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红卫兵,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认识和理解

发布时间: 2023-06-09 07:01:2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论史铁生的文学心魂与精神持念】史铁生简介及精神,伟大的艺术作品像风暴一般,涤荡我们的心灵,掀开感知之门,用巨大的改变力量,给...

对于红卫兵,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认识和理解

【论史铁生的文学心魂与精神持念】史铁生简介及精神

  伟大的艺术作品像风暴一般,涤荡我们的心灵,掀开感知之门,用巨大的改变力量,给我们的信念结构带来影响。我们试图记录伟大作品带来的冲击,重造自己受到震撼的信念居所。  ——乔治·斯坦纳:《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文学常常产生于心灵孤独、忧伤、痛苦、绝望甚至愤怒的时刻,但它本质上是爱、信念和希望的结晶。没有对人类和世界的爱的态度,没有对生活的理想主义热情,就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一个冷漠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作家,一个对人类和生活完全丧失爱意和信心的人,也许仍然会有发泄和写作的冲动,也有可能写出颇受市场欢迎的畅销书,但却很难写出真正伟大的作品。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史铁生无疑是最具爱的情怀和能力的作家,也是最具理想主义精神的作家。面对他者和生活,他的内心充满深沉的忧悲情怀和博大的爱愿精神。他具有“匡正”现实生活和建构理想生活的文化自觉,试图通过写作积极地影响人们的“心魂”和内心生活,教会人们如何有尊严地面对苦难与死亡,如何积极地与世界和他人保持爱的关系。所以,他虽然多以自我的苦难体验为叙写内容,但却超越了个人经验的狭隘性,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关怀,——就像他评价一部作品时所说的那样,通过对“不尽苦难的不尽发问”,“使人的心魂趋向神圣,使人对生命取了崭新的态度,使人崇尚慈爱的理想”。
  他像虔诚的“信者”那样探索宗教问题,又像睿智的哲人那样喜好思辨;他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敢于直面沉重、苦难的人生,又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坚定、执著地探索精神生活向上前行的路径;他尊重“传统文学”的经验和成就,却又有突破小说叙事成规的先锋精神,敢于将长篇小说发展为结构复杂的“往事与随想”;他是一个全面意义上的作家,既是小说家和散文作家,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抒情诗人,——在他那里,散文和小说的分野,纪实和虚构的边界,其实并不很分明,而他作品的成功之处,恰在于,散文里有小说的魅力,小说中有散文的自由,而朴实内敛、打动人心的抒情性,则是他几乎所有作品的共同特点。他将冷静与热情、尖锐与温和、严肃与幽默统一起来,显示出一种极为独特的文学气质和写作风格。
  一
  一个知识分子,他的文化气质和文化性格,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多多少少总会受到时代风气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个时代的精神如果是理性、健全的,是客观的和向上的,那么,知识分子就很容易受其影响,具有同样健康的性格和积极的精神状态:一个时代的精神如果恰好相反,是非理性、不健全的,是主观的和向下的,那么,知识分子就更有可能成为一个盲从的人,成为一个缺乏个性、独立精神和批判能力的人。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只有那些特别优秀的知识分子,才能摆脱时代和环境对自己的消极影响,成为自己时代的清醒的分析师和冷静的批判者。
