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大学对现代大学的影响中世纪大学及其对现代大学发展的启示郝广龙,中世纪史实资料,2021-03-11中世纪大学及其对现代...
中世纪大学对现代大学的影响
郝广龙 中世纪史实资料 2021-03-11
中世纪大学及其对现代大学发展的启示
摘 要: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中世纪教育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成果,成为现代大学的根源!它的兴起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中世纪大学具有学术自治"国际化与本土化"宗教性与世俗性"通识性与职业性等特点,其办学理念、国际性等对现代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世纪; 大学; 学术自由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的前期,被普遍认为是中世纪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教会的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科学文化的发展严重滞后,封建专制主义盛行,因此中世纪又被称为 “黑暗时代”。但就是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诞生了中世纪大学这朵灿烂的花朵!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自诞生之日起,中世纪大学就不断呼唤文明的曙光,成为推动欧洲高等教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不断前进发展的重要力量。
1.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1.1中世纪大学的概念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指11~17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高等学校,为现代大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学 ( university) 一词源于拉丁文 universitas,意为 “联合体”“社团”,即学生组织之间或学生组织与教师组织之间的联合团体,当然其代表的含义有很多种,不仅可以用来指代大学或者学者行会,而且还可以用来指代各种社团行会、法人团体、兄弟会等团体。严格意义上讲,中世纪大学形成和发展的早期,是用studium和studium generale 来表示学术机构的,“到15世纪,universitas 和 studium generale的区别基本消失,universitas 逐渐成为 studium generale的同义词。”
[1]中世纪大学包括两种类型:即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教师大学和以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学生大学,从地域分布上来看,欧洲南部地区以学生大学为主,欧洲北部则以教师大学为主。
1.2中世纪大学的特征
1.2.1学术自治
中世纪大学在形成之初就已奠定了学术自治的基调,起源于行会的原因致使中世纪大学也是一个自治体。不论是教师大学还是学生大学,都突出强调了研究高深学问和学术自由的目标。教师和学生可以罢课、迁徙等; 大学还可以拥有特权,但并不是无限制的。
“中世纪的大学自治一方面体现在大学外部的宽容,一方面更在于大学内部的民主。”
[2]大学是自我管理的行会,全校师生都有权利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选举大学的责任人等!其实中世纪大学的学术自治还体现在其公平性和民主性上,其学生往往是市民家庭或者农民家庭而不是贵族子弟,这也是其不屈于政权压力,保持招生自主性的表现。
1.2.2宗教性与世俗性
南方地区的博洛尼亚大学世俗性明显,其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都围绕世俗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法学人才和医学人才的培养上,注重培养能维护其发展利益的专门人才; 与博洛尼亚大学依靠世俗权力发展不同,北方地区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中世纪大学则呈现出鲜明的宗教性。巴黎大学本身就是由教会创办的,神学成为最高知识,神学院成为最高级别学院,大学师生往往都是教会人员,其学习目的"毕业后的职业多是为教会服务!中世纪大学并非具有单一
属性,而是宗教性与世俗性并存的双重属性。
1.2.3国际化与本土化
中世纪大学从建立之初就有浓厚的国际性,加之其享有的迁徙权力,往往推动大学在欧洲范围内不断流动讲学!作为大学组成部分的教师和学生来自欧洲各地,并不民族和国家限制,而且大学的课程体系在整个欧洲范围内通用,授课语言统一为拉丁语,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中世纪大学的国际化!随着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大学应该成为国家的大学、民族的大学,因此在15世纪后期,很多大学走向了本土化的道路。
1.2.4通识性与职业性
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带有通识性特点,其文法、修辞、逻辑等为代表的 “七艺”,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而且很多文学院开设的课程并不是独立成系统的,往往是为下一阶段学习和研究做准备。而神学、医学和法学等高级知识,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化体系,是针对以后就业而开设的,具有极强的职业性。
2 中世纪大学对中国大学发展的启示
作为现代大学的雏形,中世纪大学在办学和发展的过程中的很多做法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光明和理性照耀的中世纪大学,在其特权制度、学术自治等方面都可以为现代大学发展提供借鉴,这也是我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可循之径。
2.1明确定位,坚守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作为现代大学的雏形,中世纪大学在办学和发展的过程中的很多做法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光明和理性照耀的中世纪大学,在其特权制度、学术自治等方面都可以为现代大学发展提供借鉴,这也是我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可循之径。
中世纪大学的 “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理念一直延续下来,成为现代大学的四大功能之一。同时中世纪大学确立下来的 “人才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定位,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之处。而它的开放性对推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更有深远的启示。
现代大学是由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 中世纪大学的许多特征仍为现代大学所继承。 同样作为知识共同体,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中世纪大学起初均为单科大学,后来中世纪大学设置了文、法、神、医四个学部,这就建立了一种多学科教学的模式,从而为现代学科教学提供了借鉴。例如我们现在大学的各类不同专业。 这种多学科的建构模式深深影响着现代大学。
我们在现在的大学当中,经常会有听讲座的活动,开学时入学教育老师通过讲座的形式对我们进行教育,各种活动表演,辩论赛同学们一起在大厅里观看。 然而中世纪大学时就已出现了讲座和辩论等学习方法, 这种集体的学习方式为现代大学所继承并对现代大学的教育方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世纪大学 的产生,虽然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但是应该肯定,中 世纪大学 的出现,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办学基础,为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具有重要的影响。
论述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主要特征及其历 史意义。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如下:
(一)拥有比较大的自治权
