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再活二十年,中国历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很难。毕竟战争打的是实力、拼的是经济,看看三国时三方地图就清楚了,当时...
如果诸葛亮再活二十年,中国历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毕竟战争打的是实力、拼的是经济,看看三国时三方地图就清楚了,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归曹操,战略相对安全地区归东吴(请注意,我说的是相对安全)。虽然蜀汉有一定的政治优势,但在吃饭和尊汉之间,升斗小民关注的恐怕还是吃饭。本来拥有荆州是蜀汉最大的战略优势,无奈丢了。
后来诸葛亮包括后继者姜维的系列军事行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攻代防的行动。诸葛亮就算智计无双,但毕竟不能撒豆成兵,蜀汉军队到后期最具战斗力的部队是类似于雇佣军的青羌部队,虽然战力强,但人少啊,只能做攻坚力量。楼主有兴趣可以查一下三国时三方的男丁入役比例,就可以看出,实际上蜀汉已经民力枯竭。即便诸葛亮再活20年,但没有充分时间恢复的话,他也很难改变这种战争死亡大于人口补充的窘境。
须知,当时蜀汉虽然地盘有一块,但这块地盘属于当时经济、文化较不发达区域,地广人稀(除了成都平原,蜀汉实际没有多少可以作为经济与人口基地的地方)。钱也木有,人也木有,诸葛亮能咋样?
另一方面,诸葛亮是一个忠君之人,这一点想必没什么争议。他非常清楚蜀汉的实力,但之所以积极北伐,无非是要急着完成刘备没完成的事业,因此估计他也不大可能停止战争来休生养息,而曹魏也不会给蜀**平发展的充裕时间。蜀汉被绑定在曹魏的战争机器上,面对的是一个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的囧局面。所以,蜀汉败亡并非败在失去了诸葛亮,而在于缺乏经济、人口、政治的全方位给力支撑。
写到这里想起前两天的一个三国帖子,是关于五虎将的。虽然这是从演义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游戏式讨论,但即便是小说家言也可以看出蜀汉的劣势来。关张赵马黄,都算他们武力满分100,那加起来就是500分。曹操手下诸如许褚、徐晃、典韦、张辽、张颌、夏侯渊、夏侯惇等人,武力达到80分的,起码十几个吧(许褚、典韦应该90分),就以10人算,那顶级武将也有800分。从谋臣角度说,诸葛、庞统、姜维都算100分,也就是300分(何况庞统基本没怎么发挥就完了,等到姜维补上,诸葛亮又完了,所以蜀汉最高谋臣水平始终在100多分);而曹操手下谋臣能达到80分的,起码也有10人(曹操、司马懿这样的也得有90分吧),最少还是800分。因此,老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蜀汉的人才缺乏,也是最终败北的原因之一。
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是很多的,不是摆数字,不是过家家,不是比人多,更不是我这点水平能弄明白的。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对的,诸葛亮恨无奈也应该是真的。我对三国历史没有研究,以上内容没查过资料,没经过仔细思考,仅仅是临时想到的东西,大家莫当真。
如果诸葛亮多活二十年,蜀汉能否统一三国?
如果诸葛亮多活二十年,蜀汉能否统一三国?诸葛亮再多活四十年也不能统一天下,只能使西蜀的百姓多遭兵灾之苦和沉重的赋税,诸葛亮九伐中原其实就是刷存在感,除了疲惫军马耗费钱粮外没有任何收获,对西蜀的版图更是没有任何改变,刘备自己就是一个野心家,诸葛亮就是助纣为虐来彰显自己的才华,试想如果没有他们是不是早就江山一统天下太平了?百姓何必遭受那么多年的刀兵之苦战乱之祸呢?所以以无道伐有道,用枯枝撼树干是不可能成功的,可见西蜀只能偏安一隅想要自己取代天下一统江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无论做认何事,想成功的话,或者说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缺一者,或者免为成功,但也差强人意,难以圆满。就拿当时蜀国来说,或者拿蜀国代表诸葛孔明来说,他所应具备的这三个条件,或者不全,既使全也不是上上之选,首先说天时吧,刘禅昏庸无能,信任宦官黄权,处处出难题,掣肘诸葛孔明,让诸葛孔明无法全身心投入备战之中。
再说地利,同东吴,北魏相比,西蜀地贫民饥,可供生产的土地面积太小,无法满足大量人口用度,这样造成经济困顿,兵员更是不足。最后再说说人和,首先后主在奸臣的游说下,不信任诸葛亮,让诸葛亮束手束脚,无法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君臣不和。其次再说将帅,李严,魏延就是个实例,致于谁对谁错,后来人众说纷云,争论不休,无一定论。所以说当时蜀国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诸葛孔明就是再多活二十年,也无法改变,既然无法改变,诸葛孔明也就无法统一天下,冒大劲让蜀国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罢了。
假如诸葛亮多活20年会怎么样??
历史上的诸葛亮,注定是要失败的,他的失败是由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诸葛亮之所以不能战胜司马懿,不仅仅是因为其时运不济,更重要的原因他缺乏足够的智慧,他所拥有的多是些伪智慧而已。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之间的胜负原本没有悬念。就诸葛亮的自身条件来看,即使诸葛亮能多活20年,他也未必是最后的赢家。实际上,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拖垮、累倒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是诸葛亮打败了司马懿,而是司马懿打败了诸葛亮。
诸葛亮作隆中对时,说过出兵中原的两个条件.一占据荆楚和巴蜀之地;二是天下有变.第一条荆州已失,无法实现.第二条,魏国的虽然政治上出现了动荡(司马氏逐渐掌权),但这种变化的过程时间较长,进行的也比较平稳,与天下有变的条件差的很远.
所以说,历史是不会改变的.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北伐曹魏“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天下有变”,何谓天下有变?就是曹魏集团出现大的混乱,北部中国再次濒临分裂。那么如果天下无变呢?诸葛亮没有明说,我们不妨替蜀汉集团规划一下,应该是外联东吴内修政治,发展经济厉兵秣马,大兴教育招揽英杰,积极准备以待时机。很不幸的是终诸葛亮治蜀的后半生,都是天下无变,可以说直到蜀汉集团灭亡,都是天下无变。曹丕灭汉和司马代魏都是“和平演变”兵不血刃,没有发生动乱,且司马代魏其事发生在蜀汉政权灭亡两年后。真正的“天下有变”是在公元291年开始的“八王之乱”及其后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而此时距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已过57年了,距邓艾灭蜀28年了,早已是“一夜风云散,变换了时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