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作者:沐沐公元1140年,辛弃疾在山东历城出生。这一年,金兵横扫河南、陕西等地,直抵汴京,宋朝投降;这一年,岳飞带领岳家军屡克金兵,却被一日十二道金字牌催回,于是南宋复国“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自此,南宋挨打成为常态……生长于战火纷争的年代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作者:沐沐
公元1140年,辛弃疾在山东历城出生。
这一年,金兵横扫河南、陕西等地,直抵汴京,宋朝投降;
这一年,岳飞带领岳家军屡克金兵,却被一日十二道金字牌催回,于是南宋复国“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自此,南宋挨打成为常态……
生长于战火纷争的年代,辛弃疾目睹汉人在金国的残暴统治下,屈辱艰难地求生,自小便立志光复国土。
为此,他勤读兵书、苦练武艺,积极为起兵反金做准备,他甚至还两次以赴燕京赶考的名义,深入燕京查探金国虚实。
机会终于来临。
公元1161年,完颜亮不顾停战协议,帅军大举南侵,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时之间,金兵所到之处,饿殍连天、哀鸿遍野。
国之不在,家何存焉。一味的隐忍,并不能换来长久的安定和平。
辛弃疾在金国并非过得不好,他的祖父辛赞甚至官至金朝南京开封府知府,他只是难忘国恨,也不忍心看到汉人在金兵的蹂躏下悲惨屈辱地生活。
于是,年仅22岁的辛弃疾,拉起了一支两千多人队伍,起兵反金。随后,辛弃疾又带领这支义军与拜把兄弟义端和尚一同投奔以耿京为首的另一更大的义军,共同抗金。
不料,义端受不了义军的艰苦生活,乘人不备,偷走义军印信到金营谋求荣华富贵去了。
辛弃疾知道后,手提利剑,跨马追贼三日,斩杀义端,追回帅印。自此,辛弃疾在义军中的威望如日中天。倦鸟思归,虽然义军在抗金中取得了很多胜利,但辛弃疾一直没有忘记南归。他说服耿京回宋,与南宋朝廷一同抗金。
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守初心。
公元1162年,辛弃疾奉表归宋。就在回来时候,却听到张国安为了一个区区济州知府的位子,杀耿京投降金人的噩耗。
气愤难当的辛弃疾跃马横刀,只率领数人直趋五十万人的金营,在酣晏之中生擒张国安,又连夜将其带回临安正法,并帅数万人南下归宋。这一年,辛弃疾才23岁。
辛弃疾满腔热血地南下归宋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这正是自己壮志难酬的开始。
偏安一隅,根本就没有恢复山河志向的南宋,为了与金议和,连让敌军闻风丧胆的岳飞都可以杀,更何况辛弃疾这个初出茅庐的年青人。
为了能与金议和,朝廷在辛弃疾南归之后,立即卸了他手里的钢刀利剑,给他丢去一只羊毫软笔,把他打发到江阴做了一个签判。
之后,辛弃疾从23岁归宋始,直至30岁,几乎是一年改任一个地方,且都是一些闲散文职。
期间,辛弃疾不是没有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
立志北伐的宋孝宗即位后,辛弃疾先后给宰相张浚上过攻金之策,给宋孝宗上书过《美芹十论》,详细讨论敌我形势优劣。而这些,都被朝廷弃之不理。
本想马革裹尸、血洒疆场的辛弃疾在无奈之下,只能借词打发心中的寂寥愤恨。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岁月匆匆,曾经的理想却离自己越来越遥远。
但即便屡屡被拒,辛弃疾仍没有放弃恢复国土的志向,他作《九议》《应问》上书朝廷,奏论“阻江为险,须籍两淮”,请练民兵以守淮。
他忘了,在重文轻武的南宋,一直有个传统,那就是不怕谄媚阿谀的文官,怕的正是他这种有能力的武将。
我可以给你厚禄,但绝不会给你实权,更何况辛弃疾你这个文能治国、武能定邦的“归正人”。
“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愁极。” 辛弃疾在选择南归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一生壮志难酬。
倘若从来没有给过希望,便不会有刻骨铭心的绝望。
所以,陶渊明可以洒脱地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而辛弃疾,朝廷对他时远时近,时冷时热,让他就要下定决心欲将一身功名推,且看沙鸥飞时,又点燃他的希望。
33岁时,辛弃疾临危受命,上任滁州知府。此时,滁州早已备受战火蹂躏,经济凋敝,饿殍连天,社会动荡,朝廷多次派人治理都无功而返。
辛弃疾到任后,积极召回逃难流散的百姓,将他们组织起来练民兵、议屯田。不到一年,滁州“流逋四来,商旅毕集,人情愉愉,上下绥泰,乐生兴事,民用富庶”;“城邑清明,闾阎繁夥,荒陋之气,一洗而空。”
几年后,茶商赖文政起义,先后攻克湖北、湖南、江西。辛弃疾又临危受命去“救火”。不到三个月,辛弃疾平息叛乱。
