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秦琼和尉迟恭,为什么会变成门神呢?李世民自太原首义后,一生征战,破刘武周、灭王世充、平窦建德、剿刘黑闼,从无惧色,曾和尉...
唐朝名将秦琼和尉迟恭,为什么会变成门神呢?
李世民自太原首义后,一生征战,破刘武周、灭王世充、平窦建德、剿刘黑闼,从无惧色,曾和尉迟敬德率四骑勇往窦建德营寨抵近侦察,欺人太甚,后遭窦部五千骑追击,随从士兵面色大变,李世民张弓拉箭一连射死数人,尉迟恭横槊干掉十余人,窦部不敢追击。征战多年,李世民有多匹坐骑战死。李世民的谋略、勇敢冠于天下。
晚年,李世民因为风疾(估计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一类)的折磨,肉体上极为痛苦;加之玄武门之变,射杀哥哥李建成、灭掉弟弟齐王李元吉,杀光侄子十几位,精神上也极为痛苦,老是梦见兄弟、侄子、侯君集及隋灭反王来找他索命。李世民常常惊恐不安。
魏征等建议派李世民的两员猛将秦琼、尉迟恭一人执锏、一人执鞭站立宫门前,李世民顿感心安。但秦琼、尉迟恭为朝廷重臣,公务繁忙,不可能天天为太宗当侍卫,再说叔宝因战伤体质较弱,想天天站也站不动呀!办法总比困难多,谋臣们马上想出办法:照秦叔宝、尉迟恭的样子画成像贴在宫门上就行。
于是秦叔宝、尉迟恭就贴上了门,从此李世民心安了不少。慢慢的,这一习俗从宫廷传到民间,门神正式产生!
那么李世民手下猛将如云,为什么独独选中叔宝、敬德呢?下面我简介一下两人的骠悍。
秦叔宝,原是隋将,先后跟从过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李密、李世民,626年,授唐左武卫大将军、徐州都督、翼国公,后追封胡国公。
他在名将来护儿手下当下级军官时,母亲去世,来护儿派人吊唁,帐中将领不解,来护儿说:秦琼骁勇彪悍,有志向,人品一流,将来定会飞黄腾达,不会永远卑微。大业八年(612年)卢明月在下邳造反,他随张须陀率几万人讨伐,须陀料定自己粮尽撤退,卢明月必穷追,老营空虚,正好突袭,诸将色变,秦琼、罗士信请命,一战成名。
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杀杨广,七月秦琼作为帐内骠骑随李密与之战于黎阳童山,李密中流矢负伤、左右杀散,秦叔宝收散兵,击败宇文化及。同年九月,他投奔王世充,任龙骧大将军,唐武德二年,王世充称帝、处死裴仁基,秦琼投唐,任秦王府马军总管。
武德三年,随秦王讨刘武周手下宋金刚,唐永安王李孝基已经战败,唐将唐俭、于筠、行军总管刘世让被俘,李世民讨平了,赐金瓶给立下奇功的秦叔宝。拜右三统军,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封上柱国。
为什么门神像要贴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
起源一个传说。
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业其间杀人无数,既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李世民惧之,受不住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果然无事。
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
扩展资料:
秦琼与尉迟敬德这二位大将的确曾经被太宗皇帝下诏绘制成了图像,只不过没有像神话故事里那样将二位封为“御用保安”张贴在宫门口,而是被珍藏于凌烟阁中,凌烟阁是唐代专门存放有功之臣画像的地方。
古时候的人也真有趣,将小说故事情节搬到现实中来当“事实”,由于古人的有趣,后人的跟风,于是秦叔宝、尉迟恭二人便“转型”为流传最广的门神,一直流传至今。
民间多为平凡之命门户,贴门神所持兵器应背向以消减锋芒,大富大贵之命门户,贴门神所持兵器正向更增威严之气。祈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门神
门神为什么是秦琼和尉迟恭?
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王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为了赌胜,胡乱施放雨水,犯了天条,玉帝要将他斩首,派魏徵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李世民为他说情,李世民满口答应。第二天,李世民宣魏徵入朝,并把魏徵留下来,同他下围棋。
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徵打起了瞌睡,梦中灵魂出窍斩了老龙。老龙阴魂不散,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天天到宫里来捣乱,闹得李世民六神不安。魏徵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在前门闹了。
可没过几天,那老龙又在宫殿后门来找李世民算帐,魏徵于是抱剑为李世民守后门,这样老龙才再也不敢来闹了。李世民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秦琼、尉迟恭两人之像贴在宫前门口,画了魏徵画像贴于后门,结果照样管用。
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尉迟恭与魏徵便成了门神,双门左右贴秦琼和尉迟恭,单门贴魏徵。
魏征的故事
魏征,是我国唐朝时候非常有名的人,他在为臣之道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对政治的稳定也是一个定心丸,他的种种伟大事迹不仅在当时敲着重要的警钟,促进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而且对现代的作用也是影响深远,所以魏征的故事震撼古今。
魏征只要是自己觉得的可行的想法,就一定是冒死去说,从不在背后去讨论,这是他非常值得人尊敬的一点。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找来长孙无忌问话,说每次魏征给他提意见的时候,只要哪次没有接受,魏征便是不答应不罢休,非要李世民去答应他,问长孙无忌这是什么原因。
当时魏征也在一边,然而还没等长孙无忌回答,魏征就开始说如果皇帝做事不对,我肯定要说真话,如果皇帝不愿意听我的话,岂不是违背了我当初要说真话的誓言了吗?
当时唐太宗说可以私下说,这个时候魏征又跳出来说如果私下说,那就是私下一套,就是欺骗人了,欺骗人的事情我不做,这是小人行为。魏征就这么露骨的表达着他自己的观点,着实让人佩服。
魏征主张取信于民,他认为不能朝令夕改,在政事上,他觉得兵不在多而在精,不能为了战况就私下去招募那种年龄很小的人,他觉得这是对不起老百姓。唐太宗虽然觉得言辞刻薄,但是心中还是高兴,于是便采纳了他的想法,同时也表扬了魏征。
魏征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这样的精神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也起着不能替代的作用。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