  就精神生活的外部环境和时代条件来看,史铁生实在说不上幸运。他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而缺乏理性的“斗争时代”。充满自信和豪情,是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只是,那自信里,更多的是盲目,那豪情里,更多的是冲动。这个时代的思维习惯,具有独断而教条的特点,而其行为模式,则具有极端和狭隘的性质;它把盲从当做美德,把仇恨当做力量。它鼓励、纵容人的攻击本能和好斗天性,试图将“运动”凝定为日常的生活状态,试图将“斗争”凝固为绝对的生活原则,而“打倒”和“砸烂”、“造反”和“推翻”、“摧毁”和“消灭”、“扫除”和“埋葬”、“深揭”和“狠批”、“口诛”和“笔伐”、“炮打”和“刀剐”、“火烧”和“油炸”、“痛斥”和“声讨”、“无畏”和“不怕”、“忠诚”和“捍卫”、“无情”和“勇敢”、“彻底”和“坚决”、“牺牲”和“献身”、“一定要”和“定能够”、“斗志昂扬”和“意气风发”、“不共戴天”和“誓不罢休”,则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话语。这些话语体现着美国哲学家尼布尔所说的“硬的乌托邦主义”理念,即“他们宣称代表着完善的社会,因此他们觉得自己在道理上有理由使用任何诡诈或强暴的手段,来反对那些不赞成他们所自以为完善的人”。深受时代情绪感染的年轻一代,因为相信这样的理念,并且按照它来行动,所以表现得傲慢而自负,冷酷而无情,完全不理解爱的意义,严重缺乏爱的能力。索尔仁尼琴笔下的英诺肯基,从母亲的笔记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怜悯心——是善良灵魂的第一个冲动。”他因为怀疑而皱了皱眉头,因为,“他从学校里,从生活里受到的教育却是:对于怜悯别人的人以及对于被别人怜悯的人——这都是一种可耻的、屈辱的情感。”像英诺肯基一样,在“斗争”时代和“运动”环境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几乎全都是把“怜悯”当做“可耻的、屈辱的情感”的人,直到现在,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仍然会在报纸上公开说:“怜悯是一个让人恶心的字眼”。
  就是在这样一个患有多动症的混乱无序的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无爱的甚至无缘无故地仇恨人和伤害人的时代,史铁生度过了人生历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在愁愁然的恐惧中,他的童年时代结束了;在惘惘然的焦虑中,他的青春岁月蹉跎了。他在自传性很强的小说《奶奶的星》中说:“海棠树的叶子落光了,没有星星。世界好像变了一个样子。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严肃的结尾,大约都是突然面对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再不能睡一宿觉就把它忘掉,事后你发现童年不复存在了。”小说中,“我”最爱的奶奶,被当做“地主”赶出北京、送回农村老家去了:“我”为此松了一口气,因为,“那些天听说了好几起打死人的事了”。正是因为这些“严峻的事实”,清醒的反思开始了,灵魂的觉醒开始了:“不断地把人打倒,人倒不断地明白了许多事情。打人也是为革命,骂人也是为革命,光吃不干也是为革命,横行霸道、仗势欺人、乃至行凶放火也是为革命。只要说是为革命,干什么就都有理。理随即也就不值钱。”“童年不复存在了”,但精神上的成年阶段开始了,——史铁生的思想成熟了,人格发展了。他克服了时代对自己的消极影响,超越了冷酷无情、颟顸自负的“斗争哲学”,并一再引用马丁·路德·金的话提醒人们:“切莫用仇恨的苦酒来缓解渴望自由的干渴。”在他的身上,你看不到一丝一毫“红卫兵”和“造反派”的凶暴和戾气;面对他人和世界,他的内心没有一星半点的恶意和敌意。他终其一生,都保持着的理性而宽容的生活态度,都按照可靠的逻辑和基本的常识来思考和写作,从未被那些看似“悲壮”的狂热所迷惑,从未被那些看似“正义”的风潮所裹挟。所以,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看到一些人像当年的“红卫兵”一样,血脉贲张地宣泄愤怒,盛气凌人地激扬文字,他终于忍不住了,终于坦率而尖锐地批评道:“现今,信徒们的火气似乎越来越大,狂傲风骨仿佛神圣的旗帜,谁若对其所思所行稍有疑虑或怠慢,轻则招致诅咒,重则引来追杀。这不免让人想起‘红卫兵’时代的荒唐,大家颂扬和憧憬的是同一种幸福未来,却在实行的路途上相互憎恨乃至厮杀得英雄辈出,理想倒乘机飘离得更加遥远。很像两个孩子为一块蛋糕打架,从桌上打到桌下,打到屋外再打到街上,一只狗悄悄来过之后,理想的味道全变。”史铁生所表现出的,无疑是一种更加健全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更加清醒的文学精神,——他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了一个能正确地思考、判断和写作的知识分子。

京剧的主要角色名称和四大名旦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丑:扮演喜剧角色、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扩展资料

