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记---第1585天明天就要回东北了。可能是大年初一回东北的关系,觉得今年的年尤为没有年味,我们什么也没有准备,年三十去姥娘家吃顿饭,年初一就回家了。媳妇问我要回家了,激动吗?我想了想,还真谈不上激动。家乡于我来说,抛开家人和几个朋友,剩下能让我值得留恋和不舍的,寥寥无
我的日记---第1585天
明天就要回东北了。
可能是大年初一回东北的关系,觉得今年的年尤为没有年味,我们什么也没有准备,年三十去姥娘家吃顿饭,年初一就回家了。
媳妇问我要回家了,激动吗?
我想了想,还真谈不上激动。
家乡于我来说,抛开家人和几个朋友,剩下能让我值得留恋和不舍的,寥寥无几。
过年回到家,我除了和几个朋友小聚一下吃顿饭喝点酒,剩下的时间都是在家里陪着父母的。
不管我承认与否,家乡在我的记忆里,正在变的越来越模糊。
从高铁站到我家,是城东到城西最远的一段距离。
每年回家,父亲都要去高铁站接我,路上,总会给我讲述沿途的一些变化。
这里新建了一座桥,那里新盖了一栋楼,街道变的越来越宽,灯光变的越来越亮。
而这些变化,至多是让我感叹一下,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我和家乡之间的那层关系,正变的越来越脆弱,越来越虚无缥缈,这中间唯一链接的纽带,就是这里还有我思念的人。
我人生中的前18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小学,初中,高中。
它们承载了我最多的回忆。
而今再去这些校园转一转,我会惊讶于它们的巨变,以至于我完全找不到当年我是在哪所教室上课,甚至是那栋楼了。
当年的老师和同学,慢慢就真的只存在于脑海中了。
中学时,母亲经常带我去一个外贸服装店买衣服,店名我记得很清楚,叫自由人,衣服很潮。
那时我和老弟买衣服都会买不一样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换着穿,相当于一人买了两件新衣服。
买衣服,是学生时代最让我快乐的一件事,因为我那时臭美。
上大学的头两年,自由人还在,10多年过去,那家自由人所在的门头已经不知换了多少商家,招牌也是换了又换。
现在回家再路过那个位置,我总是会有意无意的抬头看上一眼,虽明知道现在那家门头是一个卖熟食的。
小学时,我和老弟上学放学,总会经过一条河,河上有座桥,收费,一人2毛钱。
有时我和老弟为了省下4毛钱,就会走一条独木桥,真的是一条木头搭成的桥。
如果走的好,走的稳,我们就完美的省下了4毛钱,如果走不好,就容易掉到水里,鞋和裤子湿透,回家挨训。
据老弟讲,后来我因为怕湿鞋回家挨骂,他经常背着我过河。
这件事也成了他嘲笑我的一个把柄。
现在再回家,那条河早就变了样子,建成了一座漂亮的公园,原本独木桥的位置,也已经被浇上了厚厚的混凝土。
儿时的记忆,被乱石埋葬。
当你脑海中那些原本就所剩无几的回忆在现实中被一件件抹去,家乡二字,也就变的越来越陌生了。
对于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来说,每一年回家,都更像是一种仪式,一种象征。
因为这里有你的根,有你日夜思念的父母和挚友。
他们的存在,使你无法忘记那个生你养你的故乡。
可如果有一天,你所挂念的人不在这座城市了,你还会真的怀念家乡吗?过年,你还愿意不远千里奔波回去吗?
老一辈人有句话,叫落叶归根。
而我们这代人,也许早就没了根的概念。
每一年的大学毕业季,都有一波年轻人远走他乡,奔赴天南海北,而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
我的爷爷,当年闯关东,从胶州到了吉林。
如今,我又从吉林闯回了关东。
人挪活树挪死。
远离家乡的背后,是家族的不断繁衍和迁徙。
至于家乡,有家的地方,就是家乡。
我们这代人,都是家乡的叛徒。
作者:大亨
一个坚持记录日记1585天的三流奶爸写手。
目前辞职在家,每天只做四件事。
码字,卖货,带娃,爱她。
个人微信3号:medh03
昨天的文章:干爹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