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为什么杀公主?一来是受赵高哄骗,二来是为了彻底杜绝后患。秦始皇子嗣众多,其中最得他喜爱的是长子扶苏。而扶苏此人非常宅心仁厚...
秦二世为什么杀公主?
一来是受赵高哄骗,二来是为了彻底杜绝后患。秦始皇子嗣众多,其中最得他喜爱的是长子扶苏。而扶苏此人非常宅心仁厚,所以当他得知秦始皇因侯生、卢生这两位术士而要将四百多名术士活埋时便出言相谏。秦始皇因此大怒,所以就将扶苏派遣至北边边境。当时秦国大将军蒙恬就在此处驻守,所以秦始皇此举也是为了让扶苏跟着蒙恬多学习一些军事本领。
后来秦始皇于外出巡游过程中病逝,他在病故之前自知命不久矣,所以写下遗诏命赵高将其送至扶苏处。谁知赵高阴奉阳违,并未将该遗诏送出。待秦始皇去世之后,赵高便怂恿胡亥与丞相李斯一同联手篡改遗诏,将皇位继承人由扶苏改成胡亥。不仅如此,他们三人还另外伪造了一封赐死诏书给到扶苏。扶苏接到这份赐死诏书时并不知秦始皇已死,而他也深陷于被自己父皇赐死的悲伤中。
虽然蒙恬曾劝扶苏向秦始皇请示确认之后再死也不迟,但是深陷悲伤之中的扶苏并未听劝最后自尽而亡。待他死后,重返都城的赵高以及胡亥从对外公布秦始皇的死讯,胡亥随即凭借假造传位遗诏登基。胡亥登基之后唯恐其它兄弟觊觎他的皇位,所以寻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将他们逐一杀害。其中有一些兄弟并无过错,但是最后也还是被胡亥逼得自裁。
除了将诸多兄弟迫害致死之外,胡亥对公主们也不曾手下留情。这些公主虽然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但是她们背后的夫家势力都不可小觑。如果这些家族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胡亥,胡亥估计也是难以坐稳皇位的。赵高之所以选择胡亥来做这新帝,其实主要是因为胡亥此人并不算十分聪慧,十分易于掌控。所以他也担心某些公主会与胡亥暗中勾结,继而影响到他的权势。所以胡亥登基之后,赵高便哄骗他将公主全部杀掉。
古代中国汉室最后一位公主,为何被父皇砍杀?
为何被父皇砍杀?汉室这位公主其实是被人诬陷而死,当时皇帝又以年老,分不清是非就把他最疼爱的公主杀死了。这位公主,她是皇帝和他喜欢的皇后生下来的女儿。自她出生她享有非常多的宠爱。皇帝早期没有出儿子与女儿。在私底下常常很多人和一些大臣们说,所以得到了这个女儿之后,他十分的高兴。把什么好的东西,都拿给公主,甚至是,给了她一块资源非常好的土地。
但是好事不长,灾难降落到公主的头上,由于小人的诬陷,公主就活生生的被他的父皇冤枉而死。当时皇帝那个时代里,兴起了一些邪说蛊道,有一些小人就用这些迷信的东西,陷害了当时的太子。小人跟当时的皇帝说太子想要迫害于皇上,所以请务必速速的处理太子。公主就受到了这件事的牵连。
皇帝当时,年纪很大,又非常的相信一些封建迷信的说法,没有很认真的去调查。就匆匆的判定了太子是一个危害到自己的人,而当时皇帝疼爱的公主,为太子求情,导致她最后也因为这件事情,和太子皇后,就这样被活活的被冤死了,非常的可怜。
皇帝当时用了史上最痛苦的一种刑罚,把他疼爱的公主给腰斩而死。不久之后,被砍死的公主,才被调查出来和这些封建迷信迫害不相关。皇帝知道了之后,非常的生气。就把那些迫害太子皇后和公主的小人,通通的处死,连带着,那些小人的整个家族也都一律被处死了。在以前古代,无论是在哪个朝代,汉朝还是其他朝代,触碰到皇权,都是非常的严重的,所以才会有,皇室一家无亲情的说法。
根据清人张宸写的《长平公主诔》来看,李自成的闯军攻入北京之后,发现了昏过去的朱媺娖,但他们以为长平公主已经死了,于是将她运到了外公周国戚家。然而朱媺娖并未死,在第五天早晨,朱媺娖苏醒了过来。
从之后事情的发展来看,朱媺娖应该是在清军攻入北京后被俘的,但由于是皇室公主,且已经断了一臂,而清军刚刚入关,还需要笼络人心,因此并未难为朱媺娖。
顺治二年,长平公主曾上书顺治帝要求出家,但是顺治帝没有批准。为了树立自己优待明朝宗室的良好形象,顺治帝派人找到了之前和长平公主定亲的周昌,并为二人完婚。根据《长平公主诔》记载,长平公主婚后和周昌相敬如宾,她喜爱诗文,擅长针黹、烹饪。
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长平公主朱媺娖因思念父母,抑郁成疾,不久后病逝。被葬在了广宁门(亦称彰义门)外周氏宅旁。
公主婆家犯罪被诛九族,那皇帝嫁出去的女儿和女婿诛不诛?
