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如果遭到外敌入侵会亡国灭种吗

发布时间: 2023-07-01 20:02: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地球的未来五十年后被什么东西占领我敢肯定的说,一只羊如果具有了狼的性格,那么它就会变成一匹狼。同样,一个国家将来能否强大,我们首...

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如果遭到外敌入侵会亡国灭种吗

地球的未来五十年后被什么东西占领

我敢肯定的说,一只羊如果具有了狼的性格,那么它就会变成一匹狼。
同样,一个国家将来能否强大,我们首先要看的是这个国家的人,也就是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格。由民族性格来判断一个国家将来能否强大,是预测一个国家未来的最终标准。就此,我们判断一下未来五十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地球第一强国——日本。
我这样说,是因为日本这个民族太可怕了,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始终如一的具备着一种可怕的民族性格——狼性。我个人以为,狼是自然界中最强大的动物。一匹狼好象不太强大,但一群狼就会所向披靡。可以说,狼群可以灭掉自然界上所有貌似强大的动物。狼性代表着凶残,智慧,坚韧。而日本民族恰恰具备着这种可怕的民族性格,日本这个国家,当它弱小时,它会隐忍,蓄势,当它强大时,它就会露出凶残的本性,嗜血,杀戮,绝灭。
弱小时的隐忍,能够保证它不会亡国灭种,保住将来反嗜的机会,强大时的掠夺与杀戮,又可以保证它不断的积累,壮大。日本是个地小物稀的国家,它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就如一个有强烈成功欲望的人其成功的几率非常大,日本人生生不息的的扩张欲望也会促使其达到最终扩张出去的目的。日本现在被美国占领管理,可以说处在一个恶劣的国际环境之中,但正是这种恶劣的国际环境,这种可怕的压抑,更会导致日本最终十分可怕的暴发。
正所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日本现在的忧患正是其得以生存的前提。再有就是日本人善于学习。不断的学习,吸取,进步,有力的保证了日本不会落后于世界诸强,一有机会还有可能跃上诸强之首的宝座。狼性的日本,最终会利用美国和中国的争斗与消耗,三十年后得以脱离美国的牢笼,四十年后组建自己傲视全球的军队,五十年后灭亡朝鲜与韩国,八十年后征服中国和俄罗斯,一百五十年后达到征服全球的战略目标。
地球第二强国——美国。
美国这个民族很像狮子,强大而骄傲,有时单独行动,有时结成狮群,进退有序,全球意识,全球战略。美国现在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即使慢慢的衰落,五十年后依然是全球第二强国,这一点无可争议。
地球第三强国——印度。
印度人就是蚂蚁,简单而鄙陋,但是没人会小视蚁群的力量,印度会利用自己人口众多的蚁群优势,利用美国压制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机会左右逢源,玩弄平衡战术,从而取得巨大的国家利益,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强国。
地球第四强国——俄罗斯。
北极熊的称呼形象而贴切,俄罗斯就是一头不折不扣的北极熊。该怒时怒,该静时静,渐进式扩张,战斗力强大。俄罗斯会利用自己的领土与资源优势,利用前苏联留下的丰厚家底,利用自己凶狠泼辣的手段,从而保住自己五十年后全球第四强国的地位。
地球第五强国——德国。
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说了半天,还没有提到我们中国,真是有些过意不去。我的感觉,我们中国人就像蝗虫,能飞,能走,能跳,见啥吃啥,吃啥不剩啥,生存能力极强。我们中国人确实很优秀,但是我个人以为我们有着几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好面子,不团结,好搞内斗。不要以为我们中华文明存在了几千年,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面沾沾自喜。
我们国家在历史上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中华的文明起源较早,而我们周围又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存在能够与我们匹敌的文明,所以我们才能够得以暂时苟安。现在的形势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周围布满了可以与我们匹敌的先进民族,而科技的发展,又让这个世界变得很近,很小,离我们很远的国家也可以说离我们很近,这些远方的国家和民族也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巨大威胁。
稍不留神,我们的国家就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我国自秦以后的历史表明,差不多每过一两百年,我国就会出现一两次大规模的内斗,这些内斗不是导致改朝换代,就是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实力。过去,我们周围没有很强大的敌人存在,内斗的结果基本上是我们自己人再次当家,但是现在,我们周围到处是可怕的敌人,如果再出现内斗,那么外敌乘虚而入,我们的国家可真就亡国灭种了。
但可悲的是,我们国人喜好内斗的性格很难迅速改变,内斗肯定在所难免,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内,会因为内斗而被外族侵入,导致最终的亡国灭种。也许有人会说,外敌入侵后,我们再通过战斗赢回独立,或者干脆就如元朝或清朝那样同化他们,我要说的是,这在古代武器还不发达的时候,这种想法或许很有可能实现,但是换到现在,武器如此发达,我国如果被占领,就别想着再咸鱼翻身了。
现代武器的威力是如此巨大,什么游击战,什么人民战争,呵呵,全都成了笑话。中国人好面子,其结果只能是打肿脸充胖子,不断的损失自己的实力。中国人不团结,这会大大削弱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在外斗中处于劣势。中国人好内斗,这个太危险了,可能直接导致我中华民族的亡国灭种。我国有核武器,敌人不可能直接通过战争打败我们,但敌人可以通过挑动我国内斗,从而削弱,分裂,直至占领我国。

共和前期的罗马,罗马人的饮食为何如此简朴?

公元前2世纪以前,罗马人的饮食简朴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是当时较为落后的小农经济、外部复杂的生存环境和崇尚艰苦朴素的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相对落后的小农经济

众所周知,从公元前753年罗马城建立到大征服之前的将近五百年的时间里,罗马一直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农业社会。罗马社会的各种风俗习惯都与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罗马城诞生之初,罗马的城市边界就是用耕种田地的牛群在土地上划出沟壑来限定的;罗马古老的婚礼中的“麦饼联礼”仪式——即在婚礼上将用麦子做成的麦饼敬献给神灵,这一仪式的名称就是来源于农民种植谷物;还有罗马有许多古老的传统节日,例如春神节,酒神节等都与古罗马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

从这些涉及到古罗马生活方方面面的风俗习惯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农业对于古罗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蒙森所认为的那样:“传说和信仰、法律和风俗,无论在意大利人或希腊人那里,始终与农业相联系。”

同时,在古代罗马人的眼中,从事农业生产是一切职业中最好的,而且他们以自己是农业民族而倍感自豪。难怪阿庇安如此评价:“内地生活有农业和宁静的乐趣。虽然农业的利益可能比商业利益要少一点,但是比较靠得住,同时也安全地多。”因此,“古罗马的作家从老加图到维吉尔及以后的作家均将淳朴的农业社会视为罗马的黄金时代。”出于对当时罗马社会经济条件的考虑,为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古罗马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1、《十二铜表法》作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对巩固罗马统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法的部分条款就充分体现了古罗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鼓励,并以立法形式对农民利益予以充分的保护。《十二铜表法》的第七表“土地权利法”中对土地的占有、买卖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土地所有者的权利,而且还在第八表“伤害法”中规定夜间在耕地上偷割庄稼或放养牲畜是极大的犯罪。犯者若为成人将被判处绞刑以献祭谷神——这一惩罚在当时比对谋杀罪的判罚更为严厉;犯者若未成年则应在大法官命令下受鞭刑,并处以所造成损失的两倍罚款。

