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则天死后,唐玄宗李隆基为何要杀死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呢?唐朝是一个女强人辈出的朝代,前有女皇武则天,后有差一点就跟随了武则天步...
在武则天死后,唐玄宗李隆基为何要杀死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呢?
唐朝是一个女强人辈出的朝代,前有女皇武则天,后有差一点就跟随了武则天步伐的太平公主。武则天和太平公主这对母女真是太相似了,都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太平公主还是有点弱,在武则天死后,立有大功的太平公主,竟然被自己的亲侄儿唐玄宗被逼自缢。那么,为何唐玄宗不放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二。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最宠爱的小女儿,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16岁,她下嫁给了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两人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婚后甜蜜,此时的太平公主洁身自好,贤妻良母。然而,好景不长,薛绍因其长兄谋反而受到牵连,惨死狱中,瞬间太平公主成了小寡妇。随后,武则天将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太平公主并不喜欢这个武攸暨,两人貌合神离,各玩各的,太平公主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
没有爱情,那就用权力来弥补内心的空虚寂寞冷。此时,武则天已经登基为皇帝,热衷于权力的太平公主开始参与朝政,走上政治舞台。太平公主虽然是武家儿媳,但是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后来,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诛杀二了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在诛杀二张中有功,李显继位后,她得到了极大的封赏,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
不久之后,李显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太平公主又联合自己的侄儿李隆基,清除了韦氏党羽,拥立相王李旦复位。太平公主屡立大功后,权倾朝野,凡是朝中大事李旦都要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商议。随后,太平公主惧怕太子李隆基的英明神武,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他决定改立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太子。于是,她不仅监视李隆基,而且向李旦进谗言,废立太子李隆基,但都没有奏效。她随即在朝中发展势力,结成朋党,企图加害李隆基。
公元712年,李旦突然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了李隆基,打了太平公主一个措手不及,同时也加剧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矛盾。太平公主这方蠢蠢欲动,企图发动政变,拉李隆基下位。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先下手为强,诛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见形势不对,逃到了寺中。后来,太平公主被李隆基下诏赐死在她自己的家中。太平公主的儿子和党羽被处死的人达数十人,她所有的家产也都被没收充公,都头来只是一场空梦罢了。
太平公主和她的母亲武则天都嗜权如命,既享受了权力带来的权势,也反受其害。特别是太平公主还是太嫩了,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最后成为了失败者。帝王之家没亲情,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坐稳皇位,必须要处死自己姑姑太平公主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各位,你们说呢?
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解决太平公主这个大麻烦,也为了不暴露自己和薛崇简之间的事情。李隆基开始反击,逐步铲除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势力,最终以毒酒赐死了她。
武则天死了,唐玄宗为何还不肯放过太平公主?
武则天死后,为何唐玄宗还不放过太平公主?大家都知道,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将唐朝的辉煌推向了巅峰,同时我们也知道,唐玄宗与太平公主的恩怨纠葛,时至今日,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仍不肯放过太平公主,最终太平公主被赐死在家中,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不过都是她咎由自取。
自从太平公主帮助相王李旦重登王位,便成为了大唐中最有势力的公主。太平公主对王位一直虎视眈眈,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刚开始太平并没有将李隆基放在眼里,可是渐渐的她发现李隆基也是一个难以掌控之人,并且具有足够的智慧,她认为李隆基是她实现野心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所以她想方设法想要废除李隆基的皇太子之位,她制造谣言谎称他不是嫡长子,不能够继承皇位,但是此计未生效,便又指示朝中大臣向皇帝谏言,大意是太子即将继承皇位,皇帝要退位,以此来挑拨太子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皇帝竟然真的退位让贤了,遂李隆基成为了皇帝。
在李隆基继位后,太平公主更是心中不快,私下发动政变想要推翻李隆基,不过由于有人告密李隆基,使李隆基得到了先发制人的机会,铲除了太平羽党,太平公主最终以失败告终,并被李隆基赐死家中。
所以说,唐太宗不放过太平公主的原因都是她咎由自取,她对皇权的极度贪婪以及对权力的渴望,已经到达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大家都知道,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将唐朝的辉煌推向了巅峰,同时我们也知道,唐玄宗与太平公主的恩怨纠葛,时至今日,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仍不肯放过太平公主,最终太平公主被赐死在家中,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不过都是她咎由自取。
自从太平公主帮助相王李旦重登王位,便成为了大唐中最有势力的公主。太平公主对王位一直虎视眈眈,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刚开始太平并没有将李隆基放在眼里,可是渐渐的她发现李隆基也是一个难以掌控之人,并且具有足够的智慧,她认为李隆基是她实现野心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所以她想方设法想要废除李隆基的皇太子之位,她制造谣言谎称他不是嫡长子,不能够继承皇位,但是此计未生效,便又指示朝中大臣向皇帝谏言,大意是太子即将继承皇位,皇帝要退位,以此来挑拨太子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皇帝竟然真的退位让贤了,遂李隆基成为了皇帝。
在李隆基继位后,太平公主更是心中不快,私下发动政变想要推翻李隆基,不过由于有人告密李隆基,使李隆基得到了先发制人的机会,铲除了太平羽党,太平公主最终以失败告终,并被李隆基赐死家中。
所以说,唐太宗不放过太平公主的原因都是她咎由自取,她对皇权的极度贪婪以及对权力的渴望,已经到达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要赐死帮助他夺回天下的姑姑太平公主呢?
