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是干什么的地方天坛是皇帝祭祀的,那地坛呢?地坛公园是明清时期皇帝祭祀“皇地祗神”的场所,园内有众多的明清时期古建筑,还有祭祀...
地坛是干什么的地方
天坛是皇帝祭祀的,那地坛呢?祭祀文化:
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清乾隆七年额定地坛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小时之久。如此大的活动量对帝王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所以皇帝到年迈体衰时,一般不亲诣致祭,而派遣亲王或皇子代为行礼。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中亲诣地坛致祭26次,而后21年则全部由亲王、皇子代祭。
祭地活动:
祭地活动源于远古。据文字记载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载: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招地于泽中方丘)。起初,是由于文化知识水平所限,人们尚不能认识与驾驭自然及社会力量,对自然界的众多事物现象(诸如生老病死、穷富苦乐、风云雨电、水火灾害等)解释不了,渐次产生虚幻、梦幻,集众人之幻,就臆想出超自然的什么“神鬼”,出现神宗迷信,把万物归宿于天地神鬼的造化安排,若遇不解之事就求救天地神鬼给以保佑和恩赐,臆造出“皇天”、“地祇”掌管天、地之一切,是至高无上的。
后来,封建君王就利用这些进一步迷惑百姓,当作统治工具。君王为抬高其自身,维护其统治,又编出“天地君亲师”,为“五尊”,把自己置于天地之下,亲师庶民之上,封自己为“天子”,宣扬自己当皇帝是天地造化、祖宗功德。为表谢恩与求助,就出现了拜谢与祈祷天地神之礼仪。到周代就形成了一整套礼仪制度,曰《周礼》。
明清帝王承袭《周礼》之制,每逢阴历夏至凌晨,皇帝亲诣此台条招“皇地祇”、“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及本朝“先帝”之神位,曰“大祀方泽”(古时祀典分大祀、中祀、群祀三等级)。每逢国有大事(如皇上登极、大婚、册封帝后、大战获胜、宫廷坛庙殿字修缮的开工竣工等),皇帝派亲王到此代行“祭告”礼。礼仪比“大祀”稍简。
地坛庙会:
地坛庙会始办于1985年,至2008年已成功举办了22届,一届胜似一届,以较高的艺术品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享誉中外,其胜景被称为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和中国的狂欢节。庙会以古坛风貌作为依托,注重民族、民间、民俗特色,充分发掘传统庙会的文化内涵,突出“民俗韵、世界风、奥运情”三大元素。
为什么地坛在北 天坛在南?
中国古人不是应该以北为尊,以天为尊吗?为什么地坛在天坛的北面呢??据先天八卦来看,乾上坤下,乾南坤北。乾代表天,坤代表地,所以天坛在南,地坛在北。
有坐北朝南这个词 一定是迎着风水好的地方不可能是背着的
住宅所在地要富足,不宜贫瘠、荒废、杂乱,这在风水学上有何讲究?
房子周围的环境很重要。周边环境不是特指绿化、江山,一般也包括周边的设施、单位和功能,最好是富饶,不要荒芜、浪费、无序。周围环境要干净安静。最好不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干扰和附近经过的高压线等,如工业区噪声较大,对人们的睡眠影响较大。
如果时间长,就会影响食欲和健康。噪音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比成年人大。它可以降低听觉器官的敏感度。噪声是一种对大脑的恶性刺激,它使儿童的学习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另外,房子周围不宜有高压线或发电厂,因为高大的变压器需要为每户提供电力,所以其内部需要连续工作。当电源工作时,会产生磁场,引起各种疾病,危害家庭成员的健康。
从纯风水的角度看,中国始终可以采用“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定位方法,所以右边的门在西边,左边的门在东边。南方干燥,天空被称为,北方被称为坤,土地被称为。所以北京天坛在南,地坛在北。
这也是坐在地上看天空的意思。古人过去常观察天、北、南、南、地、南、北。俗话说“天、南、地、北”就是从这里来的,这与现在人们从北、南、左、西、右、东看地图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不管是地理还是风水,这个北上。它不能以任何方式连接。说北京的北方城市比其他城市优越是一大禁忌。一方面,把阳宅当阴宅是大忌,北方在上下两个方向上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几千年来一直没有称之为上位置。
住宅周围的环境很重要,周围环境并不是专指绿化、河流和山脉,还包括周围的设施、单位以及这个区域的功能。总的来说,住宅所在地最好要富足,不宜贫瘠、荒废、杂乱。周围环境要比较干净和安静,最好附近没有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也没有噪音干扰和高压线路经过。
比如,工业区的噪声比较大,而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较大,时间长了,则会影响食欲及健康。噪音对儿童的健康危害比成人更大,它能使听觉器官的敏感性降低。
噪音对大脑是一种恶性刺激,使孩子的学习能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另外,住宅周围也不宜有高压线或电厂等,因为高大的变压器要提供各家各户用电,所以它的内部需不停地工作。电源在工作时会产生磁场,会造成各种疾病,不利家人的身体健康
从纯风水的角度讲,中国可一直沿用的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定位方法,
所以北京的城门中右安门在西,左安门在东。南为乾,谓之天,北为坤,谓之地,所以北京天坛在南,地坛在北,
君王坐北朝南,也是坐地观天之意。古人观天象上北下南,观地象上南下北,俗话所说的“天南地北”正是源自于此,
与人们现在认识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看地图方法正好相反。所以无论地理还是风水上,这北方和上位,
是无论如何也联系不上的。说北京北城是上风上水,一方面拿阳宅当阴宅说,实为大忌,另一方面,
北方在上下方位中一直处于下位,数千年来都没有称过是上位。
天坛和地坛的区别
地坛和天坛区别有两个,一个是祭祀的对象不同,另一个则是祭祀的含义不同。
1、祭祀的对象不同
所谓天坛和地坛祭祀的对象不同指的就是,天坛是向天祭祀,而地坛是向大地祭祀。不过这两个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祭祀和祈祷。据了解,天坛是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街东侧的天坛公园。建筑面积达2730,000平方米。天坛是明朝永乐18年(1420)修建的。其占地面积是故宫的四倍,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座神坛的总称,由两座坛墙组成,由两座坛墙组成,南为正方形,为天圆之地。
2、祭祀的含义不同
天坛指的就是祭天,而地坛指的就是祭地,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皇帝在天坛祭天,目的就是祈祷自己家的房主能够秉承天意,顺治国家;而祭地也是皇帝向大地祈祷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风调雨顺,所以说这两者之间的含义不同。
扩展资料:
据史料记载,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地坛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组成的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清乾隆七年(1742年)额定地坛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小时之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