罗马通过成文法的明确规定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随着对外征服战争的胜利,罗马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但当时主宰罗马经济的基础仍然是农业。正如韦尔斯所描述的那样:“公元前五世纪的后半叶,罗马依然是一个自由农民的贵族社会。面积四百平方英里,人口肯定不超过十五万,几乎全部散居在乡间,分为十七个区或农业部落。大多数家庭有自己的一小块土地和一所房子……大多数耕种谷物,间或在一条条的地上种植葡萄和橄榄。在附近公地上放牧几头牛,衣服和简单农具都是在家里自制的。偶尔在特殊时节才进入那个设防的城镇,……用谷物、油和酒来换取盐或粗糙的铁制工具和武器。”

这样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罗马人的时间按照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闲时还要参军,使得罗马人一方面没有其他更多的时间从事除农业之外的其他经济活动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技术条件的落后,土地的生产能力毕竟有限。在收成较好的时候,罗马的小农家庭能基本做到自给自足,但却没有富余的农产品可以用于奢华的消费。


通过不断地向外殖民扩张和土地分配政策,罗马基本解决了其土地问题,几乎每一个渴望得到一块土地的人都能得到满足。由于当时农业的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罗马农产品的产量相对较低,为了能从土地上收获足够多的粮食,罗马必须勤劳耕作。因此,从事农业是共和前期罗马人生产、生活的重要方面,几乎占据了罗马人除参加战争之外的所有时间。

同时,农业作为当时罗马人生存的唯一来源,罗马人对自己的这一职业十分重视,就连地位较高的罗马贵族都安于农业生产,而且他们“参与劳作的情形不亚于佃户与农民,他亲自检查并参与他的一切事情,富人们认为好农民就是对他们的最高赞辞。他的家就在农村,城里面只有一处寓所,那也只是供他在城里办事方便,或为在天气炎热时刻去呼吸一下新鲜纯净空气”。

2、与农业发展迥然不同的则是罗马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不发达

在古代意大利,由于其自身天然条件的限制,各种矿藏相当稀少,黄金和银的蕴藏量极低,甚至连铁和铜的开采也仅限于埃特鲁里亚的狭长地带。这种资源有限的现实,使得罗马人从事工业生产缺乏了天然的条件和优势,因此,其工业品的生产规模较小,且从事人员很少,很多工业产品基本都由不成规模的手工作坊来完成。那里生产的工业品很大部分是罗马人日常生活所需的农具和一些家庭生活用品。当然罗马出于现实的需求也会生产一些诸如武器、防卫用具等军备用品。此外,古代罗马早期的商业贸易也并不发达。这主要体现在商品交换的种类较少,商人的地位极低和商品交换的媒介发展落后等三个主要方面。


历史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罗马的商业首先是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的,当时作为商品交换的对象主要限于一些如食盐、衣服等之类的生活必需品。

同时,古罗马的商人作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边缘化群体,他们人数少,地位低,且不受法律的保护。尤其到了公元前284年,“克劳狄乌斯法令”颁布后,罗马的元老贵族还被明令禁止直接从事工商业活动。

所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古罗马商业贸易的正常发展。此外,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是最能充分反映一个国家商业贸易程度的指标之一。而在罗马共和前期,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却相对滞后,这也充分反映了其商业贸易的有限发展。据记载,直到公元前325年,罗马才开始铸造金属货币。而在货币还没有产生之初,罗马人则同通过物物交换或者用牛和绵羊来交换,后来还曾使用过青铜。

根据《十二铜表法》第八表里记载,当时罗马的罚金是以青铜的重量来计算的。例如第八表的第三款规定,奴隶如果用手或棒子打断了自由人的骨头要交纳150镑的铜作为罚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以上所列举的种种原因,使古罗马占统治地位的小农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同时,其他经济成分却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得不到快速的发展。也正是这种相对独立和分散的小农经济,构成了共和前期古罗马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土地不能超负荷使用的规律性,农作物产量的有限等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早期罗马人简朴的生活方式。


二、来自外敌入侵的威胁

众所周知,罗马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数百年间其陆续进行的千百次的大小战争是分不开的。但是在第三次布匿战争胜利之前,“罗马人的生存环境十分险恶,民不多,国亦小,四周强敌如林”。罗马一直处在危险的境地之中,稍不小心,就会遭来灭顶之灾。这样险恶的外部环境不仅严重影响了罗马农业的生产,同时罗马人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而不能贪图享受,麻痹大意,要学会在强敌包围的困难处境中求得生存。

罗马刚建城之初,还只是一个位于台伯河东岸拉丁姆地区的小城邦。对于一个新建的城邦来说,当时罗马的地位十分低微,甚至其生存都岌岌可危,在很多情况下它不得不受到其他民族的统治。直至公元前510年,罗马通过各种努力才最终驱逐了伊达拉里亚末代王塔克文,翌年才成功建立了共和国。然而在共和国建立的最初的近百年间,它的外交处境也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在它的北部,伊达拉里亚人凭借其拥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牢牢地控制着罗马所在的整个中部意大利。同时,塔克文家族的残余势力对罗马这个小城邦虎视眈眈,正不断寻求复辟的机会。此外,位于罗马的东部和南部,还常有各种山地部落屡屡进犯,这其中有萨宾人、厄魁人和沃尔斯奇人。

情况更为严峻的是,相邻的一些拉丁城市也拒不承认罗马的领导地位,反而纷纷将矛头指向罗马。正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罗马人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


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4世纪,罗马曾遭到了高卢人的猛烈地侵袭。公元前390年的阿里亚会战中,罗马终因力量单薄而被高卢打败。罗马只能派出军政官和高卢人进行谈判,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规定,以1000磅黄金作为高卢人撤出罗马城的条件。

这样的约定对罗马人来说,绝对是难以接受的痛苦决定和耻辱。然而这种耻辱却还因为高卢人的卑鄙手段而进一步加深了。因为高卢人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不公正的秤砣。当罗马军政官提出强烈抗议时,狂妄而傲慢的高卢人索性把剑放在秤盘上,并耻笑罗马人:“被征服者就该倒霉。”

然而在不久之后的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中,罗马人再一次经受了战败的耻辱。公元前321年,萨姆尼特人在蓬提乌斯将军的领导下,把罗马军队包围在考狄昂山峡,并逼迫他们投降。罗马士兵由于缺乏粮食和过度劳累,不得不缴械投降。萨姆尼特人为了炫耀胜利,要求罗马士兵排队通过由三支长矛架成的象征着耻辱和屈从的轭门。当这一消息传到罗马国内时,举国上下百姓们哀伤不已。因为他们认为从轭门下通过所带来的耻辱远远胜于战场上的死亡。可见,当时的罗马为周围强敌的困乏所迫,不得不接受这些耻辱的条件。

正是共和初期这种种忧患和威胁时刻提醒着罗马人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在面临周围强敌林立,随时可能亡国灭种的环境下,罗马人非常清醒地明白他们应该持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因此,在这种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不得不艰苦地生活、工作和战斗,不可能过舒适和豪华的生活。


三、崇尚艰苦朴素的传统

共和前期,罗马人继承了先人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人们勤劳勇敢,衣食简朴,不追求奢华享受。那时的罗马人满足于每日简单的粗茶淡饭、朴素的衣服和简陋的住房。即使贵族也是“用斧用犁,亲自动手,只食粗茶淡饭而干劲十足,穿的是家中自行纺织的衣服”。

