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诗词 有关描写肇庆优美风景的诗句或对联

发布时间: 2022-06-19 11:57: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98

1、《游七星岩》——近代朱德七星降人间,仙姿实可攀。翻译:七星降临人间,仙姿实际上可以攀登。2、《游七星岩》——近代朱德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翻译:腹中天地宽,常有人船渡。3、

肇庆诗词 有关描写肇庆优美风景的诗句或对联

1、《游七星岩》——近代 朱德

七星降人间,仙姿实可攀。

翻译:七星降临人间,仙姿实际上可以攀登。

2、《游七星岩》——近代朱德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翻译:腹中天地宽,常有人船渡。

3、《送人之岭南》——唐 李郢

崧台月照啼猿曙,石室烟含古桂秋。

翻译:月亮照着李崧台听见猿猴叫,桂花飘香的季节石室有烟飘出。

4、《七星岩》——近代 陈毅

七星拔地起,洞穴腹内装。

翻译:七星岩从地上升起,七星岩包含着万物。

5、《七星岩》——近代 陈毅

沥湖环四面,千顷姿汪洋。

翻译:滴水湖环绕四周,千顷水波汪洋。

关于肇庆西江的一些诗词

登北岭赋 乘兴踏青,浅草初平;流欢远足,首登北岭。点新土翻千层绿,舒长空卷万里云。龙门跃鲤,仙桥过鹤;清起腾蛟,察出圣君。转角区区快活林,通径幽幽达石道。角音调畅,夹钟宣气。山色绿景长列,清风腾云随行。太皞引青阳相迎,苍龙从左;包芒载青旗相护,彩凤翔右。快意当前,回望飞鸽。振振而动,适观向往。穷石道,过仙溪,取道将军岭。蘑菇门过登云梯,高山陈顶有天台。千禧广场静肃穆,圆伞方桌一字排。手机窜动短信来,心花一瓣为君开。放风舒动,森朗休休。豪饮脉动三千瓶,饱餐款款信庭游。两仪相合万象成,无极一朝乾坤定。浑元定桩,固镇八方。静以待静,以动制动。刚阳外现柔,缓步观星楼。金佛泰来笑面迎,净饭太子六根清。神通妙力凌空起,千辐轮相普天行。置身楼顶,沐浴春风。流流涞涞,不为名来;熙熙攘攘,不为利往。成,不为王;败,不为寇。江湖山岩平如野,日行高耀回深闺。西山半壁绿华帘,油油滴翠正好眠。转身对影,遥望雏鹰。劲翅起风,鸿图展天。别辞第一台,追兴以游足。鸟者歌,行者舞,游鱼水中坎坎鼓。潆波清溪,恒动不腐。理泉盈盈,止水明镜。幽谷半腰,双鹰环行。故友盘空,定姿幅幅长留忆;欲言致笑,凝望默默相挥手。龙鳞起伏卧山脊,提足躬身挽青藤;茂长苍苍有陡壁,踩踏蹬跋又一层。拂婷林之采采,抚酣春以气爽。清风共饮,春山秀色杯中酿;天地同醉,小憩半寐意如仙。继步越垚登岭顶,仙犬迎引入玄囿。百鸟齐歌百花妍,千金汇成千层变;云梦缭处绕鑫塔,仙人微言直达天。仰拭明空,仲阳焱悠悠;俯钓深溪,清波淼漫漫。纵目环骋,畅情游歌。母校一凤飞,春风着意旆。两虎伏卧连百节,一龙穿游通千脉。星湖罗布七假山,南天共抱玉银带。明镜精朗,阡陌广延。放奔纤离马,驰劲勇疾风。三日绝尘埃,不见西江水。弹指挥袖,赋诗抒情: 亲临天下,守中气以扶正气。一线机车牵东西,两山对望坐南北。带砺山河,一抚平川,抱母校而度西江。丽日东风,松涛涌动,沉浊气而提清气。气贯长虹,手可捋公须。 石三伢子遇大鸾,大才补良才;伯乐举荐九方皋,大道得天机。非学太公钓文王,三分真主编履行。寻桃园以结义,访隆中请孔明。剑击天下,茅隐桃园。贤归厚德,梦圆贞固。雷霆一出风云怒,狼虎双嚎山川威。八万里急步日赶日,三百回长怀天抱天。截日晕以为弓,抽阳光而成弦。搭拉离箭射南门,抖落明珠饰北岭。取天下之天,得天上之天。微天地于胸,缈宇宙于怀。夫宇宙者,形如橡皮圈,内外至极而为球也,日月行其内,星君明其里。夫布源者,毛子充盈,游运速极;六合为一,先后相和,万宇宙悬其中。重生宇宙,敬以为父。执六绳以度规矩,持双轮而定计钟。夫人在而体系成,曌熣婉然宇象恒。春眉秋目出清韵,云鬓雪腮闻兰香。秀项皓质,纤指扶袖。和颜静态,优雅认真;盈约合度,乐观宽容。十七始虞音,佳听醉云梦。灵气颦悦照遐思,丽阳花边对西笑。藏一宝于岭顶,求万世之真理。登高至乐而知返,临川感流踏归程。举相机以对拍,奔山路意欢颜。龙随影后,鸾驾清音。气定春山,心依落霞。龙回云洞彩画暖,凤鸣春林草木香。摇林拽风,此乐陶陶。

