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消灭以色列后,能否让阿拉伯世界为同治x变道歉并反省自己的错误

发布时间: 2023-10-31 18:02: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以色列总理沙龙是个怎样的人,何是阿拉伯人的噩梦说起以色列的前总理沙龙,可能很多朋友们不是很熟悉,但是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沙龙是个...

等消灭以色列后,能否让阿拉伯世界为同治x变道歉并反省自己的错误

以色列总理沙龙是个怎样的人,何是阿拉伯人的噩梦

说起以色列的前总理沙龙,可能很多朋友们不是很熟悉,但是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沙龙是个一半为神,一半为屠夫的人。是以色列人的凯撒,是阿拉伯世界的恶魔。那么在中东战场上驰骋了长达半个世界的沙龙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做了哪些事情呢?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次沙龙来中国访问,途中经过一大片农田,农田里一些农家妇女正在弯腰插秧,沙龙让秘书把车停下,他走出车外,凝视着在田野里的那些妇女,许久之后他对陪同人员说:看到他们,我就想起了我的母亲,我小时候经常看到她下地干活。陪同人员这才明白原来铁腕人物一样有柔情的一面。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1928年出生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父母是从苏联移民的犹太人,沙龙原名叫施因纳尼曼,后来的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给他取名叫沙龙,从此就这样称呼他。
沙龙的父亲萨廖尔是犹太复国主义的狂热者,他脾气暴烈思维专制,生活中动不动便拳脚相加,已经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夫妇俩对儿女却格外用心,虽然家境一般,却能舍得花钱培养孩子学习知识,同时,萨廖尔还不忘向幼小的沙龙灌输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和强权生存理念,他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儿子,对当地的阿拉伯人要以牙还牙,这些思想在沙龙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六岁时,父亲给他杀了一根大木棒,让他看管自家菜园,并告诉他千万不要对阿拉伯人客气,可以随时拿木棍教训那些胆敢偷菜的小孩儿,同在一个村子里的小孩也没少挨他的揍,但又拿他无可奈何,沙龙不到14岁就加入了对抗阿拉伯人的准军事组织加纳德,巡逻的时候沙龙总是带着一把匕首,在此后的几年中四处参加械斗,成为沙龙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人们都知道一个年轻小伙儿打架不要命
沙龙是以色列1947年建国的见证人,当以色列刚刚建立起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迎来的不是周围邻居阿拉伯国家庆祝建国的贺电,而是组建了多国参与的阿拉伯联军的进攻,其目的是要把刚刚建国的以色列赶入大海,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作为军人的沙龙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战场。
年仅19岁的沙龙被任命为排长,这在当时以色列军队里尉级以上军官都由军校毕业生担任的常规状态下,沙龙能够得到这个职位的确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不用说,是他的上级对沙龙的指挥才能、组织才能认可,率领尖刀排占领由约旦军团控制的拉特鲁恩警察总部时遭遇了约旦士兵的抵抗,不慎负伤住院,伤愈后重回部队的沙龙被亚历山德罗旅旅长弗里丹看中,直接任命他为营长。
沙龙带兵颇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为整顿军队中慵懒的陋习,有时他会在寒夜进行结合,那些准时到位的士兵会被批准回营房继续睡觉,而来晚的士兵则被车拉到十英里外,让他们跑步回营,整个过程中,沙龙自己只穿短裤汗衫和他们一起跑,此举让所有的士兵都心服口服,并整顿了军队中的风气。
沙龙参加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所有的五次战争,从第二次中东战争开始,沙龙就成为了左右战争进程的关键人物之一,尽管那时的沙龙只是个伞兵旅长,但正是这支伞兵开创了奇袭突破的先例,占领米特拉山口后,逼迫埃及军队盲目调动,打乱了埃及军队的所有部署,在茫然中吞下了失败的苦果。
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又是沙龙在以色列军队几乎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率领坦克师再次占领米特拉山口,反转了整个战争态势,导致以色列反败为胜,并一举占领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带,经此一役,以色列在与阿拉伯人对抗中完全占据了优势,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交手三次都大获全胜,不仅产生了轻敌情绪。
1973年10月6日,也就是以色列传统的赎罪日,埃及也采用瞒天过海和突然袭击的战法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初期,埃及只用了20分钟的时间就摧毁以色列经营八年的巴列夫防线,而沙龙早就对该防线提出了严重的质疑,尽管军队上层对整个战局的意见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沙龙毫不顾忌,他执意将缴获的苏制坦克乔装成埃军,然后凭借这些坦克将200余人,瞒天过海般地送过苏伊士运河到达西岸。
战斗中,飞来的榴弹片击中了沙龙的头部,令他昏厥过去,士兵一度都以为他阵亡了,但很快炮弹的爆炸声又将他震醒,他猛然从地上跳起,高喊着跟我冲,然后带着部队继续展开强有力的攻击,并搭建起浮桥掩护大部队过河,随后沙龙指挥着部队继续勇猛挺进,成功截断了埃军的后路,将敌人包围起来,沙龙的奇兵突起扭转了战场形势,这举措被军事学家认为是整场战争的转折点,英国一位将军将其评价为这是军事史上最大胆的行动之一。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转败为胜,把沙龙推上了以色列的国防部长的高位,他是以色列建国以来战功最大的将军,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场指挥官和战略家,被手下的将士称为犹太之王、上帝的狮子、以色列的巴顿战鹰,但他亦曾在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战争中身受重伤,多处中弹。
在随后的年月里,沙龙利用自己在以色列的政、商、军等各界中的影响力和自己强势的政治手腕,在2001年登上以色列总理的权力巅峰,当上总理后沙龙慢慢改善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从而使中东地区走向和平之路,家庭第一,铁汉柔情,叱咤风云一生的沙龙在外人眼中凶悍杀戮,脾气暴躁,但是这位铁腕人物其实也有他柔情温馨的一面。
沙龙经历了两次婚姻,先后娶了一对姐妹,有一个温暖的家,然而有一点要搞清楚的是他的娶姊妹花,不是因为花心,而是因为曾经的不幸和沙龙私交甚密的以色列梅雷兹党主席尤希.萨里德曾说,沙龙是一个把家庭放在首位的男人。
1947年以色列国成立的前一年春天,因为父亲病重,19岁的沙龙从服役的检查站回到家中,这段时间他认识了戈莉,然而整日为在战场上的丈夫而提心吊胆的戈莉,不幸遭遇车祸去世,沙龙万分悲痛,送葬那天,她把当年写给戈莉的情诗撕成碎片,撒入墓穴,绝望的他认为爱情也同戈莉一起死亡了,妻子去世后,五岁的儿子格尔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忧郁了。
无奈之下,沙龙只好请戈莉的妹妹莉莉来家照顾可怜的儿子格尔,沙龙很感激这个妻妹,是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同在一个屋檐下,他对莉莉的感激之情和莉莉对他的钦佩之情,虽然很快转化成了爱情,戈莉去世后,莉莉扮演起格尔母亲的角色。
我们的关系升华成一种深沉的爱,我们深厚的友谊极其深刻的影响了我的余生,沙龙曾这样写道。
正当巴以和谈曙光初现之时,沙龙突然中风,他78年的风雨人生出现了停顿,经历了因重度中风昏迷八年后,2021年1月11日,沙龙在特拉维夫谢巴赫康复中心去世,当得知沙龙中风病危后,无数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回到特拉维夫为他祈福,这个男人不仅拯救以色列,还拯救了犹太民族,他让这个古老而颠沛的民族凝结在一起,最终,当沙龙意识到军人的最大成功不是赢得战争,而是赢得和平之时,已经太晚了。

世界到了最后最后会怎样?

