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有浅深, 福祸有远近

发布时间: 2019-09-07 09:43: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5

因果有浅深佛法虽然属于出世之法,但是所有世间经世之道都包括在里面,其中很多为人处世的教训与世间圣人所倡导的学说并没有两样,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等等,这正是佛门因果观中较浅显的部分与俗世儒学相通之处。这些思想可谓遍布世间,深入人心。但是世间圣人所倡导的学说,只是强调人人都

因果有浅深, 福祸有远近

  因果有浅深

  佛法虽然属于出世之法,但是所有世间经世之道都包括在里面,其中很多为人处世的教训与世间圣人所倡导的学说并没有两样,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等等,这正是佛门因果观中较浅显的部分与俗世儒学相通之处。这些思想可谓遍布世间,深入人心。但是世间圣人所倡导的学说,只是强调人人都该尽自己的义务和本分,却没有详尽说明能够尽到义务和本分与违背自己的义务和本分这两种行为的本质差别。佛法却作了明确的区分,指出尽义务与守本分的人才能得善报,反之则必遭恶果。世间圣人学说虽然可以教化人心,因未阐明三报的道理,所以惟有仁人君子方能依教奉行。对于那些顽劣之辈,要么伪为,要么悖逆,难以见效。但如果顽劣之徒能教之以三世因果的道理,则其必定畏惧恶报,为不善之时有所不敢;羡慕福报,想做善事的时候勉力而为。如进而依之修心,还可以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故《文钞》中极力发挥因果浅深的道理:

  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法,深则见深,浅则见浅。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续编下·学佛浅说序)

  大师从世出世两面阐释了因果报应的深远利益。以之修心,则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的大法;以之治世,则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的根本*轮。俗世因果观的浅见与佛门因果观的深入,在此已清晰可见了。可见惟有佛门的因果报应思想才能深浅随宜,真正普度众生,兼济天下。

  福祸有远近

  佛门因果观与俗世因果观的差异,除了有深浅之别,还在于佛门所说的福祸,其来时有远有近:‘有在即刻即世者,有在来生后世,及多生多劫者。’不知福祸有远近的人,见为善而得祸,就说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就说恶不可止。这些都是不知因果通三世的愚痴之见。近在眼前的报应人人可见,但那只是三报之中的现报。而生报和后报,则要隔一生或隔若干生才能现前,没有宿命通的人是见不到的。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大师做了形象生动的比喻:

  今设一喻,以期易知。作善作恶,如种谷然。其人虽善,以前生所作不能无过,故今日所受不能无逆。今生之身,名为报身。以今生之为男为女,或好或丑,以及寿夭、贫富、智愚、康病等,乃前生之所作所为所感之报,故名此身为报身。谓其为前世所作之果报之身,以前世之因,为今生之果。今生虽善,前世之业重,不能即得其为善之报,而先得其前世之恶报。如人去年未种谷,今年虽勤劳耕种于未收获之前,亦不免于无粮。此无粮,非因今年之勤劳而无也。今年之无粮,乃去年不下种所致。今年既勤耕种,则收获后及明年则有粮矣。为恶之人,尚未受祸,以有余福未尽。如人去年勤耕种,今年不耕种,而仍不至饥饿,乃去年之所余。吃完,则今年未种,将无所食矣。须知善人得恶报,使不为善,其恶报当更甚。由作善,而恶报随之减轻。恶人得善报,使不为恶,其善果当更大。由作恶,善报亦随之减轻。世人于衣食供身之物,悉知预备,不致临时失措。而于关于身心性命之事,不但不知预修,且以人之预修者为痴,而以己之肆志纵情、恣行淫杀,为有福,为有智。不知世间盲聋喑哑残废无依之人,与牛马猪羊或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皆此种自以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实好报耳。(三编上·复杨宗慎居士书)

  大师以种谷为例,说明福祸有远近的道理。为善之人若受恶报,是因为:「今生虽善,前世之业重,不能即得其为善之报,而先得其前世之恶报。」为恶之人,若受善报,是因为:「为恶之人,尚未受祸,以有余福未尽。」善恶不是不报,只是何者先报,则有先后,善业熟者,则得善报,恶业熟者,则得恶报。大师言:「善人得恶报,使不为善,其恶报当更甚。由作善,而恶报随之减轻。恶人得善报,使不为恶,其善果当更大。由作恶,善报亦随之减轻。」 故知:一个行善的人,虽福未至而祸已减轻;一个作恶的人,虽祸未至而福已减轻。是故:善不可不为,恶不可不断。此即因果改变人心,改变命运的良方,一切操之在我。所谓‘命自我立,福自心求’也。

  若知因果有深浅,福祸有远近的道理,见善人得恶报,恶人得善报,自不会曲解了。面对人生中的一切,即可乐天知命,随遇而安。不再怨天尤人,坦然接受一切。人生将变得光明,充满希望。社会随之和谐,天下得以太平。

本文标题: 因果有浅深, 福祸有远近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7912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一次揪心的考试奥运精神何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