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有哪些特点壁虎特点有1、断尾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尾部肌肉就强烈地收缩,能使尾部断落。...
壁虎有哪些特点
壁虎特点有
1、断尾
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尾部肌肉就强烈地收缩,能使尾部断落。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切”。刚断落的尾巴由于神经没有死,不停的动弹,这样就可以用分身术保护自己逃掉。
同时壁虎身体里有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再生尾巴。当壁虎尾巴断了的时候,它就会分泌出这种激素使尾巴长出来,当尾巴长好了之后,它就会停止分泌。
2、形态特点
壁虎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3、生境繁殖
栖息于野外森林地区的山洞内或建筑物的缝隙内。常在建筑物墙的较高处和天花板上活动,动作敏捷,较难捕捉。6~8月在海南岛采到的雌成体40%怀有成熟的卵。8月中旬分别于广西柳州及海南岛吊罗山采到头体长28.5~29毫米的幼体。
4、生活习性特点
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现在灯光照射的墙壁上、屋檐下或电杆上,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是有益无害的动物。
5、壁虎的药用价值
壁虎性寒,能够清热解毒抗癌,其味咸,还能软化消散肿块,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抗癌中药之一。在临床中常常使用壁虎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等各类癌症。
壁虎体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F,科学家研究表明,维生素F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壁虎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而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没有任何危害。
癌症患者本身身体就很虚弱,再加上放化疗带来的作害,而很多的抗癌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降低正常细胞的免疫力。所以这也是很多癌症患者选择食用壁虎粉来抗癌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壁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壁虎抗癌靠谱吗?壁虎的药用价值
壁虎是蜥蜴的1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在粤西地区叫“勾镰蛇”,因其身体像粤西人常用来割稻、割草用的镰刀(俗称“勾镰”);在潮汕地区称“钱龙”,因为传说钱龙叫7声家主人就要发财了,不过实际上应写作“檐龙”,因潮汕话“檐”与“钱”同音所以常遭误解。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其中壁虎属约20种,中国产8种,常见的有多疣壁虎、无蹼壁虎、蹼趾壁虎。在温暖的地区、丛林、沙漠都有分布,以至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地区的各家各户有檐篷小洞的地方都可以发现其踪迹,但由于壁虎是季节性动物,温度于摄氏11度或以下的环境下仍然活动的话就会死去,所以一般在亚热带地区生活的壁虎,每逢冬季就会躲起来冬眠,故此壁虎比较少见于温带和寒带等寒冷地区。
因为壁虎的脚有一个吸盘。
壁虎的生活习性冬眠吗
壁虎会冬眠。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现在灯光照射的墙壁上、屋檐下或电杆上,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是有益无害的动物。
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尾部肌肉就强烈地收缩,能使尾部断落。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切”。刚断落的尾巴由于神经没有死,不停的动弹,这样就可以用分身术保护自己逃掉。同时壁虎身体里有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再生尾巴。
当壁虎尾巴断了的时候,它就会分泌出这种激素使尾巴长出来,当尾巴长好了之后,它就会停止分泌。