倘若时间是不断流淌,世界到了最后最后会怎样?rn每当想到这个,我会非常害怕,怎么办?
1.公元前2800年:亚述人泥碑上记述了世界末日,这是人类最古老的世界末日预言。碑文上写道:“我们的地球在今后将衰落。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将迅速走向灭亡。贿赂和腐败相当普遍。”其实,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两个年龄超过30岁的人凑在一起,我们恐怕就会听到类似的危言耸听。牛顿预言世界末日在2060
2.公元1世纪:《马太福音》中有一段有趣的引自耶稣的话:“我老实向你说,这儿有一些站立的东西,应该没有体验到死亡的滋味,直到它们看到来自那个王国的‘圣子’。”这清晰地透露出一种信息:末日审判会发生于一生的任何时候。《启示录》也大胆地预测一个即将到来的最后审判日的日期:“哦,我很快就会来了,我的报答就是根据他的工作把我赏给每一个人。”这些言论是2000多年来基督徒千年宗教崇拜的源泉,我们将在下面陆续看到这方面的证据。
3.公元2世纪:孟他努教(Montanists)可能是第一个得到普遍承认的信奉“世界末日”的邪教。该教由孟他努斯(Montanus)在公元155左右创建。他的信徒认为耶稣基督即将重返人间,在土耳其中部安纳托利亚建立一个基地,他们在那里一起等待世界末日的到来。孟他努斯是一位有着巨大感召力的宗教领袖,可以用多种语言向教徒发表演说,但他所有的预言到最后都落空了。
4.公元970年3月25日:洛塔林王朝(Lotharingian)算士们认为他们在《圣经》中发现了证据:某个宗教节日的关联词预示着世界末日的时间。他们只是在第一个千年到来前夕散布世界末日言论的无数信徒的一部分。圣伯诺修道院的一个修道士给他们的国王写了一封信,抱怨了洛塔林人的做法:“由于天使报喜节指向耶稣受难日的传言几乎遍布地球每个角落,毫无疑问,这可能是世界末日。”在这个不祥的日子过去前,人们对千年的恐慌持续了至少30年。
5.公元1284年:教皇英诺森三世预测耶稣基督将在这一年会再次降临人世。他预言的日期根据穆斯林信仰开始的日期,然后再在这一日期基础上加上666年而得到的。
6.波提切利的《神秘的诞生》:《神秘的诞生》这幅油画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Botticelli)之手,现收藏在伦敦国家美术馆。波提切利曾用希腊文在油画上题词,将16世纪初期称之为世界末日来临前的一个时期,也就是所谓的“苦难日”,并预言基督将于1504年左右再临人世。
7.公元1524年2月1日:一群英国占星家预言,人类将在这一年迎来第二场“大洪水”,这场灾难的源头就在泰晤士河。这一预测让不少人感到恐慌,当时共有大约2万人弃家逃到高处,但最后全都白跑一趟。有意思的是,犯这种错误的不仅仅是英国占星家,德国占星家约翰尼斯·斯图弗勒(JohannesStoeffler)也在同一月做出类似的预言。
8.公元1648年:在仔细研究犹太教神秘教义之后,土耳其犹太教牧师沙巴蒂·萨维(SabbataiZevi)预言,弥赛亚(犹太人所期待的救世主)将于1648年复临人间,他的名字就叫沙巴蒂·萨维。1648年早已成为过去,但萨维所说的大灾难根本没有发生。
9.公元1666年:这一年出现了太多预示世界末日的征兆。由于年份中包含3个“6”,一些人便将它与《圣经·启示录》中的“兽数666”联系起来,长时间肆虐的英国瘟疫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惧。面对这些所谓的预兆,很多人越发相信,发生在这一年的伦敦大火让就是最后审判日的一种预兆。
10.公元1794年:美以美会创始人查尔斯·卫斯理(CharlesWesley)相信,世界将在这一年走向毁灭。无独有偶的是,震颤派也预言这一年将出现所谓的“最终审判”。
11.公元1814年12月25日:在英国德文郡,一个名叫“乔安娜·南考特(JoannaSouthcott)的女人自称是先知,并断言自己以后怀上的孩子就是耶稣;救世主将借助她的身体在1814年圣诞节那一天再次降临人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南考特的处女之身一直保持到60多岁,但她仍然相信自己的预言一定会成为现实。
12月25日最终没有成为世界末日,但确实有重大而悲惨的事情发生——自称先知的南考特正是在这一天告别人世的。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仍旧相信她的预言。1927年,有人当着格兰瑟姆主教的面打开一个神秘的密封盒子,据说里面藏着南考特留下的一条重要信息。盒子打开后,人们并没有发现所谓的重要信息,倒是发现了一张彩票。
12.公元1836年:查尔斯正是卫理公会教派领导人约翰·卫斯理(JohnWesley)的弟弟。虽然哥哥的预言已经证实是错误的,但约翰还是决定“亲自上阵”,预言1836年就是世界末日,《启示录》中描述的大怪兽将在这一年出现。不幸的是,约翰最终步弟弟后尘。
13.公元1847年8月7日:德国曾出现一个很小的邪教,名为“Harmonists”,现在早已被很多人遗忘。它的领导人乔治·拉普(GeorgeRapp)相信耶稣会在他死前重返人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拉普也未曾动摇过这种信念。但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是错的。
14.公元1874年:“耶和华见证人”教派曾经多次预言世界末日会来临,这个年头值得记住,因为它是这个教派第一次预测世界末日出现的年份。
15.公元1881年:“耶和华见证人”的又一次预言世界末日出现的年份,使用特殊的金字塔几何学推算世界大事的金字塔神秘学专家通过数学命理学也预测世界末日会在这一年出现。据说,16世界著名的预言家“希普顿婆婆”也曾预测:“世界末日将在1881年到来。”虽然后来这句预言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仍不能阻止少数人加入现在人们所称为的“千年恐慌”当中。
16.公元1910年5月18日:虽然以前流传的很多世界末日的预言都没有实现,但是,哈雷彗星1910年的再临被当时很多人认为是人类的威胁,当时人们担心的是它尾部散发毒气。哈雷彗星可能是第一个有科学依据而不是宗教误解的“天启恐慌”。有趣的是,出生于1835年——另一个哈雷彗星年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对自己死于1910年的准确预测倒是与彗星的这次再临恰巧相合。
17.公元1919年12月17日:气象学家艾伯特·波塔断言,行星的罕见会合会形成强大的重力或者磁通流量,会使得巨大的太阳耀斑向地球爆发,把大气烧成灰烬。听到这一预言后,有些胆小者害怕地球灭亡竟然选择自杀。仔细想想,你会感觉这一理论相当荒谬,是科学法的又一失败。
18.公元1967年:世界末日预言最火爆的一年,吉姆·琼斯、文鲜明(SunMyungMoon)以及自称与UFO接触过的乔治·范·塔塞尔都预言,这一年的“爱之夏”将是世界末日。
19.公元:1980年4月29日:“巴哈伊信仰”教派首领利兰·延森宣称这一天几个大国将发生核武器交火事件,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事实上,1979年和1983年才是最可能发生核武器大战的两年,但是,人类都被侥幸避开了。4月30日当这位“先知”发现自己还活着,遂改口“这是苦难的开始”。
20.公元1982年3月10日:几乎是1919年错误预言的翻版,一本广为流传的“科学”著作《木星效应》告诫人们行星汇合将引起大地震或者太阳耀斑,或者两者兼有。事实上,我们唯一能感知的行星会合的引力效应是可能在某些地方发生潮汐,潮峰比平常高0.04毫米。1980年,福音传道者帕特·罗伯逊也曾预言:“我肯定,1982年是决定地球命运的一年。”
21.公元1987年4月29日:有“世界末日贩子”之称的利兰·延森又开始散布地球即将灭亡的小道消息。这一次,他的理论是地球和哈雷彗星相撞可能导致世界末日。
22.公元1988年:这次地球末日的恐慌主要由1970年的畅销书《圣经预言:消失的伟大地球》引起。书中解释了《福音书》中的一段话,说这段话的意思是救世主将在以色列建国40年内再临。
23.公元1992年9月28日:古怪的传教士罗伦·斯图尔特公开宣称,他破译了圣经中的一句话,这一天将是世界末日。他不断鼓动人们采取疯狂行动。后来,斯图尔特因绑架罪入狱,他挑起的末日疯狂也达到了极点。
24.公元1997年3月到5月:这一年,天文爱好者卡克·施拉梅克对海尔-波普彗星进行观察时得出了错误结果,导致“世界末日”论的产生。他在一家网站上留言说,一颗伴星紧紧跟随在这颗彗星之后。这家很有影响力的网站将这条消息不断夸大,并传播到全世界。引起这次末日恐慌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人提出太阳系将穿过一个神秘的和完全虚构的太空区域,该区域被称作光子带(PhotonBelt)。邪教“天堂之门”利用这些谣传,在这一年的3月制造了集体自杀事件。
25.公元1998年3月31日上午12时01分:这是有关基督复临日最精确的一次预测。台湾邪教“真理之路(TheTrueWay)”的领导人陈恒明在美国电视台上宣布,这一刻上帝将要复临,他将乘坐飞船在地球着陆。当然,上帝没有如期降临大地,陈欣然承认他的过错,并愿意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好像没有人对此感兴趣。
26.公元1999年:在1998年和1999年间,有关世界末日的谣传接连不断,末日恐慌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一些占卜者和预言家说,这一年的7月世界末日将会降临。7月份的恐慌刚刚结束不久,又有谣传说“卡西尼”号将撞上地球,释放出它携带的放射性燃料。
27.公元2000年:连科学家界的大人物艾萨克·牛顿都认为,《启示录》中预言的世界末日将在2000年发生,并在他的《丹尼尔预言(PropheciesofDaniel)》和《圣约翰末日预言(ApocalypseofSt.John)》中作了详细介绍。事实证明,牛顿也有错的时候。
28.公元2006年2月12日:克林顿·奥提兹在他的网站上声称,威廉王子将在这一天掌权,他指出,威廉王子正是《启示录》提到的那个反基督教的人。他还援引威廉王子的母亲——戴安娜王妃的话说:“我相信威廉能重建亚瑟王的宫殿,我将成为他的梅林。威廉将通过他的爱心、领导能力和同情心改变君主制。”
29.公元2007年4月13日:一位没透露姓名的赌博者与著名的赌博公司立博(Ladbrokes)打赌10英镑,预言这一天将出现世界末日,赔率是10000比1。
30.公元2008年3月21日:一个很小的基督教派“上帝目击者(TheLordsWitnesses)”在他们的网站上宣布,这一天是世界末日,有意思的是,这个预言现在仍挂在其网站上!
31.公元2021年12月22日:玛雅人曾经预言2021年12月22日是世界末日,2009年一度流行的美国大型科幻片《2021》也表明2021年12月22日是世界末日,这部影片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也引起一部分人的恐慌,但是制片人也表明这不过是一些想象而已
[编辑本段]《古兰经》对世界末日的预言
伊斯兰教的世界末日征兆1400年前的预言。(100条) 《古兰经》中对世界末日的预言
1 人们将远离祈祷
2 人们将篡位正直者
3 谎言将成为一种艺术 将被尊重为真理 将是一种法律和财富
4 谋杀风行并将成为稍微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谋杀者不知自己为何杀人
5 利息变得很普遍
6 摩天大厦将出现
7 人们将出卖自己的信仰给社会
8 人们之间的关系将越来越坏
9 公正将变得稀有
10 女人多于男人
11 衣服将是丝绸做的
12 迫害将变得很普通
13 离婚将变得很普通
14 意外的死亡将增加
15 谋财篡位者将被尊重为诚实和荣耀
16 赠予谋篡位者将被称为保护者。
17 撒谎者将被认为是老实人
18 老实人将被认为撒谎者
19 假的东西成为标准化
20 尽管下雨,天气都变得很热
21 这不是孩子的愿望,而是人们将祈祷没有孩子
22 那些背景黑暗的人,因他们黑暗的背景而奢侈地生活着
23 好的人,当他们想要实行时,这种行为将被社会切断
24 以前好的人也变的侵占财产者
25 领导者也变成迫害者
26 伊斯兰学者也将干一些通奸的勾搭 男人干通奸的勾搭将被在清真寺里高声的讨论着通奸和私通成为公开的
27 人们将穿动物的皮
28 但是他们的心将变得臭和麻木不仁
29 他们的心变得痛苦
30 黄金将变得很普遍
31 对金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32 罪恶越来越多
33 和平将成为稀罕的
34《古兰经》上的理性见识也将被装饰和使用各种书法来呈现。
35 清真寺将被装饰地富丽堂皇
36 清真寺的塔将被建得很高
37 但是清真寺的内部却无人礼拜
38 酗酒的人将大量的消耗着
39 伊斯兰教教法关于惩罚的规则将被撤消,不再被使用。
40 女人将命令她们的母亲在身旁
41 人们将裸着上街,裸体和反宗教将成为主题
42 女人将和男人一起贸易
43 时间收缩
44 怪病出现 战事频起,
45 人们将不再指着真主和《古兰经》发誓,而是别的事物
46 尽管是穆斯林也将被谎话所左右,将没有激情在主道上
47 不管是谁都知道致以色蓝(平安)的问候
48 伊斯兰教的知识将被用来获利
49 一个人在世间的行为在后世将由真主定夺,但是这种行为也会被用在现世的买卖
50 公共财产将被移花接木地成为私人财产
51 刚正不阿也会被考虑为私人财产
52 施舍天课者也会被认为是被罚款
53 矮小、恶劣的男人将成为领袖
54 人们将不再服从他们的父亲
55 他们将虐待他们的母亲
56 人们不再阻止他人去伤害朋友
57 他们将服从他们的妻子
58 怪的价值观风行
59 女人的演唱将会被尊重的处理
60 乐器将被小心地保管着
61 酗酒着将在公路上饮酒作乐
62 人们将因自己的行为(在现世的好与坏)被迫害而高兴
63 公正将被出卖在法庭上
64 维护治安的人将被迫增多
65《古兰经》将被赋予各种音调和风格,它代替了音乐被用来取乐,人们将不再重视它所宣扬的,它的意思和报酬
66 动物的毛皮将被使用
67 在接近末日是学者将被诅咒
68 真主不但用暴风雨来袭你们 而且用地震来惩罚你们
69 愚昧猖狂 薄古厚今.坏人统治好人
70 你们的面孔将会被改变
71 一个家庭内又不同的宗教信仰
72 文化知识越发达,人们对造物主越无知
73 男人和女人之间流行挑逗性衣装
74 男女相互模仿对方的衣装和行为举止,互相流行同性恋
75 阿拉伯地区恢复花草繁茂河道纵横
76 男人变性女人
77 对于老人和亲属的关心照顾减少
78 人们不愿抚养子女,却盛行饲养宠物
79 伪善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
80 大量残杀女婴[人流]
81 总体讲,人们变得不再仁慈
82 统治者众多,无一诚实君子
83 个人和民族都因暴力而非正义而受到尊敬
84 牧羊人住上高楼大厦.阿訇以念"古兰经"作为职业赚钱
85 造物主取走大地上的安庆;取走心灵的怜悯;取走法官的公正;取走妇女们的廉耻之心
86 巨大的“烟雾”在空中升腾——或许是雾、污染或其他的东西 87 岩石将象雨一样从天空掉下,是类固醇?硫酸雨?
88 三次大的日(月)蚀,一次在东方,一次在西方,一次在阿拉伯
89 在亚丁地壳的底部涌出火来 火从也门冒出
90 东方地陷 西方地陷 阿拉伯地陷等大规模地陷
91 大地中出现一种怪兽,对人说话
92 马赫迪将出自于穆圣的民众,他的名字与穆圣的名字一样,他父亲的名字与穆圣父亲的名字一样. 但这个马赫迪并不是什叶派所宣称的隐遁的马赫迪---哈桑阿斯克里的儿子。他在地球上建立公正和和平。并将以“穆罕默德”或“阿赫默德”的名字而闻名
93 在马赫迪的生涯中,出现一个假救世主;他的名字叫丹扎勒(伪基督),他只有一只眼,并且拥有令人惊诧的力量;他吸引许多人崇拜他,然后他引他们走上邪路
94 麦尔燕的儿子尔撒(耶稣)下到大马士革、并以此地为中心、以古兰为法律进行统治,尔撒将毁灭十字架,杀死下坯流 ,展开反对丹扎勒的斗争。丹扎勒将被处死。穆斯林会在约旦河的东岸,伪基督及其追随者会在西岸。其后便有一些年的太平
95 马赫迪将平安死去,和平将继续统治地球。其后,尔撒也去世,穆斯林为他举行葬礼,和穆罕默德葬在一起
96 太阳从西方升起
97 当雅朱者和马朱者人(可翻译成“两种特别残忍的民族”或“两种特别凶残的动物”)摧毁了他们途径的一切时,扰乱和战争就此爆发了
98 穆斯林与犹太人战争的爆发 穆斯林和基督徒联合起来向异教徒宣战, 紧接着穆斯林和基督徒大战,以前者胜利告终. 直到征服罗马和马赫迪出现后
99 在亚丁一簇大火把人类驱赶到清算日的集合地
100 一阵冷风吹过,不再有任何一个哪怕对尔撒还保持一点点信仰的人,这时,审判日到来了
杞人忧天

