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强大海军的建成需要哪些条件

发布时间: 2023-07-19 11:00: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哪些原因导致中国必须发展一支强大海军,来维护国家利益?石油等原料为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如果石油来源受到威胁,中国大陆经济...

一只强大海军的建成需要哪些条件

哪些原因导致中国必须发展一支强大海军,来维护国家利益?

石油等原料为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如果石油来源受到威胁,中国大陆经济必然受创严重。中国必须发展一支强大海军,保持海上交通线顺畅,维护国家利益。除了维护海上交通顺畅外,中国大陆沿海省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这些省份位于东海、黄海、南海,属于战略上的“第一岛链”,中国大陆基于国防安全,必须拥有一支强大海军,保护其沿海经济大省不会受到来自海上的攻击侵略。

印度说到2021年打造一支仅此于美国的海军,可能性大吗

  印度说到2021年将打造一支仅此于美国的海军,相信那一定是现代版的印度北洋水师!

  印度人在2009年的《印度日报》中曾自豪宣称:“印度海军的增长速度将是世界上最快的之一。现今拥有120艘军舰的印度海军是世界第五大海军。但在10年之后,印度海军的实力将仅次于美国。

  《印度日报》曾披露过印度庞大的造舰计划,文章中宣称:印度海军将在未来10年内增加125艘现代军舰和多艘潜艇,涵盖了国产的核潜艇、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等等。其中的32艘战舰和潜艇已经开始建造。

  届时,印度海军至少拥有三个航母编队,即维拉特号航母编队,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编队,印度自已建造的小型航母编队。这是印度自认可以当世界老二的理由。

  众所周所,在所有的军种中,建设大海军所花费的钱财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军种,印度人不惜血本的大规模的扩张海军,其目地是什么?很简单,那就是为了中国。印度方面曾明确表示,购买新航母将主要用于对抗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威胁。

  印度人深知,由于藏南问题,中印之战随时可能爆发战争,陆军与空军与中国相比,印度自感难言胜机,于是想在海上击败中国,截断中国的海上石油通道,从而在持久战中战胜中国。

  印度人甚至狂想到,中印开战之后,印度海军还可以绕过马六甲海峡,攻击中国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而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迫使中国政府做出妥协,这与鸦片战争中英国人从海上战胜清帝国的战略如出一辙。

  现实是中国海军已被视为世界第三大海上军事力量,仅次于美国与俄罗斯,无论从质上来看,还是从量上来看,都远超印度。他们的前海军司令曾经也公开有承认,印度海军实力其实不如中国的海军。

  事实上,印度人的说法,也仅仅是数量上的比较。且前提是中国不发展海军了。以印度现有的国力,及其发展趋势,印度的说法有些天真,也太过狂妄!印度始终不能认识到1962年的败因到底是什么!数量并不是海军的实力的唯一标志。

  一、印度的财力,将让其计划实现起来不堪重负。

  印度造船业太过落后,唯购买一途,一条军舰往往造价惊人,发展海军实在是烧钱,特别是航母的维护耗资巨大,印度却不能掌握航母的核心技术,包括舰载机的核心技术,即使有航母,也是受制于人,而在财政上却近似是个无底洞。

  二、印度海军发展局限众多,外购其实又是个死胡同。

  维拉特号航母,实在是爷爷级的老舰了。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是俄罗斯的垃圾品,俄罗斯还通过印度的钱培养了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印度自己的航母,有什么核心技术是他自己的?单说航母的防空,美国海军有宙斯盾系统,中国海军有中华神盾系统,印度海军又有什么?

  三、中国的海军力量与印度的海军力量结构并不相同。

  中国的海军力量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在水下,中国有非常可怕的潜艇力量,潜水艇对付航空母舰其实有着不对称的优势,只看到水面舰艇的数量比中国海军的多,就认为与中国为敌就可获胜了,印度人是不是太乐观了?况且质量上,印度所建的舰艇质量明显不如中国。战端一启,两国的战争潜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印军损耗后,难道继续在全世界采购?听听都是一个笑话!

  今日,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这是一个空天为王的世纪。

  可怜的印度还在做着与中国在海上搿搿手腕的想法,中国却从来不把印度作为假想敌!即便印度的计划顺利实现,印度的海军之实力也永远无法达到世界第二的高度。归根结底,军队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以印度的国防工业基础,要实现其计划,唯有外购一途,这个世界,能买来一个世界第二的海军吗?印度的大国雄心,应当得到尊重,印度终想走捷径的想法,让它永远只能是欲速而不达啊!印度始终认识不到1962年失败的战略错误!

