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对中国印象最深的王朝不是大汉大唐,是哪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元朝。汉朝和唐朝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让西方的国家认识了...
西方人对中国印象最深的王朝不是大汉大唐,是哪一个王朝?
这个王朝是元朝。汉朝和唐朝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让西方的国家认识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元朝在军事上征服了西方的国家,也让他们真正的见识到中国封建王朝的强大。古代的封建王朝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时的封建制度虽然有很大的缺点, 但是在文明并不发达的古代,还是较为先进的。在中国进入封建王朝时代的同时,其他的国家还是奴隶时代,元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巅峰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王朝领土最大的朝代。
元朝的创建者是忽必烈,但是在成吉思汗的时候,统一国家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元朝最前期最强大的就是军事,他们的蒙古骑兵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兵种,很多强大的少数民族起义都被元朝强大的军事实力镇压,同时也让许多国家选择臣服。
元朝曾经用自己的军队打到了欧洲地区。元朝的影响实在是太广泛深远,他们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实力,蒙古是一个好战的民族,他们在欧洲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对手,元朝这样横跨亚欧大陆 ,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朝代。
成吉思汗所率领的蒙古铁骑的理念就是一个,打到别人服为止。蒙古骑兵经过的地方几乎是寸草不生,人烟罕至。大元王朝的上到统治者只重视军事,在治理国家是国内什么高明的手段,元朝几乎没有出过什么明君圣主,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的蒙古骑兵。元朝建立的时间并不长,没几年就被大明的朱元璋给轰出了北京。
揭中国历史上有哪两个最荒唐的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朝代名,估计受到了上天的诅咒
纵观中国历史各朝各代,确定国号肯定是第一大事。如果取得不好,王朝短命不说,在历史记载中也不好听。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隋’,虽然普六茹坚把‘随’的走之去掉了,还是没改掉短命的基因,在杨广治下二世而亡。
有些名字就好听好记,寓意不错。比如我们汉族名字的来源‘汉’,本意是银河。在诗经中,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维天有汉,监亦有光’等诗句。
秦末刘邦的封地在汉中郡,故称‘汉王’。而汉中郡则因汉水得名,此河与银河夏季走向一致,称为地上的银河-汉。在古人的认知中,横亘天空的银河与横卧黄河长江之间的汉水,形成天地对应关系。
所以,汉族其实是‘银河之族’,格言‘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很应景。
哈哈,开个玩笑。
很多朝代名因为涵意优美,意义重大,常被不同的开国君主使用。再比如‘汉’,历史上有西汉(刘邦)、东汉(刘秀)、蜀汉(刘备)、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成汉(李寿)、赵汉(刘渊)、陈汉(陈友谅)等多个政权。
但有一个朝代名,虽上承古国,但使用者常遭遇厄运,国祚短暂,甚至子孙遭屠,可谓悲催。
这就是‘周’,下面细细盘点一番。
经周文王励精图治、武王伐纣后,正式确立周朝对全国的分封统治。统治者被尊为天子,西周传十二王,历二百余年,治世良多,寿终正寝。
文武二王在儒家眼里同尧舜圣君并列,是倍受儒家推崇的理想君王,是儒家政治价值观的君王楷模,也是历代帝王向往追求和效法的对象,所以赋予了‘周’这个国号很大的期许。
但这个国号应该是遭到了诅咒,比如西周灭亡后,东周就问题多多了。
东周天子威望迅速降低,统治辖区不及普通的诸侯国一半,形同虚设。虽然东周维持500余年,但天子太没存在感。
那时登上历史舞台的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诸侯强力,周天子近乎傀儡,想必无比憋屈。
后来秦王灭周,一点难度都没有。能数得上的东周天子,估计一个都没有。
这里讲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和五代十国的‘后周’,这两个周朝有很多相似性。
首先,都很短命。
北魏权臣宇文泰在乱世中抓住机会,建立西魏。其子宇文觉于公元557年受禅于西魏恭帝,建号为周,历史称为‘北周’。但24年后的581年,杨坚篡位,北周灭亡。
后周更短,只有10年。951年正月,郭威黄袍加身,灭汉开国为‘周’,历史称为‘后周’。但960年,赵匡胤来了同样一出,发动陈桥兵变,灭周建宋。10年历三帝,这个王朝实在短命的可怜。
其次,都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泰四子,他的两个哥哥宇文觉和宇文毓均被权臣宇文护毒死,宇文邕韬光养晦,私下积蓄力量,一举干掉宇文护,收大权在手。
掌权后武帝尊儒家抑道家,励精图治,恢复生产。针对当时佛教寺庙占有大量土地、阻碍生产等现象,宇文邕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很深。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使国力大大增强。
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后,武帝两次亲征,灭掉北齐,统一北方,结束了自东西魏分裂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
后周则有世宗柴荣。柴荣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也是外甥),郭威诸子均被后汉杀掉,柴荣登基为帝,为世宗。
周世宗推崇儒家,采用均田制,恢复生产,与宇文邕类似,世宗也开展了灭佛运动。
显德二年(955年),世宗颁诏裁减僧尼,拆毁佛寺,严禁私度僧尼,规定除了政府审核确定可以保留的寺院外,其余一律拆毁。
北周武帝与后周世宗采取灭佛运动,对佛教打击很大,佛教将这两次行动与魏太武帝、唐武宗等另外两次打击佛教的行动并列,称之为“三武一宗之祸”。
