者认为诗的尾联“言有尽而意无穷”,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早 雁①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②米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鹘乌介可汗率众向南骚扰。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极为关注。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成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②菰,音gū,多年生草本植物。

(1)首联从哪几个方面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的抒情的手法时说,“早雁”即抒情主人公自己,早雁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刘长卿(唐)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①。

鸟向平芜②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③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①解携:分手。②平芜:草木茂盛的原野。③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以贾谊代指朋友梁耿。

(1)“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是诗中脍炙人口的佳句,试对这两句作简要的赏析(3分)

(2)结合全诗,个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别后的“惆怅”之情的?(5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②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②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

(1)《渔家傲》上阙写景,一个“异”字领起;请结合诗句谈谈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4分)

(2)这首诗(词)所表达的将士们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越调]小桃红

寄鉴湖诸友 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①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②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③。

注:①平山:即平山堂。 ②锦云:本指彩云,此处借指缤纷的荷花。 ③沧浪:本指水清色,此处暗用《楚辞·渔父》“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1)“不似”一词在曲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展现了什么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草堂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酰叠氮四周插上篱笆。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计劝告吴郎。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6分)

(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诗歌鉴赏练习题参考答案

(8分)①相同之处: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或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世间红尘,追求高洁境界。(4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②陆词该句是正面直接写渔父生活,而柳诗该句是从侧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间接表现渔翁生活;陆词该句主要运用白描手法(答:“排比手法”也可),柳诗该句则是情景交融,将渔翁的高洁情怀跟一尘不染的山水景物浑然融合在一起。(4分。两个角度比较,每个角度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

(1)“天下”两字囊括宇宙。“尚”字言庙堂威势逼人,言其生前叱咤风云。首联高唱入云,境界雄阔绝伦。概写感受,用事无迹,不实写庙而虚写庙。(3分)

(2)全诗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衰。在鲜明的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深刻道理。(2分)颈联是转折,得相开国创下基业,而得儿不肖,不能效法先人贤德而愚昧误国。正反对比明显。(2分)全诗借古喻今,以警后人,阐明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1分)

(1)诗人写离开蜀地后见到的景象:山岭逐渐消失,原野悠然呈现,长江飞泻,径直奔人万里原野。(4分)

(2)答案标例:1.同意沈的说法。诗中的“送别”不是送别朋友之意,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所以他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2.不同意沈的说。所谓“送别”意指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采用拟人的手法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送己远行,这样写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所以这两字不能删。(4分)

(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如仅抄写开头两句,未加说明,得1分)

(2)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从心还必须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5分,“心境”1分,直接写心情2分,间接以景写情2分)

(1)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或写山色湖光 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2分)

(2)比喻或双关(1分),“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1分);衬托(1分)“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弹筝女的美丽(1分)。(共4分,若答出“拟人”也可得分)

(3)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写人,写音乐,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1分)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共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1)诗中的桐树具有天生枝繁叶茂,孤傲却直入云霄,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的特点。(共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4点即可)

(2)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手法。诗人借孤桐表达自己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强,甘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共4分,手法1分,学生若答“借景抒情”等不得分;思想感情3分,“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甘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各1分,意思对即可)

(1)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写对6个,得2分,写对3个得1分)这些意象的作用;交代时令景象(秋景)烘托泻染诗人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乡里。(2分)

(2)在前三联描写了凄清悲愁的情景,尾联写了直击作者心灵的谁家少妇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捣衣的砧声,又把诗情又推进一层;在乡情愁思不断侵袭着诗人的心灵的时候,作者的没有答案的询问,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由眼前之景之声,更使他念及家中亲人,凄清的乡思,缠绵的苦情,久久萦绕,挥之不去,真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每划线句为一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从情态、环境、动作到声音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2分)仲秋塞外,广漠天地,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2分)

(2)不同意,本诗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诗中的早雁是被外虏冲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边民形象,(2分)本诗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的关切和同情。(2分)(答“同意”者不得分;只答“不同意”未阐明理由不得分。)

(1)鸟在原野上空远近分飞,人随着流水各奔东西(1分)。极写分手后的漂泊无依和孤独伤感之情(1分)。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以鸟衬人,使离别的痛苦表现得更具体深切(1分)。

