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富的更富,穷的更穷马太效应,本来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常用术语,意思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今晚听课,听到一句话...
马太效应: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今晚听课,听到一句话,据说来自圣经: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使他多余;没有的,要把他剩下的也夺走。”
于是,我认真查找了这句话的出处、语境和意义。
这句话的原文为《马太福音》25章29节 :“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单独看这节经文容易造成歧义,似乎“富者恒富,贫者愈贫”。
其实,这句经文是在一个完整的段落中的。《马太福音》第25章1-30节的经文,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聪明的童女与愚拙的童女,另一个是按照才干接受托付(一千两、二千两、五千两)。从故事要表达的意义上看,这句话中“凡有的”是指有信心、常常预备、忠诚的仆人,因为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受到主人的嘉奖,所以叫做“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而“没有的”是指那些心存侥幸不预备、懒散、善于狡辩自己错误的人,因为他们的玩忽职守,主人要惩罚他们,所以才有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句经文很容易被讹传讹信,所以要全面来理解。
愿上帝祝福你!
马太效应——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你觉得对吗?
得到就意味着另类的放弃,而放弃的这个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得到的价值。这个价值评估者是个人,不是集体、组织、机构,而任何的集体、组织、机构本质上都是人。而它是主观的,毕竟有了人,才有价值,所有的价值都是人赋予的。
主观价值论跟客观价值论,一个重大的区别在于,客观价值论人物,产品的价值来自,它用了多长时间、花了多少心思、多少投资,而主观价值论有个特别的就是,看商品能不能卖出去,有没有需要。
有三个特点:它是个人的,不是集体的;它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它是由行动支撑的,不是凭空的愿望。 它是行动,就可以观察、衡量、记录。
还有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论的区别:客观价值论能解释,主观价值论也能解释;客观价值论不能解释的,主观价值论,或说个人估值这个概念也能解释;主观价值论能够更好地指导生产。
问题:你有哪件物品,市场上的价格很低,而你对它的估值却是非常高?
有意义的物品。简单说,就是特别时间、特别地点、特别的人,送的特别的礼物。而这种礼物被赋予了意义,人极其追求这种意义,甚至医学,据此,诞生了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法,名字就叫意义疗法,就为了某些特殊人群找到意义。
所谓边际就是新增带来的新增。新增一个产品,会带来的成本,叫边际成本。而新增带来的愉悦享受是递减的。可由于资源有限,怎样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得到最高的效用呢?
办法就是边际平衡,简单说,就是把每一个单位时间的注意力、时间、精力、金钱,用在边际效应最大的活动或商品上。目的是让每个成本,带来的收益相等,就是尽量不递减。那么,总收益最大化。
问题:‘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这句话,你觉得对不对?
这句话,最初源自马太效应,说的是,穷人财富增值10块的话,富人财富增值100块,二者的差距无法弥补,而且在不断变大。
其实是对的,符合现实。只是二者都有边界,穷人不会一辈子穷,在一生中,至少有三次机会,其实是有希望改变穷人的宿命的。而富人,可能更辛苦些,因为据统计,从富人群里跌落的,远比进入的人更多。
是另外一种现实,就是拼了命的奔跑才能留在原地。所以其实一样辛苦,好像也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富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些特别的因素,这些因素带来的边际效应,在不断递减,最终回归平均值。
从本质上讲,强者恒强,但越强大,缺点越明显,离死亡也就越近。
谢谢欣赏,本文部分观点来自《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富裕的人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而穷人则会越来越捉襟见肘,这规律准吗?
似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充满自信的人,无论面对任何事都很有信心,好像总是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因此他也越来越自信了;而信心不足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打退堂鼓,每次的挑战都是以失败告终,他也就变得更加没有自信了。
朋友多的人,常常会利用其交友网络来结识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则往往一直孤独。富裕的人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而穷人则会越来越捉襟见肘。
这些规律真的准吗?心理学家将这些现象叫作“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即所谓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马太效应是种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其消极作用是:造成分配不公平现象。
比如学习好的学生会不断得到老师的表扬,这往往会让他们失去清醒的自我认识,形成骄傲自满的态度,从而影响其今后的发展;而学习较差的学生则无人过问,间接就会使其失望气馁。
而其积极作用是: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者去奋斗,不断突破自我,战胜自我。
在教育领域,学校和老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所以教师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不可对某些学生过于“偏心眼”,同时,还要更多地照顾后进学生,给他们以帮助和温暖。
总结: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面对困难时,如果我们能更自信的话,战胜困难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相反,如果我们一味采取自卑、逃避的态度,那么我们的能力就永远得不到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信心,享受成功带来的良好情绪体验,并使之成为我们不断发展的动力。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