自己创造机遇的名人历史故事

自己创造机遇的名人历史故事

1、比尔•盖茨的故事

1955年,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西部美丽的城市西雅图。11岁时,盖茨进入西雅图最著名的一所私立中学学习。这时正是计算机悄然兴起之时,湖滨中学花巨资购置了一台计算机供学生们了解、学习。好学的盖茨很快就迷上了计算机。

1973年,盖茨被哈佛录取。哈佛是世界著名大学,这里云集了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

1974年,第一台个人电脑问世的消息激发了盖茨的全部激情。他决定从哈佛退学,投入到这一场计算机浪潮之中。因为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机会。

1975年,盖茨和他的好朋友保罗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微软公司。此时的微软虽然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是盖茨以及他的朋友在计算机界已小有名气。

1981年,当时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公司正式展出其新型个人计算机,轰动一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为IBM公司提供语言程序的正是年轻的盖茨领导下的微软公司。

经过不懈的努力,微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IBM个人电脑问世半年后,微软正式成为个人电脑软件方面的领导者。年仅26岁的盖茨也一举成名。

如今,盖茨已登上计算机软件世界的巅峰,成为新一代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人物。

2、史泰龙的故事

史泰龙开始自己的“演员”之路。他到了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恳求:“给我一个机会吧,我一定会演好的!”

很不幸,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了,但他并未气馁。每失败一次,他就认真反省,然后再度出发,寻找新的机会……为了维持生活,他一边寻找机会,一边在好莱坞打工,干些粗笨的零活。就这样,两年时间一晃而过,史泰龙自己也不知道遭到了多少次拒绝,可是他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史泰龙不断地问自己: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不行,我必须继续努力!他想到了写剧本,他想,如今的自己已不是初来好莱坞时的门外汉了,两年多的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学习和一次进步的机会。

于是,他大胆地动笔开始创作剧本。一年后,他拿着自己创作的第一部剧本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主演吧!”然而,即使剧本还可以,但是没有一个导演愿意让这样一个无名之辈做主演,史泰龙再次面临被拒之门外的命运。

然而,“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史泰龙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之后,一位曾拒绝了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演好,但你的精神让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

不过,先只拍一集,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从此便断了当演员这个念头吧。”为了这一刻,史泰龙已做了三年多的准备,机会是如此宝贵,他怎能不全力以赴?三年多的恳求,三年多的磨难,,三年多的坚持,让他将生命融人了自己的第一个角色中。

在历尽了磨难与挫折之后,幸运女神终于对史泰龙绽露了笑脸,他主演的电视剧《洛基》收视率一路飙升,他也很快一举成名。

3、用智慧抓住机遇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该市一家电器商店老板在赛前向巴塞罗那市民宣称:“如果西班牙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总数超过10枚,那么顾客自6月3日到7月24日,凡在本商店购买电器,就都可以得到全额退款。”

这个消息轰动了巴塞罗那。人们争先恐后地到那里购买电器,商店的销售量激增。尤其,才到7月4日,西班牙运动员就获得了10金1银。于是,人们比以前更加卖力地抢购电器。

据估计,电器商店的退款将达到100万美元,看来老板是非破产不可了!可老板却从容不迫地说:“从9月份开始兑现退款。”

“这是为什么?他能退得起吗?”人们的心里难免有疑问。

原来老板早做了安排。在发布广告之前,他先去保险公司投了专项保险。保险公司认为不可能超过10枚金牌,就接受了这个保险。

这是一个旱涝保收、只赚不赔的保险。如果西班牙运动员得到的金牌总数不超过10枚,那么电器商店显然发了一笔大财,保险公司也无须赔偿。反之,金牌总数超过了10枚,那么电器商店要退的货款将全部由保险公司赔偿,与电器商店毫无关系,那么电器商店无疑发了更大一笔财。

4、拿破仑捕捉机遇

1793年,他被汇报会往前线,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

在特汇报会员苦无良策时,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

终于一举成名,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

5、秦末,陈胜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但少有壮志。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宦官赵高伪造秦始皇遗诏,立秦始皇小儿子胡亥当傀儡皇帝,赵高篡夺大权,对人民进行更加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秦王朝大规模征发贫苦农民守边服兵役,修造宫殿,进行水陆运输和从事各种苦役,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等900名贫苦农民一起被征发去戍守渔阳,因路上遇大雨,道路冲垮,无法按期到达,按暴秦的法律,误期处死。

陈胜看到自己的处境,看到全国人民对暴秦的憎恨,决定抓住这个时机动员戍边卒杀掉押送他们的秦朝军官。揭竿为旗,以木棍、锄头为武器,率领这支900人的农民武装反抗暴秦。起义后,马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广大农民自带干粮,纷纷参加起义军,起义军迅速扩大,攻城掠地,势如破竹。终于推翻了暴秦的统治。