(2)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分)。将惆怅之情寓于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借“鸟”“流水”写分别之痛,“白云”写相隔之远,“明月”写相思之苦,“春草”写思念之深(2分)。借助生动可感的景物,将感情表达得含蓄而浓烈(1分)。

(1)“衡阳雁去无留意”反映了此地环境十分艰苦;各种“边声”随军中号角声起,形成了深厚的悲凉气氛;层层的山峦及长烟落日下紧阔的孤城突出了时刻备战的肃杀之景。

(2)不同。王诗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家献身的英勇精神,感情激越雄壮,风格豪迈;范词表达了因朝廷软弱无能,将士们既能建功立业,也不能回到家乡的辛酸悲凉这情,苍凉悲壮。(每小题4分,意思对即可)

(1)“不似”二字领起下面三句,写出了往日鉴湖,荷艳花香,采莲姑娘的欢歌笑语荡漾在湖面上的美好、热闹场面。(2分)又与首句所描写的令人感到凄清冷落的“秋雨”“豆花”的眼前清秋之景自然形成对比。(2分)

(2)突然间清溪上传来了渔歌之声,心中的无限忧愁、怨恨全都随风散落到碧水中。(2分)抒发了作者要驱散悲恨,摆脱尘世、归隐田园的情怀。(2分)

(1)第一问①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②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③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反而正应该体贴。④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⑤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过得都不容易。(4分,答出四个要点即可得满分。)第二问:现身说法,措词委婉,入情入理。(2分。大意思对即可)

(2)系心黎民,忧时伤世。(2分,大意对即可)

古诗赏析的题目~~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了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现出来。而且将读者也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纵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多么秀丽的景色啊!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这在平时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毕竟显得有点空旷,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是深深懂得这一点的。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便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的题目有什么用

  在高考题目中,诗歌鉴赏题一直是学生的瓶颈。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把诗歌读懂,答题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要把诗歌读懂并不难,前提是采用正确的阅读程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每一首诗只有几十个字,但却表现了很深广的内容,蕴涵了很深刻的主题。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真正深入到诗歌的字里行间,理解每个字,每个诗句的意思,调动自己的想象,真切的理解诗的内涵。

  要把一首诗读懂,需要从以下几步入手,下面以一首诗歌为例子来具体谈谈。

  多媒体显示: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天津)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请同学们现在把05天津卷诗歌鉴赏题做一下。

  二、方法指导

  (一)字斟词酌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的语言有极大的凝练性。所以,我们在阅读的诗歌的时候,不能像读现代的文章那样囫囵吞枣,而应该逐字逐字的去认真领会每一个字的意思,深刻体会每一个里面蕴涵的丰富内容和情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古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诗人的心血凝成。我们要想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必须字斟句酌,反复体会品味。在品读这首诗歌的时候,就要一字字的仔细读,对每一个字的含义都要认真思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弄懂每一个字词,决不放过任何一个不懂的字词。只有达到对字词的的全部理解,才能够进而把握诗句的意思,理解全篇的意思。

  (二)整体把握

  站在整体语境的高度上去理解诗歌的内容。诗歌是诗人在特定背景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表达诗人情感的文字。我们要想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要站在整体把握诗人创作诗歌的语境的基础上,才能够准确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意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题目

  题目往往是诗歌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可以看出诗歌的主要情感,或者可以了解诗歌写作的主要内容。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题目就传达了作者对春夜之雨的喜爱之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题目表明内容是写送别,按照常理应该写离别之情。那么,本诗的题目传递出什么信息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湖州歌》则表明写的内容是有关湖州的诗歌。

  2、 作者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诗歌作者的身世,他所处的时代特点,他的创作倾向,他的作品的风格特点等。这样有利于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艺术手法等。如果作者是杜甫,我们就要想到他身处唐朝由盛转衰之时,他的诗歌内容往往是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格调往往是“沉郁顿挫”;如果作者是陆游,就应该想到他的诗词内容往往是表现抗敌报国的情感。那么,本诗从作者汪元量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析。

  明确:

