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末代皇帝》这部电影?第一,我们谈论的是《末代皇帝》这部电影,而不是溥仪这个人物的真实历史。如果想要通过一部电影而去了解...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这部电影?
第一,我们谈论的是《末代皇帝》这部电影,而不是溥仪这个人物的真实历史。如果想要通过一部电影而去了解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一定是会有偏差的,因为一部电影多少都有戏说的成份,而且一部好的电影一定是带有导演的个人情绪和私人解读的,即这个视角和观点是有立场的、有偏见的;而我们想要了解的历史真相应该是公正的,不带立场的,客观的。(这里如果要深究“历史”的含义,以及人类有没有可能写下、记录下“真实”、“客观”的历史,这是一个史学观的哲学课题,太大了,不深入讨论。)
第二,我们探讨的《末代皇帝》是一部意大利导演拍摄的中国历史题材电影,面向的受众也是西方观众。这是这部电影创作的意识环境和历史背景,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一些关于《末代皇帝》电影讨论中的集中问题,例如,为何演员们都说英语,为何庄士敦这个角色带有明显的西方救世主形象,为何有些历史镜头有明显的渲染和夸大成份。记住,导演是意大利人,他之所以一开始就被溥仪的故事所吸引,就是因为他对着这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的东方国度有着一种激情、幻想、崇拜,而对于几十年间中华大地的历史、政治剧变导演本人也只有间接性的认识、私人化的理解,所以他的这部电影一定不会是表达这段历史的最准确口吻,但一定是一个充满理解和情感的视角。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这部电影。
这不是一个历史题材科教片,但它是不是了解溥仪和那段历史的好电影?答案是肯定的。
纯粹地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末代皇帝》是不是一部好电影?答案更是肯定的。
我其实一直都不太敢谈论《末代皇帝》这部电影,因为一谈起来我就很悲观。我前后看过这个电影三遍,第一遍是我小学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在家看DVD,映像不深;第二遍是2021年,放给美国的朋友,一起看的,看完后十分嘘唏,感慨万千;第三遍是今年初,自己一个人看的,做了许多笔记,思考了一些东西。
求详细列一下《末代皇帝》电影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重要事件
溥仪(1906~1967)清朝末代皇帝、伪满洲国皇帝。姓爱新觉罗,字浩然。1906年2月7曰(清三十二年正月十四)生於北京。满族。醇亲王载沣之子。1908年11月14月光绪帝载湉病死,慈禧太后患病不起,立三岁的傅仪为嗣皇帝,授较沣为摄政王,年号“宣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登基不满三年的溥仪由隆裕太后于2月12曰代行颁布《退位诏书》。根据清室退位优待条件规定,不废帝号,仍居官禁。1917年7月1曰,傅仪在紫禁城召见张勋,接受他的奏请,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但只做了十二天皇帝,随著张勋的失败而被迫退位(见张勋复辟)。1924年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後,摄政内阁决定修正清室优待年件,废除皇帝称号并将其驱逐出宫。溥仪先搬进原醇王府,不久逃入曰本公使馆。1925年2月由曰本便衣员警护送到天津曰租界,继续进行复辟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後,在侵华曰军的策划下潜往东北。次年3月,当上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又改称伪满洲帝国皇帝,改元“康得”。博仪於1935年4月和1940年6月,以伪满洲国皇帝的身分,先後两次访问曰本。==战争胜利後,溥仪於1945年8月17曰逃往曰本途中被苏军俘获,押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里关押五年。1950年8月,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战犯一起,被苏联==移交给中国==,其後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十年。1959年12月4曰,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後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7年10月17曰在北京病逝。著有《我的前半生》。
1906年刘道一领导萍浏醴起义 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1911年武昌起义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二次革命 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么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 五四运动 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 1921年中共“一大"; 1922年中共“二大”;1923年中共“三大”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 192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5年五卅运动 1926年7月~1927上半年北伐战争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8月南昌起义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0年12月~1931年秋国民党发动前三次反革命围剿 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农村土地革命路线 9月“九一八事变” 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底宋庆龄等在上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3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春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10月第五次反革命“围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长征 1935年遵义会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1937年秋中共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月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2月南京大屠杀 1937年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形成 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1939年9月1日二战全面爆发 1940年下半年中共发动百团大战 1941年初皖南事变 1941年10月~1942年初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二战”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春中共“七大”召开;8月~10月重庆谈判;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联合国成立 1945年11月~1946年10月纽伦堡审判 1946夏全面内战爆发;苏联建成原子能反应堆 1946年5月~1948年11月东京审判 1947年美国发动“冷战”,杜鲁门主义出台;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 194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 9月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 10月1日开国大典 1950年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年10月~1953年夏抗美援朝;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和发展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斯大林去世 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想了解民国历史,有哪些惊艳的美学影视作品可以推荐?
