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2 日日经 225 指数收盘价创 33 年来新高,系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最高,释放哪些信号

发布时间: 2023-05-22 18:01: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日本房地产泡沫事件是哪一年?1991年,岛国房地产市场崩溃,银行破产,房地产价格崩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事件之一。大...

5 月 22 日日经 225 指数收盘价创 33 年来新高,系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最高,释放哪些信号

日本房地产泡沫事件是哪一年?

1991年,岛国房地产市场崩溃,银行破产,房地产价格崩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事件之一。大量的银行和房地产企业倒闭,当年所有的买房家庭一夜之间又回到了贫困线上,跌到现在还未回血,每年还要交着沉重的赋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20年的衰退。

8月房价上涨在一二三线城市联袂上演,南京出现地价突破上限后的“摇号”现象,杭州成为继厦门、苏州之后又一座热点城市……这边厢,房价在“让人有点慌”的氛围中继续上涨,那边厢,调控在“能否起作用”的疑惑中连续出台。

房价为何超预期地持续暴涨?怎么有效预防泡沫破灭?记者试图从资产荒、流动性、土地供应等多个角度来提供这个答案的拼图。资金躁动:资产荒下的“羊群效应”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的8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显示。

房价同比、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均有上升一。

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同样也继续扩大。涨,成了今年楼市的主题词。不仅是房价涨,地价也在涨,尽管如此,抢房、抢地现象在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城市屡屡上演。诸多资管人士将此轮房价暴涨归因于资产荒下投资资金的主动选择。

在利率下行周期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态势下,存款的吸引力正逐步降低,而盛极一时的互联网金融在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冲击下,也正褪去高收益的光环,股市疲软和债市刚兑被打破的风险也促使投资者更加谨慎。

在大类资产中,20多年长牛行情的房地产时至今日依然是一枝独秀。“中国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房地产不能崩盘”是诸多购房人坚定买房的最大理由,即使未来房价下跌,幅度也有限,是相对最为保值的资产。

这已被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房价走势所验证。在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房地产市场是存在“隐形刚兑”的。最大的“隐形刚兑”来自政府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这是因为房地产投资能够带动的行业最多。

如钢铁、水泥、有色、化工、家电、家具等,而且房地产投资在商品房销售畅通的情况下,可以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回报,而目前基建投资的现金流回报很少,但债务的增长却很快。兴业证券分析师阎常铭认为。

资产荒往往出现在货币宽松周期内,这些过剩的资金大多最终进入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存量资产领域。日本在1980-1989年代货币环境十分宽松,在此阶段释放的过剩流动性更多地被用来购买存量资产。

即进入土地、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从而形成了日本房地产历史上最大一波牛市。在土地市场上,今年以来,开发商豪掷千亿买地。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31家房企拿地超过百亿。

抢地最积极的房企合计拿地8355.78亿元,合计建筑面积11805万平米。在资本市场,保险资金等金融资本也频频举牌上市房企。中报显示,险资重仓持有56家A股上市房企。前海人寿、生命人寿。

安邦、平安等险资均在重金布局地产股。资产荒下,“买房”成了机构投资者的共同选择。

九十年代日本政府是怎么挤破泡沫的?为什么这么做?

