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远程研修任务,更接地气了。教育教学的落实根本在课堂,所有的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课程价值目标的落实,归根结底要靠课堂来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主阵地也在课堂。所以,“磨”课是根。那么,对于语文来说,“磨”课磨什么呢?近来,我在读希尔伯特.迈尔(德)的《备课指南》,这是一本针对新任职教师的
今年的远程研修任务,更接地气了。教育教学的落实根本在课堂,所有的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课程价值目标的落实,归根结底要靠课堂来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主阵地也在课堂。所以,“磨”课是根。那么,对于语文来说,“磨”课磨什么呢?
近来,我在读希尔伯特.迈尔(德)的《备课指南》,这是一本针对新任职教师的基础入门书,但对于我这个写备课二十多年的老教师来说,感觉还是很有触动。书中提出的“教学六边形”理论,我认为是我们“磨”课的重点:目标结构、内容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行为结构、社会结构。这六大元素,应该算是课堂的基本元素。
一堂课,目标定位要实用。按照新课标要求,我们把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们磨课的时候,这三位目标的设定,应该要精准。我们在实施新教育理想课堂研究的时候,把三维目标再细化,分类设定,即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分ABC三类。磨课的时候,目标这一块就有了两个层面,一是三维目标是否符合课标要求,二是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这就充分体现了目标功能和价值。这应该是磨课的基础。
一堂课,内容定位要精确。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无论是单元内容还是课文内容,无论是长文还是短文,内容定位要找准核心点。这个核心既要满足课标要求,更要满足学生需求。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求主问题主备,即由主问题入手,找到课文核心,通过主问题,形成一条主线,把课文内容串联起来。这就需要在磨课的时候,侧重于文本细读。一篇课文如果不经过细读,绝对把握不准内容的核心,定位就会有偏差。为此,我们专门研读了王松洲《诗意语文》、陈日亮《如是我读》等文本细读专家的一些案例,我们细读不了,就把人家细读好了的拿过来为我所用。
一堂课,时间安排要合理。时间安排,根本在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磨课的重要环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要达成什么目标、解决多少内容,一定要设计规划合理。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课堂设计上,按照什么样的过程或者什么样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在我们的理想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是按照分栏备课的,左手栏备教的流程,右手栏备学的流程。二者之间的合理安排,才能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一堂课,空间准备要充分。空间准备包括学生合作安排、多媒体准备、教师行动空间设计、课堂空间规划等多种元素。善教的老师,应该善于拓宽课堂的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思考天地,提供更多的平台。磨课的时候,在空间维度上主要应该是研究学生“在哪里”,也就是说时刻让学生明晰自己的“课堂位置”,知道自己在哪里、应该做什么。
一堂课,行为模式要明晰。一般来说,课堂最频繁应用的行为模式是引导型的课堂交谈。教师按照自己的预设,一步一步的牵着学生的鼻子,把各个环节和流程走下来,然后教学任务就算是完成了。那么真正的学生的交流、探究、合作如何落实,应该是磨课的重点。也就是说让行为模式适合我们既定的目标要求、适合我们的内容结构。在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实践中我也发现,备课板块中的左手栏(教的行为模式)往往比较清晰,而右手栏(学的行为模式)往往比较模糊,流于形式。如果学的行为模式准备不足,那么整个课堂就缺少从教到学的桥梁。
一堂课,社会构建要和谐。一堂课的社会结构包括外显和内在两个方面。外显的班级、年级、小组、座位、性别,内在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结构和关系结构都关系着一堂课能否成功。因此在磨课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和谐的社会结构建构上,有意识的进行研究,创造有利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对于课堂预设之外的一些问题,既考查教师的课堂应对能力,也考察了教师的人格魅力。那么,课堂规则和课堂文化的建设,就应该这一个元素的核心。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