我国著名诗人在肇庆七星岩里题的诗句 快!!!

肇庆七星岩,又名星湖,是南国著名的风景区。以石论,一湾碧水簇拥着七块奇石,故名曰“七星岩”;以水论,七块奇石聚会在一湾绿水之中,故名曰“星湖”。在肇庆,七星岩就是星湖,星湖就是七星岩。此处,无峰不秀,有水皆青。

中国的古迹,若无名人题咏,便成不了名胜。肇庆七星岩正是如此,虽然风光秀丽,但因缺少名人的题咏,故名声不大。在石室岩摩崕石刻——璇矶台上,虽有千余幅古人题颂,但题咏者多为府县官吏,地方襟绅,而没有真正的文人、名人,特别是著名的文人。

所幸是建国以后,不少的现代伟人和名人不时来七星岩游览,因此而留下了大量的名诗名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郭沫若先生,陈毅元帅的四首诗。这些诗作,极大地提高了肇庆七星岩的知名度。

一,山多红豆树.

走进七星岩的南大门,莫问方向,只管沿z着大路前行,你兜了个500米的大圈子之后,便来到了天柱岩的背面;寻路直奔天柱岩,再前行约500米,终于峰回路转,绕到天柱岩的正面。顺路正行时,猛然抬头,只见路左石壁上淋淋漓漓数行狂草大字,这就是当代著名学者兼大诗人郭沫若的诗作——《宿天柱阁》:

七星落地上,

天柱立中流。`

山多红豆树,

窗对白凫洲。

月下开菱镜,

云间结彩楼。

勾留过一宿,

灯火是端州。

文革前,郭老曾经数次来七星岩游赏,每次均有题咏。 这首《宿天柱阁》,是郭老一九六一年冬季初次来七星岩所作。这首《宿天柱阁》,流畅、自然,平和,不矫揉,不造作,既是郭老在七星岩所留题咏中的佳作,也是七星岩名人诗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郭老的这首《宿天柱阁》,费墨不多,内涵却很丰富。全诗八句%,由近及远,一句一转,一转一奇。首二句大体概括七星岩全貌,第三句,写红豆,第四句写水鸟,第五句是湖水,第六句是高楼,七句八句是概括收束。仔细玩味全诗,我们既能看到每一片段不同的景色,又能体会出全诗一气呵成的妙处,寓和谐于跳跃之中,这正是作者艺术技巧卓越高超的所在也。