日本泡沫经济发生的始末
建议你去看日本的一部电影叫《重返泡沫时代》
  日本经济泡沫特征及破灭的始末 

  当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经济”在1989年最后一天破灭时,它标志着日本“增长奇迹”及其20多年海外商业快速扩张的终结,转而陷入一轮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萧条时期,这是自二战以来日本遭遇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萧条。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7——1989年是泡沫经济的极盛时期。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日元开始急剧升值。1988年日元汇率升至1美元兑120日元,与1971年固定汇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结果导致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但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或金融的措施使国内需求大增。
  (1)由日元升值走向“扩大内需”。为了减轻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避免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同时也迫于美国政府要求日元升值、开放市场、扩大内需及实现贸易平衡等方面的强大压力,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国家投资、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扩张为引擎的内需型增长策略,从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建设的高潮。土地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投机热,投资膨胀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迅猛扩张。
  (2)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拉动“有效需求”膨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增速名列发达国家榜首,在经济一派繁荣的氛围笼罩下,企业和消费者变得更为自信、乐观,投机变得更富激情、大胆,东京的房地产与股市一并上涨不止。
  (3)“流动性过剩”为股市“火上浇油”。一向保守的日本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才缓慢展开金融自由化的进程。80年代中后期这一进程加快,1985年日本开始放开存款利率。随着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业务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场规模急剧膨胀。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日元资金过剩,经济过热,形成了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的格局,这为日本股市泡沫埋下了重大隐患。
  二、日本经济泡沫的主要表现
  1988——1989年,公司投资急剧膨胀。伴随高股价,新股票发行的快速升值,当银行在不动产方面寻找资金投向时,股票发行便成为公司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反过来,公司利用它们持有的不动产进行间接的股市投机,从而形成了不动产与股市双重泡沫——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及日经225股价指数持续暴涨。
  (1)股价持续猛烈暴涨。1985年末,日经225股价指数收于13083点, 1989年末收于38916点,四年间日经225指数累计上涨197.45%。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占到全球股市总市值的41.7%,并赶超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总市值继续膨胀至896万亿日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0%。
  (2)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日本泡沫经济的两大根本“支柱”。当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凯歌高奏之时,日本房地产价格也正在疯狂,不断上涨。据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的调查,日本6大主要城市的商业区地价指数,若以1955年为100,到1965年则上涨超过了1000,到1988年则超过了10000,也就是说,日本城市房地产价格在33年间上涨了100倍,而同期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上涨却不足40倍,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上涨不到20倍。1990年高峰期时,东京商业区的地价涨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区地价则涨至1985年的2.3倍。与此同时,由于日元巨幅升值,也严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购与海外投资热情。
  1990年,随着日本股市泡沫的率先破灭,日本房地产泡沫也随之破灭。
  三、泡沫经济对日本的沉重打击
  1989年5月,政府紧缩其货币政策以抑制诸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东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万亿日元(折合2.07万亿美元)股票市值瞬间消失,房地产价格从投机巅峰陡降下来,从而使日本经济陷入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之中。
  (1)银行业受到严重打击。在日本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银行始终是充满激情,并推波助澜,且从中大为受益。然而,双泡沫破灭的同时,日本银行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报复与打击。股市暴跌,上市银行再融资受阻;房地产泡沫破灭,不动产贷款成为呆帐;企业效益徒降,银行不良资产剧增。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直接为9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赤字风暴与金融危机埋下了历史隐患。
  (2)证券业出现空前萧条。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日经225指数一路直线下跌,几乎毫无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当欧美股市及新兴股市均纷纷上涨至历史新高时,而日经225指数却低收至13785点。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萧条。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7607点。2006年底,当大多数欧美及新兴股市再次刷新历史新高时,日经股市才终于缓过气来,便勉强收在了近五年来的新高点17225点,与历史最高点38916点相比,却相去甚远,大致相差约21700点。
  (3)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猛烈冲击。虚假的繁荣背后,其实是由企业和消费者来承受这一切后果的。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直接打击了本国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投资信心严重受挫,企业不良资产增加,银行不良贷款剧增,个人消费萎缩,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失业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为1.1%,而且就连这1.1%的增长也是日本政府累计10次动用财政手段刺激景气(“景气对策”总规模高达136万亿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强获得的。由此可见,日本人要想再次见到80年代中后期平均5%的经济增长已是十分困难的了。

日本股市终于在31年后,超过了泡沫时代创下的历史最高点

9月28日,日经500指数在经历了31年的漫长波动后,终于超过了1989年12月创下的 历史 最高点。

如果你知道这是在日本长期货币宽松(超发)政策下,才得到的结果,你才能感受得到曾经的日本股市和经济泡沫是有多大。

1989年,是日本的巅峰年代,当年的日本GDP高达3万亿美元,人均GDP 2.48万美元,是美国人均GDP的108%;与此同时,日本的货币日元还处于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的升值期,大批全球美元资本来到日本炒高股价、楼价,进行投机;日本银行为了抵抗日元升值给外贸企业带来的压力,也放松了贷款利率,造成大量流动性资金也进入股市、楼市推波助澜。

在海外和国内双向投机资金的涌入之下,日本的股市和楼市在1989年几乎被推涨到最鼎峰:当时,东京地区的房价总和可以买下所有美国的土地;日经225指数比1985年暴涨了200%(但1989年日本GDP,扣除日元升值元素,只比1985年上涨了32.8%),可想而知日本股市和经济泡沫有多大。

也是在1989年,日本三菱集团以8.46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在这个美国资本主义象征的大厦上,插上了太阳旗。

美国媒体惊呼:这时商业上的珍珠港事件,照此下去,不到两年,美国就可以被收购完毕。

还是在1989年,盛田昭夫还和石原慎太郎合著《日本可以说不》,鼓吹日本提高相对美国的地位,可以和美国掰一掰手腕了。

1989年,几乎所有日本人都陶醉在泡沫营造的虚幻中,认为日本经济取代美国指日可待,不少海外国家也这么认为。

可惜,泡沫就是泡沫,虚假就是虚假:1990年,全球美元资本开始高位套现外逃,日本股市和房价根本支撑不住,如瀑布一样一泻千里;2年不到,日本包括股票、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被消减了60%,还刹不住下跌的趋势。日本股市指数:日经225和日经500,一直连跌了14年,到2003年才跌到最低点,到2021年安倍政府上台,搞超发货币刺激经济时,才开始有了连续上涨的态势。