直到大约公元前3世纪,这一社会风气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罗马人的饮食依然像从前一样简单而朴素,那时人们居住的房屋外观也毫不奢华,室内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日常生活用品也非常简单实用。那时,就连地位最为尊贵的元老们在议事厅里开会商谈国是时,坐的也是硬木板凳,甚至为了节约,在寒冷的冬天他们也不会生火取暖。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种身着华丽的衣服,佩带昂贵的珠宝,以及食用精美的食物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应该说,这一时期的罗马人秉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他们崇尚俭朴,对奢侈深恶痛绝,而那些贪图享受、饮食奢侈的人不仅会受到人们的唾弃,甚至还会遭遇法律的制裁。曾经就有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布匿战争前,一位执政官只因家里的银器超过10磅便遭到处罚。”

共和前期的罗马人不仅在生活中秉承了淳朴节俭的传统美德,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恪守廉洁奉公的原则。据记载,公元前503年,一位担任过四次执政官的人——普布利乌斯·瓦列利乌斯与世长辞后,因缺少殡葬费用,每位男子献出一个夸尔塔利乌斯埋葬了他。


另一位曾担任过执政官的曼尼乌斯·库里乌斯在各种对外战争中建立了赫赫战功。他在战胜萨莫奈人、萨宾人和皮洛士之后,正可谓是衣锦还乡,可以享受一下生活了,但是回到乡间后的他仍旧过着俭朴的生活。甚至当萨莫奈人试图用一大块黄金贿赂他时,被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说:“在我看来,拥有黄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能统治拥有黄金的人才是了不起。”。

因此,在描述共和前期的罗马这段历史时,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就高度赞扬说:“希腊人无论有多少职员监视着他,还是不能阻止他盗用公款,而罗马人则不然,他们使用很多公款,而被发觉的贪赃枉法的案例却很少。“著名史家李维更是认为“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比罗马更强大,有过更纯洁的道德和更多样的范例,也没有任何国家如此长期地杜绝奢侈和贪婪,如此高度而又持续地崇尚节俭和安于贫困。”

虽然他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有夸张的嫌疑,但是我们的确不可否认,在共和前期的罗马确实普遍存在着以“质朴务实,忠勇爱国和遵纪守法”为核心的传统美德。

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只要打一次败战,就有亡国灭种的风险?

如今世界上,有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的像是俄罗斯,有着17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小的比如梵蒂冈,只有0.44公里,在战争时期,地盘的多少更是显得格外的重要,就拿俄国来说,拿破仑和希特勒先后入侵的失败,都是活活被俄罗斯的领土和严酷的天气给拖死的,对于那些小的国家来说,一场败仗是他们承受不起的损失,当然,梵蒂冈并不存在这种顾虑,作为一个教皇国,领地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只要基督教还存在于世间,它就能生存下来。

而有一个国家却是世界上唯一不能打败仗的国家,只要是输一次,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那就是中东地区的以色列。公元1世纪,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起义反对罗马帝国对这里的统治,结果他们遭到了惨烈的镇压,犹太教的圣殿被拆毁,犹太人被驱逐,从此开启了他们2000多年的漂泊生活。在此期间,犹太人因为宗教、习俗等问题,受到了欧洲广泛的歧视,在20世纪,犹太民族更是遭到了希特勒纳粹势力的广泛屠杀,至少有600万人死在了纳粹的屠刀下面,这也让他们意识到,唯独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国家,自己才有抗争的权利。

因此于1948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处于政治目的,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家很快就赞成了这一决议,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却强烈反对,毕竟谁都不希望一个不同宗教的国家突然强势插入自己的土地。这也就为犹太人后续的战争埋下了种子。在48年以色列建国以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立刻就向以色列宣战,此时犹太人尚未来得及组织正规军,他们自发的组织民兵队伍进行反击。

很快叙利亚、黎巴嫩等部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盘被阻挡了下来,约旦部队则攻下了耶路撒冷东部,然而在犹太人民兵部队反击下,约旦人不得不撤出,在联合国的干涉下,这场战斗最终被调停,迫于国际压力,双方签订了彼此都并不满意的和平条约,但是对于以色列来说,他们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以至于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他们也明白,接下来必定有战争,而一旦失败,就会满盘皆输。以色列如何去对抗面积比自己大数百倍的阿拉伯联盟?不少人认为这个新兴的国家很快就会被摧毁,然而它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

包括以色列独立战争在内,以色列和阿拉伯联盟先后进行了5次中东战争,第二次战争的导火索是埃及国内革命国有化苏伊士运河,从而引起犹太人对于埃及禁止自己货物通过的担忧,因此主动挑起,双方人数存在明显差距,但是这一仗当中,犹太人受到了英法等国的支持,全世界的犹太人也积极的向国内捐款,埃及处在明显的劣势,这一战下来,以色列大获全胜,迫使埃及人承认以国获得通过帝朗海峡的航行权。

第三次战争是因为戈兰高地的叙利亚军队向以色列的定居点开火,第四次是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第五次是因为以色列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这几次战争当中,只有第四次叙埃联军打了犹太人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他们很快就在美国人的支持下回过神来,形成压制,而且结局都是犹太人大获全胜,签订了对自己有力的条约。

如今中东的情况依然不明朗,在大国力量的介入下局势更加紧张,犹太人是否还能保持不败战绩,从而稳固住他们的土地?以色列依然面临很大考验。

(⊙o⊙)…很简单啊。人少的国家就有亡国灭种的风险,尤其是被大量人口的国家打败。
德国,因为之前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以失败告终,其中第二次失败后更是被瓜分为东德和西德,过了数十年才完成统一。如果德国再次发动战争并失败的话,那么结果会更惨。
法国只要打一次仗,就有亡国灭种的风险,因为的法国地形都是平原,没有任何的山脉可以阻挡敌人入侵。
在世界上,中东地区的以色列 ,这一个国家只要打一次败战,就有亡国灭种的风险。

罗马帝国是谁建立的?

罗马帝国
罗马建于公元前753年,但有关证据却表明它的建立时间是接近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1400年,也就是在该城市的卡匹托尔山上发现的最早陶器碎片的年代。到了公元前9世纪,在台伯河两岸的低矮山丘上也许已坐落着许多分散的村庄。当时的这个位置是北方伊特鲁里亚人和南方的拉丁人(另一个居住在意大利中部的部族)的领土之间的战略要地。在接下来的3个世纪的时间里,该地区通过贸易繁荣发展起来,并由伊特鲁里亚国王统治。

公元前509年,罗马市民推翻了伊特鲁里亚统治者,建立了他们称之为“共和制度的国家”。在这种制度下“人民就是国王”。罗马城市继续繁荣发展,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普通老百姓”——平民与迅速抓岸大的政治军事上层人士——贵族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公元前494年,平民选出了保民官(或地方行政官)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并针对社会的这一弊病及其他缺点发表演说。