四大行当的区别:

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当时(元杂剧的时代)这些行当(角色)的划分还不如现在的科学、细密,各种行当的涵意和表现形态,也和现在舞台上的行当,有很大的区别。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为12种角色(行当)。

江湖十二角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这些脚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不过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汉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行当

  京剧的主要角色分“生、净、丑、旦”四大行当。
  在京剧艺术表演中,梅兰 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四 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四大 名旦”。他们以风格独特的演技 在京剧舞台上尽领风骚数十年, 为京剧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很大 的贡献。
  梅兰芳(公元1894—1961年),工旦。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籍江苏泰州,长期居于北京。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发展了大量优秀剧目,改革与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国内观众对其十分欢迎和喜爱,“梅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程砚秋(公元1904~1958年),工青衣。满族,生于北京。6岁学艺,11岁开始登台,12岁参加营业演出。先后师从众多京剧名家,并广泛涉猎文学及多种艺术。其表演艺术突飞猛进,声誉日隆。他的表演功力非常深厚,表情细腻,艺术上富于独创性,逐渐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创立了“程派”。
  尚小云(公元1900~1976年),工旦。祖隶汉军旗籍,河北南宫人。幼为北京三乐科班学生,初习武生,后改正旦,以演青衣戏为主,并取得一些成绩。尚小云的唱腔字正腔圆、刚劲高亢,尤其是念白,爽朗明快、流丽大方、字清音朗、极富感情色彩。尚小云排演了大量新戏,创造了众多巾帼英雄、侠女烈妇的艺术形象。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形成了“尚派”。
  旬慧生(公元1900—1968年),工花旦、闺门旦。河北东光县人。首次于天津登台。1910年人京,师从梆子演员侯俊山。19岁时(公元1918年),参加喜群社,从此专演京剧。旬慧生功底深厚、戏路宽广,又出身于梆子班,所以能吸取梆子旦角艺术之长,将京剧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的表演熔于一炉,兼收京剧小生、武生等行当的技艺,从唱腔、念白、身段到化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造,并逐渐形成风格新颖、独树一格的“旬派”艺术。
四大名旦的最后归宿
程砚秋 鞠躬尽瘁殉艺术

解放后,面对国内戏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程砚秋也不甘人后地要为她增色添彩。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上,程砚秋献出了自己的成名作之一《三击掌》,获得了荣誉奖。1956年,他拍摄完成了《荒山泪》一片,尤表现了他艺术追求的决心和毅力。可惜,这是他最后的一次艺术创作。

1957年春天,不满足于仅是一个党的追随者的程砚秋,渴望成为这伟大行列中的一员,他正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而国内的政治形势却一时突然出现了变化,院党组织暂时顾不及讨论,程砚秋就找党内联系人倾吐了自己的想法。当时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大赛即将拉开帷幕,程砚秋作为评委之一也将出席。这时正好周总理也在那里访问,这位联系人便建议他是否在那里寻总理面谈一下。程砚秋在莫斯科见到了周总理。实际上,周总理对他的想法也已知晓。所以,两人见面后总理便关切地问:“砚秋同志,你为什么还没入党呀”程砚秋答:“我最近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缺点太多了。”谁料周总理却一连串地摆出了他的许多进步事例,又严肃地表示:“砚秋同志,如果你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愿做你的入党介绍人”。

回到北京,贺龙元帅知道后也托人捎来话,愿做他的第二入党介绍人。国庆节后的一天下午,总理办公室来电话,约程砚秋夫妇去总理中南海住所吃螃蟹,贺龙夫妇也到了。饭后,总理和贺龙在另一间屋里和他严肃地谈了对党认识、现在优缺点和今后奋斗目标等问题。总理说:“自1927年我介绍贺龙同志入党后,三十年来我是第一次介绍人入党。砚秋同志,任重道远,希望你永不停步,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程砚秋凝视着总理炯炯的目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和期待。戏曲研究院党组织很快讨论通过了他的入党问题。