比尔•盖茨的故事
(抓住机遇才能成功)
1955年,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西部美丽的城市西雅图。11岁时,盖茨进入西雅图最著名的一所私立中学学习。这时正是计算机悄然兴起之时,湖滨中学花巨资购置了一台计算机供学生们了解、学习。好学的盖茨很快就迷上了计算机。
1973年,盖茨被哈佛录取。哈佛是世界著名大学,这里云集了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
1974年,第一台个人电脑问世的消息激发了盖茨的全部激情。他决定从哈佛退学,投入到这一场计算机浪潮之中。因为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机会。
1975年,盖茨和他的好朋友保罗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微软公司。此时的微软虽然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是盖茨以及他的朋友在计算机界已小有名气。
1981年,当时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公司正式展出其新型个人计算机,轰动一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为IBM公司提供语言程序的正是年轻的盖茨领导下的微软公司。经过不懈的努力,微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IBM个人电脑问世半年后,微软正式成为个人电脑软件方面的领导者。年仅26岁的盖茨也一举成名。
如今,盖茨已登上计算机软件世界的巅峰,成为新一代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人物。
叩开财富之门
(用智慧抓住机遇)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该市一家电器商店老板在赛前向巴塞罗那市民宣称:“如果西班牙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总数超过10枚,那么顾客自6月3日到7月24日,凡在本商店购买电器,就都可以得到全额退款。”
这个消息轰动了巴塞罗那。人们争先恐后地到那里购买电器,商店的销售量激增。尤其,才到7月4日,西班牙运动员就获得了10金1银。于是,人们比以前更加卖力地抢购电器。
据估计,电器商店的退款将达到100万美元,看来老板是非破产不可了!可老板却从容不迫地说:“从9月份开始兑现退款。”
“这是为什么?他能退得起吗?”人们的心里难免有疑问。
原来老板早做了安排。在发布广告之前,他先去保险公司投了专项保险。保险公司认为不可能超过10枚金牌,就接受了这个保险。
这是一个旱涝保收、只赚不赔的保险。如果西班牙运动员得到的金牌总数不超过10枚,那么电器商店显然发了一笔大财,保险公司也无须赔偿。反之,金牌总数超过了10枚,那么电器商店要退的货款将全部由保险公司赔偿,与电器商店毫无关系,那么电器商店无疑发了更大一笔财。
最能干的人就是善于攫取机会,运用机会,征服机会,驾驭机会为自己服务的人。
机遇就在身边
(善于发现机遇)
年轻的洛克菲勒刚进入石油公司工作时,由于学历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因此被分派巡视并确认石油罐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石油公司最简单的工作岗位,连一个小孩子都能胜任。
每天,洛克菲勒眼盯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石油罐盖转一圈,看自动输送带再把石油罐移走。工作简单又枯燥,没干几天,洛克菲勒就有些厌倦了。但由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洛克菲勒决定安下心来,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于是,他更加认真地观察、检查石油罐的焊接质量。当时,公司正在推行节约计划,洛克菲勒想,我这项工作是不是也可以节约某些程序呢?
他发现每焊好一个石油罐,焊接剂要落三十九滴;而经过周密计算,只要三十七滴就可以焊好了。但是,这个方法却不实用。
洛克菲勒没有灰心,而是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经过多次测试,他终于研制出“三十八滴型”焊接机。也就是说,使用这种焊接机,每次可以节约一滴焊接剂。尽管节约的只是一滴焊接剂,可一年下来,“三十八滴型”焊接机为公司节省了五百万美元的开支。
那三十九滴焊接剂滴在公司每个人的眼里,却只滴在洛克菲勒一个人的心里。就是这么一滴不值一提的焊接剂,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一生。
事实上,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机遇,真正缺少的,是发现机遇的敏锐眼睛和把握机遇的睿智心灵。
凡尔纳撞到大仲马
(机遇是偶然的)
18岁时,儒勒•凡尔纳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一次,凡尔纳自一场晚会早退,下楼时他忽然童心大发,沿楼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凡尔纳非常尴尬,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两人友谊从此开始,并一度合写戏剧,为凡尔纳走上创作之路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位胖绅士的名字是大仲马。就在大仲马的影响下,他是一门心思投入诗歌和戏剧的创作中。在巴黎,他创作了20个剧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满浪漫激情的诗歌。
后来,凡尔纳与大仲马合作创作了剧本《折断的麦秆》并得以上演,这标志着凡尔纳在文学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后来,凡尔纳成为“科学幻想之父”。
项羽坐失良机
(机遇转瞬即逝)
秦末,刘邦和项羽先后攻入咸阳。当时,项羽率部40万驻扎在咸阳外的新丰鸿门,刘邦率部10万驻扎在霸上,两军相距很近,此时的项羽气势正盛,消灭刘邦的势力可谓易如反掌。谋士范增献计给项羽让他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其间借机把刘邦杀掉,以绝后患。但是,在“鸿门宴”上,项羽优柔寡断,一再放弃杀掉刘邦的机会。然后,他听信项伯的“仁义”之说,放走当时处于绝对劣势的对手,并封刘邦为“汉王”。随后,项羽又从咸阳引兵东归彭城,打算回乡炫耀一番,以致贻误战机。刘邦的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四面楚歌之声把一代西楚霸王逼得洒泪与心爱的余姬诀别,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令人欷歔。
仔细分析一下,项羽兵败身亡的悲剧固然还有其他许多主客观因素,但这与他在鸿门坐失良机不无关系。当项羽在鸿门放走刘邦时,范增曾愤然地说:“竖子不足与谋也(实在不能与这小子谋划大事)!”1949年4月,毛泽东在指挥解放军渡江追击国民党军队的前夕,曾在他的一首诗中,总结项羽失败的教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遂自荐
(抓住机遇需要胆识)
毛遂在平原君门下三年,一直默默无闻,总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一次,秦国大举进攻赵国,情况危急。赵王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平原君决定挑选出20名足智多谋的人随同前往,可是只有19人合乎条件。这时,毛遂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愿随平原君前往楚国。”
平原君一开始不以为然:“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锥子装在口袋里,锥尖子很快就会穿破口袋钻出来,人们很快就能发现他。而你一直未能出头露面显示你的本事,我怎么能够带上没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国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并不生气,他心平气和地据理力争说:“我之所以没有像锥子从口袋里钻出锥尖,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像锥子一样放进您的口袋里呀。”平原君便答应毛遂作为自己的随从,连夜赶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可是这次商谈很不顺利。只有毛遂面对楚王,慷慨陈词,对楚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楚王终于被说服了,与平原君缔结盟约。赵国于是解围。
事后,平原君说:“毛遂原来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真抵得过百万大军呀!可是以前我竟没发现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没一个人才呢!”
不要总是等着别人去推荐,只要有才干,不妨自己主动站出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野鸭与苍鹰
(抓住机遇要专注)
春秋时候,楚国有个擅长射箭的人叫养叔。他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枝上的叶子,并且百发百中。楚王羡慕养叔的射箭本领,就请养叔来教他射箭。养叔把射箭的技巧倾囊相授。楚王兴致勃勃地练习了好一阵子,渐渐能得心应手,就邀请养叔跟他一起到野外去打猎。
打猎开始了,楚王叫人把躲在芦苇丛里的野鸭子赶出来。野鸭子被惊扰地振翅飞出。楚王弯弓搭箭,正要射猎时,忽然从他的左边跳出一只山羊。楚王心想,一箭射死山羊,可比射中一只野鸭子划算多了!于是楚王又把箭头对准了山羊,准备射它。可是正在此时,右边突然又跳出一只梅花鹿。楚王又想,若是射中罕见的梅花鹿,价值比山羊又不知高出了多少,于是楚王又把箭头对准了梅花鹿。忽然大家一阵子惊呼,原来从树梢飞出了一只珍贵的苍鹰,振翅往空中窜去。楚王又觉得还是射苍鹰好。
可是当他正要瞄准苍鹰时,苍鹰已迅速地飞走了。楚王只好回头来射梅花鹿,可是梅花鹿也逃走了。只好再回头去找山羊,可是山羊也早溜了,连那一群鸭子都飞得无影无踪了。
楚王拿着弓箭比画了半天,结果什么也没有射着。
机会稍纵即逝,一定要抓住你一直所追求的机会,达到你的目标。
麦克斯韦的人生转折点
(机遇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16岁的麦克斯韦初到剑桥,一切都觉得新鲜。这一时间,他专攻数学,读了大量的专门著作。不过,他读书不大讲系统性。有时候,为了钻研一个问题,他可以接连几个星期什么事都不干;有时候,他又可能见到什么读什么,漫无边际。
这个善于学习和思考的年轻人,需要名师点拨,才能放出异彩。幸运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麦克斯韦果然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这就是霍普金斯。霍普金斯是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一天,他到图书馆借书,他要的一本数学专著不巧被一位学生先借走了。那书是一般学生不可能读懂的,教授有些奇怪。他询问借书人的名字,管理员答道“麦克斯韦”。教授找到麦克斯韦,看见年轻人正埋头摘抄,笔记本上涂得五花八门,毫无头绪,房间里也是乱糟糟的。霍普金斯不禁对青年产生了兴趣,诙谐地说:“小伙子,如果没有秩序,你永远成不了优秀的数学家。”从这一天开始,霍普金斯成了麦克斯韦的指导教授。
霍普金斯很有学问,培养过不少人才。麦克斯韦在他的指教下,首先克服了杂乱无章的学习方法。霍普金斯对他的每一个选题,每一步运算都要求很严。这位导师还把麦克斯韦推荐到剑桥大学的尖子班学习。经这位优秀数学家的指点,麦克斯韦进步很快,最后终于成为一代科学大师。
意林故事
上帝的苹果
约翰死后去见上帝,上帝查看了一下他的履历,很不高兴:“你在人间活了60年,怎么一点成绩也没有取得?”
约翰辩解说:“主啊,这也不能全怪到我的头上,是你没有给我机会呀。如果您让那个神奇的苹果砸到我的头上,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就是我啦。”
上帝想了想,说:“好吧,我们不妨就试验一次。”
上帝大手一挥,时光倒流回了30年前的那个苹果园。上帝摇动果树,一只红苹果落了下来,正好砸在约翰的头上。约翰捡起苹果,用衣襟擦了擦,几口就把苹果给吃完了。
上帝又让一只更大的红苹果砸到约翰的头上,约翰又把那只苹果给吃了。
上帝叹了口气:“可怜的人!”他决心再给约翰一次机会。上帝第三次摇动苹果树,一只大大的苹果准确无误地落在约翰的头上。约翰勃然大怒,捡起苹果狠狠地扔出去:“该死的苹果,搅了我的好梦。”
苹果飞了出去,正好落在正在睡觉的牛顿头上。牛顿醒了,捡起苹果,豁然开朗,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时光重新回到现在,上帝说:“你现在该心服口服了吧?”约翰哀求道:“主啊,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上帝摇摇头:“不用了,苹果砸在每个人头上的机会都是相同的,只是每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不同。”
人生和机遇的邂逅
一次偶然的机会,人生与机遇碰在了一起,于是就发生了下面的一段交谈:
人生盛气凌人地对机遇说:“你是我的属下,是我的力量促使你能够被人们所接受,所以你要服从我的指挥。”
机遇有些不服气,反驳说:“我们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没有我,你就不会有闪光点。”
人生说:“离开你我依旧会有闪光点!我不需要你。”
二者争论不休,话不投机。于是,机遇离人生而远去。
结局是:
人生因为没有机遇而暗淡。
机遇因为没有人生而消逝。
哲人说:“人生因为机遇而精彩,机遇因为人生而辉煌。”
一位父亲对赋闲在家的儿子说:“对于人生,机遇像个小偷,到来时无声无息,走时你却损失惨重。对于机遇,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抓住机遇,人生才会丰富起来,大放光彩。”
终生不遇
从前,洛阳有一个人,总想做官,而一辈子都没遇到做官的机会。时光如流水,几十年弹指一挥间。这个人眼看着自己头发已白,年纪老了,不禁黯然神伤。一天,他走在路上,不禁痛哭流涕起来。
有人看见他这般模样,感到很奇怪,于是走上前问他说:
“老丈,请问你为何如此伤心呢?”
这个老人回答说:
“我求官一辈子,却始终没有遇到过一次机会。眼看自己已这样老了,依然是一身布衣,再也不可能有做官的机会,所以我伤心痛哭。”
问他的人又说:
“那么多求官的人都得到了官,你为什么却一次机会也没遇上呢?
这个老人回答说:
“我年轻时学的是文史,当我在这方面学有所成时出来求官,正好遇上君主偏爱任用有经验的老年人。我等了好多年,一直等到喜好任用老年人的君主去世后又出来求官,谁知继位的君主却是个喜爱武士的人,我又一次怀才不遇。于是,我改变主意,弃文学武。等我学武有成时,那个重视武艺的君主也去世了。现在继位的是一位年轻的君主,他喜欢提拔年轻人做官,而我,如今早已不年轻了。我的几十年光阴转瞬即逝,一辈子生不逢时,没有遇到一次做官的机会,这难道不是十分可悲的事吗?”说罢,他又哭起来了。
什么是机会
一位教营销学的老师问他的学生:“什么叫机会?”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 说:“ 机会就是你碰到了,别人碰不到的那种特别的运气”;有的说:“机会就是别人对自己的关照 ”;还有的说:“机会就是你平时经营的种种关系”。这位老师未置可否,只是给学生讲了他出国考察时了解到的一件事情。
泰国许多地方盛产椰子,而椰树高达十几米,且树干光滑没有枝丫,采摘椰子难度非常大,每年上树摘椰子都要出一些安全事故。一位高中毕业的椰农设立了一个驯猴学校,主要是训练猴子摘椰子的技术。然后把这些训练有素的猴子卖给那些园主或者是想以出租猴子为业的农民。因为猴子摘椰子的工效比人高了三四倍。结果,他训练的猴子供不应求。短短几年这位农民就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富翁。
老师接着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说:“那个泰国农民如果不了解椰农摘椰子的艰辛,没有一双善于寻找的眼睛,机会永远也不会来到他的面前。”
该出手时就出手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回答,却让他们走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要求是选摘一个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没走几步,就看见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来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的那个大,但已经没有机会,只得遗憾地走完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要提醒自己,后边还有更好的。可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边两个弟子的教训。当走过全程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个美丽的麦穗。虽说,这麦穗不是田里最好最大的一个,但对他来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寻找机会
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急匆匆地走在路上,对路边的景色与过往的行人全然不顾。一个人拦住了他,问道:“小伙子,你为何行色匆匆?”
小伙子头也不回,飞快地向前奔跑着,只冷冷地甩了一句:“别拦我,我在寻找机会。”
转眼20年过去了,小伙子已经变成了中年人,他依然在路上疾驰。
又一个人拦住他:“喂,伙计,你在忙什么呀?”
“别拦我,我在寻找机会。”
又是20年过去了,这个中年人已经变成了面色憔悴、两眼昏花的老人,还在路上挣扎着向前挪动。
一个人拦住他:“老人家,你还在寻找你的机会吗?”
“是啊。”
当老人回答完这句话后,猛地一惊,一行眼泪掉了下来。原来刚才问他问题的那个人,就是机遇之神。他寻找了一辈子,可机遇之神实际上就在他的身边。
撒哈拉沙漠的蒲公英
在地中海东岸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特殊的蒲公英,它不是按常规来舒展自己的生命,如若没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发芽、不开花。但是只要有一场小雨,不论这场雨是在什么时候落下的,它们都会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迅速发芽、开花,并在雨水被蒸发干之前,抓紧时间做完结子、传播等所有的事情。
中东地区的居民常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因为把它埋在花盆里,只要别忘了浇水,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以色列人主要把它送给拥有智慧而又贫穷的人。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平民百姓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就像沙漠中的蒲公英遇到雨水一样少得可怜,但只要具有沙漠蒲公英一样的品质,在机会一旦来临的时候,果断地抓住它,大胆地去实践,同样会成为一个富裕和了不起的人。
原来,那株沙漠蒲公英栽在花盆里,是在时时提醒人们在自己处境困难时,不要悲观失望,不要怨天尤人,只要耐心地等待机会;而一旦机会到来,就要果断地猛扑过去,抓住不放。
应用与创新
机遇不等于成功
机遇在手并不代表着你就会成功,它只不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条捷径。正如你到山顶去看日出,有一条捷径可以让你省时省力;但是,你不要忘了捷径往往就靠在悬崖的边上,下面是万丈深渊。捷径虽快,但是风险也大,同样要付出努力去走过它。这就是说,把握了机遇还需要不断地努力,不能骄傲。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半路掉进深渊,才不会浪费你的机遇。
刘备死后,刘禅即位为帝,就是三国时期的蜀后主。当时,蜀与魏、吴鼎足而立,基业显赫。神机妙算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云、魏延等能征善战的大将为他开疆拓土,这是百年难遇的机遇。但是刘禅最终为魏所虏,被后世嘲为“扶不起的阿斗”。一个拥有百年难遇的机遇的人,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而家国不保,这是为什么呢?
刘禅先天“性驽”,才疏学浅,对于这样一个人,自己贪于寻欢作乐,不去把握难得一遇的机遇,这怎么能够成功?
假如我们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的磨炼上,而是把希望寄托于机遇上,不要说机遇并不是随时就能到来,即使来了,我们也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它溜走。更严重的是,这条机遇所带来的捷径,也会随之变成充满风险的山间陡径,一不小心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机遇孕育于挑战之中
两只青蛙——老青蛙和它的儿子小青蛙,一不小心掉入了一桶牛奶中。为了求生,它们不停地游呀,游呀,游了好长时间还是看不到希望。
老青蛙游得越来越慢,就对儿子说:“我累了,游不动了。我快淹死了。”
小青蛙不停地鼓励老青蛙:“不,继续游。继续游,就会出现奇迹,要有信心。”
可是,半个钟头后,青蛙爸爸还是停下来了,泄气了,结果沉到牛奶桶底。而青蛙儿子则继续不停地游下去,被搅拌的牛奶慢慢形成一个黄油球,不久,它脚下的黄油球变硬了,它将这个“球”当作平台,纵身一跳,竟然跃出了那个牛奶桶。
在所有危险中,不要忘记里面也包含着机会。救星就在这个机会中,而机会是人去创造的。“危机”这个词本来应解释为危险和机遇的,就如同挑战一样,看似危机重重,前途未卜,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人生路上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这也需要我们不畏挑战,不懈奋斗,才能在绝境中找回一条成功登上顶峰的小路,一些这条路还是一条捷径,一次让我们取得成功的机遇。只是,在找到之前,也许我们会辛苦一点,要像掉进牛奶中的小青蛙一样,不断地为着脱离险境而游呀,游呀,直到掩藏在挑战中的机遇露出它的真面目。所以,不要抱怨生活中没有机遇,只有不断地挑战,岂不知那些机遇有时就孕育于挑战之中。