一个强大的政治基础(保民官是其中一部分)使罗马能够开始实施其政府计划。意大利南部的伊特鲁里亚人、萨谟人及希腊人占领的地区
很快就陷落了。接着罗马与迦太基发生了冲突,他们之间的敌对状态导致了三场持久战,这就是著名的布匿战争。第一次战争中(前264——前241),罗马占领了地中海的主要岛屿——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第二次战争(前218——前202)中,罗马遭遇迦太基军事同刷矮汉尼拔,屡屡战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公元前202年,他领导的战役失败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前146)中,迦太基人终于投降了,这样,罗马就占领了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
当罗马在海外的事业蒸蒸日上上,国内却内乱不断。政府采取镇压和类似的环节措施都不能解决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新争端,这些争端不断升级,最后发展成公元前92至前89年间所谓的社会战争,动乱导致了苏拉领导的军事镇压,苏拉统帅的独裁政权标志着军队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他当权期间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奴隶大起义(前73——前71),由以前的斗士斯巴达克斯领导的注定要失败的起义。

另一个统帅庞陪在素拉去世之后脱颖而出,他与克拉苏实行联手统治,克拉苏最后成为贵族边缘任务。由于军事上的成就,庞陪得到了提拔。这时,第三个统帅——尤利乌撕•恺撒出现了,他于公元前81年参军以还清债务,科岛了公元前63年,却获得了祭司长的植物,即罗马职位最高的礼仪教士。公元前59年,他于克拉苏、庞陪一起统治全国,形成了三权执政局面,这就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前三头同盟”。

恺撒原本是因其演讲才能和敏锐的经济头脑而出名,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很快得到了证实,在为期是年的战争中,他在今天的英国、得国和法国境内取得了多次辉煌的胜利。这些功绩引起了庞陪的嫉恨,他企图让罗马人反对恺撒,于是便找了个借口对恺撒实行报复。公元前49年,恺撒返回意大利,他率领军队断然决定无视法令渡过卢比孔河(靠近今天的博洛尼亚)。当时的法令规定;没有经过参议院的同意,军队不能过河。在预先得到恺撒的到来的警告时,庞陪狼狈而逃,罗马的政治反抗崩溃了。

公元前48年,恺撒被任命为罗马的终身统治者。他大力实行改革和复兴政策以鼓励持久的建设工程,并恢复法律和其他制度。然而,新上任的独裁者的权力遭到了嫉妒。公元前44年3月15日(即古罗马历中3月的第15日),在他不幸区参议院的路上,被一个共谋者集团(包括他的养子布鲁图什在内)谋杀了。

恺撒的遇害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所谓的“第二次三头同盟”首次登台,这是个由罗马人马可•安东尼、李必达和屋大维(恺撒
的大侄子兼指定继承人)组成的联盟。接下来是马可•安东尼与屋大维长达12年的权力之争。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之间的关系毁掉了他的抱负。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战役中的大获全胜标志着安东尼的彻底失败。接着,屋大维改名为奥古斯都,与公元前27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始了奥古斯都世道。也就是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

奥古斯都的统治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帝国
扩张的速度放慢了,军事上的胜利得到了巩固,政府鼓励人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奥古斯都引以为荣的是“巴罗马的砖块百年成了大理石”。罗马的文化生活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在文学领域,奥维德、维吉尔和贺拉斯等作家写出了一部部古典文学的佳作。

奥古斯都的继承者——朱利奥•克劳狄王朝成员——在才能方面远不如他。提比略皇帝(14——37)、克劳狄皇帝(41——54)和尼禄皇帝(54——68)多半都是可以用金钱收买的颓废者,他们只会大笔大笔地挥霍财产。只有帝国创造的巨大财富才掩盖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不足。尼禄任职期间,国家已遭多重创伤,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到处可见。

弗拉维安王朝(69——96)的换地——韦斯巴芗、蒂图斯和图密善——总的来说都很有成就;安东尼王朝及其政府任职者——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和马可•奥勒利乌斯也是如此。117年,在图拉真的统治下,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了最大;哈德良则是历史上最有修养、注意英明的领导人。

衰退和瓦解
马可•奥勒利乌斯皇帝(161——180)的去世可以说是个分水岭。罗马帝国第一次受到外敌的威胁。长期以来帝国的空洞大话掩盖之下的罗马种种弊病都得到了恶报。通货膨胀袭击了整个国家,罗马的经济摇摇欲坠,帝国的资产被用来抵押和还债,文化生活也一蹶不振,国家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更换皇帝,随着帝国掠夺来战利品的日益减少,国内的农业和商业也衰退了。社会、军事和其它制度变得十分脆弱而奄奄一息。

政府作出种种努力来抑制衰败的进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在286年把帝国划分为东、西两个管辖区,分别在罗马和君土坦丁堡拥有各自的皇帝。这些措施倒是带来了暂时的缓和。这时出现了一个意志特别坚强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在他的统治制造、下,罗马再度繁荣昌盛起来。他是第一个赋予基督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皇帝。可是,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395年,帝国西辖区的首府从罗马搬到了东北部更容易防守的拉韦纳。15年之后,哥特人阿拉里克洗劫了罗马,他是来自波罗的海的一个部族(属于第一批所谓的蛮族)的首领。罗马的末日来临了。475年,另一个哥特人——奥多埃塞——取缔了帝国西辖区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卢斯。493年,狄奥多里克也跟着奥古埃塞而来,他占领了帝国的最后一个首府——拉韦纳,从而统治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
罗马帝国
罗马建于公元前753年,但有关证据却表明它的建立时间是接近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1400年,也就是在该城市的卡匹托尔山上发现的最早陶器碎片的年代。到了公元前9世纪,在台伯河两岸的低矮山丘上也许已坐落着许多分散的村庄。当时的这个位置是北方伊特鲁里亚人和南方的拉丁人(另一个居住在意大利中部的部族)的领土之间的战略要地。在接下来的3个世纪的时间里,该地区通过贸易繁荣发展起来,并由伊特鲁里亚国王统治。

公元前509年,罗马市民推翻了伊特鲁里亚统治者,建立了他们称之为“共和制度的国家”。在这种制度下“人民就是国王”。罗马城市继续繁荣发展,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普通老百姓”——平民与迅速抓岸大的政治军事上层人士——贵族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公元前494年,平民选出了保民官(或地方行政官)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并针对社会的这一弊病及其他缺点发表演说。

一个强大的政治基础(保民官是其中一部分)使罗马能够开始实施其政府计划。意大利南部的伊特鲁里亚人、萨谟人及希腊人占领的地区
很快就陷落了。接着罗马与迦太基发生了冲突,他们之间的敌对状态导致了三场持久战,这就是著名的布匿战争。第一次战争中(前264——前241),罗马占领了地中海的主要岛屿——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第二次战争(前218——前202)中,罗马遭遇迦太基军事同刷矮汉尼拔,屡屡战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公元前202年,他领导的战役失败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前146)中,迦太基人终于投降了,这样,罗马就占领了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
当罗马在海外的事业蒸蒸日上上,国内却内乱不断。政府采取镇压和类似的环节措施都不能解决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新争端,这些争端不断升级,最后发展成公元前92至前89年间所谓的社会战争,动乱导致了苏拉领导的军事镇压,苏拉统帅的独裁政权标志着军队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他当权期间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奴隶大起义(前73——前71),由以前的斗士斯巴达克斯领导的注定要失败的起义。