现在很多人都很怀念民国的建筑,民国的穿着打扮,但是个人一点都不喜欢民国时期。很多电视剧和电影反应的都是高官贵人衣着靓丽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所以我推荐的片子会选择尊重历史的,注重还原的。
《末代皇帝》
这是个人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要了解溥仪这个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这部电影绝对值得我们一看。溥仪作为一个横跨了清朝~民国~新中国的人,他的经历,也可以给我们很好地窥探到那一段真实的历史,单纯地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它的镜头运用非常优美,考究。而且有一种复古的美。作为唯一一部故宫取景拍摄的影视作品。它给我们展示了故宫非常不同的一面。
民国的美学,在溥仪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从小学习着不同的文化,也接受着东西方文化以及封建文化的剧烈冲击,他一生的影子,就像是民国的缩影。虽然他位高权重,但是却身不由己,和民国最普通的人民其实没什么两样。
溥仪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贝托鲁奇导演并没有把它当成纪录片一样拍摄。而是试图用溥仪的视角去让我们了解他真正的一生。电影的前期,溥仪一直想去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故宫高高的门槛却成了它的拦路石。那一道红色的门就像是时代的隔阂,把溥仪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划分开来,也就像是两个朝代的隔阂。1924年溥仪被迫出宫之后被日本人利用控制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这时候他入住的伪满洲国皇宫又成了他的围城,别人进不来,他也出不去。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他被苏军逮捕入狱,1950年转交给了抚顺战犯看守所。这个时候的他什么都不会,简单的洗漱,系鞋带都不会。这里监狱的围墙再一次困住了他。1959年大赦之后,他出狱了。在新中国,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人”。一个真正为自己而活的人。
这部电影的故事基本和历史上是能对上的。对于溥仪的经历也是不吹不贬。而且里面使用了大量紫禁城的镜头都是基于实拍的。这在全世界的电影史上是唯一一份的。1986年电影上映的同年。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禁止在文物单位进行影视拍摄了。溥仪青壮年时期,刚好也是对应了民国的时期。里面的大量镜头,也给我们得以窥探民国“上层”社会的活动。非常值得大家去观看。
《阿Q正传》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众多讽刺民国社会的小说之一。也是精神胜利法的鼻祖之一。可能第一次看,觉得啊Q讽刺的是具体的某一个人,但是仔细想想,它讽刺的是全部人。精神胜利法,细想其实只是很多人安慰自己的一种做法,如果连安慰自己都做不到,人遇到那么多挫折,应该怎么办。里面的啊Q无名无姓,没有人记得他。大家都只记得他叫啊q,却没人记得他的真名。就像是我们现在上班的昵称、小x、x总。都只是一个代号。
美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 美好的,才叫美学。底层的人民最真实的状态才是真正的符合民国的“美学”标准,正如鲁迅先生讽刺的啊q一样。他就是那个时代的底层代表。底层的美学并没有那种优美典雅的感觉,而是会给人一种土的感觉。
阿Q是个靠打短工度日的雇农,住在绍兴城外未庄的土谷祠里。尽管他“真能做”,社会地位却低下得连个姓儿都没有。未庄地主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那天,他因自称“姓赵”前去祝贺,却遭到一顿痛打,地保也乘机敲了他200文酒钱。他头上有几块癞疮疤,整年都戴着一顶破毡帽,虽常遭人们取笑,但却能以“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阿Q也看不起别人,经常奚落王胡和小D,有一回却被王胡打了,他认为这是平生第一件耻辱。庙会上,阿Q去押宝,当所赢的钱又被抢走而且还挨了揍时,他的确有点痛苦,但转念想到被打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时,便释然入睡了。(摘自百度百科)