  历史终将证明,印度不惜血打造的大海军,终究不过是一支现代版的印度北洋水师而已。

不可能,中国永远走在阿三前头,不然也不会叫阿三了

2021印度可以倾全国之力发展一只规模仅次于美军的海军,但战斗力……完全是二流,印度执意如此的话,会民不聊生,会国亡党灭。

中国的经济实力是印度的四倍,而且还在拉大,所以这个第二实际上必定是中国。

印度的造舰技术一直很落后,在中国全面采用模块化生产时,阿三的新航母居然是用几十年前的技术,先铺设龙骨……而且印度的武器系统、电子系统一直不过关

再者印度的军队是那么奇葩,陆军贪生怕死逃命比冲锋快,空军为比上年少摔几架飞机而自豪,军舰出事故沉没每年必发生,阁下觉得这样的军队恐怕连二流都算不上是吧

中国海军实力一直被人与日本比较。但实际上日本战斗力不如中国,甚至弱于韩国

日本的海军是不正常的畸形产物,由于美国禁止日本拥有远程大威力导弹,所以虽然规模巨大但战斗力得不到发挥。所以日本主要负责为美军反潜,和日本本土的区域防空。因此反舰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差劲。

中日交战,拼的是整体军力,中国几个波次的巡航导弹攻击就让日本的军港和基地不剩什么了,3个日本的防空导弹都不够拦截的。然后规模和战斗力两倍于日本空军的中国再上,最再后来是海军……陆军也不用登陆了

吹嘘日本海军战斗力强的只是一些只懂1+1=2、1=1的军盲,他们根本不懂舰艇是怎么战斗的。
  就现阶段的情况综合分析,这个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主要有几点原因:
  其一,完整的国防企业是一个国家军事装备的根本支柱,而印度海陆空三军自己的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薄弱,没有能力完整的生产自己的所需装备;
  其二,武器大量外购,不仅带来一定战斗力的提升,同时需要相应的保障,特别是西方和俄式装备都有反而给后勤带来压力;
  其三,印度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并不具备让其无限度发展装备的能力。
  综合来说,印度将会打造一支能够承担其国防任务的防御性海军,而不具备太强的进攻性,至于仅次于美国,那俄罗斯的海军准备放哪里。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笑翻了,吹牛不打草稿。看看三哥的造舰进度就知道了,加尔各答级在水里泡了九年才等来配套雷达,配套导弹还没到。造这么条7000吨的小盾级居然要十年,造价高达13亿美金。还没有区域防空能力
既有舰船的保养一塌糊涂,德里服役才多久,舰船状况已经一塌糊涂了
潜艇部队一年出13次事故,还自沉一艘
这样的海军还想仅次美国?
  且不说技术怎么样,仅规模达到仅次于美国海军就不可能做到。
  放眼世界各国海军,凡是强大的海军都有强大的造船工业作支撑,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都是如此。“30年陆军,50年空军,100年海军”,海军是需要长期投入建成的,强大是买不来的,强大的造船工业是舰艇的生产和维护的保证,是强大海军必须具备的条件。
  这里所说强大的造船工业并不是说产量,而是技术实力。举个例子,韩国:韩国造船业曾长期保持世界第一,而且韩国海军看起来还不错,可见民船基础强大会促进海军的发展。另外,“世宗大王”级驱逐舰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但韩国强大的造船工业只能造KDX-3的船壳,里面的东西基本都是进口的,可见民用船的技术和军用船技术,尤其是主力舰艇技术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民船基础没有不行,但只有民船基础也是不行的。
  再回到印度,印度连像样的民用船基础都不具备,且不说“强”的海军,“大”的海军要怎么建设?像中国现在这样下饺子一般地造军舰是可能做到仅次美国海军的,不过印度海军是没可能下饺子了,“加尔各答”级一造就是10年,中国的第二代盾舰都服役了它还没造完,这个道理就很显然了吧。

为什么必须拥有一支400万吨级的大海军

为什么必须拥有一支400万吨级的大海军

历史经验证明,拥有一支300万吨级的大舰队是可以进入世界级大海军的入门门槛。而人类历史上只有三家曾经越过这个门槛,不过历史发展到今天,其中有两家的实力已经严重削弱,海上霸权不复存在。只有超级大国海军的总吨位在全球仍然鹤立鸡群。大航海时代600年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不断的验证一个真理,这就是拥有海洋的民Z才拥有未来。不论是全面发展经济,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还是确保本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都需要大力进军海洋。历史也证明破坏性最严重的敌人入侵,一般也是从海洋上打过来的。因此说未来在于星辰大海。从外星上获取战略资源,最少还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但是全球海洋资源的开发开采还仅仅在起步阶段。由此可见海洋是多么重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是实现所有海洋大国梦的基本物质基础。

不过超级大国及其所谓的传统体系,已经称霸全球海洋300年以上,是绝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既得利益。虽然后来者没有必要主动上门挑战当今的全球霸主,但是所谓“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传统的全球霸主,总是习惯通过主动发动战争,来打断任何后来者的崛起过程,极力维护其现有的、对全球压迫和剥削的既有格局。因为无论从长远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这个小格局,还是从确保人类的整体和平与发展的这个全球性大格局来说,都必须建设一支实力强大的现代化超级海军,才是维护现实利益和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由之路。那么这支强大的现代化大海军,如何衡量其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呢?主要还是应该和超级大国的现有海军实力进行横向对比,仍然以整体吨位作为实力强弱的主要衡量对象。那么是否建设到前面提到的300万吨,越过这个全球化海军的基本门槛,就算是追赶成功,万事大吉了?