1958年新春伊始,文化部领导亲自约他谈话,把率中国艺术团到法国参加国际戏剧节的重任交给他。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戏剧艺术,程砚秋抓紧指导安排团员编排一些精彩剧目。这时,程砚秋时时感到身体倦乏。尽管他的心境极好,但晚间回家却常情不自禁长长吁气。当家人询问他是否有病,他又坚决地摇头否认。甚至已出现胸闷心慌、大汗淋漓的症状,他还不肯到医院去诊治。当他因病情突发昏倒被送进了北京医院抢救时大家才知他早已患了严重的心脏病。病情稍稳定,田汉等人来看望他,他焦急地要求出院。他说:“剧团要出国,我有多少事要做呀,我的岗位不是在医院”经大家劝慰,他才稍稍安心。不料方隔几天的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五十五岁。

梅兰芳夙愿未了身先去

梅兰芳在旧中国已经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梅派”艺术以“少而约、静而动”的特点开创了京剧艺术高峰。梅兰芳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解放后,又追随时代的潮流,捧出他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极大尊敬。建国之初,他就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连续三届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9年11月,文化部邀请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三位大师合作拍摄彩色戏曲片《游园惊梦》。梅兰芳在演杜丽娘时,吸收了昆曲的“水磨调”长处,以柔美婉转的唱腔和飘逸多彩的舞姿,表现了这位娴静貌美的古代才女对爱情的渴望。梅兰芳对这一角色表演得最成功之处,是抓住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它在国内文化艺术界引起了轰动,是梅兰芳在新中国攀登上的又一个艺术高峰。

1956年,中日邦交未正常化,他率中国访日京剧团在扶桑东邻掀起了第三次“梅浪潮”。在访日期间,日本著名演员和各界名流热情接待了梅兰芳一行。日本国会议员在两国无邦交的情况下,破例在议会大厦宴请了代表团。朝日新闻社对梅兰芳等每到一地都作了连续报道。当地侨胞对梅剧团的到来简直是如狂如痴。

前苏联也是梅兰芳早年留有美好记忆的国度。他在北京寓所书桌上的一尊列宁塑像,是当年从莫斯科携回,陪伴了他三十年。1957年是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中国组织了劳动者友好代表团参加盛大纪念活动,梅兰芳也是团员之一。他到莫斯科后又引起了一番轰动,代表团应邀去大戏院观摩歌剧,当东道主介绍来宾报到梅兰芳名字时,剧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有人呼喊起“梅兰芳梅兰芳”的名字。1955年10月,他的女儿葆王月随楚图南率领的中国古典歌舞剧团到瑞典去演出,不料竟引发了中外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葆王月到斯德哥尔摩后,瑞典国王破例指名要她参加接见。原来国王三十年前还是王储时,曾与梅兰芳有过很深交往,他让葆王月代问梅兰芳好,并高度赞扬了中国京剧中的古典舞蹈艺术。1957年夏天,瑞典舞蹈协会主席海格尔受国际舞蹈协会委托,专程来北京授予梅兰芳一枚荣誉奖章。他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十四人。从1960年起,梅兰芳打算正式排演根据唐人传奇中的《柳毅传》改编的《龙女牧羊》,他和剧作者先后认真交谈了十余次,并对剧情到表演都作了仔细的研究和设计。但从这年入冬起,梅兰芳就因长年劳累感到身体不适。来年6、7月间,他终因难以撑持住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系突发性心脏病。8月8日,他病情突然加重,遽然去世。中国剧坛上的一颗巨星殒落了。这年他仅六十八岁。

