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中国历史书的战役及战役的详细内容?战役的时间,胜者,有关成语,人物!赤壁之战:胜者:孙权/刘备联军败者:曹操成语:草船借箭...
七年级中国历史书的战役及战役的详细内容?
战役的时间,胜者,有关成语,人物!胜者:孙权/刘备联军
败者:曹操
成语:草船借箭
课本插图:诸葛亮和鲁肃坐于小舟内,舟外插满了弓箭,
草船借箭是为赤壁之战做准备.
战争日期: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赤壁之战遗址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编辑本段曹操南征和长阪追击战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开始南征,他向荀彧问计,荀彧说:“现在您一统华夏(黄河流域),南方已经震动,您应该趁势速出叶、宛,则荆襄恐惧,可以平定荆州。”(注二)
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国志·刘备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总之其形式与《三国演义》描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曹操没有八十三万大军而已。应该说这次追击战显示了曹军精锐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刘备此人戎马一生的经验,从实力对比来看,双方可以说不胜不败。
关羽率领的水军在汉津接应刘备,才使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刘备逃到夏口。占据江陵对抗曹操的企图失败。
曹操率领部队占据江陵,取得大批战船的战略物资,使曹操决定进一步南下,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
早在曹操南征时,孙权就把部队调往柴桑,并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探勘虚实(注四),结果刘表死了,却见到了刘备,双方决定结成同盟,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东吴。
编辑本段曹操的继续南下和孙权决计破敌
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向江东送信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B这个时期刘备的兵力可以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语:“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但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三国志·鲁肃传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
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江表传》记载: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是因为自建安十三年以来损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军,没能继续南下。
那么可见,虽然在赤壁的损失不小,但曹军的总体实力仍然远大于孙刘,只是暂时不足以继续渡江作战而已。要知道在两年后曹操还大败了西凉人马。
所以,尽管周瑜的一把火烧垮了曹操的水军战舰,但曹操的陆军仍然保持了相当多的数量,其精锐部队基本没有损失,只是由于水军的失败导致曹操无法渡江登陆,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弃从赤壁一线登陆的企图。
这些损失的战舰绝大多数原荆州留下的,其水军也都是原荆州籍士兵,赤壁之战曹操的直接损失来自此处,而由于瘟疫间接损失的兵力虽然也不小(注十),但与荆州水军比还不算多,可见什么时候都是“嫡系”好呀!
B这一时期刘备军的兵力开始增加,《江表传》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可见刘备在荆州的数年肯定没闲着。
紧接着刘备收取荆南诸郡,进一步扩充实力。仅仅在两年后,刘备就可以两线作战。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刘备这个人的确不简单,只是得志晚了点。《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C至于吴军起兵力变化不大,虽然收编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击曹仁时又获得不少战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伤亡。
应该还是保持原实力。
编辑本段赤壁之战曹操的部署和失误小结
1曹操的部署:
曹操从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拥众数十万。他一面命文聘为大将,“使典北兵”,镇守江夏边境。一面亲率大军继续南下乌林,准备登陆赤壁。
那么曹操是不是将绝对主力安排在了乌林一线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满宠传》记载: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昭、冯楷七军。
可见曹操的大将几乎到齐,是不是这些大将没有到达乌林,留在荆州各地?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留屯”,说明不是乌林之战前的部署,而是之后。
要知道《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赤壁之战乃是曹军的污点,自然不会多写,也就没有他们的具体事迹了,比如曹军外姓第一将于禁,他的本传连“从平荆州”的字样都没有,如果不是《赵俨传》提到他,我们也就没有他到达荆州的证据了。
又比如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可见,曹操的主力部队是悉数开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
2曹操的失误:
其实这个问题周瑜已经有很精辟的论述,他分析的四点应该说正是曹操的致命伤。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锁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江表传》记载:(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瘟疫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
(5 )新收刘表之众,尚未归心。
战争日期: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赤壁之战遗址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编辑本段曹操南征和长阪追击战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开始南征,他向荀彧问计,荀彧说:“现在您一统华夏(黄河流域),南方已经震动,您应该趁势速出叶、宛,则荆襄恐惧,可以平定荆州。”(注二)
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国志·刘备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总之其形式与《三国演义》描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曹操没有八十三万大军而已。应该说这次追击战显示了曹军精锐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刘备此人戎马一生的经验,从实力对比来看,双方可以说不胜不败。
关羽率领的水军在汉津接应刘备,才使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刘备逃到夏口。占据江陵对抗曹操的企图失败。
曹操率领部队占据江陵,取得大批战船的战略物资,使曹操决定进一步南下,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
早在曹操南征时,孙权就把部队调往柴桑,并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探勘虚实(注四),结果刘表死了,却见到了刘备,双方决定结成同盟,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东吴。
编辑本段曹操的继续南下和孙权决计破敌
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向江东送信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B这个时期刘备的兵力可以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语:“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但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三国志·鲁肃传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
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江表传》记载: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是因为自建安十三年以来损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军,没能继续南下。
那么可见,虽然在赤壁的损失不小,但曹军的总体实力仍然远大于孙刘,只是暂时不足以继续渡江作战而已。要知道在两年后曹操还大败了西凉人马。
所以,尽管周瑜的一把火烧垮了曹操的水军战舰,但曹操的陆军仍然保持了相当多的数量,其精锐部队基本没有损失,只是由于水军的失败导致曹操无法渡江登陆,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弃从赤壁一线登陆的企图。
这些损失的战舰绝大多数原荆州留下的,其水军也都是原荆州籍士兵,赤壁之战曹操的直接损失来自此处,而由于瘟疫间接损失的兵力虽然也不小(注十),但与荆州水军比还不算多,可见什么时候都是“嫡系”好呀!