另一个统帅庞陪在素拉去世之后脱颖而出,他与克拉苏实行联手统治,克拉苏最后成为贵族边缘任务。由于军事上的成就,庞陪得到了提拔。这时,第三个统帅——尤利乌撕•恺撒出现了,他于公元前81年参军以还清债务,科岛了公元前63年,却获得了祭司长的植物,即罗马职位最高的礼仪教士。公元前59年,他于克拉苏、庞陪一起统治全国,形成了三权执政局面,这就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前三头同盟”。

恺撒原本是因其演讲才能和敏锐的经济头脑而出名,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很快得到了证实,在为期是年的战争中,他在今天的英国、得国和法国境内取得了多次辉煌的胜利。这些功绩引起了庞陪的嫉恨,他企图让罗马人反对恺撒,于是便找了个借口对恺撒实行报复。公元前49年,恺撒返回意大利,他率领军队断然决定无视法令渡过卢比孔河(靠近今天的博洛尼亚)。当时的法令规定;没有经过参议院的同意,军队不能过河。在预先得到恺撒的到来的警告时,庞陪狼狈而逃,罗马的政治反抗崩溃了。

公元前48年,恺撒被任命为罗马的终身统治者。他大力实行改革和复兴政策以鼓励持久的建设工程,并恢复法律和其他制度。然而,新上任的独裁者的权力遭到了嫉妒。公元前44年3月15日(即古罗马历中3月的第15日),在他不幸区参议院的路上,被一个共谋者集团(包括他的养子布鲁图什在内)谋杀了。

恺撒的遇害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所谓的“第二次三头同盟”首次登台,这是个由罗马人马可•安东尼、李必达和屋大维(恺撒
的大侄子兼指定继承人)组成的联盟。接下来是马可•安东尼与屋大维长达12年的权力之争。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之间的关系毁掉了他的抱负。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战役中的大获全胜标志着安东尼的彻底失败。接着,屋大维改名为奥古斯都,与公元前27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始了奥古斯都世道。也就是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

奥古斯都的统治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帝国
扩张的速度放慢了,军事上的胜利得到了巩固,政府鼓励人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奥古斯都引以为荣的是“巴罗马的砖块百年成了大理石”。罗马的文化生活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在文学领域,奥维德、维吉尔和贺拉斯等作家写出了一部部古典文学的佳作。

奥古斯都的继承者——朱利奥•克劳狄王朝成员——在才能方面远不如他。提比略皇帝(14——37)、克劳狄皇帝(41——54)和尼禄皇帝(54——68)多半都是可以用金钱收买的颓废者,他们只会大笔大笔地挥霍财产。只有帝国创造的巨大财富才掩盖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不足。尼禄任职期间,国家已遭多重创伤,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到处可见。

弗拉维安王朝(69——96)的换地——韦斯巴芗、蒂图斯和图密善——总的来说都很有成就;安东尼王朝及其政府任职者——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和马可•奥勒利乌斯也是如此。117年,在图拉真的统治下,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了最大;哈德良则是历史上最有修养、注意英明的领导人。

衰退和瓦解
马可•奥勒利乌斯皇帝(161——180)的去世可以说是个分水岭。罗马帝国第一次受到外敌的威胁。长期以来帝国的空洞大话掩盖之下的罗马种种弊病都得到了恶报。通货膨胀袭击了整个国家,罗马的经济摇摇欲坠,帝国的资产被用来抵押和还债,文化生活也一蹶不振,国家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更换皇帝,随着帝国掠夺来战利品的日益减少,国内的农业和商业也衰退了。社会、军事和其它制度变得十分脆弱而奄奄一息。

政府作出种种努力来抑制衰败的进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在286年把帝国划分为东、西两个管辖区,分别在罗马和君土坦丁堡拥有各自的皇帝。这些措施倒是带来了暂时的缓和。这时出现了一个意志特别坚强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在他的统治制造、下,罗马再度繁荣昌盛起来。他是第一个赋予基督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皇帝。可是,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395年,帝国西辖区的首府从罗马搬到了东北部更容易防守的拉韦纳。15年之后,哥特人阿拉里克洗劫了罗马,他是来自波罗的海的一个部族(属于第一批所谓的蛮族)的首领。罗马的末日来临了。475年,另一个哥特人——奥多埃塞——取缔了帝国西辖区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卢斯。493年,狄奥多里克也跟着奥古埃塞而来,他占领了帝国的最后一个首府——拉韦纳,从而统治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
罗马帝国
罗马建于公元前753年,但有关证据却表明它的建立时间是接近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1400年,也就是在该城市的卡匹托尔山上发现的最早陶器碎片的年代。到了公元前9世纪,在台伯河两岸的低矮山丘上也许已坐落着许多分散的村庄。当时的这个位置是北方伊特鲁里亚人和南方的拉丁人(另一个居住在意大利中部的部族)的领土之间的战略要地。在接下来的3个世纪的时间里,该地区通过贸易繁荣发展起来,并由伊特鲁里亚国王统治。

公元前509年,罗马市民推翻了伊特鲁里亚统治者,建立了他们称之为“共和制度的国家”。在这种制度下“人民就是国王”。罗马城市继续繁荣发展,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普通老百姓”——平民与迅速抓岸大的政治军事上层人士——贵族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公元前494年,平民选出了保民官(或地方行政官)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并针对社会的这一弊病及其他缺点发表演说。

一个强大的政治基础(保民官是其中一部分)使罗马能够开始实施其政府计划。意大利南部的伊特鲁里亚人、萨谟人及希腊人占领的地区
很快就陷落了。接着罗马与迦太基发生了冲突,他们之间的敌对状态导致了三场持久战,这就是著名的布匿战争。第一次战争中(前264——前241),罗马占领了地中海的主要岛屿——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第二次战争(前218——前202)中,罗马遭遇迦太基军事同刷矮汉尼拔,屡屡战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公元前202年,他领导的战役失败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前146)中,迦太基人终于投降了,这样,罗马就占领了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
当罗马在海外的事业蒸蒸日上上,国内却内乱不断。政府采取镇压和类似的环节措施都不能解决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新争端,这些争端不断升级,最后发展成公元前92至前89年间所谓的社会战争,动乱导致了苏拉领导的军事镇压,苏拉统帅的独裁政权标志着军队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他当权期间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奴隶大起义(前73——前71),由以前的斗士斯巴达克斯领导的注定要失败的起义。

另一个统帅庞陪在素拉去世之后脱颖而出,他与克拉苏实行联手统治,克拉苏最后成为贵族边缘任务。由于军事上的成就,庞陪得到了提拔。这时,第三个统帅——尤利乌撕•恺撒出现了,他于公元前81年参军以还清债务,科岛了公元前63年,却获得了祭司长的植物,即罗马职位最高的礼仪教士。公元前59年,他于克拉苏、庞陪一起统治全国,形成了三权执政局面,这就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前三头同盟”。

恺撒原本是因其演讲才能和敏锐的经济头脑而出名,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很快得到了证实,在为期是年的战争中,他在今天的英国、得国和法国境内取得了多次辉煌的胜利。这些功绩引起了庞陪的嫉恨,他企图让罗马人反对恺撒,于是便找了个借口对恺撒实行报复。公元前49年,恺撒返回意大利,他率领军队断然决定无视法令渡过卢比孔河(靠近今天的博洛尼亚)。当时的法令规定;没有经过参议院的同意,军队不能过河。在预先得到恺撒的到来的警告时,庞陪狼狈而逃,罗马的政治反抗崩溃了。

