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杨朱学派自古代成了官方正统思想会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10-28 03:01: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杨朱为何说人人都一毛不拔,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太超前了!为什么要在杨朱学派之前加一个「,”消失的”的定语呢?这是因为,杨朱的哲学虽...

如果杨朱学派自古代成了官方正统思想会怎么样

杨朱为何说人人都一毛不拔,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太超前了!

为什么要在杨朱学派之前加一个「 ”消失的”的定语呢?这是因为,杨朱的哲学虽然曾经非常显赫,和墨家言论平分天下(孟子: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但是这个学派后来却突然消失了,他们没有留下他们的著述,他们的思想只能见于其他先秦诸子的作品中。 在所有杨朱学派的言论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那句: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就是,尽管只需拔一根毛就能利天下,但我依旧不干。 这个说法在后世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视为一种极端的自私自利,不为后世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学派所认同,反而被斥为「 ”无君”的「 ”禽兽”。 那么,杨朱为什么会这么说,他真的是一个主张自私自利的人吗?他这种说法背后有什么理论依据?我们今天就试着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杨朱一毛不拔的言论被记载于《列子》中,杨朱在一毛不拔的背后,确实有更深的用心。他说,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杨朱和先秦诸子一样,也是在思考社会如何才能安定富强。他认为,人人不损一毫,则无尧舜,人人不利天下,则无桀纣。没有了尧舜,就没有祸乱,没有桀纣就没有种种弊端。这里面颇有庄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意思,难怪杨朱学派会被视为早期道家思想的体现。 一根毛虽然很小,但它也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局部真的小于整体吗?孟孙阳问禽子(也就是墨子大弟子禽滑厘),如果打你一顿给你万金你愿意吗?禽子说愿意,孟孙阳又问:断你一条腿,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吗?禽子沉默了。他知道这个问题没法回答了,因为他如果说愿意,下一个问题就是,我要了你的命,给你天下你愿意吗?谁也不会愿意,老百姓不会想着用他们的命去换天下的安宁,因为不仅做不到,而且不值得。 对于一个人来说,牺牲一根毛事小,对于一个国家或统治者来说,牺牲几个百姓事小,但是老百姓愿意吗?而且真的靠牺牲局部就能实现整体的利益吗?杨子说:世固非一毛之所济。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靠一根毛能安定的。所以,要求别人牺牲,去实现更大的利益,全部是君王们的谎言。只有谁也不要求谁,谁也不必牺牲自己,世界才能繁荣富强!这就是: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好超前的理论。

如何评价杨朱学派的理论

  杨朱学派理论是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发展,旨在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他们“贵生”、“全生”的观点,对稍后的庄周很有启发,对各学派都有影响启发,直到今天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还可以用杨朱学派思想进行阐述,如节制情欲,讲究养生之道,防止疾病的发生,尽其天年均具有指导意义;但正如同任何所学学说不可全面引用只可借鉴使用一样,知其精华善加使用与取舍发扬必将惠顾今人。

  杨朱学派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之一,创始人为杨子、告子、子华子、詹子、它嚣、魏牟等皆为杨朱学派。