B这一时期刘备军的兵力开始增加,《江表传》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可见刘备在荆州的数年肯定没闲着。
紧接着刘备收取荆南诸郡,进一步扩充实力。仅仅在两年后,刘备就可以两线作战。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刘备这个人的确不简单,只是得志晚了点。《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C至于吴军起兵力变化不大,虽然收编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击曹仁时又获得不少战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伤亡。
应该还是保持原实力。
编辑本段赤壁之战曹操的部署和失误小结
1曹操的部署:
曹操从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拥众数十万。他一面命文聘为大将,“使典北兵”,镇守江夏边境。一面亲率大军继续南下乌林,准备登陆赤壁。
那么曹操是不是将绝对主力安排在了乌林一线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满宠传》记载: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昭、冯楷七军。
可见曹操的大将几乎到齐,是不是这些大将没有到达乌林,留在荆州各地?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留屯”,说明不是乌林之战前的部署,而是之后。
要知道《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赤壁之战乃是曹军的污点,自然不会多写,也就没有他们的具体事迹了,比如曹军外姓第一将于禁,他的本传连“从平荆州”的字样都没有,如果不是《赵俨传》提到他,我们也就没有他到达荆州的证据了。
又比如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可见,曹操的主力部队是悉数开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
2曹操的失误:
其实这个问题周瑜已经有很精辟的论述,他分析的四点应该说正是曹操的致命伤。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锁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江表传》记载:(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瘟疫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
(5 )新收刘表之众,尚未归心。
参与八王之乱的八个王爷,谁的战力最强?
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每一个阶段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以及值得后期人们吸取教训的经验价值。其中,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总的历时16年。由于涉及面积超级广阔,延续时间无比巨长,导致的战乱局面十分惨烈,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十分罕见。在这场战乱中,共有八王参加,均是西晋的当朝王族司马姓氏一族,他们觊觎皇权,先后发起战乱进而被杀,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那么在这八王之中,谁的战斗能力最强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八王之乱的发起原因是什么?西晋王朝开创皇帝大家都知道是司马炎。在他死后,原本打算请汝南王司马亮掌权辅政。不幸的是,外戚杨骏提前掌控了朝权,司马亮担心被迫害,连夜出逃。这是八王中第一个出场的封王。然而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个无能之才,肯定算不上战力最强。跟他一样平庸的还有楚王司马玮。
我们接着来看看哪一个战斗力最强大,我觉得应该是东海王司马越。若说八王之乱,最后谁获胜了,当属司马越。他也是最后一个卷入八王之乱的封王了。所谓的笑到最后,才是赢者。他自己不仅战斗力强大,也有敏锐的眼光,加上前期战争混乱,给他累积了渔翁之利。当时司马越的地理位置好,处在中枢。在他之前,司马乂算上阶段性的胜利者。然而司马冏和司马颙不断讨伐,司马越预见了司马乂的必败,率先拿下司马乂,并给追击的二王迎头一击,最后掌握了西晋皇权,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其实,长沙王司马乂也算是八王中的佼佼者,无论是战力还是雄才谋略上,都很让人欣赏。然而时势造英雄,有时候英雄的获胜,除了自身的才能和战力外,还需要一定的时机,一定的机遇。可惜的是,如果生逢乱世,哪怕身怀绝世才能,也只能沦为时代的牺牲者。
历史上有名的九大死对头
历史 向来都是成者王侯败者寇,但是我们都知道其实那个失败者同样值得尊敬,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胜利者的辉煌,所以说是失败者成全了那些胜利者,不管 历史 书上如何抹黑他们,我们都应该铭记这些英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哪些是 历史 上最有名的死对头。
NO1. 黄帝vs蚩尤
一个是华夏族的首领,一个是东夷族的大哥,他们之间的争斗发生在五千年前,具体的过程记载在我们民族的神话传说中。虽然是传说中的角逐,但意义却极其重大,因为这两个对头争夺的是中华民族的“冠名权”。
涿鹿一战,黄帝在众神的帮助下,打垮了东夷联军,擒杀了蚩尤。从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被叫做华夏大地,所有的中华儿女都自称是黄帝的子孙。