屡次的临危受命,让辛弃疾似乎看到了朝廷对自己的能力的认可,也对未来重新燃起了希望。
但命运偏偏与他开了个玩笑,让他不断从金宋对峙的江淮前沿转到大后方。
公元1182年,朝廷让他彻底地闲了下来。“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芙蓉,一种就是十年,直到1192年,52岁的辛弃疾才又被派去福建做了一个检察官。
谁知,上任没满三年,又被罢官闲居铅山。“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这次,辛弃疾从55岁种柳树,种到了64岁。
我知道你有带兵作战的能力,我知道你有一腔报国热血,但我就是不让你上战场。
1204年,南宋再次对金宣战,65岁的辛弃疾热血沸腾,立即上书请求上前线,并将多年来派间谍到金国收集到的军事情报呈送给朝廷。
这次,辛弃疾不仅没能成行,反而被调回铅山闲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不久,宋军溃败,朝廷再次想起了辛弃疾。
这次,早已对南宋朝廷心灰意冷的辛弃疾想彻彻底底地做个“五柳先生”,推辞了朝廷的任命。
想要“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都把轩窗写遍,要使儿童诵得,《归去来兮辞》”的辛弃疾,到底是意难平。
公元1207年,重病缠身的辛弃疾,在人生的最后,含恨写下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从23岁南下归宋到68岁去世,辛弃疾一生供职南宋四十多年,其中二十年被闲置,另外二十年是频繁的调动,调动频次达37次。
但即便这样,每到一个地方,辛弃疾都特别认真地去工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
姑”是辛弃疾一生的骄傲,“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是他一生的追求。
从向年少起义到最后含恨走完一生,辛弃疾从未放弃过对抗金的执着。
在他的一中生,南宋对金有过几次主动开战的,但每次,辛弃疾都只能做个旁观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对他来说,只能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即便这样,他还是主动自荐。
他甚至向南宋朝廷建言过“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请求朝廷积极做好迎接北方各少数民族侵略的准备,否则势必会遭受灭顶之灾,可惜,南宋统治者并未重视。
果然,在辛弃疾做出此项预言的62年后,南宋与蒙古合力灭掉金国,而就在第二年,蒙古南下灭宋。
有人说他有“命世大才,济时远略”;有人说他“眼光有梭,足以照应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还有人说他“摩空节气,贯日忠诚”。
可就是这样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忠臣名将,最终只能“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将平戎作为毕生追求的辛弃疾,未能上战场成全自己,在他看来“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的诗词,反而让他成为历史公认的一等的“词人中的武夫,武夫中的词人”。
都说年轻时要读苏轼,年老时要读辛弃疾,我却觉得应该反过来,年老不读苏东坡便不懂何谓看开,年少不读辛弃疾便不知道何谓坚持。
国学一刻送书活动来啦
内容介绍一封长信,一部谈论美学的经典之作。畅销八十年,再版数十次,并被奉为“美学圣经”。配有精美彩插,图文结合,方便读者更好理解美学
参加国学一刻送书活动在本篇文章底部留言点赞,留言获得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会获得一本《谈美》的纸质书,每人每月只有一次获奖机会。(每日的点赞数截至时间到第二天文章推送早上8:00前)
*作者简介:沐沐:年少不读辛弃疾,便不知何谓坚持。
☟
推 荐 阅 读
▼
蔡澜:好的人生,从好好吃饭开始
他滥情、被贬,只会写诗:最通透的人生,是活得纯粹
古训:一个人最难的修行,是诚信
打丈夫,找外遇,欲篡位:这个大唐公主,太可怜!
《菜根谭》:活得漂亮的人,都懂得反省自己
编辑:夏凉音
图:网络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长按下方扫码关注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此书!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