政治清明之下,后周国力迅速增强。其后世宗柴荣东征西伐,南征北战,短短六年,抗北汉、灭南唐,甚至一度打到幽云十六州,使后周成为五代最强大的政权。
最后,雄主均早逝,留下孤儿寡母被篡。
宣政元年(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诸军伐突厥,后因病诏停,当年病逝,年仅36岁,传位长子宇文赟。
宇文赟病死后,周静帝宇文衍即位,左丞相杨坚专政。 杨坚的女儿是宇文赟的皇后,也就是说周静帝是杨坚的外孙。
杨坚以外戚身份控制朝政,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改国号隋,篡了外孙的皇位。
杨坚在掌权和篡位过程中,先后诛杀北周多个鲜卑酋长及宇文氏贵族,杀宇文泰子孙25家,灭诸王,几乎屠灭了整个宇文氏。
后周同样悲催,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对契丹用兵,亲率大军自直抵沧州。契丹军非逃即降,后周军队势如破竹。
正当周世宗准备向幽州进军时,身染重病,班师回朝。夏天,周世宗病逝于汴梁,终年三十九岁。
即位的周恭帝柴宗训只有七岁,第二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军情,率领大军行至陈桥发动兵变。几乎未有任何抵抗,恭帝禅位,赵匡胤建宋。
当然,赵匡胤没有把事情做绝,留了柴宗训的性命。《水浒传》中的柴大官人柴进,仗义疏财,就是后周柴氏的后人。
这两个周朝,本来发展势头良好,可雄才伟略的君主均暴病而亡,打下统一的基础却被别人摘了果子。
这个‘周’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统朝代,但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建立者和统治者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称为‘武周’。
武则天掌握政权多年后,690年正式即位皇帝,因为武则天号称师承贞观,以文王之后自许,所以建号为周。
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可称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英主,执政期间,推行均田制,促进农业生产,人口大幅增加。
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后期知人善任,名臣有狄仁杰,“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等。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北庭都护府。
武则天是唐朝李家的媳妇,儿子姓李,所以难以将皇位传给自己本家的侄子辈,可谓先天不足。
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柬之联合将领逼武则天下台,奉皇太子李显复位,尊武皇为则天大圣皇帝,是为神龙政变。二月,复国号为唐,武周灭亡。
武则天死后,武氏子孙又掌权几年。后来卷入唐朝宗室的几次政变,几乎死绝。
这个周朝,昙花一现,只一代历时15年,离周文王的西周,差了十万八千里。
还有一个周朝,就当是历史上的笑话了,这就是吴三桂起兵反叛清朝时,建立的‘吴周’。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汉奸,吴三桂先后背叛明朝和清朝,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康熙12年(1673年),康熙下令撤藩,吴三桂联合另外两藩发动叛乱,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
一开始进展不错,但不得民心,在清朝重压下逐渐失势。可能想过把瘾,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
同年秋在长沙病死,真是过把瘾就死。
其孙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围困昆明,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周政权灭亡,历时三年。
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
吴三桂用国号‘周’,本来是向往文王武王的武功韬略,但汉奸之名怎么都不得民心。
‘周’这个国号在帝王将相和士子庶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周朝的强盛和仁德也一直鼓舞统治者,发奋图强励精图治。
可这些以‘周’为国名的朝代,除了西周之外,要不发育不全,要不国祚短暂,应该是名字遭到了上天的诅咒。
虽然有统治者知人善用、顺应潮流、体恤百姓,但天命不在。
最悲惨的当属皇族宗室,除了后周柴氏子孙因为赵匡胤的仁慈活了下来,其他宗室基本被屠戮干净,真是何苦生在帝王家。
《一年6万美元,普通学渣如何拿到美国博士全奖》
《江歌案-别让民意越过了法律》
《我为什么反对减负和素质教育》
《战争与股市,人性贪婪最直观的展现》
你认为中国哪个历史时期最风云变幻,乱世抑或繁华,请详细的介绍一下那个朝代~
包括文化的兴起,风俗,著名的历史事件......总之越详细越好,这是我有用的,如果满意,就会追加~宋朝是赵匡胤通过兵变建立的,他自己对兵变在本朝发生非常顾忌,于是“杯酒释兵权”夺了武将们的兵权,让他们只能带兵作战,而不能拥兵和调兵,消除了唐朝时的藩镇割据,对江山的稳固确实意义重大,北宋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但是宋朝的这种策略也同时造成了军事羸弱,防务松弛,变动较大,加之宋时四周强敌环伺。宋朝与这些国家交战鲜有胜绩,偶有胜绩宋朝统治者也是选择与敌国签约纳贡,所以整个北宋边疆一直不平静,而统治者对此也是得过且过。终于等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其实宋朝武将辈出,宗泽、韩世忠、岳飞都是精忠报国、有勇有谋的虎将,然而南宋统治者安于现状,继续选择向敌国称臣,苟且偷生。宋朝从960年北宋建国到1279年南宋灭亡,跨越了300多年,存在的时间相当的长,但是国家周边一直有强敌虎视,所以战事不断,国防一直都是风云变幻。
宋朝也是一个相当“乱”的朝代,当然这里的乱不是国家内乱,而是社会思潮和统治思想。赵匡胤解除武将兵权,重用文官,在文化上比较开放。所以宋朝文风极重,儒学盛行,尊师重教,诞生了很多社会思想,如程朱理学。孕育了众多文学大家。宋朝没有宦官专政,但是朝中思想碰撞严重,思想派系明显。最有名的就是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能变法说明了统治者还算比较英明,但是很快被一司马光为首的敌派打压下去,这也说明了统治者自身思想就比较混乱。同时宋朝贼臣众多,蔡京、高俅、秦桧“鼎鼎有名”,新旧党派和社会思潮的混杂也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实力。造成了整个宋朝社会思想即开放又死板,统治思想争斗不休!
