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到底是不是西周太伯后裔

发布时间: 2023-10-27 20:01: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1

吴国是那个朝代的?吴国属于三国时期。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

吴国到底是不是西周太伯后裔

吴国是那个朝代的?

吴国属于三国时期。

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吴国鼎盛时灭亡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东夷之国和楚国属国而疆域大为扩张,成为东南霸主。

吴国还曾击败郯、胡、沈、陈、许、蔡、顿、鲁,柏举之战攻入楚都迫使楚国迁都,夫椒之战南服越,艾陵之战北败齐,黄池之会会盟晋。吴钩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吴国有季札通习中原礼乐。有孙武、伍子胥等名将,诞生《孙子兵法》,开凿邗沟(今京杭大运河)。出如火如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典故。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扩展资料

吴国的文化

龙舟竞渡:据考古发现,早在7000年前,吴越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

中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

稻作:根据近代考古学的证据,水稻就是南方的古越人最先驯化。苏州草鞋山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

其出土的炭化稻,连同常州圩墩、高邮龙虬庄、昆山少卿山、溧阳神墩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炭化稻,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栽培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

吴国至春秋已经与周的诸侯国广泛交流,经过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已经成为汉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地的语言是今天的汉语方言吴语的源头。 吴国地区的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后世的吴文化。

吴王夫差于前486年―前484年开凿的邗沟,南起今扬州近郊的邗城之下的长江,北经樊梁湖(今江苏高邮附近)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再向西北经淮安入淮河。

得以使吴国的水军北上和齐国、晋国争霸。东汉以后,邗沟逐渐显示出了它的经济价值。后来隋代开凿大运河,就部分利用了这条水道。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孙吴(三国时期政权)

  吴国,也叫勾吴、工吴或攻吾。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苏皖两省全境及赣东北部分地区,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为其儿子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吴地尽属越国。
历史的吴国有4个:
春秋时吴国,又称勾吴。
三国时的孙吴政权。
五代十国时的南吴国。
晋朝郡一级的封国。

春秋时期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由华夏族在长江下游地区建立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三国时的孙吴政权
吴国(229年5月23日[1-2] —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公元222年孙权称王,229年正式称帝)。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帝,共五十二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五十九年)。

五代十国时的南吴国
吴国(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
公元937年,吴帝杨溥禅位于徐知诰,吴国灭亡,历4主,立国30年。

晋朝郡一级的封国
吴国是吴王的地方性封国,隶属朝廷(晋朝),吴国范畴是原吴郡所在地。西晋时吴国仅一任吴王,东晋时也是一任吴王。
在晋朝,吴王只享领吴国的俸禄,世袭罔替,但吴王不拥有吴国的军政大权,而是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对吴国进行管理。管理吴国的中央最高官员称为吴国内史。经朝廷批准后的吴王接班人便称为吴国世子。吴王的母亲则称为吴太妃。
吴国是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立国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苏皖两省全境及赣东北部分地区。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另外,三国时期之吴国,一般称作“东吴”或“孙吴”;五代时期之吴国,一般称作“南吴”或“杨吴”。
春秋时期的吴国相传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仲雍建立的,都于吴,也就是今天的江苏苏州。它的历史有一大段的空白。到了吴王阖闾时期。他在楚国亡臣伍子胥的协助之下进行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同时,他又任用了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孙武发展了吴国的实力。在当时中原两大国家晋国楚国争霸的时候,晋国曾经利用吴国来牵制楚国,向吴人传授先进的射法、御法和战车阵法。吴国在取得发展后派大军袭击楚国的边境,并且在柏举大战楚军,楚军大败。吴国后来又乘胜追击,五战五捷,攻下了楚国的都城郢。

吴国和越国是周初封的诸侯国吗

准确来说吴国和越国都不是西周成立分封的,都是在西周成立之前就建立的。不过吴国是周王后裔。西周分封除了分封王室和功臣以外,原有的诸侯都是顺水推舟让其继续在原址建国。
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
越国(公元前1932—公元前110年),处东南扬州之地,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
吴的祖先是周祖先的兄长,周统一天下分封时吴已经有了。吴绝对不是周分封的。越应该是周分封有。一般来说,新王朝建立,经重新分封天下,越国因为是禹的后代,所以被周重新分封也是正常的。

百家姓中的“吴”姓发源地在哪里啊??