杨朱的后世影响

老子之后,道家思想大致沿着两个方向展开:稷下学派的一批人物以社会政治为中心,欲将道家老子的思想与道家失传的黄帝思想、现存的管子的思想予以贯通,从而使道德家由形上追求转至形下操作,形成一套道德与法则融合于一体的治国的理论;而后者以失传的杨子、现部分残存的庄周为代表,关切的是自我、自由与本真。属精神生命的内在追求。
先秦道家哲学于后发展有三个阶段。杨朱的那些观念,代表第一阶段。《黄帝》《老子》的主题思想代表第二阶段。《庄子》的部分思想代表第三阶段即最后阶段。《老子》、《庄子》的只能按部分思想划分阶段,在《老子》里有穿插着其他阶段的思想,在《庄子》里代表有不同阶段的思想。这两部书,像中国古代别的书一样,都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是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写的,它们实际上是道家著作、言论的汇编。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据现有的资料不完全的统计,为了在乱世中求生存,危险中得平安,杨朱的方法之一是“避”。逃避是普通隐者的做法,他们逃离人世,遁迹山林,心想这样就可以避开人世的恶。可是人世间事情多么复杂,不论你隐藏得多么好,总是有些恶仍然无法避开。所以有些时候,“避”的方法还是不中用。《老子》的大部分思想表示出另一种企图,就是揭示宇宙万物的规律。万物虽然时时在变,难以捉摸,但是事物变化的规律不变。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规律,并且遵循这些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行动,他就能够使事物转向对他有利。这是先秦道家发展的第二阶段。
可是即使如此,也还是没有绝对的保证。不论自然界、社会界、事物的变化中总是有些没有预料到的因素。尽管小心翼翼。仍然有受害的可能。老子有轻生忘死的念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章)。《庄子》有许多地方表达了一种大彻大悟的情绪、看破一切的心态,产生了齐生死、一物我的理论。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生死,看物我。从这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就能够超越现实的世界。这也是“避”的一种形式;然而不是从社会到山林,而很像是从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这是先秦道家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目前可见的最后阶段。《庄子》的《山木》篇有个故事,把这一切发展都表现出来了。故事说: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放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这个故事的前部分,表现的是另一种杨朱的全生理论,不再是为了生存活命斗争,而是为了尽一己之力最大限度的去保持、持续一己之无限的存在也。后部分则是庄子的新理论。这里所说的“材”,理解为“为善”。“不材”,相当于“为恶”。“材与不材之间”,句不通意不顺,不便理解,目前解释为“缘督以为经”。即佛教禅宗的一切随缘,不再作反对与要求。一个人如果不能站在更高的观点看万物,那么一切方法没有哪一个能够绝对保证他不受伤害、不消亡的。同时,由于从更高的观点看事物,也就取消了自我,取消了从我的角度看世界,我对世界的观点是与非。我们可以说,先秦道家都是发自为我的。后来的发展,使他走向反面,取消了它自身。
杨朱学派,按其学说宗旨,属于道家,但又与黄帝、老子、庄周、慎到、宋研有别,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杨朱是其代表人物。
一、“贵己”、“重生”的人生理想
“阳生贵己”、“为我”意在“重生”,就是杨朱和杨朱一派思想的主旨。虽然杨朱一派的思想失传,但它的观点却得到后人的深刻思考。当代的研究者认为,杨朱一派对于个人来说,利益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大和最可宝贵的是生命。别的利益只能服务于而不应有损于“生”。就是说,保全我的生命是我个人利益中之最大者。先秦道家还曾用“所为”与“所以为”的道理来论证“轻物重生”的原则。他们认为,生命是“所为”者,是主体,是目的;“物”或“利”是“所以为”者,是服务于“生”的,是手段。
二、“重生”和“全生之道”
虽然,杨朱一派固然是以“全生”为人生的目的,和“我”之巨大利益,但是,“所为”为了“生”又离不开“所以为”用来养生的“物”。当代的研究者认为,杨朱对人的物质欲望作了充分肯定,“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为人的实情。又为了实现“贵己”、“重生”的理想社会,杨朱提出了办法,欲望之求必须“轻物重生”,以“贵生”为根据及原则,有限度的满足欲望。总之,杨朱“全生”是双刃剑,不能没有欲望的满足。没有欲望的满足的话,“与死无择”。但是,欲望的过度满足必然养成人人物欲横流,社会风气败坏,道德纲纪松散的混乱局面。杨朱的学说失传导致,不能再知道杨朱到底是采取什么办法来弥合欲望与道德之间张力的矛盾。现代人根据“轻物重生”的传说,以为欲望的满足只要以是否有利于“全生”,超过了就“制欲”,及早地克制欲望,就能避免欲望的无穷膨胀,真是愚昧!爱惜自己的身体,更要爱惜健康,有病的身体不如短寿。适当的欲望,不能以欲望本身为目地。则可以使“精不尽”,从而“生以寿长,福泰平安。
三、“贵己”、“重生”的思想实质和历史意义
诚然,杨朱和杨朱一派的“贵己”、“重生”的思想,不是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而是对欲望的理性思考。
而且,他们严格控制在“轻物重生”的主义之下,由于他们轻视富贵利禄,当时的“世主”曾为之而“贵其智而高其行”。在当时,不乏赞誉之辞。但是,其想实质,不能不是一种独特的“自我主义”的人生哲学。杨朱一派在对待个人生命价值上的“自我主义”实质是十分明显的。 “贵己”、“重生”作为一种“自我主义”,当然是不可取的糟粕。但是作为这种人生论的某些论据,则包含着一些值得肯定的历史意义。杨朱一派的“重生”论充分肯定个人情欲的自然合理性而自汉代以来,不断有思想家冒出,为了存天理,去消灭人欲,彻底的禁止欲望的存在与尝试,实践证明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多少扭曲,狂妄的举动发生,十足值得自我批判自我反省。杨朱一派主张对欲望有节制,要“适欲”,这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完全否定理性的作用,而是肯定了对感性欲望和个人利益追求的自觉的理性裁制,因而避免了纵欲主义。就此而言,也不无合理之处。
在以保全自己作为人生目的和意义这一点上来说,杨朱一派确与老、庄道家,尤其与庄子的思想有一致之处,可以说杨朱一派属于道家的一个流派。但他们把“全生”实现于现实的感性欲望的适当满足,具有功利论的特点。

本文标题: 如果杨朱学派自古代成了官方正统思想会怎么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053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俄罗斯历史上存在地域鄙视链吗为什么中国人喜欢一起吃一道菜,而不像其他国家一样,各自吃各自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