中世纪大学与古代东西方出现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最大区别在于,古代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由个人创办,并由创办者自行招纳门徒,传授本门学派的观点学说,基本采取的是个人创办、师徒传授的教学方式。
中世纪大学则是大学师生通过建立自己的行会以及各类各级组织机构,在拥有自治权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专业或职业传授知识,颁发统一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其中,教师或学生行会拥有大学自治权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突出特征之一。
中世纪大学的自治权主要包括:招收学生和邀请学者、聘请教师的权力;自主制定教学内容和进行授课的权力;颁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权力;自主管理大学教学、行政等其他大学事务的权力;享有法外特权,对违背法律的学者和学生进行处理,不受所在地司法当局的干涉。
(二)普遍实行了开放办学
中世纪早期的大学几乎接受来自所有欧洲地区的学生。中世纪大学在欧洲区域内学者和学生们都可以自由流动,选择自己向往的大学从事学习和研究活动,而且各地大学的资格证书能够得到互相的承认(认可)。
另外,由于当时文化的语言载体主要使用拉丁语。懂不懂拉丁语几乎可以成为衡量一个人有没有受过教育的尺度。因此,在中世纪大学中,来自各地的学者和学生们都使用着这一共同语言——拉丁语,超越了地区和种族的界限,方便大家进行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
(三)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在中世纪的大学中,学部是大学进行教学的主要机构。由于各大学的规模、传统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大学的学部构成也不尽相同。当时主要有文学、医学、法律和神学4个学部,其中,文学是作为预备课程(基础课程)设置的。只有巴黎大学才设有全部4个学部。
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大学大多仅设文化、医学或文学、法律学部,只类似现在的单科大学。一直到15世纪末,欧洲大学中能像巴黎大学那样设置4个学部的大学都很少,大部分大学仅包括一二个学部。
从11世纪到12世纪中期,欧洲大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是沿袭古希腊、特别是希腊化时代后期及古罗马的教育内容。12世纪末期开始,通过翻译和介绍阿拉伯世界的文明,古典时期的希腊教育内容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哲学和科学内容才逐渐进入欧洲大学的课程。
(四)教学实施中授课和讨论穿插进行
中世纪大学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和讨论两种。讲授分为正式教授和特殊讲授。正式讲授指已经取得正式教学证书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场所进行的教学,特殊讲授指休息日,没有固定的场所,由已经取得学士学位、尚未取得正式教学资格证书的实习教师担任;
讨论主要分为正式讨论和自由讨论两种。正式讨论经常举行,事先规定讨论题目、讨论地点和时间。自由讨论主要在教师讲授时穿插进行。在中世纪大学,由于书籍的缺乏,教学多采取了讨论的形式。
特别是在神学学部以及在以波隆那大学(Bologna)为模式建立的法律学部教学中,采取讨论形式训练学生的辩论才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五)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散
一是没有入学考试。中世纪大学没有入学考试,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达到基本的入学年龄和入学水平,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例如,13世纪的巴黎大学文学部规定,年满14岁、掌握基本拉丁语者都可以入学。
二是学生可以随意游学。中世纪大学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向往的大学进行学习,随意在各地大学间游学,并不受学校的限制。
简要论述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包括背景、课程设置、大学治理、影响等方面)
意义:历史影响
欧洲中世纪大学与中国古代书院作为古代教育史上伟大的进步,对人类的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1.中世纪大学的意义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欧洲经济复兴、政治变革、文化发展的综合表现。它的出现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始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进程,或多或少的反映了社会的需要,体现社会进步和教育革新。大学产生之前,欧洲的教育完全控制在基督教教会手中,实施超自然的禁欲主义精神教育,旨在寻找灵魂拯救和未来救赎。大学的出现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它注重职业训练,引入医学、法学等世俗性职业,对基督教的神学教育的霸主地位产生了直接冲击。但中世纪大学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基督教教育观念的束缚,教会从未放弃对大学教育的控制。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也随之日新月异。治理: 欧洲中世纪的传统,大学的特许状一般由罗马教皇或者由国王颁发,而非政府颁发。这些特许状以法定形式赋予大学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权,从而使大学在学术和管理方面的自治权力合法化。例如,英国最负盛名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分别于1254年和1318年得到教皇训令,并在其后的发展中得到了王室的各种特许状。发祥于殖民地时期学院的美国大学,其最初的合法性也是源自权力机关(英国王室或殖民地议会)颁发的特许状。
请问,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是怎样的?
11~12世纪,西欧封建制度进入发展的顶峰时期,王权稳固,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提出了新的经济政治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文化要求,因此新的教育机构形式开始出现,其中中世纪大学是最为引人注意的。
中世纪大学从性质上来看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等专业学院来进行,中世纪大学是西欧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接下来给大家说一说中世纪大学比较著名的有哪些?意大利是欧洲中世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最初的中世纪大学也首先在这里孕育而形成。在这里原本有一所医学校,后来在它的基础上成立了萨莱诺大学,成为了欧洲有影响的医学教学研究中心。巴黎市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知识之都,巴黎大学的前身之一是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附属学校,1200年法国国王把大学交给教区主教管理,大学师生对此不满,向教皇申诉,后就宣布巴黎大学受教皇保护,巴黎主教无权过问,后来把他宠信的教士学者大批派往巴黎大学任教,使巴黎大学成为了欧洲正统神学理论研究的中心。
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大城市大兴办学之风,然后就英国建立牛津大学,建立剑桥大学,德国设立了海德堡大学,建成科隆大学。
中世纪大学最初形成已表现出自治特点,大学自治是学术研究自由的必要保证,中世纪大学为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各大学甚至各教师自己规定开设的课程,在13世纪以后,课程趋向统一,文学院属大学预科,一般课程为六年,学生结束学习后分别进入了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毕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
由于中世纪社会性质,中世纪大学逐渐为教会所控制。
以上就是小编对问题的回答,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