  本诗的作者是南宋的汪元量,并不出名。但我们知道他是南宋的诗人,就可以推测他的思想很可能是表达对国家命运衰微的的伤感----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南宋的时代主题就是诗人们面对国家命运残破伤感,而唐朝时代的主题主要是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注释

  解读了题目,作者之后,为什么跳过诗歌的内容而强调从诗歌的注释入手?因为诗歌的注释往往是诗歌的背景,透过这个背景,我们可以隐约的捕捉到诗人的思想脉络。然后在基本捕捉到诗人的情感脉络之后,再去带着诗人的这种情感去体会诗句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意象,就比较容易把握意向所蕴藏的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那么,本诗的注释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讲析:

  本诗的注释告诉我们,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这就使我们基本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以此推断出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思想。既然是在国家灭亡,而自己被押解北去的路途中所作,那么情感应该是表达自己面对国家灭亡的极度悲痛的心情。

  有了上面这些对诗歌内容情感背景的基本了解之后,再去研究诗歌的具体诗句,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4、情感语

  诗歌的本质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诗句里那些直接传达作者情感的字眼。

  问:在这首诗中,情感字眼是什么?

  学生朗读此诗,回答。

  明确:

  在这首诗中,有两个情感字眼:寒,断。

  “寒”“断”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明确:

  “寒”字渲染了一种寒冷凄清的气氛,传达了作者心情之冷清;“断”字则表现作者在国家灭亡后,面对已经落入元人手中的南宋故土“四百州”时,那种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极度悲痛之情。如果能够抓住这两个情感字眼,就比较容易把握整首诗歌的内容。

  5、意象语

  诗歌主要是通过塑造情感鲜明的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的。作者选用什么样色调的意象,就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问:这首诗歌塑造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朗读、寻找、探讨、回答。

  明确:这首诗歌塑造了这些意象:望不到尽头的燕云,悠悠东去的江水,夕阳,寒鸦,令作者“目断”的四百州。

  我们要仔细逐个分析每一个意象的内涵。

  (1)作者选取“望不到尽头的燕云”,表明作者知道自己要被押解到元朝的大都燕京去,他感到自己的命运就象那天边的云一样望不到尽头,无法把握。

  (2)“悠悠东去的江水”则表明作者感叹南宋国家已经灭亡,国运无可挽回就象东去的江水一样无法阻挡,而江水“悠悠东去”又象征作者面对国家衰亡的惨痛现实内心的无比伤痛之情。

  (3)“夕阳”,“寒鸦”都是没落之景,南宋的命运不也就象这将要坠落的“夕阳”和将要归巢的寒鸦一样吗?此时此刻的作者,面对如此衰败之景,怎么不更增悲情!

  (4)“四百州”是南宋的故国之疆土,而现在南宋已经灭亡,面对这广阔的故国的疆土,作为一个深深的爱着他的国家的诗人,怎不肝肠寸断!

  现代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爱国教师韩麦尔先生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在黑板上用尽全身的力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而南宋另一位爱国诗人的文天祥则用他的一腔爱国之情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正气歌〉〉!如果我们能够这样一字字,一词词去分析把握每一个意象的内涵,诗歌的思想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6、旧知

  在理解诗歌的情感语言和意象语言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一下子就能够准确的把握每一个言语的意思。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调动旧有的知识储备,来解释这首诗歌的难以理解的内容。

  教师讲解:

  比如对“悠悠东去的江水”的理解。我们可以联系以前学习过的诗歌内容。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的“大江东去”指的是时光的流逝,历史的更迭,是英雄人物已经不再。比如“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在这里借流水还能够向西流,表达自己不感叹时光已逝,而认为自己也青春常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意思。那“门前流水向东流”自然就是时光流逝的意思了。而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流水也是表明时光流逝的意思。所以,“水向东流”在古代有一个基本象征意义----表示时光流逝,历史英雄的不再,当然还可以象征国家命运的衰亡和无可挽回。

  而这首诗歌是作者在面对国家灭亡的情况下所看到的“悠悠东去的江水”,所以,这个意象自然应该是象征国家命运的衰亡和无可挽回。同时,我们如果联系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来理解这个意象的情感。“斜晖脉脉水悠悠”指的是思妇的内心的情感就象这悠悠的流水一样充满缠绵和忧伤。那么,这里的“大江东去水悠悠”自然也应该蕴涵着作者面对国家灭亡的悲惨国运的极度伤感之情。

  7. 诗眼

  古人写诗,往往以一字一词提挈全篇,这种能提挈全篇的字词被称为“诗眼”,也是常是高考考查的对象。

  问:同学们觉得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或词?