宋朝是封建王朝中最繁华的朝代。在唐朝发展过的基础上,开放的社会思想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高速发展,而且宋朝的造船技术在世界首屈一指,金融也比较发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交子”的出现。文学、艺术更是熠熠生辉。宋词、程朱理学、书画、还有一个让当今中国人民郁闷不已的的发明,那就是足球,史书记载的宋朝足球水平比现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水平都强。宋朝的科技同样让人称道,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是在宋朝发明或者开始推广应用的。
综上,宋朝算是一个国家军事风云变幻、社会思想开放、经济繁荣的朝代。唐朝军事强大,但同时藩镇割据,经济、文化还未繁荣到顶尖水平,宋朝接过了唐朝的发展,所以经济文化上超过了唐朝。而在元朝,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明朝的东厂。西厂、禺闷落后的八股文科举考试和清朝的大行文字狱还有闭关锁国都让我们觉到在宋朝亡国后,中国的封建制度就已经在停滞不前并且开始走下坡路了!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战争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一般认为有184年东汉黄巾之乱开始。这源自汉灵帝为解决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该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天下分裂。其他观点还有: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开始,这时东汉朝廷已经崩溃;208年赤壁之战后开始,这时三国鼎立形成雏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这段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后世常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期间,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明代罗贯中以这段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亚洲及世界各地,影响了这些地区。晋代陈寿所作《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颇有参考价值。直到今天,三国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耳熟能详,成为电视、电影或游戏题材之一。
[编辑本段]三国局面的形成
189年,灵帝驾崩,刘辩继位被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之兄何进联络袁绍,杀宦官蹇硕。绍、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绍又尽杀宦官之时,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卓之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卓入洛阳后,绍出奔冀州,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绍为盟主,相机进攻卓。190年,卓避关东兵锋,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193年长安兵变,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氏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卓入洛阳后,曹操逃至陈留,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献帝迁到许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屯田续资。200年,曹、袁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北方大部。207年,曹军出卢龙塞,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208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备之命,于柴桑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迫使曹军退回中原。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211年,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222年,汉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猇亭之战以后不久, 汉、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编辑本段]三国简介
魏
随着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220年正月,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得北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建立不久,政权开始腐败。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胜、毕轨、等人,改易朝典,排斥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爽屈服,并处死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变。后来,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251年)、毋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最繁华的话就属唐、宋了。
最繁华的话就属唐、宋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