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腊八这个节日,比起其它几个传统节日来不算那么隆重,因此,自己成家过日子后,也是想起来就当节日过过,想不起来也就稀里糊涂的不经意间的过去了,没有特别把它像中秋或春节那样当回事儿的看待过。不过,关于腊八的记忆总还是留下一些的。 北方的冬天,尤其是
记忆中的腊八这个节日,比起其它几个传统节日来不算那么隆重,因此,自己成家过日子后,也是想起来就当节日过过,想不起来也就稀里糊涂的不经意间的过去了,没有特别把它像中秋或春节那样当回事儿的看待过。不过,关于腊八的记忆总还是留下一些的。
北方的冬天,尤其是到了小雪节气之后,寒冷是最突出的特征。常言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而每年的腊八,多是三九的前两三天,这一天天寒地冻,冷得不想出屋,不愿伸手。
小时候的农村取暖条件很差,供给农村的烤火燃料很不充足甚至说是极其匮乏,因此,从秋末冬初就开始准备过冬取暖用的柴禾是我儿时永远也不曾忘记的经历。
冬天的早晨,尤其是夜里刮过大风的早晨,冷的不愿意从被窝里钻出来,可每逢这样的天气,正是树叶被大风吹落的时刻,扫树叶一定要趁早起床,出去晚了就会扫不到。因此,我经常是早晨要么和爷爷一起,要么就和母亲一道,都要扫上一筐树叶子背回家,日子久了,院子里的树叶子会堆成一个大大的柴禾垛。除了树叶,还有从地里拾来的各种各样的庄稼秸秆,树枝,柴草等堆积在院子里用做过冬取暖,把炕头烧的滚烫滚烫的,屋子里也暖融融的。
腊月里的早晨,院子里的榆树,冰霜落在每一个细小的枝杈上,形成的“树挂”可以说是冬天的一道风景。人们有事情要是出去办事,等回来的时候,眉毛,胡子上都会变成白色的,头发也是白色的,走回屋里,这些白色的霜雪会很快被融化成小水珠儿,从发梢,眉毛胡子的毛尖儿上一滴一滴的滴落下来。等太阳出来了,树上的“树挂”也会松动,几个小伙伴儿在树下玩耍,趁其不备,用力在树干上踩上几脚,“树挂”就会从树上落下来,落到小伙伴们的头上,脖子里,凉凉的,大家都会开心的哈哈大笑并奋力的逃跑。
母亲给絮得棉衣是厚厚的,可还是左嘱咐右嘱咐的不要出去了,外面很冷,会冻病的。孩子们哪里会在屋子里憋得住,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在外面疯跑。小伙伴儿们冬日里玩耍着“踢房子”“捉迷藏”的游戏。天虽冷,玩的却是满头大汗。热了就会摘掉帽子甚至脱掉一些衣服,因此而感冒发烧也就成了少不了的事儿,吃药打针是那个时候最恐惧的事情。而除了打针吃药之外,母亲还要唠叨半天,怪罪我不听话,“怎么样,说不让你乱跑来不?就是不听话”。唠叨归唠叨,母亲给做的那碗打上个荷包蛋的姜汤面,有葱花香油姜丝,味道那个好喝,记忆是那样的深刻,感觉做个病号到成了一件幸福的事情了。
到了腊八这一天,天气往往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刻。一大早母亲就熬好了一锅“腊八粥”,热气腾腾的,喝上一大碗,香香的,甜甜的,就算是过了腊八节了。记得这一天母亲还要腌制“腊八蒜”,等到了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时候,就着翠绿翠绿的“腊八蒜”,嘴里嚼着初一的肉馅儿饺子,可以说这是一年当中最奢侈一顿饭了。
关于小时候腊八节的记忆主要就是这些,虽然那个时候的日子过得很艰辛清贫,但没有感觉出什么不好,倒是从中体会出了祖辈父辈的艰难与不易,很珍惜童年时代留下的这些记忆,体会出了父辈和祖辈对我深厚的爱,体会到了父辈祖辈留给我勤劳持家的好传统。
这些年生活好起来了,过腊八节熬腊八粥的用料比原来讲究了许多。腊八前就要到超市买好江米、小米、大米、红枣、红豆、莲子、薏仁等各种用料,用微火慢慢的熬制,添加适量的白砂糖,类似于超市里卖的八宝粥,好喝而适口。
关于过腊八节的传说有多种多样的版本。有人说是元末明初,朱元璋抓去坐牢被监禁起来的时候,腊八这天饥寒难耐,万般无奈实在是找不出可食用的东西充饥。要不说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突然想起来找老鼠洞,里面会有老鼠越冬的各种豆料与米料,果然是如此,便熬粥而食,度过这日的饥饿寒冷。后来朱元璋坐了皇帝,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有了腊八这个传统节日。
佛教界非常重视腊八节,其中原因之一是否与腊八粥这种美妙的素食有关?没有进行过进一步研究与考证,但与里面孕育着素心革面,清欲寡欢,清新淡泊等诸多文化内涵定然有重要的关联。
腊八喝的腊八粥是名副其实的素食,然而腊月的“腊”字是一个“月”字旁,而月字是“肉”字的简写。说明腊月的腊并不是素食的代表,恰恰相反,“腊”字又是“猎”字的通假字,到了腊月,是打猎的好时节,是获取肉食的含义。到了腊月,家家都要腌制腊肉也是不少家庭的一个生活习惯。因此腊八节有庆祝获取了很多猎物,祈祷好光景的含义。
如此一来,各种腊八节的传说出入很大,看似没有多少关联,然而其实质却都是勤劳祥和。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能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坚守中华民族的勤劳而俭朴,儒雅且淡定,清欲寡欢不奢靡等各种优秀情操,建设和谐美好的正常社会与国家,是我们纪念这个传统节日的最重要的东西。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