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降真的不详吗

发布时间: 2023-05-26 18:01: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项羽杀降卒是真的吗是真的,项羽有屠城的习惯,并且在巨鹿之战战胜章邯后,由于急着去咸阳争关中王,在新安屠杀20万投降的秦军。这也是...

杀降真的不详吗

项羽杀降卒是真的吗

是真的,项羽有屠城的习惯,并且在巨鹿之战战胜章邯后,由于急着去咸阳争关中王,在新安屠杀20万投降的秦军。这也是他争夺天下的污点之一。

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古文翻译?

杀投降的人是不吉祥的,能够让上千人活下来就可以福及子孙后代。
降是指代投降的人,活千人是指使千人活,封子孙这里是指福及子孙后代。
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

杀死投降的人不吉利活千人封子孙
杀害投降的敌人会带来不好的事情,而使很多人存活则子孙后代会享受高官厚禄。

常遇春杀降俘虏是真的吗?明朝常遇春常茂是怎么死的?

 

常遇春从25岁起追随朱元璋,征战15载,至40岁暴逝塞北。纵观他的一生,常遇春从来不是一个完人,曾经杀过降兵;但他从来都是一员名将,一位从未败过的名将。

常遇春杀降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叫做杀降,按照语义来说,杀就是杀人的意思,降在军事上一般都是投降之意,组合在一起就是杀投降之人,杀俘虏。那么,常遇春杀降也好理解了,就是常遇春喜欢杀投降之人,喜欢杀俘虏。

常遇春喜欢杀降的事情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呢?按照明史记载,1359年的时候,常遇春辅佐朱元璋攻克九华山之际,陈友谅有将近3000人次成为了朱元璋军队的俘虏。然后,这3000多人就走到了时间的尽头,当天晚上常遇春就违背了徐达的意愿,私自将这3000多个降卒给杀掉了,还丢在了一个大坑中,埋了。

只不过,按照常遇春的为人作风,并不是轻易杀人之人,因此我们有理由可以推断,常遇春的这个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第一,虽然是降卒,但是谁能说的准他们不是诈降;第二,就算全然归顺,保不准这些人在看到陈友谅得势后是否会临阵倒戈;第三,养这些降卒需要粮草,但是军队的粮草来之不易。也许上述理由都不是常遇春的考虑范围,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常遇春的杀降问题。

身为将士、身为将领、身为将军,杀人在所难免,但是常遇春杀的人比别人多一些,因为他杀降、还屠城。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历史记载,在明史常遇春传中写道,朱元璋曾经写书劝告常遇春说,如果你把整个城的人民都杀了,就算地再多,没有人住里面,没有人生活,这城最终也只会变废城,这地也终将荒废。由此可见,常遇春真的是杀降过还屠城过的。

但是就这样给常遇春定罪,认为其嗜杀是不正确的。因为,在这些被常遇春屠城的城市中,这里面的平民都是极度不配合,甚至还反抗的,为了安抚将士,就让将士对这些平民进行了抢的政策。

实际上,常遇春在经过朱元璋的劝说之后,放弃了屠城的想法,但是仍旧气愤那些极力反抗自己的平民,于是就有了“此地刁民,实在该杀”的喟叹,谁知手下的将士还以为这是常遇春下令屠城的指示,就对整个城池进行了屠杀行为。等常得知消息制止的时候,手下的将士已经杀了方圆十里之内的平民了。

因此我们只能大致目测常遇春一生到底杀了最少也有1万人次,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常遇春怎么死的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得暴病卒于军中,年仅四十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

朱元璋还曾对人言道:“朕东抚高丽,西抵吐蕃,北际沙漠,南来交址、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常遇春)葢居其七八”

可见对于常遇春的死,朱元璋还是十分悲痛的。再看当时的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王保保拥兵塞外,云南、四川等边疆地区均未平定,还需要多次用兵。朱元璋没必要在此时自毁臂膀,那么常遇春又是怎么暴逝的呢?

作为一军的统帅,常遇春却总喜欢冲锋陷阵。在北伐之前,朱元璋就曾提醒过他:“身为大将,顾好与小校角,甚非所望也”。当时常遇春“拜谢”,可是到了战场,依然我行我素,“单骑突其阵”。在二十几年的征战中,常遇春多次负伤,加上不停的征战,居无定所,食无定时,身体可能积劳成疾,一直处于亚健康。

大军北征从5月出发,到7月班师,正值夏秋之际,天气炎热,一路上常遇春既要制定作战计划,又要披甲冲锋陷阵,体力消耗极大,虽然表面上没事,但身体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况。而柳河川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内,7月间虽然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极大。

而常遇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患上了“卸甲风”而暴死的。可以想象,柳河川地区白天天气炎热,常遇春又重甲在身;到了晚上气温凉爽,他不顾身上的汗水,立即卸去盔甲,引发 “中风”之疾;连带着多年伤病,身体达到了极限;加上大军远征,没有良医,遂不治身亡。

杀降真的不祥?