动中寓静是本诗的另一个特点。此诗中虽然有许多动词,“落、立、多、对、开、结、过”等等,但是这些动词不是要表现热闹、喧嚣的场面,而是要写出幽静、平淡的意境。郭老一旦拈起笔来,立即心静如水,尘世的喧嚣远远抛开去,显示出“老僧入定”,“古井不波”的深厚定力。郭老把满腔热情掩藏在平淡之后,把深挚的感情被蕴藏在表面的平淡之中,我们只有耐心地去寻味,诗的妙处才能体会出来。并不是只有绚丽雄奇才能打动人心,高明的艺术家往往在平淡中展示出实实在在的力量。

郭老诗中所说的“红豆”,指的就是七星岩里随处可见的“海红豆”

从天柱岩郭老题诗处继续前行约五百米,山路左侧忽现一水池,名曰"莲池"。在莲池上方之石壁上,又见一处石刻,这就是陈毅元帅1966年2月畅游七星岩时,所赋五言古诗《七星岩》,其词曰:

七星拔地起,洞穴腹内装。

沥湖环四面,千顷姿汪洋。

阆风亭欲飞,玉屏如铁墙。

石室叹钻天,景福秘地藏。

壁上题词句,千年成诗廊。

对山擎天柱,任人说玄黄。

彩楼挂其间,飘渺而微茫。

蟾蜍立水面,仙掌在其旁。

朝暮两相依,恰似姊妹行。

禾坡有奇趣,离群守一方。

高踞而南面,气宇最轩昂。

我来游岩遍,怡悦荡心房。

攀岩试腰脚,垂钓话濠梁。

且喜腰脚健,少壮赞我强。

谓我尚未老,可以上战场。

陈总的这首《七星岩》,别具一番风韵,乃是一长篇歌行。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构思新颖,想象丰富。《七星岩》诗中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写面时, 简洁遒劲,好似一幅疏阔的山水画;写点时,因势象形,维妙维肖,又如细密的工笔写真图。诗人以高超的艺术词句,对七星岩的湖光山色作了细致描写。诗篇结尾处画龙点睛式的评赞,更使得情调欢畅,趣味横生。 本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诗的开头四句是第一部分;

七星拔地起,洞穴腹内装。沥湖环四面,千顷恣汪洋。

开头四句,诗人从岛岩、洞穴和湖水入手,首先勾画出七星岩的大致概貌,并留下无限空间,以为下一部分的铺陈描述做好准备。的

最后八句是《七星岩》诗的结尾部分:

我来游岩遍,怡悦荡心房。攀岩试腰脚,垂钓话濠梁。

且喜腰脚健,少壮赞我强。谓我尚未老,可以上战场。

诗人由喜山乐水的心旷神怡,一直写到自己虽年迈花甲(是年陈总六十五岁),但腰尚强,脚犹健,仍然"可以上战场",抒发出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情怀,展示出陈总"唯大将军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将军诗人本色。尚

从第五句"阆风亭欲飞"到第二十二句"气宇最轩昂",是全诗的第二部分,也是全诗的重点。七星岩主要由七座岩岛组成,这七座岩岛又可分为四组:东边一组两座岩岛:阆风岩和玉屏岩;中间一组两座是石室岩和天柱岩;北边一组一座名为禾坡岩。陈老总用浓墨重彩,铺陈描摹出多姿多采各有特色的的"七颗星"来,如数家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腹中天地阔

沿莲池向前行不过数十步,就来到石室岩前。呵呵,在星湖里,"石室岩"这三字有两层含义:首先,"石室岩"是一座岩岛,即七颗星中的一颗;其次,它又是石室岩下的那个岩洞,亦即七星岩中最著名的那个地下溶洞的名字。此岩洞的名称颇多,除"石室岩"这一名称之外,还可称为"黑岩"、"观音岩"、"景福洞",或者干脆就把它叫做"七星岩"。

石室岩的得名,因为它有一个幽深的地下大厅,好似石头制造的房屋一般。石室岩的洞口并不大,高仅二米,阔不过三米左右。而岩洞之内,却是天地广阔。岩洞里面的穹窿大窋,高达三十余米,面积达数百平方米。洞内怪石高悬,奇岩倒影,景色秀丽,宛如地下宫殿。与地面相平的,是一圜地下湖泊与一条地下河流。石室岩是七星岩中能行船的两个岩洞之一(另一个是禾坡岩下的双源洞)。游人可以乘坐小舟,深入洞穴深处,游览观赏岩洞深邃之处的奇观美景。