可是,随着日本股市和楼市的狂跌,日本实体制造被虚拟泡沫搞垮了一大批,多少年不能恢复元气(大量资金没有投资实业和新兴产业,而是投机去了,造成制造业企业大量被断贷和破产),日本财富也被以华尔街为主的美元资本狂割韭菜,华尔街拿着收割的财富回到美国本土,投资当时新兴的IT&互联网经济,引发了美国1990年代互联网革命,日本想要取代美国的梦想,被美国新兴的互联网产业打的丢盔卸甲,一蹶不振。

日本90年代房价暴跌有哪些征兆

90年代日本房价暴跌主要征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利率下调、超低利率发放贷款、全民买房、摇号买房、地价飙升等等。

90年代日本房价暴跌问题,对当前正处于中美贸易争端环境下,各地楼市疯长的现实来说,值得大家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下,看看过去走过的路,分析未来楼市何去何从。因为,日本楼市的暴涨暴跌,并不单纯是日本国内的问题,其后是复杂的国际冲突背景。主要征兆表现如下:

1、日元大幅升值打击了日本的出口企业,日本政府为了支持企业维持高出口额,减轻企业债务,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2、连续5次下调利率,从1985年的5%降至1987年的2.5%,货币供应量连续四年超过两位数增长,造成国内市场流动性大量过剩。

3、降低利率保住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企业挣得的外汇源源不断地涌入日本的银行。为了扩大营业利润,日本银行想尽各种办法,利用超低利率拼命发放贷款。

4、相对于一般公司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风险较低,于是日本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投放到这一领域。 来自银行的大量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开始推高房价。1987年,东京的房价涨了53%。那些埋头上班的公司职员们生怕房价不断涨上去,忙着向银行贷款买房子。而房地产开发商更是组织一帮无业人员扮成购房者深夜排队,由此煽起了浩浩荡荡的全民购房之势。

5、1987年,东京某团地商品房摇号抽签式,55平方米总价6200万日元,摇号率1/3700。

6、热钱涌入导致股价和房价快速上涨,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日本投机,日元继续升值,股市房价继续上涨,泡沫越吹越大。

7、银行贷款和热钱同时涌入房地产行业,日本的地价开始疯狂飙升。1989年日本地价攀升至2137兆日元,而1998年末最低时候是1388兆日元,749兆日元的泡沫值相当于1989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2倍。当时有个笑话是仅东京23区的地价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8、1989年东京银座5丁目鸠居堂前,当时国土交通厅公布的土地公示价格1平米1亿1千万日元,折合97万美元,这也是当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最高地价,现今价格4000万日元,跌了差不多有2/3。

扩展知识:

房价暴跌后的危机

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却上升为37%。日本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

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经济泡沫,非理性的楼市正在动摇日本的“基本农田制度”和“科技兴国”两项基本国策。于是,日本政府突然收缩货币政策。

一是短期内上调利率。央行在1989年5 月将维持了 2 年多的超低利率从 2.5%上调到 3.25%,之后连续 4 次上调,到 90 年8月达到 6%。

二是政府突然强制收紧信贷,控制对房地产信贷总量。1991 年商行停止了对房地产的贷款,M2 增速从 90 年平均 11.68%的水平大幅降到 91 年平均 3.66%的低位,也远远低于当年名义 GDP 增长率 6%的水平。 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过猛,泡沫迅速破灭。

首先刺破的是股票市场泡沫。1990年1月12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当天,日经指数顿挫,日本股市暴跌70%,自此,日本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

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信贷规模下降,使几乎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公司破产导致其拥有的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顿时房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日元套利空间日益缩小,国际资本开始撤逃。

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

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雪上加霜的“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几种因素叠加,加速了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全面崩溃。而在泡沫时期房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大都市圈(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在泡沫破裂后的价格也跌得最惨,跌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自1990年泡沫破裂以来,日本全国的平均房价连续16年呈下跌趋势。

从1990年至2006年,全国平均房价下跌了49.5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发生前1986年的水平;企业大量破产,银行、房地产公司破产数量超过3000家,日本就业压力空前,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几乎成为日本顽疾,于是啃老族率先在日本流行。

参考资料:《凤凰财经》——中国楼市似日本90年代,房价暴跌会发生什么?