NO2. 越王勾践vs吴王夫差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最先忍辱负重以图报复的却是夫差。檇李一战,夫差的父亲阖闾被勾践打败,受伤身亡。临死前嘱咐夫差一定要为自己报仇,从此拉开了夫差与勾践长达20余年的恩怨。
2年后,夫差兴兵南征,夫椒之战,吴军几乎全歼越军。就在越国唾手可得之际,夫差却答应了勾践的投降请求,给了死对头以喘息之机。之后的几年间,勾践象奴隶一样侍奉着夫差,把仇恨深深埋在了自己的心里。麻痹的夫差最后还是放勾践回了国。死中得活的勾践励精图治,准备了整整20年,终于等到了报复的机会,一举全歼了吴军,把夫差逼到了绝路。
天真的夫差希望勾践象当年自己放过他一马那样放吴国一马。可比他老辣、阴狠得多的勾践根本不给他任何机会。夫差在绝望中自杀,结束了两人长达20余年的争斗。
NO3. 孙膑vs庞涓
传说中,两人同时受业于世外高人鬼谷子,但阴险的庞涓深知师弟孙膑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所以下山之后,他时刻关注着孙膑的去向。在魏国,庞涓受到了魏王的重用,指挥着魏军横行中原,战无不胜。
但当他听说师弟孙膑下山的消息之后,就将他骗到了魏国,对他展开了一系列的迫害。被挖去膝盖骨的孙膑利用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师兄的魔爪,来到了齐国。
从此师兄弟二人利用齐、魏两个大国的军队上演了一场斗智的好戏。最终心术不正的师兄在马陵道中了师弟的埋伏,全军覆没,自杀身亡。
NO4. 苏秦vs张仪
实际上此二人到没有直接进行过对抗,但他们的政治主张却是水火不容、针锋相对的。一个是倡导六国合纵一致抗秦,一个则是鼓吹连横与秦国结盟。在战国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两个完全相左的主张几乎决定着战国七雄的命运。
苏秦合纵六国,最终促成六国的盟约,六国全都任命他为相国,并承诺共同对付强秦,这使得秦国20多年不敢出函谷关。而当苏秦死后,张仪往来于东方六国,用自己的伶牙利齿瓦解了六国的联盟,为秦国取得对山东六国压倒性的军事优势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将老学友、老对头的成绩一笔勾销。
NO5. 刘秀vs王莽
一个是处心积虑数十年终于代汉自立的阴谋家,一个是以汉室宗亲自诩、一心要恢复故国的少年豪杰。两人自始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因此在反莽起义一开始,刘秀就跟他的大哥刘縯在南阳起兵响应。
虽然刘秀并不是反莽的主力,但昆阳一战却让他成为了敲响新莽王朝丧钟的人,他仅以万余兵力战胜了莽军40多万大军,消灭了王莽最后的主力,从而最终导致了新莽王朝的灭亡。
刘秀与王莽之间的争斗在民间传说中流传得更广,甚至许多地名都与这两个死对头有关
NO6.刘邦vs项羽
鸿门宴、楚河汉界、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典故都是刘邦和项羽这对老冤家奉献的。这对曾经的结拜兄弟,为了江山大大出手,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双方都曾被双方逼得九死一生。
最终还是老辣的刘邦计高一筹,迫使自己的义弟在上演了一幕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之后,横剑自刎在乌江边!
NO7.诸葛亮vs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周瑜死时,曾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含恨而终。其实这句话应改成诸葛亮来说:“既生亮,何生懿”。在后曹操、后刘备时代的三国,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是最精彩的部分。假设魏国没有司马懿,恐怕诸葛亮早就突破了祁山防线,北进中原了。而弱小的蜀国若没有诸葛丞相,可能刘禅也没机会安安稳稳当了40多年的皇帝。两个人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上演像“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样的好戏!
NO8. 牛僧孺vs李德裕
公元808年,制科考试,年轻气盛的考生牛僧孺写下了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矛头直指当朝宰相李吉甫。位高权重的李吉甫立即让考官取消了牛僧孺的考籍。
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朝中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李吉甫的专横,没办法,为了平息众议,唐宪宗只得将李吉甫外放到地方,而这个李吉甫就是李德裕的父亲。这件事也成为了李德裕与牛僧孺长达40年争斗的导火索。在后来的唐朝官场上,牛李两党交替掌权,相互攻伐,斗得你死我活。最终在唐宣宗时,李德裕被贬到海南,牛僧孺病故,才结束了这场历经五朝、长达40余年的党争。
NO9.岳飞vs金兀术
在民间传说中,他们一个是金翅大鹏转世,一个是赤须龙再来。去除神化的部分,他们两个人都称得上是盖世的英雄人物。很难想像暗弱的南宋如果没有岳飞会是什么样子。
同样道理,曾经动摇过的金国如果没有金兀术,恐怕也无法完成占领中原的宏图大业。牛头山、郾城、朱仙镇……这些地方都因为见证了他们的对决而变得不朽。
军事上两人各有千秋,唯一不同的是在金兀术的履历中有“政治家”这个头衔,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政治手腕,让他的特工——秦桧用卑鄙的手段解决了岳飞。最终金兀术获得自己想要的胜利和土地,而他的对手岳飞赢得了千百年来无数百姓的景仰与爱戴。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小甲有话说:首先谢谢你气质这么美还来看我的文章~喜欢小甲的亲们可以关注一下,每天都会更新好文章哦!~有想吐槽的可以尽情的在下方吐槽,小甲在下方评论区等大家哦~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