尚小云十年蒙难心力瘁

1966年5月,尚小云正在为编演革命现代京戏《秦岭长虹》和改进戏校教育奔走。想不到6月1日林彪、康生等人炮制的那篇大动乱宣言书《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出台,戏校就和全国一样像炸开了锅。大字报铺天盖地,“打砸抢”随处可见,尚小云被扣上了“资产阶级反动艺术权威”的帽子关押批斗。那些黑白颠倒、无中生有的罪名像脏水一般向他泼来。他几次被拉到西安闹市中心,被野蛮地挂牌游街。同时,他的家多次被抄,门被糊上了封条。夫人和儿子都受牵连同他一起关进“牛棚”,每人每月只给极少的生活费。最痛心的是他多年集藏的《九宫大成》、《集成曲谱》、《遏云阁》等大量关于戏曲、诗词、历史的古籍,都同其他财物一起被红卫兵抄走,顷刻之间荡然无存。尚小云痛苦到了极点他不知道眼下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回想平生,他一直是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唱戏,对新社会他几乎可以捧出一颗心来。但他坚信:共产党是最讲政策的,周总理最了解他们,终有一天他的问题会有公正的说法。1973年,继林彪自我爆炸,在周总理等斗争下,“左”的猖獗稍稍收敛,尚小云获得了“解放”,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八年的折磨,他坚持每日练功的雄健身体被摧残了,先是全身伤痛,继之左眼失明。总算请假获准,他于1974年秋和夫人到北京求医,原先的住房已被没收,只好挤住在女儿家里。一别十年,重来京华的秋思让他伤感。老舍、荀慧生等诸多老友都已惨遭厄运,长眠地下,他只得在心中默哀。女儿家中窄小不便,早年弟子吴素秋接待安顿了他,并给以种种温暖照顾,这使老人的心稍得宽慰。1975年春天,他从北京返回西安。那段时日,中国大地上空的阴云时笼时散,他的心情更为悒郁。

1976年春日的一天,尚小云在家中突感身体不适,家人送他往医院抢救,因系心脏病猝发,终于4月19日逝世。一代艺术大师就这样悄悄地殒落了。粉碎“四人帮”后,中央和陕西省委都先后为之发文平反昭雪。1980年10月30日,北京各界人士在八宝山为尚小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人们纷纷对他表示了怀念之情。他所创立的“尚派”艺术后继有人,仍为菊坛瑰宝。

荀慧生孤单告别人世间

建国之后,荀慧生出于对新中国戏曲事业的挚爱,在繁忙的演出活动之余,仍热心地传艺授徒,以求京剧艺术后继有人。为此,他除曾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等处兼职授课外,还于各地演出时发现好苗子随时加以指点。他历年提携奖掖的优秀演员不计其数,有童芷苓、吴素秋、李玉茹、孙毓敏、宋长荣、刘长瑜等人。宋长荣于1961年拜他为师,可谓是关门弟子。荀慧生向他们授艺,几乎是逐句逐段讲戏,一招一式示范。但当你领会了他的启迪之后,才又发觉这些指教又全是从理解人物性格和把握全剧美感上下手的。为了积累艺术素养,他还要求弟子学习绘画、书法等艺术。由于他的倡导,中国戏校曾开设了练字学画课程,他专门讲授了戏理与画理相通的道理。1962年初冬,他到南京演戏,演出之余曾登门向傅抱石、钱松两位美术大师求教画艺。他们出于友情和敬重,坚持要和他合作,三人共同挥毫绘制了一幅金陵胜迹图。来年,傅抱石到京开会,荀慧生邀他到家中做客。席间他们交流各自艺术活动的心得,并再次合作了一幅青绿山水图。荀慧生经多年问艺求教,画艺确已达到了相当造诣,老舍、欧阳予倩、叶恭绰等人都很喜爱他的画作。1966年暮春,神州大地已呈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他歇艺剧坛三年之后,在家中精心绘制了一巨幅青碧山水图。画面上山峦起伏处江流环绕,蓝青碧水间桃红柳绿,这满幅的生机寄托着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恋。

但仅隔两三个月之后,先是田汉、周信芳等老友纷纷中箭落马。随后,他也在戏校大字报“榜上有名”,被呼之为“反动艺术权威”。但他还有一份自信,出身贫苦,从不与反动派交往,对毛主席、共产党是发自肺腑的热爱,故而不致于受到更大的冲击。因此,他还很虔诚地准备检查自己的艺术观点,但这一年的8月23日上午,他被带到北京孔庙的市京剧团时,顿感气氛的沉重。红卫兵在这里焚烧戏衣、唱本和书刊,他和一些老演员一个个被揿下头认罪。下午时分,想不到在市文联被批斗的老舍等人又被押送到这里,批斗立即升级了。他亲眼目睹老舍在遭凌辱时绝望的眼神,他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夜晚,他拖着伤残的身子回到家中,家中已一片狼藉。第二天,他又被勒令去劳动改造,终于倒在了城外沙河的大路旁。

