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发布时间: 2023-09-22 08:01: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6

土司和流官分别是什么?土司是指古代中国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也被称为土官,主要负责管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等事务。土司的职位通常...

土司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土司和流官分别是什么?

土司是指古代中国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也被称为土官,主要负责管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等事务。土司的职位通常由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担任,他们世袭罔替,即父亲传位给儿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土司制度最早出现在元朝时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流官是指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官员,与土官不同,流官的职位不是世袭的,而是由朝廷根据需要选派。流官的职责是代表中央政府管理地方行政、财政、司法等事务。流官制度最早出现在明朝时期,清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流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总的来说,土司和流官都是古代中国地方官员,但两者在官职性质、选拔方式、管理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不是有什么"改土归流"么??不懂..

解析:

土官和流官都是地方官员。

土官:地方少数民族首领,经中央任命,世袭。

流官:中央委派的,可以理解为“流动的”。

元明清均有土司制度,清朝改土归流。

恩施的土司制度是从那个年代实行的

自元朝开始,恩施地区实行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也称“土官制度”。统治者当时在恩施推行的土司制度,是为了“以夷制夷”,也是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管理统治的羁縻制度。土司由朝廷颁发印信,每年需向朝廷进贡,并有征调赋役的义务。土司实际上就是本地的土皇帝,其地位世代相袭以保持独家统治特权。他们掌握着军、政、经济、文化及诉讼、刑罚等。政治上依靠封建王朝,册封世袭,划疆分治,军事上实行土兵制度,以种官田、服兵役的方式把农奴组织成土官武装。在土司制度下的百姓皆为农奴,他们没有土地,除了为土司提供繁重的无偿劳役和当土兵外,还要向土司缴纳或进贡各种实物。这种封建农奴制,就是土司制度的经济基础。

恩施地区土司以明代为最盛时期,当时的大小土司35个,其中宣抚司4个,安抚司9个,长官司17个,蛮夷长官司5个,这些土司的品级也时有变动,有时为宣慰司,有时为宣抚司、安抚司、或降为长官司。明末清初土司制度走向衰落,清王朝在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后,土官制度方宣告结束。

恩施地区土司制度存在数百年之久,如今仍有丰富的土司文化遗存,主要有墓葬、遗址和文物等。如久负盛名的唐崖土司皇城、容美土司保留下来的万人洞、万全洞、九峰桥、百顺桥等。在这众多的土司遗存中,唐崖土司皇城遗址是目前全国土司历史文化古迹中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之一。该遗址依山傍水,气势恢弘,其占地面积1500余亩,拥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共历经了三朝四百余年。明天启年间朝廷赐建的“荆南雄镇、楚蜀屏翰”的牌坊位于土司城中央,威严的土司墓位于土司城后部的玄武山下,墓门外石刻精美,厅门壁嵌有八扇石门,后部为灵寝,并排四间,整墓全石结构,其精雕细刻堪称土墓之冠,显示出了土家族独特的墓葬文化,它将恩施州民族历史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

在近十几年的抢救性发掘和收集、整理过程中,发现了大量高价值的文物,其中有施南土司以金凤冠为代表的各种文物78件和以容美土司的“河图洛书”、“大日如来佛”、“土司大铜钟”、“土司官印”为代表的文物近千余件。这一大批文物已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为国家级珍贵文物。

恩施地区土司制度是一种封建领主制度,虽比封建制度落后,但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人了解历史上的土司王朝吗

元朝始置。

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首领,土司的职位可以世袭,但是袭官需要获得朝廷的批准。

元朝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三种武官职务。

明朝与清朝沿置土司,自明朝起,增加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三种文官职务。

土司对朝廷承担一定的赋役、并按照朝廷的征发令提供军队;对内维持其作为部族首领的统治权利。

清朝雍正年间,开始了改土归流的改革进程,将世袭的土司改为由朝廷任免的流官,所谓流官,是指任职者来来去去、不断流动的意思。

为了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清朝发动了对少数民族的多次战争,但是土司制度直到清朝结束也没有完全消失,中华民国时期宁夏、青海一带的马步芳武装接受民国政府的任命,但对于其辖地仍然自行管辖,实际上和前朝的土司制度没有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剿匪、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等阶段,土司制度彻底被废除。

土司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土司对当时的社会有何影响呢

土司制度主要作用就是对少数民族进行统一管理,这个制度最早从元朝开始启用。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就是强化中央对少数民族的管辖,促进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曾存在了上千年的土司制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其实土司制度真正的形成于宋元时期,土司制度主要针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在明朝的时候最繁盛,崩溃于清代,结束于20世纪初,如果从唐朝的萌芽时期算起的话,大概有100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会产生土司制度,跟中国的华夷观念有关系,中国古代汉人群居于中原,因为中原的文化发达,相较于周边的游牧民族或者少数民族要发达的多,因此产生了以文明礼仪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这就是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华夷观念,我们经常会听到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的说法其实就是区分华夷的一种说法。

其实,历来区分华夷的标准也不同,最早的时候曾经以文明的先进程度和民族来划分,比如在周时期就是两种同时进行。秦朝以后,区分华夷的标准逐渐转变,以文化认同来区分华夏,只要认同华夏文化的都可以算作是中华,不认同的就是夷,所以有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都以中华自居。

统一王朝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最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有效的统治,在汉朝的时候采取了很多种方式,比如和亲、互市、朝贡等。最有效的还是朝贡,有了朝贡,和亲、互市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所以汉朝统治者经常封少数民族首领为王、候、长等,这种方式一直沿用到清朝,只不过在唐朝的时候发生了变化,唐朝由于地图疆域广大,而且对于有些小的部落直接灭国进行统治,而对于大的部落或者国家则不行,于是唐朝对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采行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开放贸易。

什么是羁縻政策呢?《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有解释:“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实行羁縻政策的地区名义上从属朝廷,实际由当地原住民首领自行统治。这样就有了区分,封藩王的属于藩属国,而羁縻统治则名义上也属于大唐统治了,这就比藩属国更进一步了,这种羁縻统治在宋元明清时候正式成为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与朝廷官职是有本质不同的,虽然都是朝廷命官,土司职位可以世袭,不过袭官需要获得朝廷批准。土司对朝廷承担一定的税金、傜役、并按照朝廷的敕令提供军队;对内维持其作为部族首领的统治权力。元朝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抚使及安抚使三种武官职务,而明朝就更多了,《明史·职官志一》有记载:“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从三品)之袭替,胥从其俗。附寨之官,自都督至镇抚,凡十四等,皆以诰敕辨其伪冒。”

土司如果好好听中央朝廷的话,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比如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设置广西庆远府永顺正长官司就是如此,自设置以后共十九任世袭长官,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改土归流,历时408年,也就是说这个家族当了400多年的土皇帝,而且还是天高皇帝远的那种。

土司制度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也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智慧,是在无形中促进民族融合,让这些少数民族从意识上认同自己是是朝廷的子民。

本文标题: 土司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280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济癫这个酒肉和尚凭什么名传后世中国古代有没有投票制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