诸葛亮待机而出(古)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15岁时随家人为逃避战乱,离开山东老家辗转到湖北襄阳避难。17岁时隐居在襄阳城西的隆中。诸葛亮少有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大政治家管仲和军事家乐毅。因此,他隐居隆中边种地,边修学,静观天下,待机而出,人称“卧龙”。
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的形热已趋明朗。曹操基本上统一中国北方,势力最大。孙权割据江东统治巩固势力次之。刘表、刘璋等军阀也各有地盘。刘备在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中,组成了一个势力不大的军事集团,但屡被曹操击败,被迫辗转投靠,没有自己固定地盘。为发展自己势力,到处访寻人材。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向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并提出了对策,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掌握着军政大权。他联孙抗曹,取得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胜利,并乘机占领荆州,进军四川,取得益州,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为刘备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

拿破仑捕捉机遇(外)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18世纪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
1793年,他被汇报会往前线,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在特汇报会员苦无良策时,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终于一举成名,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

成功者创造机遇(今)
金山公司创始人裘伯君原是河北一家工厂的财务人员,工作之余,醉心于电脑软件的开发。深圳大发展时期,他抓住机遇,毅然辞职南下创业,大获成功,被称为软件业“民族英雄”。
  很多人羡慕成功人士,也渴望成功,但往往与机遇与擦肩而过,原因在于没有实力抓住机遇。因为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机遇属于有志者
(陈胜把握机遇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等900名贫苦农民一起被征发去戍守渔阳,因路上遇大雨,道路冲毁,无法按期到达,按暴秦的法律,误期处死。陈胜看到自己的处境,看到全国人民对暴秦的憎恨,决定抓住这个时机动员戍边卒杀掉押送他们的秦朝军官。揭竿为旗,以木棍、锄头为武器,率领这支900人的农民武装反抗暴秦。起义后,立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广大农民自带干粮,纷纷参加起义军,起义军迅速扩大,攻城掠地,势如破竹。终于推翻了暴秦的统治。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梦,为科学提供答案)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个勤学的人。有一天,他在紧张的工作之后,感到非常疲倦,坐在一辆马车里昏昏入睡了。这些天来,他聚精会神地研究苯分子的结构,大脑极度疲乏。进入睡眠状态后,他的大脑的许多神经经过暂时的休息,便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他似乎觉得碳分子都活了,在他眼前翩翩起舞,结成了一条长链。长链像蛇一样扭动着,突然一口咬住自己的尾巴,盘成了一个圆圈。这时,凯库勒从梦中惊醒,忽有所悟地喊一声:“我找到答案了,苯分子是一环状结构。”如果凯库勒是一个懒汉,是不可能有这一发现的。

急!!有关巴以冲突

求巴以冲突的历史过往!要图片,配文字说明,还有冲突次数。rn周一就要用,大家抓紧时间。
资料一

沙龙政府2001年3月上台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特别是“9·11”事件后,沙龙借“反恐”之名,不断强化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军事打击,指认阿拉法特领导的巴民族权力机构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实体”,要求改变巴领导层,从而导致巴以和谈陷入僵局。

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一个中东和平计划。此后,联合国、欧盟、俄罗斯和美国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在此基础上几经磋商,最终形成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并在2002年12月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但由于以色列的阻挠,美国没有及时公布方案的具体内容。

去年3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改革,设立了总理职位并组成新内阁。4月30日,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分别向巴以双方递交了“路线图”计划文本,并公布了“路线图”计划内容。6月4日,巴以美三方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举行峰会,宣布“路线图”计划正式启动。

“路线图”计划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布之日至5月),巴以双方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并在安全问题上与以合作;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恢复正常。第二阶段(2003年6月至12月)为过渡期,重点是在2003年底,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此后的两年为第三阶段,即在2005年完成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并达成协议,建立巴勒斯坦国。

为落实“路线图”计划,巴以首脑曾多次举行会晤,巴激进组织也一度宣布停火。由于以色列坚持其强硬政策,导致巴激进派别中止停火,巴以冲突再起,和平努力再次受挫。去年9月巴以和谈中断,“路线图”计划搁浅。

资料二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去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人们一直担心它可能成为一个有图无路的装饰品。一年半过去了,由于各种原因,“路线图”确实仍停止在起跑线上。巴勒斯坦前领导人阿拉法特11月11日去世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能否在新一年里重启“路线图”,终止暴力冲突,返回和平轨道,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由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有关中东问题四方提出,其核心目标是建立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路线图”计划不仅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也被巴以双方所接受。对陷入僵局近3年的中东和平进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遗憾的是,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巴以双方陷入以暴易暴的怪圈而难以自拔。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的军事打击和“定点清除”逐渐升温,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也不断制造针对以色列的袭击事件。以色列以阿拉法特“推进民主改革和打击恐怖活动不力”为借口,称他为“和平的障碍”,并拒绝与其接触。以色列总理沙龙后来抛出所谓的单边行动计划,试图通过撤出位于加沙的所有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地区的部分定居点来实现与巴方分离,然后再根据以方的主张界定一个巴勒斯坦国。这一计划遭到了巴勒斯坦方面的反对,也遭到了以色列极右势力的抵制,但是沙龙还是设法在10月26日获得以色列议会通过。