扩展资料
分布范围
主要产于我国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诸地区;也分布到日本和朝鲜。蜥蜴亚目(Sauria)壁虎科(Gekkonidae)所有蜥蜴的通称,约含80属750种。对人无害,但叫声扰人。为小型爬虫类,多属夜行性。皮肤柔软,体肥短,头大,四肢软弱且常具趾垫。
大部分体长3~15公分(1.2~6吋,包括占总长之半的尾)。能适应由沙漠至丛林的不同栖息地;许多种常到人的住所活动,多以昆虫为食。平均寿命5~10年。
特点
壁虎的其他生理特征与蜥蜴类似,但是有一点不同,两耳之间什么也没有。我们可以从壁虎的一只耳眼看进去,直接通过另一只耳眼看到外面。壁虎的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脊髓中。
多数壁虎具适合攀爬的足;足趾长而平,趾上肉垫覆有小盘;盘上依序被有微小的毛状突起,末端叉状。这些肉眼看不到的钩可黏附于不规则小平面,使壁虎能攀爬极平滑与垂直的面,甚至越过光滑的天花板。有些种类还具可伸缩的爪。
多数壁虎像蛇一样,眼上有透明的保护膜。普通的夜行性种类,瞳孔纵置,并常分成数叶,收缩时形成4个小孔。尾或长尖或短钝,甚或呈球形。有些种类的尾可贮藏养分,如同仓库,使该动物在不适宜的条件下亦能获取养分。尾部也可能非常脆,若断则旋即再生成原状。
体通常为暗黄灰色,带灰、褐、浊白斑;但产于马达加斯加岛的日行壁虎属(Phelsuma),却含鲜绿色型,且白天活动。
相异于其他爬虫类,壁虎多具声音,叫声由微弱的滴答声、唧唧声至尖锐的咯咯声、犬吠声,依种而异。多数种类为卵生;卵白色,壳硬;常产在树皮下或附于叶背。新西兰地方有几种则为卵胎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壁虎
大壁虎的生活习性
栖息在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缝隙、石洞或树洞内,有时也在人们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刺激,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瞳孔可以扩大4倍左右,视力增强,灵巧的舌还能伸出口外,偶尔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尘。它的动作敏捷,爬行的时候头部离开地面,身体后部随着四肢左右交互地扭动前进,脚底的吸附能力很强,能在墙壁上爬行自如。原来认为它的脚下有吸盘,其实其趾端膨大的足垫并不是吸盘,而是在足垫和脚趾下的鳞上密布着一排一排的成束的象绒毛一样微绒毛,如同一只只弯形的小钩,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抓牢物体,可以在墙壁甚至玻璃上爬行,微绒毛顶端的腺体的分泌物也能增强它的吸附力。
它的尾巴易断,但能再生,这是由于尾椎骨中有一个光滑的关节面,把前后半个尾椎骨连接起来,这个地方的肌肉、皮肤、鳞片都比较薄而松懈,所以在尾巴受到攻击时就可以剧烈地摆动身体,通过尾部肌肉强有力的收缩,造成尾椎骨在关节面处发生断裂,以此来逃避敌害。由于尾巴是以糖原的形式而不是单纯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能量,而糖原更容易释放能量,所以刚断下来的尾巴的神经和肌肉尚未死去,会在地上颤动,可以起到转移天敌视线的作用,因此在民间还流传着大壁虎的断尾巴会钻到人的耳朵里去的荒谬说法。断尾以后,自残面的伤口很快就会愈合,形成一个尾芽基,经过一段细胞分裂增长时期,然后转入形成鳞片的分化阶段,最后长出一条崭新的再生尾,但与原来的尾巴相比,显得短而粗。不过,大壁虎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断尾,因为断尾毕竟是它身体上所受的严重损伤,不仅失去了尾巴上储存的脂肪,而且还因此而失去了它在同类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求偶时,尾巴完整的大壁虎对于失去尾巴的大壁虎有着极大的优势。大壁虎通常在 3~11 月份活动频繁,12 月至翌年 1 月在岩石缝隙的深处冬眠。 蛤蚧的食物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主,包括蝼蛄、蚱蜢、飞蛾、蝉螂、黄粉虫和蚕蛾等,蛤蚧是不食死的昆虫和食物的,但经过人工驯养,也可放养。人工养殖蛤蚧的过程中,应以动物性昆虫为主、植物性昆虫为辅的原则,否则易导致蛤蚧的营养不良,发生疾病。