此后,荀的心脏病严重发作了,但他不仅得不到治疗,而且还被勒令写“交待材料”。夜晚,他一个人孤凄地蜷缩在小黑屋里,家人都受牵连失去了自由,他还是苦苦地撑持着,相信党和人民会对他作出公正评价。

1968年12月26日,一代大师荀慧生病故北京,终年六十八岁,当时身旁没有一个亲人在场。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剧院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 断桥》、《奇双会》、《游园 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以及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
京剧的主要角色是:生旦净末丑
四名旦是:梅、程、尚、荀

骆驼祥子作者简介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扩展资料

老舍之死

1966年8月23日,时任北京市文联主席的老舍大病初愈。本来医生叮嘱他要多加修养,但是他迫不及待去办公室工作。

当时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文化革命的激情中,老舍也不例外。他作为文联主席,他要去工作,投入到这一场火热的革命中去。

就在这一天,红卫兵们,正是老舍曾经寄予希望的孩子们,要在成贤街的孔庙焚烧一批价值昂贵的京剧服装,因为那是“四旧”,必须毫不留情地予以烧掉。

红卫兵们觉得仅仅烧毁戏装还不够,临时决定去文化局抓几位领导来批斗,以烘托气氛。

而文联就在文化局的隔壁,红卫兵们又临时决定拉几个文人陪斗。而此时的老舍正好在文联的会议室里开会。

8月的天还很热。红卫兵在老舍的背上刷上厚厚的浆糊,贴上姓名、职务、罪状等信息。

老舍和三十多个文化名人被用大卡车拉到孔庙的小广场上,跪成一圈,中间堆放着收缴上来的戏服。戏服被点燃,烈火熊熊,老舍等人被火烤烟熏,喘不过气来。

造反的学生多为女中学生。她们一边高喊着口号,一边挥舞着皮带肆意拷打文化局的领导和文联的文人们。这一幕被后来陈凯歌在电影《霸王别姬》中予以还原。

造反的学生们又拉来文联图书馆的图书焚烧。老舍爱书,又身为文联主席,他试图阻止学生们烧书,引来了无数人的拳打脚踢,直到头破血流。

批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老舍年事已高,又大病初愈,当时北京革委会担心会出人命,就将老舍单独押回文联。

然而,一大群红卫兵早已经守候在文联的大院里。他们高喊口号,要批斗反革命黑帮分子老舍。但是,他们又不知道老舍具体是干什么的,写过什么书,犯过什么罪,他们一无所知。此时,一起被批斗的另外一位文联的同事站出来揭发老舍:“老舍在解放前把《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了美国人,他拿美金。”

正在绝境中的红卫兵们抓到了救命稻草,他们一边高喊口号,一边批斗,批斗得激动了,就动了手。整个人群陷入一种莫名的亢奋中,动手的人越来越多。老舍被踹,被打,被揪头发……他的衬衣被扯碎了,鞋也丢了。这个67岁的老人被打得血肉模糊。

在场的革委会的人担心老舍会被打死,叫来警察,以老舍是“现行反革命”为由,将他带到了派出所。然而,红卫兵小将们并不甘心,追到派出所,对老舍和其他反革命一直殴打到深夜。

老舍的妻子胡絜青深夜接到通知去派出所接老舍回家,她找了一个三轮车将老舍拉回家去。临回家之前,革委会的人告诉老舍,第二天必须自己拿着“现行反革命”的牌子到文联报道。

回到家里,老舍的贴身穿的背心和伤口粘到了一起。胡絜青只好用棉花沾着热水慢慢润化,才最终脱了下来。

清晨老舍催妻子赶紧去上班。

妻子走后,家里就剩下三岁的长孙女儿舒悦和年迈的保姆。

在《茶馆》中,王利发在自杀之前拉着自己的小孙子说:“来,给爷爷说再见。”