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后来被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看上,深受其宠爱,甚至登上后位,并为李治生下了四个儿子,李隆基的父亲就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
可悲的是李隆基出生后,没有来得及得到父爱和母爱,就被其祖母武则天逼迫过继给了伯父李弘,后来,武则天又将李隆基的生母秘密杀害。因此,在李隆基幼小的心里就埋下了对祖母武则天的深仇大恨。
再说其父李旦一生也颇为坎坷,他曾两度登基,两度禅位。
第一次禅位就是被其母亲武则天逼迫下台,而李隆基身为李旦的儿子,更是无法容忍祖母的这种做法,本该自己就是未来的皇帝接班人,而祖母武则天这一系列的做法无异于就是把自己推出权利的中心,熟可忍孰不可忍!
(武则天)
李隆基的父李旦逼迫让位给其母亲武则天后,武则天又把皇位让给了李旦之兄李显,李显昏庸无能,朝政被韦后所把持。
李显死后,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做着女皇帝的美梦。没想到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看穿。于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合起来,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帮李旦夺回皇位,使朝政大权重新回到李家人手中。
(太平公主)
李旦登基后,将李隆基册封为太子。李隆基英明果断、学识渊博、通晓音律,深受李旦及大臣的赞赏。两年后,李隆基登基称帝。之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李隆基终于忍无可忍,赐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李隆基执政前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开元盛世之象。
(李旦)
李隆基在其执政后期,迷恋杨贵妃,宠信奸佞,施行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使朝政越来越昏暗,至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最终爆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在灵武称帝。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平息后,李隆基回到长安,成为了太上皇。公元762年,李隆基去世,享年78岁。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不存在“帮过”一说,只能算是合作。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当时的合作为了权力,后来的决裂还是为了权力。他们身在帝王家,要么安心远离大位富贵终老,要么就是为夺权拼个鱼死网破。
一、公主掌权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自小深受父母兄长们的宠爱,尤其是母亲武则天,对她百般骄纵,养成了太平公主不可一世的性格。众所周知,武则天对权力的把控能力之强是当时中国无人能比的,太平公主耳濡目染,逐渐也对权力有了极高的兴趣。
由于太平公主长相、性格都与武则天很相似,使武则天对她的恩宠无以复加。在武则天废掉两个儿子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的皇位,自己登基称帝的时候,太平公主在两个月前嫁给武则天堂侄武攸暨,有了李武两家的双重身份,故而没有像其他李唐宗室一样受到冲击。由于是女性,没有被朝臣寄予“恢复李唐王朝”的期望,反而使武则天与之关系最为融洽,平时多于其探讨朝政,也让太平公主的政治能力不断提升。太平公主更是为武则天推荐男宠,这对母女的关系可谓亲密无间,使得太平公主成为李唐到武周年间的政坛不倒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唐隆政变
神龙元年,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诛杀武则天男宠张氏兄弟,中宗李显恢复李唐王朝,太平公主在政变中给予了支持。李显称帝后加封弟弟李旦为安国相王,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获封五千户,开府,成为当时朝中地位最尊贵的两人。
(韦皇后)
但是,李旦、太平公主二人的存在,却也挡了别人的道。这两个人就是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韦后曾在患难中陪伴李显十余年,是故李显复位后对其百般依从。安乐公主更是梦想着成为皇太女继承皇位,向自己的祖母武则天看齐。于是,强势的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矛盾日益凸显。结果,中宗李显竟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其子李崇茂继位,太平公主原本打算让韦后和李旦共同参政继续保持平衡,而韦后一党却改封李旦为太子太师虚衔,朝中重要职位全被韦后一党占据。
相王李旦生性懦弱,但其子李隆基却是野心勃勃,早已在皇帝亲军万骑中发展出一股势力,听从自己号令。韦后专权也让不甘寂寞的太平公主感到了危机。于是,姑侄二人一拍即合,发动政变。唐隆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夜,李隆基联络的亲信众将突袭羽林营,杀死韦后亲信控制禁军兵权,各路将领从各门杀入内宫,尽诛韦后、安乐公主等人。三天后,太平公主坐镇金殿,当堂宣布皇帝让位于相王李旦,百官无一敢反对,太平公主亲手将小皇帝李重茂拉下皇座,李旦正式复位称帝。李隆基加封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既参与政务,同时把持宫内外皇帝亲军,权势日上。太平公主也加封万户,达到唐代公主鼎盛。
三、姑侄矛盾
(太平公主、李隆基、李旦)