阿拉法特去世后,巴以局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沙龙的强硬姿态表面上有所缓和,他日前发表讲话称2005年对中东和平来说是“等待多年的历史性突破年”。另一方面,巴勒斯坦方面顺利完成了权力过渡,并表示将通过明年1月举行的巴勒斯坦大选来推动巴方的政治改革。这些变化为重启已搁浅的“路线图”计划提供了契机。包括美国、俄罗斯、欧盟、联合国以及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强调,有关各方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推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美国总统布什也表示,建立巴勒斯坦国将是他在第二个任期内优先考虑的事情。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方面也对重开谈判态度积极。沙龙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巴斯日前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的专访时均表示愿意举行会晤,沙龙还表示将同巴方面讨论以色列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撤离的单边行动计划。可以预见,推动巴以恢复和谈、实施“路线图”计划,将在新一年里成为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调。

然而,“路线图”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仍将面临众多严峻挑战。首先是如何处理好“路线图”计划与沙龙单边行动计划的关系。沙龙政府极力推行单边行动计划,并已闯过数关,这一计划不仅赢得了美国的支持,而且得到了以色列议会的认可,沙龙决不会轻易放弃。而巴勒斯坦以及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单边行动计划必须纳入“路线图”计划之内,应以“路线图”计划为主线来实施巴以和平的步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认定和处理好“路线图”计划和单边行动计划的关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美国能否摈弃“偏以压巴”政策,在巴以和谈中充当公正、公平的调解人角色,是中东和平能否向前推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偏以压巴”的政策过去一直制约着巴以和谈,美国支持并帮助以色列孤立和打压阿拉法特是巴以和谈陷入僵局的重要原因之一。阿拉法特“自然离去”,对于早就希望他在巴以和谈中“靠边站”的布什政府来说,重启巴以和谈的机会成熟了。特别是蝉联总统的布什在伊拉克问题上焦头烂额,重启中东和平进程,不仅可以缓解他在伊拉克问题上面临的压力,还可以争取阿拉伯国家支持美国的中东政策。然而,只要美国不放弃一贯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中东就很难实现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路线图”计划第一阶段的实施是其成败的关键。根据计划,以色列需要拆除2001年3月以后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的60多个小型定居点,大约有6万名犹太定居者将被迁回以色列境内。沙龙提出的涉及7000多名犹太定居者的加沙撤离计划,已遭到定居者和以国内极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路线图”计划第一阶段还要求巴方进行政治改革,打击恐怖活动、解散激进武装组织。在落实“路线图”方面,巴以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资料三

自4月30日“路线图”推出以来,中东和平进程明显加快,有关峰会接连不断,巴以也都表示出了一定的善意。尤其是5月29日以总理沙龙和巴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的第二次会晤,更是在一些棘手问题上取得了进展。这也是巴以爆发冲突两年半来最有成果的一次会谈。如果这种趋势得以继续,中东和平就有希望。

观诸过去一个月的巴以局势,至少在两个问题上有所突破:一是以色列经过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终于接受了“路线图”;另一个则是巴勒斯坦改革取得进展,与哈马斯等激进武装的停火谈判也峰回路转。

在5月29日的巴以领导人会面时,承接这两大突破,沙龙和阿巴斯还在一些长期扯皮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比如,沙龙承诺解除对约旦河西岸城市的封锁,撤离部分巴控区,允许巴工人进入以色列工作,释放部分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

相对于以方的“重建信任”举措,阿巴斯也表示出了强烈的和平意愿。他表示,巴方将打击暴力行为,为和平创造良好条件。他并且向沙龙通报了与哈马斯等激进组织的谈判情况。

这些“善意”举措如果能付诸实施,无疑为巴以双方落实“路线图”计划创造了良好氛围,也为下一步和谈奠定了基石。

巴以和谈之所以能在现在这个时刻出现进展,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最近的压力。作为启动和平关键一步,美国总统布什下星期将前往中东,分别与阿拉伯国家领袖和巴以总理举行高峰会谈,推动“路线图”付诸实施。面对这种大趋势,巴以也必须“表现”出自己的和平意愿。

从巴以内部来看,双方也确实都有实现和平的意愿。在经历了长达两年半的流血冲突后,双方都认识到,暴力不能解决问题,“路线图”确实是一个历史机遇。沙龙此前也曾说,尽管他本人对“路线图”不“热衷”,但“路线图”却是目前最好的一个和平方案。

但也应该看到,盘根错节了50年的巴以问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巴以和谈出现了一些转机,但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巴以仍然存在着明显分歧。沙龙就为接受“路线图”设置了14条“保留意见”,其中包括巴方必须放弃难民“回归权”,以色列不停止犹太定居点建设。这些保留意见,自然遭到巴方拒绝。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很可能成为和平进程的“绊脚石”。

同时应该看到,对于“路线图”,巴以内部都有强烈的反对意见,也不排除会有阳奉阴违甚至故意制造事端者。这就需要巴以双方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智慧、果断的政治决策,放弃“以暴遏暴”的手法,以最大的诚意和努力保持克制,为对方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条件。国际社会同时也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对巴以施加公正而强大的压力,确保“路线图”不再重蹈以前和平计划的覆辙。只有这样,中东初现的和平曙光才能最终转化为和平的果实。

资料四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 “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资料五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 “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目前,很多国家都公开指责以色列严重违反国际法一般原则和准则,抨击以色列犹太民族由一个饱受苦难和折磨的民族变成了超级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刽子手,称其在巴勒斯坦地区的行动是侵略行径。

资料六
巴以冲突的由来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上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成为该地区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人也来此并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希伯来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该地区后,将犹太人逐出该地并使之流落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公元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统治巴勒斯坦。

中东问题涉及巴勒斯坦问题和阿以争端两方面,巴勒斯坦问题是其核心。欧洲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于19世纪末兴起,主张犹太人回到故土巴勒斯坦建立家园,随后许多犹太人开始移民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统治巴勒斯坦400多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接管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并以约旦河为界把该地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1917年,英国发表著名的《贝尔福宣言》,准许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纳粹德国的屠犹政策,大批犹太人想方设法移居巴勒斯坦,并不断与英国统治当局和当地阿拉伯人发生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分治的第181号决议,规定在该地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耶路撒冷市为国际城市。犹太人于1948年5月14日建立以色列国,但阿拉伯人坚持反对并最终没有建立国家。阿以矛盾此后不断激化,并于1949、1956、1967和1973年相继发生四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不仅占领了联合国决议划分给阿拉伯人的土地,而且占领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地区以及整个耶路撒冷市,近150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尽管以色列已经全部清空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点,并计划一个月内从这一地带撤出全部军队,但仍有很多悬而未决的具体问题摆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面前。法新社8月25日的一篇报道,总结了双方亟待解决的9大难题.中东地理位置重要,同时又有丰富的石油,因此大国插手中东并制造纠纷。而作为和平进程的主导方,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时常忽冷忽热,其症结还在于美国偏袒以色列.持续不断的血腥冲突使得饱经风霜的中东和平进程似乎又走入了一条死胡同,中东也再次站到了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要么让中东继续向冲突的深渊下滑,要么将其拉上和平谈判的轨道。从最近的形势来看,面对中东危局,国际社会和巴以双方似乎正在努力选择后者。

联合国数次通过决议呼吁以色列停止修建“隔离墙”和定居点,停止对叙、黎领空的侵犯;美、欧、俄依然在为推动和平“路线图”计划而努力;俄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向安理会提出了一项决议草案,希望安理会表决通过,以便使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成为一项正式决议,以增加其权威性和约束力;中国于10月18至30日派出王世杰特使先后访问了叙利亚、埃及、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推动巴以和谈而积极奔走。11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表示支持。

巴勒斯坦总理库赖10月29日提出了一项分两个步骤的计划,旨在实现停火和结束巴以持续了3年的大规模冲突。按照该计划,巴政府将首先努力与巴武装组织达成停火,接着要求以色列履行其相关义务。该计划将替代今年夏天的停火协议。作为第一步,库赖政府正在努力劝说哈马斯和杰哈德停火。

在以色列方面,沙龙政府的强硬举措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为了改善以色列在外交上的孤立处境,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方面正在逐渐软化对巴方的强硬立场。沙龙10月27日在会见欧洲国家议员代表团时说,以色列愿意接受巴勒斯坦建国,并愿就犹太定居点、边境划分、安全区设置等问题与巴方进行谈判。以国防部长莫法兹10月29日下令放宽对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部分限制。10月30日,以总理沙龙出人意料地表示,以方随时准备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库赖举行和平谈判。11月3日,在莫斯科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时,沙龙进一步表示以色列准备做出“痛苦让步”来换取“真正的和平”。11月27日,沙龙对新闻界说,为了实现中东和平,以必须在土地问题上对巴勒斯坦作出“痛苦让步”,称这些让步肯定有利于“改善以色列人的生活”。他说,他本人很想促进和平,现在正主动要求和巴新政府总理库赖会晤。11月底,以电视台报道沙龙提出的今后几周内分两个阶段从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镇撤军的计划。按照该计划,以将撤空非法的犹太人临时定居点。

巴以和平进程在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与反复之后,人们绝不会为上述刚刚出现的一些缓和迹象再抱有过于乐观的幻想。但是人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巴以双方拿出诚意,只要某些大国不再仅仅把巴以和平问题当作一张捞取自身利益的“牌”来打,而是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拯救和平“路线图”计划,那么,巴以和平进程这条穿越沙漠的季节河必将流过旱季注入广阔的海洋
http://cimg.163.com/news/0412/20/jjj2.jpg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阿拉伯与以色列矛盾概况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矛盾的实质是领土问题,双方的领土争端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

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把总面积为2·6万多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14477平方公里划给犹太人建以色列国,11655平方公里划给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并将耶路撒冷暂定为“国际城市”,即归属未定。

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发的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吞并了划归给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时还占领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埃及西奈半岛、1600平方公里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管辖的加沙地带,又从约旦手中夺走了东耶路撒冷,并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根据1978年埃以达成的戴维营协议,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了埃及。1974年,以色列曾把戈兰高地的一部分退还给叙利亚,但继续占领戈兰高地其余的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于1981年宣布将其并吞。

近几年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多年来,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遵照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在被占领土上停止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撤出1967年其占领的领土,以“土地换和平”。以色列却认为,西奈半岛归还埃及后,它已完成履行联合国决议的要求,现在只需要以“和平换和平”。

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在被占领土上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以色列却只顾同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代表讨论“有限自治”问题。叙利亚要求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而以色列却一再表示坚持“寸土不让”。