公元前48年,恺撒被任命为罗马的终身统治者。他大力实行改革和复兴政策以鼓励持久的建设工程,并恢复法律和其他制度。然而,新上任的独裁者的权力遭到了嫉妒。公元前44年3月15日(即古罗马历中3月的第15日),在他不幸区参议院的路上,被一个共谋者集团(包括他的养子布鲁图什在内)谋杀了。

恺撒的遇害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所谓的“第二次三头同盟”首次登台,这是个由罗马人马可•安东尼、李必达和屋大维(恺撒
的大侄子兼指定继承人)组成的联盟。接下来是马可•安东尼与屋大维长达12年的权力之争。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之间的关系毁掉了他的抱负。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战役中的大获全胜标志着安东尼的彻底失败。接着,屋大维改名为奥古斯都,与公元前27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始了奥古斯都世道。也就是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

奥古斯都的统治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帝国
扩张的速度放慢了,军事上的胜利得到了巩固,政府鼓励人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奥古斯都引以为荣的是“巴罗马的砖块百年成了大理石”。罗马的文化生活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在文学领域,奥维德、维吉尔和贺拉斯等作家写出了一部部古典文学的佳作。

奥古斯都的继承者——朱利奥•克劳狄王朝成员——在才能方面远不如他。提比略皇帝(14——37)、克劳狄皇帝(41——54)和尼禄皇帝(54——68)多半都是可以用金钱收买的颓废者,他们只会大笔大笔地挥霍财产。只有帝国创造的巨大财富才掩盖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不足。尼禄任职期间,国家已遭多重创伤,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到处可见。

弗拉维安王朝(69——96)的换地——韦斯巴芗、蒂图斯和图密善——总的来说都很有成就;安东尼王朝及其政府任职者——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和马可•奥勒利乌斯也是如此。117年,在图拉真的统治下,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了最大;哈德良则是历史上最有修养、注意英明的领导人。

衰退和瓦解
马可•奥勒利乌斯皇帝(161——180)的去世可以说是个分水岭。罗马帝国第一次受到外敌的威胁。长期以来帝国的空洞大话掩盖之下的罗马种种弊病都得到了恶报。通货膨胀袭击了整个国家,罗马的经济摇摇欲坠,帝国的资产被用来抵押和还债,文化生活也一蹶不振,国家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更换皇帝,随着帝国掠夺来战利品的日益减少,国内的农业和商业也衰退了。社会、军事和其它制度变得十分脆弱而奄奄一息。

政府作出种种努力来抑制衰败的进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在286年把帝国划分为东、西两个管辖区,分别在罗马和君土坦丁堡拥有各自的皇帝。这些措施倒是带来了暂时的缓和。这时出现了一个意志特别坚强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在他的统治制造、下,罗马再度繁荣昌盛起来。他是第一个赋予基督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皇帝。可是,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395年,帝国西辖区的首府从罗马搬到了东北部更容易防守的拉韦纳。15年之后,哥特人阿拉里克洗劫了罗马,他是来自波罗的海的一个部族(属于第一批所谓的蛮族)的首领。罗马的末日来临了。475年,另一个哥特人——奥多埃塞——取缔了帝国西辖区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卢斯。493年,狄奥多里克也跟着奥古埃塞而来,他占领了帝国的最后一个首府——拉韦纳,从而统治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
  罗马帝国
  罗马建于公元前753年,但有关证据却表明它的建立时间是接近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1400年,也就是在该城市的卡匹托尔山上发现的最早陶器碎片的年代。到了公元前9世纪,在台伯河两岸的低矮山丘上也许已坐落着许多分散的村庄。当时的这个位置是北方伊特鲁里亚人和南方的拉丁人(另一个居住在意大利中部的部族)的领土之间的战略要地。在接下来的3个世纪的时间里,该地区通过贸易繁荣发展起来,并由伊特鲁里亚国王统治。

  公元前509年,罗马市民推翻了伊特鲁里亚统治者,建立了他们称之为“共和制度的国家”。在这种制度下“人民就是国王”。罗马城市继续繁荣发展,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普通老百姓”——平民与迅速抓岸大的政治军事上层人士——贵族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公元前494年,平民选出了保民官(或地方行政官)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并针对社会的这一弊病及其他缺点发表演说。

  一个强大的政治基础(保民官是其中一部分)使罗马能够开始实施其政府计划。意大利南部的伊特鲁里亚人、萨谟人及希腊人占领的地区
  很快就陷落了。接着罗马与迦太基发生了冲突,他们之间的敌对状态导致了三场持久战,这就是著名的布匿战争。第一次战争中(前264——前241),罗马占领了地中海的主要岛屿——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第二次战争(前218——前202)中,罗马遭遇迦太基军事同刷矮汉尼拔,屡屡战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公元前202年,他领导的战役失败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前146)中,迦太基人终于投降了,这样,罗马就占领了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
  当罗马在海外的事业蒸蒸日上上,国内却内乱不断。政府采取镇压和类似的环节措施都不能解决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新争端,这些争端不断升级,最后发展成公元前92至前89年间所谓的社会战争,动乱导致了苏拉领导的军事镇压,苏拉统帅的独裁政权标志着军队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他当权期间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奴隶大起义(前73——前71),由以前的斗士斯巴达克斯领导的注定要失败的起义。

  另一个统帅庞陪在素拉去世之后脱颖而出,他与克拉苏实行联手统治,克拉苏最后成为贵族边缘任务。由于军事上的成就,庞陪得到了提拔。这时,第三个统帅——尤利乌撕•恺撒出现了,他于公元前81年参军以还清债务,科岛了公元前63年,却获得了祭司长的植物,即罗马职位最高的礼仪教士。公元前59年,他于克拉苏、庞陪一起统治全国,形成了三权执政局面,这就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前三头同盟”。

  恺撒原本是因其演讲才能和敏锐的经济头脑而出名,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很快得到了证实,在为期是年的战争中,他在今天的英国、得国和法国境内取得了多次辉煌的胜利。这些功绩引起了庞陪的嫉恨,他企图让罗马人反对恺撒,于是便找了个借口对恺撒实行报复。公元前49年,恺撒返回意大利,他率领军队断然决定无视法令渡过卢比孔河(靠近今天的博洛尼亚)。当时的法令规定;没有经过参议院的同意,军队不能过河。在预先得到恺撒的到来的警告时,庞陪狼狈而逃,罗马的政治反抗崩溃了。

  公元前48年,恺撒被任命为罗马的终身统治者。他大力实行改革和复兴政策以鼓励持久的建设工程,并恢复法律和其他制度。然而,新上任的独裁者的权力遭到了嫉妒。公元前44年3月15日(即古罗马历中3月的第15日),在他不幸区参议院的路上,被一个共谋者集团(包括他的养子布鲁图什在内)谋杀了。

  恺撒的遇害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所谓的“第二次三头同盟”首次登台,这是个由罗马人马可•安东尼、李必达和屋大维(恺撒
  的大侄子兼指定继承人)组成的联盟。接下来是马可•安东尼与屋大维长达12年的权力之争。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之间的关系毁掉了他的抱负。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战役中的大获全胜标志着安东尼的彻底失败。接着,屋大维改名为奥古斯都,与公元前27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始了奥古斯都世道。也就是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