吴氏源于姬姓吴国,始祖是太伯和仲雍,形成于战国初期,其中有一段著名的让贤故事。

周部落(姬姓)的首领古公 父 即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小儿子季历贤仁而有才干,
娶贤惠的太任为妻,生下个儿子叫姬昌,倍受古公宠爱。古公把周部落的兴旺发达寄希望于姬昌。

大儿太伯、二儿仲雍明白父亲想让弟弟季历当继承人,以便将来再传位给姬昌,于是就自动让贤,趁古公有病的时候,以给父亲采药为借口,远奔到东南沿海一带的吴越地区,不再陕西,并在那 断发纹身,显得无法任用,以此来回避季历。

当时江南还很落后,由于太伯、仲雍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当地土着拥立太伯为领袖,建立姬姓吴国,称为句吴也作"勾吴"。太伯无子,死后由弟仲雍继承君位,并世代相传。

与江南吴国逐渐兴起的同时,居住在陕蚊椽山一带的周部落发生了重大变化。古公传位给季历,季历传位给姬昌(即周文王)。姬昌死后,其子姬发(即周武王)继承他的遗志,联合诸侯,灭掉商朝,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初,姬发寻求太伯、仲雍的后代,当时仲雍的曾孙周章已是吴君,因而封周章为吴子,追封太伯为吴伯,另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王朝北面夏朝旧址处,并把他们正式列为诸侯。

吴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包括如今江苏、上海大部份和安徽、浙江的一部份,到春秋后期开始强盛。

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公元前506年曾一度攻破楚国;传到其子夫差,又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求和,并北上与晋争霸。

后来由于夫差骄傲自大,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贻误战机,吴国反而被越王勾践打败,于公元前473年亡国,吴王夫差悔之莫及,自杀身亡。吴国王族子孙避难四散,为不忘故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新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婺源,在此发展繁衍,后分为鄱阳吴氏、浮梁吴氏、余干吴氏、乐平吴氏、安仁吴氏、进贤吴氏等支派;夫差的家室有一部份陷居于江浙一带,一部份逃难至安徽歙县,后又分衍出一些分支;还有一部份逃至今山东、河南一带安家落户。

吴氏迁居台湾是从1291年开始的,那一年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奉命率领6000人乘船出使台湾,成为吴氏入台第一人。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到澎湖、台北等地谋生创业。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东渡日本,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

差不多与此同时,吴氏还有大批人南迁到越南。现在越南有二百多个姓,按人口数排列,吴姓列为第六大姓。

吴氏入朝鲜的历史也很悠久,发展至今,吴氏在朝鲜的143个姓氏中是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

大约自明代开始,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很多吴氏族人移民南洋。近代又有不少旅居欧美,他们大都聚族而居。

吴氏在当今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名列第10位,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同时,在苗、满、蒙古、鄂伦春、锡伯、回、哈尼、侗、壮、白等少数民族中也占有一定数量。
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出奔江南建都於梅里 (江苏无锡) 号称勾吴,武王灭商后太伯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至前473年为越王勾践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 ; 古公之子虞仲的后裔,虞通吴故为姓。
三 ; 齐鲁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吴季礼之后。

家族名人
吴起 (前440~前381)战国时卫人。仕魏文侯,领兵击秦,拔五城,拜西河守。后被谮奔楚,为楚悼王相,楚日益强盛。因主张废公族之疏远者以养战士,遂招怨贵戚大臣,后被射死。李克亦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著有「吴子六篇」。
吴承恩 (?~西元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淮安山阳人。约生於孝宗弘治十三年。性敏多慧,博极群书,诗文雅丽。嘉靖二十三年贡生,授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放浪诗酒。身后诗文多散失,邑人邱正纲编纂成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复善谐剧,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尤以《 西游记 》一书,为明人四大奇书之一,最为脍炙人口。
吴三桂 (1612~1678)字长白,明末清初高邮人。崇祯年间,以总兵镇山海关,李自成陷京师,夺三桂爱妾陈圆圆,三桂乃引清兵入关,破自成,清遂入主中国。三桂受封为平西王,镇云南。后叛清,自称周帝,旋病死。

地望分布
江苏�陵郡

吴姓

无锡无锡郊区的梅村是吴姓人家的发源地,许多吴氏后代到这里寻根祭祖。无锡的著名公园锡惠公园中的寄畅园和著名...无锡无锡郊区的梅村是吴姓人家的发源地,许多吴氏后代到这里寻根祭祖。
俺老吴给你答一个:
http://www.21wing.com/sehui/show.asp?id=11467
本文标题: 吴国到底是不是西周太伯后裔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046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哪些君王或将领从未屠过城最近四川三星堆的考古研究能否明确是先秦时代何时的聚落抑或是都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