不知从何时开始,民间广泛流传着“杀降不祥”的说法,而且还煞有其事的举例子来说明,比如谁杀降后怎么不幸,但真是如此吗?其实不尽然,比如接下来要说的这五位名将,他们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武将,但他们也曾做过杀降的事情,或者说经常做,来看看他们都有什么结局吧。

TOP、5 曾国荃

曾国荃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亲弟弟,也是晚清时期的名将;在平定太平天国期间立下赫赫战功,所统御的乃是湘军的王牌部队——吉字营,攻吉安、克安庆、破天京等等,敢打别人不敢打的硬仗,而且每战皆捷,称他为晚清第一名将也毫不为过。

但曾国荃及他所率的吉字营,在作战期间,却是声名狼藉,为何?因为他们在作战期间,不仅烧杀掳掠,而且还杀俘,光安庆一战就杀了近三万。但曾国荃的晚年如何呢?他后来却成了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在“丁戊奇荒 ”期间,救了数百万山西百姓,去世后谥“忠襄”。

TOP、4 常遇春

常遇春是元末明初时期的名将,而且称他为第一猛将也毫不为过;他是一个习武天才,不仅力大无穷,而且精通各种兵器,在投靠朱元璋之后,主动请求担任前锋大将;而且常遇春每战皆身先士卒,且每战皆捷,自称只要带十万军,便可横行天下,不过常遇春这么狂,的确是有底气的,无人不服。

后来常遇春凭借军功和对朱元璋的忠诚,成为了朱元璋集团军方的二号人物,仅次于徐达。但常遇春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嗜杀,而且这个是有明确记载的,在《明史·徐达卷》中有说,在九华山之战时,俘虏了陈友谅三千精锐,后常遇春建议将这些降卒全杀了;此外,常遇春还在平时的多次战役中杀俘,那常遇春的结局是什么呢?就是在北伐元朝后,在40岁时莫名其妙的暴毙。

TOP、3 薛仁贵

薛仁贵是唐朝初年的名将,在唐太宗征高句丽时参军,因其勇武善战,屡建奇功,所以很快便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自此便开始平步青云,为大唐征战数十年,为大唐的开拓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一生的主要战功有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而且还因此留下很多传奇的典故。

但是这薛仁贵可不是一个善人,除了纵容部下劫掠以及收受贿赂外,还极为嗜杀;尤其是在平定九姓铁勒叛乱时,薛仁贵三箭神威降服叛军,十万铁勒军跪降,但薛仁贵觉得这九姓铁勒有反心,虽然现在投降了,但难保将来不会再叛乱,于是就下令将这十万铁勒军给杀光了,此战之后,九姓铁勒几乎被除名。但薛仁贵并没得到恶报,直到七十岁时才去世,死后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TOP、2 项羽

项羽是秦末时期的名将,但项羽效忠的并不是秦王朝,反而是灭亡秦王朝的关键人物;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天生神力,对兵法有独到的见解,乃是兵家四势中“兵形势”的代表人物;项羽一生战绩极为辉煌,而且多是以少胜多,比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

但是项羽的能力虽然了得,而且差点就灭了刘邦,但是项羽的脾气却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巨鹿之战后,面对二十余万秦军降卒,因怀疑他们会哗变,于是直接让人将这二十余万降卒全给坑杀了,当真是个狠人;但项羽的结局也是很凄惨,威名赫赫的西楚霸王,最终被得民心的刘邦逼得乌江自刎。

TOP、1 白起

白起是战国第一名将,可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名将;白起一生战功赫赫,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经历大小战事百余场,攻城七十余座,歼敌过百万,这等战绩,纵观古代名将,鲜有人及。但白起人生却有个污点,而且因为这个污点,导致白起后来差点被撤出武庙。

这个污点就是长平之战,原本长平之战是非常经典、非常完美的一战,一战就将赵国精锐几乎全灭,堪称歼灭战的典范;但奈何在战后,白起拿着这四十余万赵国降卒不知道怎么办,养也养不起,放回去又不甘心,最终就将赵国降卒尽数坑杀;这可是四十余万人命啊!难怪赵匡胤要将白起从武庙十哲中除掉的;而白起在被秦昭襄王赐自尽之前,也是对坑杀赵国降卒一事感到后悔。

其实啊,杀降和祥不祥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而那些杀降的武将之所以惨死,与杀降也没有太大关联;不过,能不杀降还是尽量别杀降,士兵何错之有?但是对于罪大恶极的士兵,也是不能随便放过,不能因为投降了,就好吃好喝的供着,那是对被他伤害过的人的进行第二次伤害。

本文标题: 杀降真的不详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08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跟别人视频聊天,听不到对面吹风机的声音、下雨的声音以及其他除人声外的声音杀降真的不详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