从石室岩南洞口乘坐小舟,到地下湖泊的对面北洞口上岸,只见石室岩洞北口高宽开敞,别有洞天。石室岩的北洞口是由于高空洞顶崩塌所形成的,巨大的落石堆积在洞口处。北宋时,人们在崩落的巨石上修建了一座平台,名为"斗魁台"。到了明代,改为现名"璇玑台"。

在民间传说中,此处乃是神仙出没的地方,曾经有一群美丽的仙女,在台上织锦,因此才取名为"璇玑台"。唐宋以来不少诗人墨客,在这里赋诗题字,并把它刻在巨石和岩洞的四壁上。使得璇玑台四周,诗文碑刻,琳琅满目,成为一个天然的石刻展览室。陈毅元帅诗中的名句,"壁上题诗句,千年成诗廊",所指就是这个璇玑台。

在石室岩洞内外题字、赋诗者举不胜举,最早最有名的当数唐代李邕。李邕是谁,有何事迹,知道的人大概不会很多,能记住他的,多半是因为他的名字上了大诗人杜甫的诗篇。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大概就是他了吧。

李邕所书《端州石室记》,刻在石室岩南洞口左侧的一块石碑上。在碑面中央,由于千余年的风吹雨蚀,出现一椭圆形石坑,好象马蹄踏出的圆坑一样,所以被当地百姓称为马蹄碑。"马蹄碑"是广东省的重点保护文物,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它的结构严整、端庄、疏朗,用笔方圆兼使;笔画刚劲、峻拔、有力,自成一体,是七星岩现存所有古碑刻中最为名贵的一块。

石室岩南洞口左侧的石壁上所刻,与"马蹄碑"相对应的,就是朱德元帅1959年2月来此游览时所作的《游七星岩》诗。以本履之见,这首《游七星岩》,乃是七星岩题诗中古往今来最好的诗篇:

七星降人间,仙姿实可攀。

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

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到了宋代,"诗言志"的传统理念被道学家们上升到神圣的高度。宋人俗语曰:"诗庄词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诗妻词妾"也。词者,妾也;"妾者,接也",自不妨轻灵细巧、纤柔香艳一点也;然而,诗者,妻也,"妻者,齐也",这就被提升到"修齐治平"的道德伦理高度了。呵呵--这些东西,在列位看官眼中也许尽是些枯木朽株,然而在本履眼里,却都是经济伦常也。

朱老总的这首《游七星岩》,与郭老,陈总的作有所不同。郭老、陈总,以及叶帅的七星岩诗作,所描绘的对象是七星岩的山水风光,尽管陈总说了几句"景福秘地藏","千年成诗廊"之类的话,但诗的重点仍然是外部形象。朱老总的《游七星岩》,所描述的对象不是星岩外部风光,而是集中描绘隐藏在山岩腹地的岩穴。本诗篇幅不长,仅八句四十字,然而,内容却极为丰富,朱老总面对这人间仙境,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即是写景,又是抒情,一石两鸟,语带双关,抒情与写景如水乳般交融在一起,难解难分,是"诗言志"传统发扬光大的典范也。

诗的一二句是"起",无须解释,呵呵,乃老生常谈也。从第三句开始,警句迭出,意境大妙,其三四句曰:

"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

诗中的"高要地",大有讲究也。首一层意思,"高要"乃是地名也,今天的肇庆市,最古时就叫做"高要",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高要县,县治就在今肇庆市区。到梁武帝天鉴六年(公元507年),高要县升格为高要郡。侯景之乱时,陈武帝陈霸先以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的身份,从肇庆起兵,以后因时聚会,建立起南朝的第四个王朝--陈朝。唐宋时期,肇庆开始称为端州,后来,因为宋徽宗道君皇帝即位前遥封为端王,赵佶称帝之后,升端州为兴庆府,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改名为肇庆府。此外,肇庆还是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登基的地方。现在,肇庆为粤西一地级市,高要为肇庆治下之一县(市)也。