  奥古斯都的统治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帝国
  扩张的速度放慢了,军事上的胜利得到了巩固,政府鼓励人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奥古斯都引以为荣的是“巴罗马的砖块百年成了大理石”。罗马的文化生活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在文学领域,奥维德、维吉尔和贺拉斯等作家写出了一部部古典文学的佳作。

  奥古斯都的继承者——朱利奥•克劳狄王朝成员——在才能方面远不如他。提比略皇帝(14——37)、克劳狄皇帝(41——54)和尼禄皇帝(54——68)多半都是可以用金钱收买的颓废者,他们只会大笔大笔地挥霍财产。只有帝国创造的巨大财富才掩盖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不足。尼禄任职期间,国家已遭多重创伤,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到处可见。

  弗拉维安王朝(69——96)的换地——韦斯巴芗、蒂图斯和图密善——总的来说都很有成就;安东尼王朝及其政府任职者——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和马可•奥勒利乌斯也是如此。117年,在图拉真的统治下,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了最大;哈德良则是历史上最有修养、注意英明的领导人。

  衰退和瓦解
  马可•奥勒利乌斯皇帝(161——180)的去世可以说是个分水岭。罗马帝国第一次受到外敌的威胁。长期以来帝国的空洞大话掩盖之下的罗马种种弊病都得到了恶报。通货膨胀袭击了整个国家,罗马的经济摇摇欲坠,帝国的资产被用来抵押和还债,文化生活也一蹶不振,国家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更换皇帝,随着帝国掠夺来战利品的日益减少,国内的农业和商业也衰退了。社会、军事和其它制度变得十分脆弱而奄奄一息。

  政府作出种种努力来抑制衰败的进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在286年把帝国划分为东、西两个管辖区,分别在罗马和君土坦丁堡拥有各自的皇帝。这些措施倒是带来了暂时的缓和。这时出现了一个意志特别坚强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在他的统治制造、下,罗马再度繁荣昌盛起来。他是第一个赋予基督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皇帝。可是,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395年,帝国西辖区的首府从罗马搬到了东北部更容易防守的拉韦纳。15年之后,哥特人阿拉里克洗劫了罗马,他是来自波罗的海的一个部族(属于第一批所谓的蛮族)的首领。罗马的末日来临了。475年,另一个哥特人——奥多埃塞——取缔了帝国西辖区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卢斯。493年,狄奥多里克也跟着奥古埃塞而来,他占领了帝国的最后一个首府——拉韦纳,从而统治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屋大维 圣奥古斯都皇帝,他是恺撒大帝的姐姐的外孙。
上面一楼的写了很多,但是不清楚,是这样的:
里维的《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记述罗马建立于公元前753年,但是现代以来历史学者都认为这个年代是杜撰的。但是70年代的考古发现证明罗马建立的时间的确是在哪个时候。更早的时候那里则已经有人类定居。
约前500年,罗马人推翻了伊特鲁里亚人的国王,伊特鲁里亚人早期可能击败了罗马在内的拉丁人,所以拥有统治权,他们的王叫“Lex”,其实就是军事首领。在推翻王政后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
长达500年之久的共和时期是罗马对外征服的时期,罗马人先后毁灭了强大的迦太基人,马其顿人,征服了作为其老师的希腊。
罗马的强大也导致了其内部的分化,平民和贵族、骑士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朱古达战争后,罗马内战开始了。第一阶段是马略和苏拉的争雄,最后马略病死,苏拉掌权。第二阶段是恺撒,庞培,克拉苏前三头时期,克拉苏先战死波斯,庞培则败于恺撒,恺撒获胜后成为独裁者,但是于前44年被谋杀;第三阶段则是屋大维,安东尼,李必达争雄,最后前31年,屋大维战胜安东尼,前30年被罗马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的头衔(具体意思不记得了),前27年成为“皇帝”,建立了罗马的第一个王朝:朱利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罗马共和国结束。这里才是“罗马帝国”的开始。
补充:1罗马的皇帝不同于中国的皇帝,奥古斯都称皇帝(拉丁原文不记得了, 但是和英语好象是一样的)原因是因为罗马人曾经驱逐了国王,所以罗马一向讨厌“王”的称呼,皇帝的实际意思其实是大元帅,大将军
2罗马历史上其实并没有共和和帝国之分,都是称“元老院和人民的罗马”,这个划分是后世学者加的。
3亚历山大大帝约在前四世纪建立了强盛一时的马其顿帝国,当时罗马还在是小国家。二楼的搞错了。
前期帝国 共和末期内战的胜利者G.屋大维按共和传统身兼一系列最高职位,实际上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公元前27年1月13日,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神圣、伟大)尊号。奥古斯都采用元首(意为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称号,故史称他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为元首制。元首制实际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它的建立,标志着罗马由意大利境内的罗马公民占有特权地位的城邦,转变为包括各个行省的所有奴隶主共同统治的帝国。奥古斯都的长期统治,在帝国全境造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开创了延续百余年的所谓罗马和平时期,为1~2世纪奴隶占有制在广大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元14年奥古斯都逝世,其养子提比略(14~37在位)继位 。再后则由卡利古拉(37~41在位)、克劳狄一世(41~54在位)和尼禄相继为帝。从奥古斯都至尼禄,史称克劳狄王朝。该王朝不断加强皇权,巩固专制统治,发展官僚体系,残酷镇压反对者。尼禄的挥霍无度和恣意妄为,引起公元66年巴勒斯坦发生犹太人的大规模起义和后来许多行省总督的拥兵自立。经过68~69年一些行省总督争夺皇位的内战,由T.F.S.维斯帕西安(69~79在位)建立了弗拉维王朝。该王朝皇位也由皇帝亲属继承,提图斯(79~81在位)和图密善(81~96在位)相继为帝。他们进一步推行加强皇权、削弱元老院权力的政策。图密善死后,M.C.涅尔瓦(96~98在位)继位,开创了罗马史上的安东尼王朝。这一王朝的多数皇帝都生于行省,因为有才干而由前任收为养子。M.U.图拉真当政时,继续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规模: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颠,北至喀尔巴阡山脉和黑海北岸。哈德良当政时致力于加强皇权,整顿内政,使从奥古斯都开始的建立帝国官僚机构的工作最终完成。M.安东尼统治时期罗马帝国达到极盛。他对外采取防御政策,对内维持和平局面,加强行省的管理,整顿财政,兴修道路,促进了行省的繁荣和商业发展。马可·奥勒留当政时期,罗马帝国危机四伏。帕提亚帝国屡犯边疆,北方蛮族也乘虚而入。入侵者虽被挫败,但罗马实力已显不足。192年皇帝L.A.A.康茂德(180~192在位)被杀,安东尼王朝告终。

罗马军团大战蛮族(俘雕)