这部电影的时间节点是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这个时间几乎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最黑暗的年代。这部电影很多镜头都有点“土”。但是却不妨碍它展示民国历史的“美感”。啊Q这样被旧社会压迫到麻木不仁的人,肯定不少,这只是它的一个缩影。我家的老房子也是有差不多100年的历史了,啊q正传里面的场景搭建,我都怀疑是照着它抄的了。1981版的这一部电影,不管是人物选角,还是场景都可以让我们一探真正的民国“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真实的民国,才是这一部电影最具代表性的美学。这也是绝对不是容错过的佳作。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是我大学时上课的时候,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它和很多红色主旋律的片不一样,它主要是讲述了,青少年时期的毛主席的求学之路。这部电视剧我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次, 每次看都觉得意犹未尽。也让我对长沙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电视剧讲述的都是毛主席壮年时期的故事,那时候的他指点沙场。带领着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获得胜利。但是这部恰同学少年不一样。它选择的时间节点是1913年,那时候民国才建立了2年。而我们的毛主席那时候才19岁。
他在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就读。就算是现在的年轻人进入大学,应该也和毛主席当初一样吧,青春、活泼,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在这里,他也结识了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也和周南女子中学的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女学生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就在此时,长沙城突遇一场大祸——1917年底,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三千北洋兵败往长沙。危急时刻,毛泽东以惊人的胆略,率领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师学生军,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空城记”,一举将三千溃兵全部缴枪。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从一师毕业了,杨昌济也受聘于北大任教,他告诉孔昭绥,自己已完成了在一师的使命,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了蔡、毛二位“海内人才”。随着杨昌济北动的列车启动中,师生依依挥别中,“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引用自芒果TV)
在这我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毛主席,他不止养性,还格外注意修身,每天都用冷水洗澡,强生健体。而且在面对护法战争表现出来惊人的谋略,只使用了二百民学生军使用空城计都让三千名士兵全部投降了。这部剧给我们展现的是民国为数不多的“朝气”,里面的美感来源于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在中国这个刚刚结束封建统治的环境里,孕育出不一样的人。朝气蓬勃,才是民国最具有美感的地方。虽然我最后才介绍的这一部剧,但是绝对值得大家一看。
1.《大宅门》: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清末民初年间,白家老号的故事。该剧以北京同仁堂为原型,表现了中药行业的兴衰变迁,同时也是一部描绘封建社会没落的历史剧。
2.《上海滩》:这部电视剧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群黑帮大佬在江湖中的争斗故事。该剧以它的主题曲《上海滩》和周润发、吕良伟等著名演员的表演而闻名。
3.《红楼梦》:这是一部经典的古装剧,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该剧以精致的服装、华丽的场景和演员的精湛表演著称。
4.《人间四月天》:这是一部描写中国20世纪初文化启蒙时期的电视剧,讲述了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生命历程。该剧以它的配乐和演员的表演而闻名。
5.《京华烟云》:这是一部以民国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讲述了姚木兰和曾家三兄弟之间的情感故事。该剧以华丽的服装、场景和演员的表演而著称。
6.《梅花烙》:这是一部以民国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讲述了医生白子枫和歌女梅香之间的爱情故事。该剧以它的主题曲《梅花烙》和演员的表演而闻名。
7.《金粉世家》:这是一部以北洋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讲述了金家和冷家之间的故事。该剧以华丽的服装、场景和演员的表演而著称。
以上是一些比较知名的民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对于了解民国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