诗中的"发冲冠",不是岳武穆"怒发冲冠"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草木苍劲,山石挺拔,风光秀丽,河山壮美--于是乎,我们又明白了,朱老总的这两句诗,首先是写七星岩的景色,"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也。

再一层意思,"高要地",又是指诗人自己所处的崇高而重要的地位也。朱老总自上井冈,与老人家合称"朱毛";以后,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乃至于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老总从来就没有担任过副职;在领袖可以称万岁之时,唯有朱总司令有资格与老人家同时而身受万岁之欢呼,这要是放在旧通俗小说中,应该叫做"一字并肩王"的吧;建国之后,朱老总担任过国家副主席,人大委员长等重要职务。由此看来,朱老总所处之地位,不能说是不"高"不"要"吧。

这里的"发冲冠",仍然不是岳武穆的"怒发冲冠",而是"火爆脾气","一点就爆", "一根肠子","有啥说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非常非常的不"韬光养晦"的意思,就是非常非常的不"绵里藏针"的意思也--于是乎,我们又明白了,"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这两句诗,除了是描绘七星岩的山水秀丽之外,更是诗人对自己性情、志向的描述也。

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这一层窗户纸捅破之后,一切内容都已经昭然若揭,往下再做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了。总而言之,七星岩的山山水水与朱老总的血肉灵魂已经融为一体,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即是我,我即是物也。

肇庆星湖中的七座山岩共分为四组景点,东面一组是阆风岩与玉屏岩,两岩紧密相连,好似东方的屏障;西面一组是蟾蜍岩与仙掌岩,好比是隈依在西面的一对姊妹;北面是高大巍峨的阿坡岩(禾坡岩),就像是屹立北方的一位哨兵;中间一组两座山岩--天柱岩与石室岩,才是星湖景点的核心。而石室岩下的岩穴,更是星湖风景区里核心中的核心也。

星湖中最古老的碑刻--李邕的"马蹄碑",星湖中最优秀的诗作--朱德元帅的《游七星岩》,都在石室岩岩洞的南洞口。从南洞口进入石室洞穴,乘坐小舟渡过岩穴内的地下湖泊,上对岸后继续前行十几米,很快就出了岩洞的北洞口。在岩洞北洞口外的石壁上,刻着一方数行大字,这就是叶剑英元帅于1961年4月游揽七星岩时,所题写的那首著名的七言绝句--《游肇庆七星岩》:

借得西湖水一圜,

更移阳朔七堆山。

堤边添上丝丝柳,

画幅长留天地间。

叶帅于一九六一年四月所题写的这首七绝《游肇庆七星岩》,乃是肇庆七星岩的招牌诗。在那个著名的金色的十月之后,此诗的照片曾经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一时之间,全国争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只要提起肇庆七星岩,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叶帅的诗句--"借得西湖水一圜"也。AjK7叶帅的这首诗,艺术性极高,若要细论起这首七言绝句的妙处,至少可以总结归纳出五大优点也。v)< 本诗的第一个优点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K 无论是古今中外,也无论是为诗为文,总必须先要有个开头。怎么开头呢?西方的洋鬼子讲究"五个W",咱中华上国讲究"比兴"以及"破题、承题、入手"。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言简意赅,特别是近体的律诗与绝句,每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字数有限,必须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开头。如果诗的起句啰里啰嗦,绕来绕去,好半天还不得其门而入,那么,此诗多半不会是一首好诗也。 而叶帅此诗,开头两句,简明有力,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叶帅把西湖的绿水与阳塑的青山融合在一起,用来赞美七星岩的山水秀丽。这两句,即是诗的开头,又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此两句,就已经将肇庆星湖的神韵勾勒出了一个大概也。叶帅此诗的开头,真可以以"凤头"来喻之赞之也。4N6 话说回来,真正做到开头简明扼要,直奔主题,又谈何容易。譬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七星岩里另外那三首题诗,陈老总的《七星岩》是长篇古风,也就罢了;像郭老的《宿天柱阁》,甚至是朱老总的《游七星岩》,其开头也难免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在著名的小说《石头记》中,曹雪芹替怡红公子起草了一首七律--《访妙玉乞红梅》。诗的开头一句曰,"酒未开樽句未裁",书中的潇湘妃子摇头笑道:"起的平平也。"第二句曰:"寻春问腊到蓬莱。"曹先生让书中的黛玉、湘云一起点头称赞:"有些意思了。"呵呵——雪芹同学啊,不好自赞自啊。一首七言律诗,一共才八句话,好多内容都要包括在八句话中,而您呢,先说上一句废话,再松松垮垮地接上第二句,呵呵,您还不如干脆改写绝句好了。 叶帅《七星岩》诗作的第二个优点是:文思顺畅,一气呵成