以巴分治和以色列建国

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该书被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又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针对当时欧洲到处可以听到的“犹太人滚出去”的口号,他这样写道:“我现在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出去’吗?到哪里去呢?”“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将由我们自己来做。”赫茨尔的著作在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这个民族家园究竟建在何处,犹太人内部也有过分歧。他们设想过在南非和阿根廷,还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并为之进行过投票。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才将其最终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这次大会提出,犹太人应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与此同时,“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并开始活动。他们组织犹太人向许多世纪以来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并成立了“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这次大会召开的1897年,被认为是犹太人将自己的家园梦想开始付诸实践的一年,也被认为是巴以争端的开始之年。

从《贝尔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被英军占领,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查尔德,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此信后被称为《贝尔福宣言》。犹太人据此开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但是,此举遭到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以暴动和罢工的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限制犹太人移民。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与此同时,在纳粹迫害下生计无着的犹太人继续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总数已增加到44.5万人。

1936至1939年期间,英国曾建议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面积远比后来联合国划定的小)和一个阿拉伯人国家,但被阿拉伯人拒绝。1939年5月,英国政府害怕进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国的反抗,遂主动向阿拉伯各国示好,提出了所谓的《巴勒斯坦白皮书》。白皮书提出:在今后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万名犹太人;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备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给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当地政府,犹太人可在该政府管辖下实行高度自治。阿拉伯人的动乱是平息了,但是,在对立情绪强烈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建立信任,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勒斯坦白皮书》公布之时,恰是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苦苦寻求安身立命的绿洲之日。在纳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1/3的犹太人被杀害,遇难者总数达600万,欧洲犹太人所剩无几。英国在向德国宣战前,由于坚持白皮书的立场,不让受迫害的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使得当地犹太人和托管当局处在了战争边缘。只是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动有所限制。但是,在战时,犹太突击队从未停止过对拦截非法移民的英军设施的破坏。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和以色列立国

二战结束后,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波兰犹太囚徒,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他们不能返回故园,因为此时在波兰各地相继发生了杀害返乡犹太人的事件;除了几个北欧国家之外,饱受战争蹂躏的西欧国家无力收容他们;连素以移民国家著称的美国都不愿敞开大门。此时,惟一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由于英国继续坚持白皮书的政策,导致犹太突击队同英国托管当局的冲突不断升级。犹太人炸路断桥,袭击拘禁非法移民的营地,暗杀英国官员。

对英国而言,这将是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此时,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国际舆论一边倒地同情犹太人。让那些被解放的波兰犹太人继续住集中营,实在是说不过去。随着轴心国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国当年拒绝意大利的提议、不同意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经意大利转送巴勒斯坦的决定,也大白于天下,舆论视英国为残杀犹太人的帮凶。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这块烫手山芋转交联合国。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承认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国人在还不知道这个新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拟好的。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

建国次日即爆发战争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时,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

与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英美两国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长远战略考虑,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边。倒是苏联为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对以色列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当时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战争进行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国王法鲁克各打算盘,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战斗持续到1949年。这次战争后,巴勒斯坦被分为三部分: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78%,超过“分治决议”规定面积5700多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加沙地带归埃及管辖。近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成为难民。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周围阿拉伯国家备感耻辱,到处弥漫着革命的气息。1949年3月、8月和12月,叙利亚先后3次发生政变。1951年7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父子被巴勒斯坦难民刺杀。阿卜杜拉国王18岁的孙子侯赛因由于子弹击中了祖父亲手别在他胸口上的一枚勋章而幸免于难,于1953年继位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国王。1952年7月,埃及军人推翻法鲁克王朝,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纳赛尔于1956年6月成为总统。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1973年10月,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梦中家园
  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该书被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又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针对当时欧洲到处可以听到的“犹太人滚出去”的口号,他这样写道:“我现在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出去’吗?到哪里去呢?”“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将由我们自己来做。”赫茨尔的著作在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这个民族家园究竟建在何处,犹太人内部也有过分歧。他们设想过在南非和阿根廷,还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并为之进行过投票。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才将其最终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这次大会提出,犹太人应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与此同时,“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并开始活动。他们组织犹太人向许多世纪以来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并成立了“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这次大会召开的1897年,被认为是犹太人将自己的家园梦想开始付诸实践的一年,也被认为是巴以争端的开始之年。

  从《贝尔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被英军占领,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查尔德,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此信后被称为《贝尔福宣言》。犹太人据此开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但是,此举遭到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以暴动和罢工的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限制犹太人移民。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与此同时,在纳粹迫害下生计无着的犹太人继续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总数已增加到44.5万人。

  1936至1939年期间,英国曾建议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面积远比后来联合国划定的小)和一个阿拉伯人国家,但被阿拉伯人拒绝。1939年5月,英国政府害怕进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国的反抗,遂主动向阿拉伯各国示好,提出了所谓的《巴勒斯坦白皮书》。白皮书提出:在今后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万名犹太人;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备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给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当地政府,犹太人可在该政府管辖下实行高度自治。阿拉伯人的动乱是平息了,但是,在对立情绪强烈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建立信任,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勒斯坦白皮书》公布之时,恰是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苦苦寻求安身立命的绿洲之日。在纳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1/3的犹太人被杀害,遇难者总数达600万,欧洲犹太人所剩无几。英国在向德国宣战前,由于坚持白皮书的立场,不让受迫害的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使得当地犹太人和托管当局处在了战争边缘。只是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动有所限制。但是,在战时,犹太突击队从未停止过对拦截非法移民的英军设施的破坏。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和以色列立国

  二战结束后,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波兰犹太囚徒,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他们不能返回故园,因为此时在波兰各地相继发生了杀害返乡犹太人的事件;除了几个北欧国家之外,饱受战争蹂躏的西欧国家无力收容他们;连素以移民国家著称的美国都不愿敞开大门。此时,惟一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由于英国继续坚持白皮书的政策,导致犹太突击队同英国托管当局的冲突不断升级。犹太人炸路断桥,袭击拘禁非法移民的营地,暗杀英国官员。

  对英国而言,这将是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此时,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国际舆论一边倒地同情犹太人。让那些被解放的波兰犹太人继续住集中营,实在是说不过去。随着轴心国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国当年拒绝意大利的提议、不同意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经意大利转送巴勒斯坦的决定,也大白于天下,舆论视英国为残杀犹太人的帮凶。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这块烫手山芋转交联合国。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承认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国人在还不知道这个新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拟好的。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

  建国次日即爆发战争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时,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

  与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英美两国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长远战略考虑,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边。倒是苏联为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对以色列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当时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战争进行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国王法鲁克各打算盘,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战斗持续到1949年。这次战争后,巴勒斯坦被分为三部分: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78%,超过“分治决议”规定面积5700多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加沙地带归埃及管辖。近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成为难民。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周围阿拉伯国家备感耻辱,到处弥漫着革命的气息。1949年3月、8月和12月,叙利亚先后3次发生政变。1951年7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父子被巴勒斯坦难民刺杀。阿卜杜拉国王18岁的孙子侯赛因由于子弹击中了祖父亲手别在他胸口上的一枚勋章而幸免于难,于1953年继位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国王。1952年7月,埃及军人推翻法鲁克王朝,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纳赛尔于1956年6月成为总统。
梦中家园
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该书被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又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针对当时欧洲到处可以听到的“犹太人滚出去”的口号,他这样写道:“我现在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出去’吗?到哪里去呢?”“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将由我们自己来做。”赫茨尔的著作在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这个民族家园究竟建在何处,犹太人内部也有过分歧。他们设想过在南非和阿根廷,还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并为之进行过投票。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才将其最终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这次大会提出,犹太人应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与此同时,“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并开始活动。他们组织犹太人向许多世纪以来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并成立了“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这次大会召开的1897年,被认为是犹太人将自己的家园梦想开始付诸实践的一年,也被认为是巴以争端的开始之年。

从《贝尔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被英军占领,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查尔德,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此信后被称为《贝尔福宣言》。犹太人据此开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但是,此举遭到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以暴动和罢工的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限制犹太人移民。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与此同时,在纳粹迫害下生计无着的犹太人继续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总数已增加到44.5万人。

1936至1939年期间,英国曾建议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面积远比后来联合国划定的小)和一个阿拉伯人国家,但被阿拉伯人拒绝。1939年5月,英国政府害怕进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国的反抗,遂主动向阿拉伯各国示好,提出了所谓的《巴勒斯坦白皮书》。白皮书提出:在今后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万名犹太人;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备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给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当地政府,犹太人可在该政府管辖下实行高度自治。阿拉伯人的动乱是平息了,但是,在对立情绪强烈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建立信任,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勒斯坦白皮书》公布之时,恰是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苦苦寻求安身立命的绿洲之日。在纳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1/3的犹太人被杀害,遇难者总数达600万,欧洲犹太人所剩无几。英国在向德国宣战前,由于坚持白皮书的立场,不让受迫害的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使得当地犹太人和托管当局处在了战争边缘。只是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动有所限制。但是,在战时,犹太突击队从未停止过对拦截非法移民的英军设施的破坏。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和以色列立国

二战结束后,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波兰犹太囚徒,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他们不能返回故园,因为此时在波兰各地相继发生了杀害返乡犹太人的事件;除了几个北欧国家之外,饱受战争蹂躏的西欧国家无力收容他们;连素以移民国家著称的美国都不愿敞开大门。此时,惟一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由于英国继续坚持白皮书的政策,导致犹太突击队同英国托管当局的冲突不断升级。犹太人炸路断桥,袭击拘禁非法移民的营地,暗杀英国官员。

对英国而言,这将是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此时,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国际舆论一边倒地同情犹太人。让那些被解放的波兰犹太人继续住集中营,实在是说不过去。随着轴心国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国当年拒绝意大利的提议、不同意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经意大利转送巴勒斯坦的决定,也大白于天下,舆论视英国为残杀犹太人的帮凶。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这块烫手山芋转交联合国。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承认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国人在还不知道这个新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拟好的。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

建国次日即爆发战争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时,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

与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英美两国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长远战略考虑,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边。倒是苏联为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对以色列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当时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战争进行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国王法鲁克各打算盘,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战斗持续到1949年。这次战争后,巴勒斯坦被分为三部分: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78%,超过“分治决议”规定面积5700多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加沙地带归埃及管辖。近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成为难民。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周围阿拉伯国家备感耻辱,到处弥漫着革命的气息。1949年3月、8月和12月,叙利亚先后3次发生政变。1951年7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父子被巴勒斯坦难民刺杀。阿卜杜拉国王18岁的孙子侯赛因由于子弹击中了祖父亲手别在他胸口上的一枚勋章而幸免于难,于1953年继位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国王。1952年7月,埃及军人推翻法鲁克王朝,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纳赛尔于1956年6月成为总统。
梦中家园
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该书被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又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针对当时欧洲到处可以听到的“犹太人滚出去”的口号,他这样写道:“我现在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出去’吗?到哪里去呢?”“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将由我们自己来做。”赫茨尔的著作在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这个民族家园究竟建在何处,犹太人内部也有过分歧。他们设想过在南非和阿根廷,还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并为之进行过投票。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才将其最终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这次大会提出,犹太人应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与此同时,“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并开始活动。他们组织犹太人向许多世纪以来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并成立了“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这次大会召开的1897年,被认为是犹太人将自己的家园梦想开始付诸实践的一年,也被认为是巴以争端的开始之年。