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单纯从纸面数据看,超级大国目前的海军总吨位,仍然有400万吨,甚至还要稍微超出一些。这样一来,所谓后来者的实际总吨位,就不应该少于超级大国现有的纸面总吨位。当然过去狼山也提到过多次,超级大国海军这个400万吨级上下的总吨位,其中有三分之一已经相当老旧。也就是不论水上还是水下的这部分舰种,都到了服役年限的安全极限,也就是水面舰艇的服役时间超过了40年;而水下核动力潜艇的服役年限超过了35年。甚至有部分舰艇,比如有至少10艘以上方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平均服役年限已经超过44年,都到了必须退役替换的时间。但是超级大国目前的造船工业设计建造实力和工作效率,又根本无法一对一地完成替换更新,因此这些过于老旧的舰船和潜艇,都已经长期停靠在码头上不再出海,但是为了纸面上对全球的威慑力,

仍然不进行退役;于是这部分已经彻底成了存在舰队。这部分的总吨位基本超过120万吨。另外还有一部分,就是虽然舰艇服役时间普遍不到30年,还算是处于基本年富力强的状态,但是由于综合预算不足;比如超级大国接近20艘之多的、普遍高达4万吨级的大型补给舰队目前已经长期停航节约资金。或者因为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技术问题,包括建造缺陷。比如像布什号这种从一开始就存在明显建造事故的航母,甚至也可以包括一直无法执行战备任务的所有福特级新航母。这些大型主战舰艇和补给舰队虽然都不算太老,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正常出海执行任务。这部分数量极大,甚至有160万吨以上。第三大类,就是超级大国海军目前还在全球呈现活跃状态的水面和水下的舰艇。主要包括不超过3艘的尼米兹级航母;最多25艘左右的神盾驱逐舰;不超过15艘的核潜艇,以及配套的其他辅助舰艇。

这部分是超级大国现实中继续全球存在和对外压制其他海军力量的一线工具,但是总量不会超过120万吨。这120万吨的活跃舰队,基本也是一旦遇到大的变化,超级大国海军在3到4个月内,可以动员的全部海军力量。另外160万吨级的停滞舰队,还有120万吨级的老旧舰队,其实都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重启,达到可以再次实战部署的状态。如果把某个事件的时间延长到半年,也就是180天,那么超级大国最多可以从160万吨级的停滞舰队中再拿出不超过40万吨的、后续启动的第二波舰队力量,也就相当于2个重启的航母战斗群。说到底,超级大国海军未来只有160万吨级的极限可用力量,总实力不超过4个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这就是超级大国在未来5到10年内可以动用的全部海上力量。这还是在事件时间延长的情况下。如果事件在不超过100天内就终结,那么超级大国海军最多可以动用100到120万吨,

也就是2到3个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来应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超级大国海军总纸面实力和实际可用实力之间的巨大落差。但这种情况,都是历史上的老大帝国发展到后期不可避免地惯有现象。任何老旧帝国到了后期,总有大批纸面上存在的军事力量长期吃空饷,实际上却不能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战斗力;最终结局就是把整个帝国吃垮。既然已经说明白了,超级大国作为现有的全球海洋霸主,真正能够动用的海上实力只有120到160万吨的级别,那么如果后起一方已经拥有300万吨级的全新舰队,岂不是直接比超级大国可以实际动用海上实力瞬间多出了一倍?这样就可以确保立于不败之地了吧。实际上这种看法,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所有历史上的现有霸主,并不单纯只有其本身是现有世界格局的既得利益方。任何既有霸主,

都会有一批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所谓盟友,也就是打手和跟班小弟。这部分势力也已经习惯了从霸主那里惯常分得一杯羹。由于这些跟班和小弟的整体实力都无法和全球超强直接对抗,不管这种超强是既有的,还是新崛起的。这些二三流的霸主盟友们,对此都是极为敏感的。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些传统霸主手下的小跟班,比传统霸主本身跳得更高,更热衷于去积极打压后起者。因此在计算全球海军实力对比时,不应该只计算超级大国本身,还要算上其他大大小小的所谓盟友,可能出动的干涉力量。如果霸主的极限动员能力是160万吨,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盟友合起来,还可以动员80到100万吨。本着料敌从宽的方针。那么可以算跟班们的总出动能力为100万吨。加上霸主本身的160万吨,这样就有260万吨。以后起一方的300万吨,对阵260万吨,并没有速胜的把握。

而如果有400万吨级的完整实力,那局面就完全改观了。可以先拿出两个130万吨级,在东西两大洋的战略方向,对干涉集团的全部260万吨进行一对一的拒止,然后还有另外的130万吨级,作为机动精锐,迅速压都东西任何方向上,都可以以2比1的绝对优势快速全歼对手。以现有的发展趋势看,想要拥有400万吨级的绝对优势实力,还必须再经历一个新的造舰高潮。

依据海权的六个要素,探讨如何发展我国强大海军(海权)?