叶帅诗的第三个优点,是构思巧妙,连接奇特。

一般来说,一首绝句的四句便分别为"起、承、转、合"四个内容。其中,"起、承"两句合为一层意思,为绝句的第一部分;"转、合"两句构成另一层意思,为绝句的第二部分。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既是诗的韵脚所在,这是形式上的停顿处;又是两层意思之间的过渡,这是内容上的停顿处。处理好前后两部分的过渡,使之紧密结合,密切衔接,是写作上的一个要点。叶帅的这首绝句,在构思上十分巧妙。本来,第二句"更移阳朔七堆山"的"山"字是诗的韵脚,也是绝句在形式上的停顿之处;然而,从这首诗的内容上来看,第二句"更移阳朔七堆山"说完后,诗的内在思路并没有停顿下来,而是紧接着的引第三句"堤边添上丝丝柳"。这三句说完之后,诗的第一层意思才告结束,才开始诗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全诗的收束句--"画幅长留天地间"。叶帅的这种巧妙构思,在断处粘连,在连处隔断,使这首绝句的内容更加集中凝练,诗意缠绵紧凑。似金沙水之连绵不断,如钱塘潮之波涛汹涌,因而起到了出人意表,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叶帅诗的第四个优点,是锻句炼字,推敲严谨。

五言、七言绝句篇幅有限,字数也有限,这就要求诗作者的语言要尽量的简明,有力,恰当,要力争一个字能顶两个字用,一句话能顶两句话使。譬如,杜工部诗"身轻一鸟过"中的"过"字;王荆公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都是古人锻句炼字的好例子。至于西西河中的神仙驴为了"推敲"二字,走火入魔,冲撞了雪太傅的卤仪,更是千古流传的佳话也。,

叶帅的这首七绝,在锻句炼字上极见功力。"借得西湖水一圜"句中的"圜"字,"更移阳朔七堆山"句中的"堆"字,皆极其恰当,换一下其他字来试试,呵呵——再也找不出更合适的字了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的第三句"堤边添上丝丝柳"句中的"丝丝"二字,简直把星湖堤上的柳条写活了,令人不禁拍案叫绝:有了此"丝丝"二字,堤上的柳丝似乎正在眼前随风轻摆也。

叶帅诗的第五个优点,是严格符合平仄规律,真正是一首近体绝句。

叶帅这首诗在声调平仄方面中规中矩,完全符合七言绝句的要求,显示出叶帅深厚的国学功底。此诗的平仄情况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说起声调平仄,今人有一种倾向,即全不以声调为虑,管他什么平平仄仄,只管我行我素好了。其实,古人研究探讨声调,讲求平仄和谐,是非常有道理的。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平仄四声理论的是南朝齐梁时期的沈约。与沈约同时的萧衍曾经向别人询问:"何为四声?"对曰:"四声者,\'天子圣哲\'是也。" 梁武帝萧衍居然不懂,也就不以为然了。沈约穷一生之精力,归纳总结出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撰写出专著《四声谱》,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实为唐代近体格律诗之滥觞也。