公主犯罪被诛九族了,那皇实嫁出去的女儿杀不杀掉?古代可能最重的处罚就是株连九族了,当然,一般也就只有犯了谋反罪的时候才会有这种处罚。而嫁出去的公主的婆家如果犯了这种罪,公主和驸马是不是也会被诛杀。其实这个也得看情况而定。
首先,我们要知道诛九族到底是诛哪九族。诛九族分开来讲就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更通俗的来讲就是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光从这字面意思来看公主是会被诛杀的。但是因为要杀人的是公主的父亲,所以在这样的情况来看,皇帝一般会多重考虑,也得分情况来看。
首先得看这个公主和驸马有没有参加谋反,如果没有。那么这个公主和驸马也就相安无事,同时也会接回皇家,比较典型的就是太平公主。而比较可怜的这个公主参加了谋反,那么肯定是死路一条了。当然也不会像一般犯人家属一样沦为奴婢或公开处刑,公主会被赐死,比较典型的就是高阳公主了。
当然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公主被宠爱的程度等等。
当然,虽然说是灭九族,但真实的灭九族的还是很少的,灭九族流行与明清,但这个时候的驸马大都是寒门出身,基本上没有这种作死的情况。真正爱造反的朝代像唐朝,驸马都是贵族,但是,这时的谋反顶多就三族就打住了。
大唐史上最悲惨的和亲公主,为何刚嫁过去就被丈夫割下头颅祭军旗?
为何刚嫁过去就被丈夫割下头颅祭军旗?宜芳公主的丈夫受到了安禄山的挑拨,决定反叛大唐,宜芳公主作为大唐的公主,被用来杀鸡儆猴,她也因此成为了唐朝与奚族战争的导火线。
公主一般都是被君王用来和亲以巩固统治,但是在我国的唐朝历史上,曾有一位公主,刚嫁过去没几天就被丈夫割了头,她就是宜芳公主,宜芳公主是卫国公主的女儿,也是唐玄宗的外孙女,她被唐玄宗用来与奚族和亲。
当时奚族屡屡进犯唐朝的领地,那片区域的老百姓都十分不安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玄宗派宜芳公主和亲,奚族是我国南方的一支很重要的军队,奚族和契丹是同一个族类。
在唐朝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奚族就被唐朝十分重视,甚至重视程度还超过了契丹。后来,奚族和契丹一起起兵进攻唐朝,唐朝派了李袆前去镇压,没想到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奚族就直接投降,还表示愿意归顺大唐。
唐玄宗虽然很疑惑,但是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所以他将奚族首领封为奚王。与此同时,唐玄宗还将奚王的儿子李延宠作为质子留在唐朝,以防奚族再次进犯。
后来奚王去世了,李延宠也被归还到了奚族,唐玄宗还将宜芳公主派过去与李延宠联姻,宜芳公主也十分理解唐玄宗的良苦用心,于是远嫁奚族。
没想到刚嫁过去没过几天,李延宠就受到了安禄山的挑拨,李延宠还割了宜芳公主的头来表示要和大唐决一死战。
诚然,和亲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大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开拓了贸易。然而对于这些和亲的公主来说,被当做物品来交换,从此远离故土,再也无法回到家乡,很难说能过的幸福如意。而唐玄宗时期,远嫁奚地的宜芳公主,其命运更是让人唏嘘:和亲不到一年,便惨遭杀头祭旗。
宜芳公主杨氏,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三女卫国公主与杨说的女儿,唐玄宗外孙女。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将这个外孙女册封为宜芳公主,下嫁给奚首领李延宠。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因为一道和亲的圣旨,而不得不远走异族他乡。
在前往奚地和亲的路上,眼见故乡正离自己远去,再想到此去将再难有回来的机会,宜芳公主不禁悲从中来。在队伍行进到虚池驿时,宜芳公主将心中的悲痛溶于笔下,留下了一首《虚池驿题屏风》: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一句“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道尽了其离别之情。
然而其命运悲惨还不止于此,按理来说当时的大唐正值鼎盛时期,即便是和亲,其地位及待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然而,宜芳公主无奈遇到了大唐的克星,当时驻守边关的大将安禄山为了获取战功,向朝廷邀功请赏,多次派兵攻打已经向大唐俯首称臣的奚族。
终于,不胜其扰的奚族,在契丹的挑拨下,与其联合再次反叛大唐。为表决心,奚族还将大唐和亲的公主杀头祭旗,就这样,和亲还不到一年的宜芳公主无奈的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可悲可叹
在中国古代,一般情况下,皇帝在诛杀女婿九族时,会放过公主吗?
而如果公主自己比较作,参与了谋反,一般会被赐死,而不是和普通的犯人家属一样没为奴婢奴婢或者公开处刑。比较典型的是高阳公主。
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决策。包括这个女儿的受宠爱程度等等。
另外,灭九族的大罪还是很少的,主要流行于明清,但这个时代的驸马已经开始从寒门挑选,搞事的很少。驸马是贵族,喜欢搞事的时代,比如唐朝,一般谋逆都不会灭九族的,三族就打住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