蛤蚧的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壁面 20~30 米为宜。但蛤蚧有大吃小、强吃弱、成年蛤蚧吃卵等现象出现,应按大小分群饲养,规格相同的养在一起,小蛤蚧单独饲养。蛤蚧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利用人工调节温度,使室温保持在 25~30℃ 之间。蛤蚧无冬眠期,一直处在活动、采食、生长状态。保持蛤蚧舍的清洁卫生,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在蛤蚧舍内禁止存放农药及有特殊气味的药品、霉败物品。 大壁虎的繁殖期为 5~8 月,5 月开始交配产卵,但以 6~7 月产卵最多。每次产 2 枚卵,白色,外面有革质鞘,比鸽子的卵略小,呈圆形,卵重 5~7 克,可以粘附在岩洞的墙壁或岩石面上,孵化期为 35~45 天,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刚出壳的幼体的体长大约为 8 厘米。广西桂南地区 8 月上旬以后产出的卵到翌年 3 月才能孵出,需时 198~205 天。10 月至 3 月为冬眠期。
大壁虎一般在 5~6 月间发情交配,6~7 月为产卵高峰期。在交配期间,要严格控制雌雄比例。如果雄大壁虎过多,往往引起雄争雌而打斗。雌大壁虎交配后到来年产卵。雌大壁虎往往选择较阴暗的墙角、顶角、侧壁等地方产卵。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产卵的大壁虎要加强管理,适当提早增加食物,尤其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使之早产卵,早孵化,使幼壁虎出壳后有较长时间生长,达到一定体重,为安全越冬打下良好基础。要进行人工孵化时,就需要在大壁虎喜欢产卵的地方贴上一些纸,让其把卵产在纸上,以便采集。采卵应该等到卵壳完全变硬后才能进行,刚产下的卵不宜马上采集,否则影响到孵化率,采集的卵存放在 33~35℃ 的环境中,经 100 天左右才孵化出幼壁虎。刚出壳的幼壁虎,要及时移到幼壁虎饲养室。幼壁虎在采食前,可先喂些白糠水或盐水,5~7 天后喂一些小虫,15 天后,随着其食量增大,逐步增加昆虫投放量,使当年孵出的幼壁虎在进入越冬前就达一定的体重。 在广西主要生活于亚热带石灰岩构成的石山中,山上有矮小树木并有供其饮水的水源,年平均气温在 20℃ 以上。在云南的栖息环境有 3 种类型:一为树洞中,二为房舍环境,三为喀斯特地貌石山裂隙中(河口),三种环境的共同特点是四周多农田。
壁虎有哪些习性?
壁虎俗名守宫、多疣壁虎,英文名Gecko,JapanesegeckO,Walllizard。
主要产于我国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诸地区;也分布到日本和朝鲜。
壁虎是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称守宫。壁虎是蜥蜴目的1种,又称守宫。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其中壁虎属约20种,中国产8种,常见的有多疣壁虎、无蹼壁虎、蹼趾壁虎与壁虎。蜥虎属中国已知4种,半叶趾虎属、截趾虎属和蝎虎属中国各有1种,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本科动物没有活动的眼睑。壁虎受到强烈干扰时,它的尾巴可自行截断,以后还再生出来新尾巴。壁虎生活于建筑物内,以蚊、蝇、飞蛾等昆虫为食。夜间活动,夏秋的晚上常出没于有灯光照射的墙壁、天花板、檐下或电杆上,白天潜伏于壁缝、瓦角下、橱柜背后等隐蔽处,并在这些隐蔽地方产卵,每产2枚;卵白色,卵圆形,壳易破碎。有时几个雌体将卵产在一起。它们是能鸣叫的爬行动物。孵化期1个多月。
壁虎的习性是什么
壁虎足趾的吸盘上长有许多像头发一样细小的小钩。
凭借这些生理结构,壁虎可以在垂直平滑甚至光滑的天花板上爬行。大多数壁虎的眼睛都有一层透明的保护膜。普通夜行性壁虎的瞳孔是竖起来的。呈椭圆形。它们的尾巴可能又长又尖,也可能短而钝,也可能是球状的。有些壁虎的尾巴也是它闪的营养储存室,没吃没喝的时候,可以从里面提取营养。壁虎的尾巴很容易断开,而且能重新长出来,这也是它们被捉住以后脱身的妙计。
壁虎的颜色以土褐色、灰色为主。不过,马达加斯加有一种日行性壁虎呈明亮的绿色。大多数壁虎都会发出声间,这一点和其他爬行类动物不同。
一般来说,壁虎是卵生动物,但新西兰有些壁虎是直接生下小壁虎。
壁虎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地区,每一块陆地起码都有好几种。环壁虎是在北美洲分布最广的一种,成年的环壁虎体长可达到15厘米,呈微红色或微黄色,上面有深色的环和斑点。
产于马来西亚的大壁虎是壁虎中最大的一种,又叫家蜥蜴,体长可长到15—35厘米。身体呈灰色,有红色和白色的环和斑点。宠物市场常有大壁虎出售。
日壁虎非常罕见,属濒危动物,蛇岛壁虎亦属濒临绝种之列。
天花板、檐下或电杆上,白天潜伏于壁缝、瓦角下、橱柜背后等隐蔽处。
壁虎捕食时,总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它总是悄悄地慢慢地爬近猎物,但绝不会靠得很近,一般都保持2-3
公分的距离,然后伺机而动。它捕食不是直接用嘴,而是像蜥蜴一样用长长的灵巧的舌头,舌头在瞬间像
箭一样射出去,又迅速收回,就完成了捕食任务,而且成功率几乎是100%,真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