如何发展自己的海权? 这是国内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海权包括海洋利益、海洋权利、海洋权力三个层面。
制海权,特别是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狭窄航道,
对于保持大国的地位至关重要。
并且,海权比陆权对世界事务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扩而言之,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
谁拥有了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
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从而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
海权的六个要素;
(一)地理位置:一国发展海权的前提是拥有出海口。孤悬于海外的岛国比海陆复合国更利于发展海权。一面临海好于两面向洋。如果一个国家坐落在便于进入公海的通道上,同时它还控制了一条世界主要贸易通道,显而易见,它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自然构造:漫长的海岸线、宽大的深水良港以及深入内地的大河,便于贸易的开展,是国家力量与财富的来源。然而,由于它们十分易于接近,如果不加以适当防卫的话,在战时将成为薄弱环节。
(三)领土范围:国家发展海上力量,必须要有一定面积的领土作为依托。一个国家人口的数量、海军的力量,要与领土的大小、资源及其分布状况、海岸线的长度和港口的数量相称。
(四)人口数量:人口总数和海事作业人数这些后备力量,关乎海上作战的持久力。因为他们可以为海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兵员。
(五)民族特征:善用海洋资源、富有冒险精神、追逐海外利益并热衷海外贸易的民族,其海运事业必然发达。
(六)政府性质与政策:在促进海权方面,民主政府与专制政府各有短长。民主政府更为持久而缓慢,专制政府更为迅速却难以持久。无论何种性质的政府都应当具有海洋意识、重视海权发展,并保持海洋政策的连续性。由于政府的政策和行为能对一国海权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明智的国家政策可以有效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之处。平时培育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国际贸易的广泛增长和国民海外逐利的倾向,并维持一支规模适当的海军力量。一国海军规模大小、基地数量应与其海运业的增长及其相关各种利益的重要性相称。

什么样的国家才能拥有强大的海权呢?

马汉提出了影响海权建设的六大因素。

1.地理位置

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必凭借陆地保卫自己,也不必在大陆上扩充领土。这样一来,同那些部分边界为陆地的国家相比,他们就可以一心一意向海洋发展。

2.自然形态

致力于海权的国家必须拥有广大的海岸,必须拥有无数得到保护的深港和深入富饶的内地农业区的大河。

3.领土

一国领土大小同其人口的数量与分布相比,后者对其海权的发展来说更重要些。4.人口

必须有足够的人口。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有大批人充当水手,或至少随时准备受雇于舰船,以及从事制造海军设备。

5.民族性

海权是建立在广泛的平时贸易的基础上的,所以,海洋强国的人民必定渴求物质利益,追求国内外的有利可图的商业往来

6.政府的特点

就海权而言,如果一个国家是在一个完全受人民的精神鼓舞,并且完全了解大多数人的真正爱好的政府的领导下,这个国家一定会取得最辉煌的成就。

马汉认为,百分之百拥有上述要素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英国,其他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瑕疵。

拥有强大的海权能给一个国家带来什么好处呢?马汉认为,获得制海权或控制了海上要冲的国家就掌握了历史的主动权,国家的强盛、繁荣、尊严和安全是强大的海军从事占领和征服的副产品。一个国家,只有在拥有一支强大海军的前提下才可能在贸易以及海外殖民地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并有效保护自己的国土。他这样写到:“许多世纪以来,英国商业的发展、领土的安全、富裕帝国的存在和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都可以直接追溯到英国海权的崛起。”

毫无疑问,这样一种极度强调海军和殖民地、强调制海权,并且有英国的成功作为佐证的理论,一经问世,势必会对那些渴求福音的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到1900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就已经出到15版,到1914年更达到24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马汉的其他著作销量也很不错。这在当时那个资讯并不发达的时代实属罕见。显然,对这个现象不能单纯地从学术的角度解释。马汉的海权论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关键还在于它契合了当时的时代氛围,迎合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需要。

本文标题: 一只强大海军的建成需要哪些条件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104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袁崇焕能五年复辽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如果靖康的时候,金人来犯,但是北宋的皇帝被换成了商纣王、高洋或者刘子业,会变成什么样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