从《贝尔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被英军占领,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查尔德,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此信后被称为《贝尔福宣言》。犹太人据此开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但是,此举遭到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以暴动和罢工的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限制犹太人移民。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与此同时,在纳粹迫害下生计无着的犹太人继续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总数已增加到44.5万人。

1936至1939年期间,英国曾建议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面积远比后来联合国划定的小)和一个阿拉伯人国家,但被阿拉伯人拒绝。1939年5月,英国政府害怕进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国的反抗,遂主动向阿拉伯各国示好,提出了所谓的《巴勒斯坦白皮书》。白皮书提出:在今后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万名犹太人;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备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给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当地政府,犹太人可在该政府管辖下实行高度自治。阿拉伯人的动乱是平息了,但是,在对立情绪强烈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建立信任,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勒斯坦白皮书》公布之时,恰是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苦苦寻求安身立命的绿洲之日。在纳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1/3的犹太人被杀害,遇难者总数达600万,欧洲犹太人所剩无几。英国在向德国宣战前,由于坚持白皮书的立场,不让受迫害的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使得当地犹太人和托管当局处在了战争边缘。只是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动有所限制。但是,在战时,犹太突击队从未停止过对拦截非法移民的英军设施的破坏。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和以色列立国

二战结束后,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波兰犹太囚徒,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他们不能返回故园,因为此时在波兰各地相继发生了杀害返乡犹太人的事件;除了几个北欧国家之外,饱受战争蹂躏的西欧国家无力收容他们;连素以移民国家著称的美国都不愿敞开大门。此时,惟一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由于英国继续坚持白皮书的政策,导致犹太突击队同英国托管当局的冲突不断升级。犹太人炸路断桥,袭击拘禁非法移民的营地,暗杀英国官员。

对英国而言,这将是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此时,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国际舆论一边倒地同情犹太人。让那些被解放的波兰犹太人继续住集中营,实在是说不过去。随着轴心国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国当年拒绝意大利的提议、不同意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经意大利转送巴勒斯坦的决定,也大白于天下,舆论视英国为残杀犹太人的帮凶。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这块烫手山芋转交联合国。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承认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国人在还不知道这个新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拟好的。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

建国次日即爆发战争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时,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

与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英美两国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长远战略考虑,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边。倒是苏联为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对以色列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当时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战争进行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国王法鲁克各打算盘,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战斗持续到1949年。这次战争后,巴勒斯坦被分为三部分: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78%,超过“分治决议”规定面积5700多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加沙地带归埃及管辖。近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成为难民。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周围阿拉伯国家备感耻辱,到处弥漫着革命的气息。1949年3月、8月和12月,叙利亚先后3次发生政变。1951年7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父子被巴勒斯坦难民刺杀。阿卜杜拉国王18岁的孙子侯赛因由于子弹击中了祖父亲手别在他胸口上的一枚勋章而幸免于难,于1953年继位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国王。1952年7月,埃及军人推翻法鲁克王朝,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纳赛尔于1956年6月成为总统。
回答者:colin_ma - 秀才 二级 4-1 14:52

--------------------------------------------------------------------------------

你不用找了,给你个全面介绍巴以冲突的网址!你要的资料在里面都有。

埃及曾经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国,为何现已沦落成为沙特小弟的命运?

埃及曾经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国,但是近几年,埃及在国际上的身影越来越不明显。在国际舞台上越靠中心的位置,越具有影响力,现在的埃及已经沦落成为沙特小弟的命运,这个和自己国家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我们常说“落后就会挨打”,那么现在的埃及,被邻居以小欺大,主动屈服后,现在一蹶不振,存在感超低。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其他文明还没出现的时候,埃及就已经耀眼世界了,而且领先世界长达2000年时间。此后虽然埃及不断被入侵,连人种都换了好几次,但是埃及的体量和人口在中东阿拉伯世界那都是绝对的强国。

二战后,埃及获得独立,立刻就成为当时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当时的纳赛尔更是有共主之称,其泛阿拉伯思想深入阿拉伯世界。甚至叙利亚和也门还一度加入埃及,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纳赛尔是总统。此后面对以色列的进入,阿拉伯世界也是以埃及为绝对领导,主导对以色列的战争,直到此时,依旧是阿拉伯世界的老大。

直到中东战争的爆发,经过这五次战争,埃及可谓是名誉扫地。在中东的领导地位日益动摇,号召力也日益下降。更加凄惨的是,埃及国内开始出现问题,一是战争导致国家贫困,经济落后,民众不满;二是,国内政治斗争日益激烈,军队和政府角力。此后经济开始一蹶不振,整个综合国力大减。

作者:朱兴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064627/answer/5186529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埃及拥有8000多万人口(实际上由于人口出生率高,这个数值被低估了),以及阿拉伯国家中最强大的军事实力,庞大的国土纵深,一直是阿拉伯国家中不可忽视的王者。虽然埃及大多数人生活在温饱水平,但埃及在穆巴拉克及以前一直都是阿拉伯国家的龙头老大。自古以来,以开罗为中心的政权对于利比亚,苏丹和叙利亚,阿拉伯半岛西部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a580f35a8a3d1e5a8d72fd73a0ee428_hd.jp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416" data-size="normal"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6f95daecf00e88d9ed5582e6a55d879_hd.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a580f35a8a3d1e5a8d72fd73a0ee428_r.jpg"/>(13世纪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历代埃及王朝都是按这个路线输出自己的军事实力)埃及之所以能够在阿拉伯国家中得到巨大的号召力,不仅仅和他的国力相关。纳赛尔推翻法鲁克王朝后,一直到萨达特时代,埃及都站在对抗以色列,扶助巴勒斯坦的前沿,并在十月战争中大大提高了阿拉伯民族的自信心。在当时的穆斯林世界,以色列是全民公敌,而埃及的声望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其次,纳赛尔以来的埃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一支强大的军队,这符合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期望方向。利比亚,突尼斯,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上层政治人物以及普罗大众都对此感兴趣。而纳赛尔提倡的泛阿拉伯主义也让这些国家热情澎湃。这些是奠定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中占据大哥地位的必要条件。<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711e740作者:七日啖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064627/answer/52552492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沙特算老几?同理,中日韩唯独把朝鲜 给忘记也是同样的话语体系。诚然,人穷志短。但国家的逻辑不是简单的个人际遇。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是萨缪尔森提出来的。意即,它是一种谬误,对局部说来是对的东西,仅仅由于它对局部而言是对的,便说它对总体而言也必然是对的。在经济学领域中,十分肯定的是: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反之,在宏观上是对的东西,在微观上可能是十分错误的。如,一户人家教育小孩刻苦学习,考上大学,成了人上人,但家家都这么做,却无法如愿。合成谬误是缺乏创造性和缺乏开拓性的表现,它会造成重复生产、资源浪费、供求单一。但合成谬误也是市场自我调节的一种表现,平衡着供求和价格的关系。 埃及(Egypt)能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开罗能长期稳坐阿盟总部的交椅。靠的是苏伊士运河、地峡(西奈半岛)和深入非洲腹地的尼罗河。这些枢纽是不可移动资产,永恒的资源。不是开采不可再生能源的王爷国能轻易取代的,打个比方,沙特这类阿拉伯国家是钱袋子。而沟通亚非拉三大洲、弥合阿拉伯世界固有裂痕的埃及共和国才有潜质成为团结的阿拉伯世界的心脏与大脑。沙特王爷的胃口再大,也得有颗清醒的法老王大脑,才能退可稳坐钓鱼台、进可为绿教正名。
埃及这个国家说来真的很有趣,有着那么好的地理位置,有着那么好的资源,还有着那么好的资源,曾经也是非常发达的一个国家,还坐拥着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那就是——红海海峡(不管是战略位置还是地理位置都是重点中的重点),也因此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傲视群雄。
而且埃及也的确是曾经阿拉伯世界中的一大霸主。首先埃及拥有8000多万人口甚至更多,以及阿拉伯世界中最强大的军事实力(当年师承英国,只是现在不太行了),更不用说其庞大的国土纵深了。
虽然埃及大多数人生活在温饱水平,但埃及在穆巴拉克及以前一直都是阿拉伯国家的龙头老大。自古以来也是如此,以开罗为中心的政权甚至还辐射了周边的利比亚、苏丹、叙利亚等国家,不过这还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的原因。(而且还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资源也不至于太差,号召力也是很强的)
不过之所以当时能胜任这个老大的位置,除了巨大的号召力和国力,还有就是纳赛尔推翻法鲁克王朝后,一直到萨达特时代,埃及都站在对抗以色列,扶助巴勒斯坦的前沿,并在十月战争中大大提高了阿拉伯民族的自信心。在当时的穆斯林世界,以色列是全民公敌,而埃及的声望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而且埃及的工业水平也是得益于英国统治时期的发展,非常完善。周边的那些国家也只能望而却步,再加上石油的需求当时并不高,沙特、伊拉克等国家还没有成气候,所以埃及就这么顶了上去。
但在后来埃及和以色列妥协,以及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在后来崛起,埃及的号召力也随之降低。埃及政府只能满足民众的吃饱喝足问题,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中依然比较贫穷。2021年的阿拉伯动乱让埃及的形势更加糟糕。穆巴拉克下台后,穆尔西上台无力改变埃及的现状,随后军人塞西又推翻了穆尔西,执掌国家。
在这种一朝一夕的变动之下,沙特则顺势成了老大!(因为当时的伊拉克和伊朗都被美国制裁的不行,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后,更是让沙特坐稳了老大位置)
我觉得埃及连续被外族统治长达千年,从古代到近现代,现代埃及共和国成立之前被英国所殖民,英国为埃及保护国,之后埃及长足发展,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国,在2021年,埃及爆发反政府示威,被外国势力和本国教派势力的介入,最后军方介入,致使政权更迭,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大量借外债,逐渐不复昔日辉煌
因为埃及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虽与中国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由于被英国殖民的原因,影响了埃及的发展。
本文标题: 等消灭以色列后,能否让阿拉伯世界为同治x变道歉并反省自己的错误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13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老鹰一般以什么为食在中国,哪些动物是长寿的象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