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康熙亲自帮太子结党,才导致储权势力做大威胁到了皇权吗?并不是,是太子胤礽自己的原因。在我国封建时代,皇权至上的社会关系当中。太...
是康熙亲自帮太子结党,才导致储权势力做大威胁到了皇权吗?
并不是,是太子胤礽自己的原因。
在我国封建时代,皇权至上的社会关系当中。太子储君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很多朝代总是发生过太子密谋造反的事情。有时候太子和皇帝之间会发生直接矛盾,毕竟皇权谁也不愿意随意丢弃,哪怕是父子之间也同样争得你死我活。
太子胤礽过于狂妄。清朝所有皇帝当中,从雍正开始之后的皇帝都没有设立皇太子这个职位。因为早在康熙时期,发生过著名的九子夺嫡,并且十分惨烈。九个兄弟之间你争我夺,互相下死手。所以清朝皇室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的局面出现,于是最后才设立了特殊的立储方式。康熙的太子胤礽为人过于狂妄,有时候不将朝廷大臣放在眼里,甚至就连亲兄弟也同样如此。所以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其他八个皇子发现了这个缺点,便开始用各种方式来陷害太子,最终导致康熙废除太子。
太子胤礽拉拢朝中大臣。除了太子性格上有缺陷以外,在情商以及智商方面,或多或少与其他皇子相比有所差距。古代皇帝最忌讳的是大臣拉帮结派,尤其是太子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和官员有过度联系。但是,太子胤礽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私底下与军机大臣交往生命甚至互相送礼。这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担心太子的这种行为会影响到自己皇帝的位置。于是才下令废除了太子胤礽的位置,并且一直囚禁于东宫之中。
皇权争夺非常残酷。可以这样说,古代皇家之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父子关系。有时候父亲想杀儿子,儿子又想杀父亲,归根结底这是为了争夺皇位。毕竟权力的诱惑谁也不能够低档,更何况是皇家子弟。
唐朝李承乾是太子,未来的国家继承者,为何还要造反?
李承乾自幼得到唐太宗喜爱,立为太子储君,为何他还要造反?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就是皇位的继承人,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当皇帝去世之后,太子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了新的皇帝,但是这仅仅是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在历史上依旧有着以太子却没能做成皇帝的实例,比如说,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在最初就已经是太子的位置了,但是他却想要造反,缺丢了太子的位置。他已经是太子了,并且当皇帝加工之后,他可以名归言顺地变成了皇帝。那么为什么还是要谋反呢?在古代太子历来不好,当任何时候都是作为太子,意味着你就是下一届的皇帝,会有许多人勾引你,诱惑你,在你身上进行政治投资,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你,更有一些觉得自己在政治上不安全的人会去怂恿太子去造反。而对于太子来讲的话,自己最大的危险就是在顺利登机之前一切都是不安全的,因为现任的皇帝随时可能换人,一旦太子发现自己的位置,不保持便会铤而走险。作为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如果很不幸的遇到一位长寿的父皇,那么自己的处境就十分的悲剧,只能一直当备胎,有些更悲剧的事,好不容易等到父皇去世了,而自己却已经很老了。
李承乾之所以造反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性情大变渐渐失去了父皇的宠爱,而且魏王李太又千方百计地夺得了唐太宗的欢心,导致唐太宗友谊,废除李承乾,改立魏王李泰为太子。这时候,李承前感觉到了自己压力十分巨大,感到自己位置可能不保,于是效仿父皇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控制了皇宫,迫使唐太宗提前退位,但是因为准备不足,还没有发动便被镇压,于是乎失去了太子。
李承乾的太子已经当定了,为啥还要谋反呢?
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李承乾只是一朵培植在温室里的水仙,经不起风,见不了雨,略有委屈,便破罐乱摔;偏偏做事又不用脑,不知行谋反大逆失败的严重后果,用自己这点小力量、这点小经验去跟饱经大风大浪的父亲李世民斗,真是太没有自知之明了。
下面先说说李世民是怎么培植他这枝水仙的吧。
李承乾出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这一年,是李世民生命中极为繁忙、极为紧张、极为危险,同时,也是极为精彩的一年。由于刘武周图谋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向南争夺天下李世民不得不亲自带兵从龙门渡过黄河,在柏壁与刘武周相争。从而引出了后来大破宋金刚、收降尉迟敬德、东征洛阳、虎牢关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李承乾是秦王妃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取名“承乾”,后世史家有人分析说,这是寄寓意于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这样分析是不对的。当时,李渊心目中的帝国接班人是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只是一个藩王而已。
不过,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当上了皇帝,没有任何犹豫,迅速将年仅8岁的李承乾册立为太子。
并且,对李承乾这个太子,李世民疼爱非常,捧在手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爱得不得了。
比如说,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李承乾生病,从来不信佛也不信道的李世民赶紧请了道士秦英来为儿子祈福,后来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大赦狱中的囚犯,以此为李承乾祈福。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承乾再次生病。李世民又请天竺高僧波颇为儿子祈福。并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二月乙巳,太子李承乾加元服,李世民大赦囚犯,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并命天下大酺三日,以示庆祝。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长子李厥出生,李世民又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天下大酺五日。
……
当然,在选定李承乾为储君这条路上,李世民也一如既往地坚定。
在李承乾12岁时,李世民就开始让他帮自己处理国政;李承乾14岁时,李世民就开始命他在京城监国;在李承乾16岁时,李世民就给了他监国权,让他正式下诏书,。
李承乾这一朵水仙开始变蔫的时间是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
这一年,李承乾患了足疾,成了个跛子,心情坏透了,性格也开始变得疑神疑鬼起来。
他总怀疑,因为自己走路一跏一拐,全无人君之范,这个太子一定保不住了。
尽管在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他通过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向李世民试口风,李世民一再强调:“太子虽患脚疾,可依然是嫡长子,绝不可能舍弃嫡子而立庶子的。”李承乾还是不放心。
他看着父亲对胞弟李泰宠爱,就不自觉地想起隋朝太子杨勇被废之事、以及玄武门事变中伯父李建成被杀的惨剧,主动对号入座,把自己想象成了杨勇或李建成。为了改变命运,他铤而走险,冒险谋反。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