后期帝国 193~284年间,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处于全面危机之中,史称3世纪危机。危机的根源在于奴隶占有制生产关系日益腐朽,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导致社会经济停滞和萎缩,政局陷于混乱状态。从塞维鲁王朝(193~235)起,帝国的统治开始动摇。L.P.塞维鲁(193~211在位)以提高军饷、优待士兵、贿买军队等手段维持自己的统治。其子M.A.安东尼努斯(亦称卡拉卡拉,211~217在位)即位后,为了缓和矛盾和扩大税源,于212年颁布敕令,把罗马公民权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塞维鲁王朝覆灭后,政局陷入混乱,军团和行省各自拥立皇帝,互相残杀,出现所谓三十僭主,并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在内的高卢帝国(259~273),在东方产生了地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帕尔米拉帝国(262~272)。与此同时,奴隶和隶农起义遍及意大利和行省,尤以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声势浩大和持续长久。蛮族也大举突破边防,涌入帝国境内。
284年 ,近卫军长官G.A.V.戴克里先取得了帝国政权(284~305在位)。他改元首制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采用东方君主的宫廷朝仪,完全抛弃了残存的共和外衣。为了强化统治,实行四帝共治制,并进行行政、军事、赋税和币制改革。他残酷镇压了高卢和北非的起义,迫害基督教徒,对外积极作战,暂时稳定了局势。但他退位后,帝国又陷入帝位觊觎者的纷争之中。324年君士坦丁一世重新统一帝国。由于帝国经济、文化重心东移,330年君士坦丁一世把首都由罗马迁到拜占廷,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他在许多方面继续执行戴克里先的政策,改组国家机构,扩充官僚体系;颁布一系列法律,竭力维护奴隶制度,使得奴隶和隶农的境遇更加恶化。为了利用基督教巩固反动统治,君士坦丁一世于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使基督教逐渐成为帝国的重要支柱。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后,争夺帝位的斗争重新开始。狄奥多西一世(379~395在位)当政时一度恢复统一,但他死后,帝国分裂为两部分: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旁留加尔高架输水道

从4世纪中叶起,罗马帝国接连不断发生被压迫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再次兴起,北非也爆发了奴隶、隶农和贫民参加的阿哥尼斯特运动。378年西哥特人大败罗马军队,继而于410年攻占罗马城,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进入北非,于439年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匈奴人于452年侵入意大利,给西罗马帝国以沉重打击。在高卢东南部,457年出现了勃艮第王国。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卢斯·奥古斯图卢斯,西罗马帝国遂亡。东罗马(拜占廷)帝国于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屋大维---奥古斯都大帝(公元前31年)

罗马的陷落是因为自寻死路还是外敌太强?

历史长河中,曾崛起过无数巍然屹立,冠绝一时的国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依然在历史的轨迹上奔流不息,而有的也早已没落化为尘埃。如今也只能在古迹或古书上寻找它们的身影,比如罗马帝国等等。那么那个曾经被称为“永恒之城”,横跨欧亚非的强大国家是如何走向毁灭的呢?是外敌太强,还是自寻死路?

罗马帝国的崛起

西方有句话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尽管曾经的西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但在其他事物上仍然有罗马帝国的痕迹,可见其影响有多深远。

罗马也曾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七个小土丘,却能崛起为世界大国,并不是运气好就能实现的。

01、他们思想开放,吸收外来人口。当时的罗马,只要你愿意定居,就能马上拥有公民权,还能入职政府单位,如果有能力,国王都可以。第五代国王塔克文就不是罗马人,而是罗马当时的敌人伊特鲁里亚人。来到罗马后,他凭借财力和能力当上了罗马国王,为罗马带去了不少伊特鲁里亚特色的东西。比如拉丁字母,基建等等。

所以罗马崛起,更多的是因为开放让他们吸收了更多的外来人才精英,才能如此迅速地发展。而在这方面,希腊正好和罗马相反,所以衰落了。

02、元老院,罗马军团的真正主人。为了防止独裁者和共和国的稳定发展,从而产生了元老院。它是罗马的最高权力机构,有人事任命权,也有战与否的裁决权,很多高官要职的人员最终归宿都是在这里。鼎盛时期,地中海周边的国王都以能结识元老院的人为荣,可见其权威。只不过到了晚期,就不再是全国性的政治机构,也没有了实权,而逐渐没落。

03、发达的建筑。翻开罗马的历史,你会发现罗马的建筑也是十分发达的。当时罗马势力一日比一日剧增,为了方便,就开始了有计划的基础建设,比如阿皮亚大道建设,弗拉米尼亚大道、卡萨兰大道、罗马古道等等,随着势力的扩张,道路网也逐渐往外延伸,也就是形成了大家常说的一句熟语:“条条道路通罗马”。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其中不少保留至今。

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后备力量,才让罗马逐渐成为世界强国,还被称为“永恒之城”。

罗马帝国的陨落是外敌太强,还是自寻死路?

按理说,这么强盛的国家,是不容易被消灭的,然而历经500多年的洗礼还是不复存在了。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在国王阿拉里克一世的率领下,攻破并洗劫了罗马。经过这次浩劫,罗马帝国就开始走向崩溃。那么如此强大的国家为何一击即溃呢?是外敌太强,还是自身原因?

公元4世纪末,日耳曼蛮族从东欧袭来,入侵罗马帝国境内。罗马皇帝为了抵御,就采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与西哥特人结盟,却不料这是一次引狼入室。当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时,西哥特则趁机叛乱,洗劫了罗马帝国东部的希腊,幸得西罗马名将斯提里科的阻击,才让他们落荒而逃。而此时的东罗马政府却在作壁上观。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曾经洗劫了希腊的叛军首领摇身一变竟成了东罗马的大元帅,一是拉拢,二是为了借助阿拉里克的势力牵制斯提里科。因为斯提里科战功赫赫,尽忠职守,一心想振兴帝国,从而挡住了东部某些权臣的利益,所以与其说东罗马权贵害怕西哥特人,不如说他们更担心斯提里科坏了他们的好事。当时斯提里科战胜阿拉里克,本可以趁胜追击,就因为东罗马权臣假传圣旨,才让他作罢。不过他也不是吃素的,回到君士坦丁堡后,就命人悄悄结果了鲁菲努斯。

但是鲁菲努斯的死并没有结束双方的猜忌。阿拉里克当元帅后,养兵蓄力,最终向斯提里科发起了进攻,还狂妄地想要夺下罗马。不过他的这一野心,还是被斯提里科粉碎了。但没多久,斯提里科也向阿拉里克抛出了橄榄枝,因为当时的罗马已经处于危机,日耳曼人和篡位者日益猖獗,为了统一罗马,光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而要借助外部的力量。

可悲的是,斯提里科四面楚歌,根本得不到自己人的支持,连皇帝都听从了小人的谗言,结果诛杀了这位功臣。而后,可想而知,一些主战派上场,拒绝与西哥特人合作,激起了阿拉里克。当西哥特人再次兵临罗马时,罗马再无一人可以抵抗阿拉里克了。

小结

所以说,罗马帝国的覆灭,并不是因为外敌太强大,而是自身内部的明争暗斗彻底瓦解了帝国。而一代功臣斯提里科的死,正是加速了它的覆灭,最终成了一个时代的悲剧。这也是为什么强大的罗马帝国受一次外侵就再也无法正常运转的原因

罗马陷落的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矛盾尖锐无可逆转,罗马社会实行的是奴隶制,后期奴隶起义严重,直接打击罗马的统治
罗马的陷落是由于外敌太强。西哥特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农业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因此军事实力一度领先于罗马,最后罗马被西哥特人消灭。
罗马的陷落是因为自寻死路,罗马帝国内部明争暗斗,加速了罗马帝国的陷落。
本文标题: 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如果遭到外敌入侵会亡国灭种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881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圣马丁会隐退为什么西夏没有灭北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