老舍在出门前也走到三岁的小舒悦面前,弯下腰,拉起她的小手,缓缓地说:“和爷爷说再见。”

老舍出门了,但是他没去文联,而是去了偏僻的太平湖。

他要反抗了。他的反抗,就是去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舍

《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1937年,8月返齐鲁大学任教。11月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敦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此次诺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8]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舍

作者老舍简介

人民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1899年生于北京。正红旗人,满族。“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21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

扩展资料:

老舍的人物影响:

【1】文艺影响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

【2】政治影响

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领导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老舍在担任总务部主任期间团结了全国的抗战文人,使这一时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文艺界团结得最好的时期之一。

【4】文学奖项

为纪念老舍先生以及鼓励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于1999年创立了老舍文学奖,该奖项主要奖励北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京出版和发表的优秀作品,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21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扩展资料

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是一本描述低层次无产阶级的人们,主人公是一位靠着拉黄包车而生活的人他的名字叫做祥子,老舍通过对他们的生活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黑暗现实,小说中以幽默的手法来描绘了无产阶级的一种生活上的辛酸,这也是一种另类的讽刺。

老舍的作品《茶馆》也是老舍手中一部非常经典的话剧,他写的还是低层次老百姓的生活,平凡不过但是却又不平凡,解放之前,老舍主要是写小说为主,后来就渐渐的写上了话剧;他的作品基本上的人物对象都是平民百姓,这更加的亲近与人们的现实生活。

不仅如此,也因为老舍出生在北京,并且从小就在北京长大,受到了十分大的影响,所以在他的作品之中总是带着浓浓的京味儿,这也是老舍作品之中的一大独特的特点。他的作品幽默的带有着意义,其中的含义总是让人一读就明白,十分的通俗易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主要成就: 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
代表作品: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如何评价司马南?

司马南宣传爱国没有错,适可而止,不要无休止地打着爱国口号为自己牟利,吃相很难看,一个真正的爱国人士,绝对不会每天爱国口号挂在嘴边,而是会想方设法,为国家振兴,为老百姓幸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司马南之流可以说是老去的红卫兵,正在进行一场网文络革,排除异己,给别人扣上一个卖国的帽子,说实话,杀人诛心,任何人被扣上这顶帽子很难翻身,随便批评评价一下司马南,就会扣上认为卖国的帽子,被粉丝围攻,口诛笔伐。

现在伪爱国现象很严重,尤其在头条,不买华为手机,买苹果手机,会被这类观众喷不爱国。不买国产车,买进口车,会被喷不爱国。他们没有是非观,与美有任何接触就是卖国。这样的观点确实不解。

还有一些网友整天以喷美为荣,每天活在自己的意淫当中,好像光靠嘴就能击垮美一样,这是一个极其不好的现象,极端反美确实不可取,中国虽然在很多方面确实很优秀了,但是在一些关键部位,还是很卡脖子,认清自己的不足,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要想着每天和这干仗,真的干起来,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也不是一味的忍让,适当的还击,不卑不亢,这就是当下中国应有的态度。

司马南现在多煽动爱国,等到有更大的利益,我会以十倍百倍还回来抨击国家,喜欢司马南其实并没有什么罪过,保持清醒态度,保持自己的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不要让司马南牵着鼻子走,利用爱国为自己公报私仇。

中国需要有人引导大家爱国,但是需要的不是司马南这种。这种人不要得势,也不可能得势,会把中国带入深渊。会把中国带入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甚至是朝 版的中国。饿着肚子还在举着旗帜高喊爱国。请大家深思。

人物生平:

1998年,受聘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续任北京交大、中国政法、西安交大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兼职教授。

曾获“中国首届十大青年新锐人物”、“全国首届反伪科学特别贡献奖”、“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改革开放30年杰出社会人物”提名。1999年,美国《亚洲周刊》“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50人”之一。

司马南是个言行一致的爱国者。大谈特谈爱国何罪之有?
司马南三百多万粉丝,你眼红了?
本文标题: 对于红卫兵,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认识和理解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424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西安事变真的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事件么为什么有些洛阳网友认为“张骞根本没有凿空西域”我们的历史教材问题很大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