在"平上去入"四声之中,又能分成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平声"和谐、宁静、安逸、平稳;"仄声"急迫、短促、喧嚣、骚动。把平声与仄声恰当地结合起来,就能产生出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起伏连绵,昂扬顿挫的音乐美来。做为格律诗的绝句与律诗,必须在平仄声调方面中规中矩。如果平声仄声处理的不恰当,背离了声调协调的规律,就会拗口拗舌,难以朗诵,这样的句式,被称为"拗句"。这样的诗就不能被称为近体诗了。讲究平仄声调,是近体诗的第一要求。

我们再看看眼前的例子,郭老《宿天柱阁》的第一句是"七星落地上",这五个字的声调为"平平仄仄仄"。这句诗最后的三个字,一连用了三个"仄声",这种连用三个仄声结尾的句子,是一种典型的"拗句"。拗句是近体诗的大忌,诗中有了拗句,则无法称其为律诗也。当然,也有人故意在诗中使用拗句,以示崇尚古朴,那是另一个话题。仔细品味郭老《宿天柱阁》诗的首句,就好像一面裂了几条口子的破铜锣放在耳边,然后,一根粗木棍在锣面上狠狠地敲击了三下,破锣发出嘶哑,刺耳,沉闷的三响。呵呵--郭老是"秀才遇见了兵"啊。俺之所以判断郭老肚子里在骂"先人板板",根据就是"七星落地上"这句诗句尾的三个极其刺耳的仄声也。

有关描写肇庆优美风景的诗句或对联?

鼎湖山 古寺山门设几层, 佛堂卧室睡老僧。 崖边浪云翻舞影, 谷底玉泉奏琴声。 春雨·星湖 瑶台玉露初下凡, 轻打碧波开微澜。 浅绿怀胎育嫩红, 春色抢先登水岸。 天柱岩 山边岩角斜伸出, 无端截断攀援路。 百仞老藤知陡峭, 艳羡飞鸟可轻渡。 星堤是怨风的多情 还是恨风的无义 水哟 风才来 为何你 竟把黛眉皱成涟漪 而柳啊 只为了去春我曾把你轻抚吗 至今的风中 你还娇羞忸怩 (星堤,肇庆名胜七星岩里星湖中的一条路。)飞水潭是谁在晚炊吗 为何清溪上 古亭边 那么多袅袅如烟的霞 雨过 瀑布啊 湿了就湿吧 为何如此执着 要挂在崖上 风干 (飞水潭瀑布,位于肇庆名胜鼎湖山中,飞水潭三字为孙中山先生所题.)南湾路夜是蛩声织织 细细织成的锦 小渔船在微淡的月下绣着 渔火 绣着星星 ——那线是用松的香浸过的 如果无月 今夜 我该点一路萤火 在蝉声中 一盏盏 蓝蓝地照那夜归的鸟儿

赞美肇庆风景和特产的诗句有哪些?要题目的!!!!急需!!!!!

封开游咏二首

奇山绝水九嶷来,潇贺同源一线开。云梦舜皇思驻马,封川才子夜登台。

漫弥天际苍梧雨,彪炳人间玉桂杯。莫道船舸趋上界,满江风雨总潆洄。

蓬莱瑶岛有还无,今踱洪荒造化区。龙窟居身疑冷梦,寒岩得景醉仙壶。

能衔冰果尝三笑,偶触琼枝亦一呼。未必幻求追世外,封中原是旧苍梧。

关于描写肇庆优美风景的诗句或对联

星岩朗曜光山海,

砚渚清风播古今

四塔擎天天宇稳

七星伴月月宫闲

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叶剑英

山气半归湖泪雨

涛声遥答渡头钟

客游图画里

僧语水去间

本文标题: 肇庆诗词 有关描写肇庆优美风景的诗句或对联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17752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郭沫若诗词改编的歌曲 关于郭沫若的诗感慨过生日诗词 抒发“生日感慨”的诗词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