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被侵略,为何印度沦为殖民地二百年而我国没有呢?十八世纪中期,葡萄牙殖民者逐渐退出印度,而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进入印度。1757...
同样被侵略,为何印度沦为殖民地二百年而我国没有呢?
十八世纪中期,葡萄牙殖民者逐渐退出印度,而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进入印度。
1757年6月23日,英军与孟加拉王公的战争爆发,英军击溃孟加拉7万大军,史称“普拉西战役”。
此战过后,在英国分化瓦解的策略下,印度再也没有出现有组织的大规模抵抗,英国在印度的殖民之路迅速推进,数十年间便将整个印度纳入其殖民地领域之内。从此开始了在印度长达190多年的殖民统治。
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鸦片战争开始。然而中国却自始至终没有完全的沦为殖民地,鸦片战争甚至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同样是面对英国的侵略,为什么印度却一败涂地,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呢?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外来侵略者的天堂,自从公元前1500年开始,雅利安人、波斯人、亚历山大大帝、大月氏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就轮番侵略占领印度,并建立各自的帝国。
这种教义在印度实行了两千多年至今,所以在普通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在这种教义的作用下,即使面对英国侵略者,他们也只是认为这是神赐予自己的磨难,必须要去忍受。
再加上印度人由于在历史上遭遇了数不胜数的侵略,并且习惯了逆来顺受,所以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民族性,自然没有所谓的民族仇恨。
马克思说:印度的历史就是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印度的历史只是一个个侵略者们的历史。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民族气节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是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尚情操;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凛然不惧;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壮志!
这些年来,由于赶不上中国的发展速度,印度一直在跟中国较劲,时不时出现边境上的摩擦。不过印度要想跟中国平起平坐,还是先学学中国人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吧。
历史上中国为何没有沦为殖民地 而印度沦为殖民地
只不过印度的统治者 不象清政府这么窝囊而已
呵呵 我自己的理解 高手们别见笑
为什么印度会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而中国则成为两半社会
同样是受到殖民者的入侵,为什么印度会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而中国则成为两半社会。十八、十九世纪的印度处于分裂状态,莫卧尔王朝正在衰落,即便是在莫卧尔王朝最鼎盛的时期,也没能统一印度,当然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统一过现在印度的疆域,尤其是中南部,印度也一直没有一个占主体地位的民族。分裂状态为西方殖民者提供了机会,葡萄牙、英国、法国相继在印度南部建立殖民地,而毫无触及强大的莫卧尔王朝的利益,可以毫无夸张的说,没有英国殖民者就没有统一的印度,印度的统一来自于殖民者。
相比之下,当时的中国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之下,经过清代几位帝王的励精图治,进入十八世纪,清王朝的疆域空前辽阔,虽然从嘉庆帝开始清王朝实际上在走下坡路,但是清王朝在全国建立并维持了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制,保证了国土的统一,欧洲人曾经数度企图在中国建立殖民地,早在十七世纪,西班牙人、荷兰就曾相继占领台湾,俄国人侵入黑龙江,但都被中国政府驱逐,这使得欧洲殖民者始终不敢对中国有多少妄想,直到鸦片战争。可以说强大的中央政权的存在迟滞了欧洲殖民者侵略的步伐。
二、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更容易受到新崛起的欧洲的影响。
欧洲人很早就知道了印度的位置,早在古希腊时代,亚历山大就曾经入侵过印度,历史上与欧洲相临的波斯也曾多次侵入印度,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南亚次大陆与阿拉伯的疆土相临,印度通过阿拉伯中间商与欧洲保持着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上的联系。进入奥斯曼帝国时代,奥斯曼土耳其截断了印度与欧洲的贸易。与此同时欧洲的航海家开始了大航海时代,通往印度的新航线被发现,印度与欧洲第一次实现了直接联系,欧洲殖民者通过坚船利炮相继在印度建立新的殖民地。经过一番较量,英国最终战胜了其它欧洲殖民者独占了印度(少数地区除外)。
虽然中国历史上通过多条丝绸之路与欧洲保持着经贸文化的交流,但双方远隔万里,交流非常不便。欧洲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马可波罗游记》让欧洲开拓了眼界,并引导不少欧洲传教士与商人来到中国,但是双方的交流仍然非常有限。直到十六七世纪,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和亚洲殖民地的建立,欧洲人与中国的交流才变得顺畅,欧洲也才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建立有着复杂的成因。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虽然列强不断侵扰,但同时中国的内部也在发生着变化。一方面欧洲列强初来乍到,地位不巩固,而且多方竞争给中国留下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近代革命运动,从农民起义到革命起义,清王朝在内忧外患中耗尽了自己的阳寿,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 中国人一直的传统文化里 就是不让人欺负的 封建社会我们吸收各家所长 性子里没有太多排外因子 但不意味我们任人欺负 在封建社会里当了这么多年老大 我们的民族骨气就容不得践踏 从耕耘劳作的农夫 儒家风范的学子 留过洋的革命家 遍地开花 哪个阶层方式不同 但是就是表现了我就是不容侵犯的骨气 印度的不了解 想来都有反抗性吧
而印度,没有统一的有力的政府,打起来方便,而且不打,印度内部的割据势力造成的贸易壁垒也不利于英国贸易的进行。
顺便说句,1L纯属扯淡,印度被英国彻底占领,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的时候,德国还没同意呢。187几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进入20世纪,德国才开始真正意义上能够和英法等老牌国家拼经济。当然即使德国没同意,单独一个普鲁士也能搞定 法国。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度国家,已经确立了制度。所以中国沦为双半社会。
这都是我个人理解。
为什么中国没有像印度一样沦为殖民地?
2、帝国主义内部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占据不同的地域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任何妄图吞并中国的行为都为被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遏制。比如英国、俄国在新疆的争夺;日本、俄国在东北的争夺;日本、德国在山东半岛的争夺等等。以美国为首,列强签订了《九国公约》,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即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但是也保留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所以,帝国主义内部矛盾是外因。
中国历史上曾经遭受过列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例如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但是,中国没有像印度一样沦为直接殖民地的原因有多种。
首先,中国在列强入侵时期已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大国,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对较强。此外,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领土,这也增加了列强入侵的难度和成本。
其次,中国实行的封建社会制度对外来侵略的应对能力有所限制。在清朝时期,特别是晚清时期,封建官僚体制的腐败和落后、内部政治纷争和社会动荡等因素也削弱了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军事实力。
最后,中国在对待外来侵略和殖民主义方面采取了坚定的反对和抵抗立场。中国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也在抵御外来侵略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一些中国人士积极寻求国家的现代化和改革,推动了中国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这些因素都有助于中国避免像印度一样沦为殖民地。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