  明确:望。

  请同学们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同学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

  这个“望”字作为诗眼,全篇的景物描写皆因此而起,它在诗中就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8.猜读

  诗歌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凝练性,跳跃性,含蓄性。我们在解读诗歌内容的时候有时候,对有些诗句,意象,或者诗人的隐晦情感不能一下子准确的把握,这时候就需要,根据诗歌的整体语境,并联系以前了解的知识进行准确的猜读。上面在谈“从联系旧知入手”解读诗歌的内容时就运用了猜读的方法。

  下面再以对“目断东西四百州”的理解谈谈这种方法的运用。有的学生在单独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们在逐字解读的基础上进行猜读。“目”是眼睛的意思。那么,“断”是什么意思呢?它又传递出作者什么感情?请同学们猜一下。

  学生讨论、思考。

  明确:

  我们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含有“断”字的诗词。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这里的“断”是由于极度思念家乡而肝肠寸断的意思;还有台湾作家琼瑶的歌曲《婉君》中的歌词“望断秋水,千古伤心”等,这里的“断”字也是极度悲伤的意思。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本诗的语境猜出这里的“断”字应该也是极度悲伤的意思。为什么极度悲伤呢?因为望到了“东西四百州”。那么“四百州”又是指什么呢?有什么能够让他在这时候极度悲伤呢?联系前面的题目,作者的朝代,注释以及诗句的意象,我们不难做做出这样的“猜读”和推断:“东西四百州”应该是南宋的故国疆域----一个深深的爱着他的国家的诗人只有面对自己残破的国家故土时才会如此伤感和悲痛!

  (三)以“我“入诗

  以“我“入诗,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诗歌,与作者产生真正的共鸣。我们只有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与作者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悲伤,一起快乐,才能够真正的理解诗歌的内涵,理解诗人那简短的文字背后所蕴涵的血泪,所经历的心灵的挣扎,才能够理解作者满含形象的语言背后的痴心,爱心,忠心,孝心。在解读这首诗歌的时候,如果我们设想自己就是南宋诗人汪元量。自己的国家南宋为元所灭,自己正走在被元军押解北上的途中。此时此刻,面对国家的灭亡,自己的心中涌起了如潮水般的伤感之情。这样就非常容易与作者和诗歌的内容产生共鸣,从而理解对诗歌做出比较接近诗人创作意图的解读。

  三、小结

  相信掌握这些策略,同学们便可快速准确地读懂古诗歌。当然,大家若掌握一些古诗鉴赏常用名词术语和一定的答题技巧,古诗鉴赏题便不再难。

  四、板书设计

  (一)字斟词酌

  (二)整体把握

  (三)以“我“入诗

  五、作业布置

  多媒体显示: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全国卷二)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课例分析

  诗歌鉴赏,无论考唐诗、宋词、还是元曲,从我们的备考角度说,得到的启发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抓好了基本的东西,学生应对各种题也都可以做到方寸不乱、胸有成竹。

古诗词鉴赏题的解题方法。

应试技巧:

1.首先要理解诗词在讲什么

2.不论它问什么,最好都把它问的那句话用散文化的语言(就是优美一点的现代汉语)译一遍.

3.接下来开始解释它问的问题:

a如果它问你词语的意思.就要即答该词语的原意,又要答它在诗词中的意思.

b如果它问你句子的意思,那你就直译一遍后,还要说它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感情.

c如果它问的是表达方式或技巧之类的,就要结合原文答它的好处,比如把……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把作者……的情感更强烈地表达出来。

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题目:示儿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赏析的可以吗?

  虽然你是对的,可是这世间只能采纳一个啊,这就是上百度问问题给回答者的悲剧,在这儿,我还是该谢你

没关系。

本文标题: 古诗词赏析题目 古诗词加赏析的题目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17923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工会建会诗词 什么是工会建会筹备金中国诗词之美的笔记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书笔记怎么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