睿宗李旦复位后,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应该立长子宋王李成器为太子,但李成器显然也知道自己无法控制弟弟李隆基,于是顺水推舟,自愿让位。睿宗立李隆基为太子。这样一来,太平公主就成为了李隆基面前的最后一个障碍。
因为唐隆政变的功劳,太平公主更加肆无忌惮地干涉朝政,李旦没有主见,遇事往往分别问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意见。时间一久,二人分歧自然越来越大。姑侄二人都是强硬性格不肯让步,李旦只能在中间打圆场。太平公主日益不满,开始联络朝臣劝李旦更换太子。最后,不堪其扰的李旦干脆让位于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李隆基称帝,改元先天。
四、最终对决
李旦虽然让位,却依然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也就是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所以他的退位没有缓和妹妹和儿子的矛盾,反而因为自己转到幕后而使两人正面对决。
最终,先天二年七月,李隆基得到线人举报,太平公主将在四日发动政变。李隆基当机立断,抢先一步在三日那天将公主的党羽一网打尽。穷途末路的太平公主逃入山寺又回家自尽,劝说儿子放过妹妹的睿宗看到了儿子这番惊人举动,也彻底交权。从此,李隆基亲政,改元开元。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是唐朝、武周那个特殊时代下应势而生的人。他们生就不甘寂寞,因为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武则天的称帝让太平公主不甘做一个普通公主;政局的动荡让李隆基看到了自己上位的机会。时代造就英雄,而也正是两个同样强势的人在一起,注定了只有一个最后的赢家。没有李隆基,或许太平公主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让人心寒
为啥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干掉姑姑太平公主呢?
唐朝是一个璀璨悠久的强盛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女性地位和生活得到解放的王朝之一。
纵观唐朝始末,出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也出过能够废立君主不可一世的太平公主,还出过集三千宠爱于一生的杨玉环,女性的魅力在唐朝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我们今天就来谈谈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手遮天的公主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出身于李唐皇家,她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因为是最小的女儿,所以太平公主从小深受宠爱,恃宠而骄,且曾权倾一时,她还曾经废立皇帝,并为唐玄宗李隆基的继位铺平了道路。
可是不幸的是太平公主却偏偏碰到了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为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那么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还是姑姑的太平公主,唐玄宗为何要迫不及待的杀掉呢?其实,这不难解释,太平公主身为武则天的幼女,本就位高权重,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
武则天当政后期,当时的宰相张柬之因为不满武氏专权,发动了兵变,武则天不久便无奈退位还朝于李家,太平公主因为支持并参与了这次行动,因而被受封为“镇国太平公主”,一时风光无限。
她的胞兄李显继位后,她被赐予不用像皇太子等人行礼的特权,并因为聪明机警一直为李显皇后韦氏所忌惮。
在李显被韦氏及其同党谋害后,李唐朝堂一片混乱,这时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共同发起了对韦后及其同党的兵变,并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因为李旦生性胆小懦弱,而太平公主杀伐果断,继承了武则天的狠辣,所以李旦十分的害怕太平公主,对其丝毫不敢怠慢,且恭敬有加。
这一点当时还是太子的李隆基却深深的看在眼里,他那时就明白要想巩固皇权,就必须收拢权力,而如果要收拢权力,就必须先除掉太平公主。
而太平公主也深刻的明白李隆基对自己的恶意,为了达到控制和监查李隆基的目的,太平公主在太子李隆基身边布置了许多心腹,以监视李隆基的一举一动,所以李隆基那时并不敢轻取妄动,对太平公主也是表面顺从,这时的太平公主的权势可以说达到了历朝历代公主权力的顶峰。
忍无可忍,予以诛之。在李旦退位后,其子也就是李隆基继位,史称唐玄宗。对于自己的侄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深知其英明果断,但是她此时却没有任何收敛,反而依靠太上皇李旦的威势继续作威作福,甚至干涉朝政。
唐玄宗继位之初,朝堂上的文臣武将大多与太平公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太平公主甚至想过与人合谋废掉唐玄宗李隆基,还试过给李隆基下毒,李隆基如果不是对太平公主处处防备,恐怕早就被害了,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关系已经是水火不容。
唐玄宗李隆基自继位后,一直隐忍不发,养精蓄锐,在时机成熟后,他以太平公主试图叛乱为由,迅速诛灭太平公主的党羽,并缉拿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因为过于恐惧,在家中自杀而亡。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唐玄宗李隆基对太平公主的诛杀其实不仅仅其皇权集中的必要,与太平公主自身的不安分与狠辣也是分不开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