90年代日本房价暴跌主要征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利率下调、超低利率发放贷款、全民买房、摇号买房、地价飙升等等。

90年代日本房价暴跌问题,对当前正处于中美贸易争端环境下,各地楼市疯长的现实来说,值得大家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下,看看过去走过的路,分析未来楼市何去何从。因为,日本楼市的暴涨暴跌,并不单纯是日本国内的问题,其后是复杂的国际冲突背景。主要征兆表现如下:

1、日元大幅升值打击了日本的出口企业,日本政府为了支持企业维持高出口额,减轻企业债务,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2、连续5次下调利率,从1985年的5%降至1987年的2.5%,货币供应量连续四年超过两位数增长,造成国内市场流动性大量过剩。

3、降低利率保住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企业挣得的外汇源源不断地涌入日本的银行。为了扩大营业利润,日本银行想尽各种办法,利用超低利率拼命发放贷款。

4、相对于一般公司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风险较低,于是日本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投放到这一领域。 来自银行的大量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开始推高房价。1987年,东京的房价涨了53%。那些埋头上班的公司职员们生怕房价不断涨上去,忙着向银行贷款买房子。而房地产开发商更是组织一帮无业人员扮成购房者深夜排队,由此煽起了浩浩荡荡的全民购房之势。

5、1987年,东京某团地商品房摇号抽签式,55平方米总价6200万日元,摇号率1/3700。

6、热钱涌入导致股价和房价快速上涨,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日本投机,日元继续升值,股市房价继续上涨,泡沫越吹越大。

7、银行贷款和热钱同时涌入房地产行业,日本的地价开始疯狂飙升。1989年日本地价攀升至2137兆日元,而1998年末最低时候是1388兆日元,749兆日元的泡沫值相当于1989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2倍。当时有个笑话是仅东京23区的地价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8、1989年东京银座5丁目鸠居堂前,当时国土交通厅公布的土地公示价格1平米1亿1千万日元,折合97万美元,这也是当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最高地价,现今价格4000万日元,跌了差不多有2/3。

扩展知识:

房价暴跌后的危机

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却上升为37%。日本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

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经济泡沫,非理性的楼市正在动摇日本的“基本农田制度”和“科技兴国”两项基本国策。于是,日本政府突然收缩货币政策。

一是短期内上调利率。央行在1989年5 月将维持了 2 年多的超低利率从 2.5%上调到 3.25%,之后连续 4 次上调,到 90 年8月达到 6%。

二是政府突然强制收紧信贷,控制对房地产信贷总量。1991 年商行停止了对房地产的贷款,M2 增速从 90 年平均 11.68%的水平大幅降到 91 年平均 3.66%的低位,也远远低于当年名义 GDP 增长率 6%的水平。 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过猛,泡沫迅速破灭。

首先刺破的是股票市场泡沫。1990年1月12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当天,日经指数顿挫,日本股市暴跌70%,自此,日本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

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信贷规模下降,使几乎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公司破产导致其拥有的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顿时房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日元套利空间日益缩小,国际资本开始撤逃。

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

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雪上加霜的“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几种因素叠加,加速了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全面崩溃。而在泡沫时期房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大都市圈(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在泡沫破裂后的价格也跌得最惨,跌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自1990年泡沫破裂以来,日本全国的平均房价连续16年呈下跌趋势。

从1990年至2006年,全国平均房价下跌了49.5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发生前1986年的水平;企业大量破产,银行、房地产公司破产数量超过3000家,日本就业压力空前,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几乎成为日本顽疾,于是啃老族率先在日本流行。

参考资料:《凤凰财经》——中国楼市似日本90年代,房价暴跌会发生什么?

1、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却上升为37%。日本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经济泡沫,非理性的楼市正在动摇日本的“基本农田制度”和“科技兴国”两项基本国策。

2、于是,日本政府突然收缩货币政策。

一是短期内上调利率。央行在1989年5 月将维持了 2 年多的超低利率从 2.5%上调到 3.25%,之后连续 4 次上调,到 90 年8月达到 6%。

二是政府突然强制收紧信贷,控制对房地产信贷总量。1991 年商行停止了对房地产的贷款,M2 增速从 90 年平均 11.68%的水平大幅降到 91 年平均 3.66%的低位,也远远低于当年名义 GDP 增长率 6%的水平。 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过猛,泡沫迅速破灭。

首先刺破的是股票市场泡沫。1990年1月12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当天,日经指数顿挫,日本股市暴跌70%,自此,日本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

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信贷规模下降,使几乎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公司破产导致其拥有的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顿时房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日元套利空间日益缩小,国际资本开始撤逃。

3、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雪上加霜的“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扩展资料

围绕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跌,关于是否应该继续加息的议论不绝于耳。不错,作为一国的中央银行,其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持物价的稳定,如果不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似乎就没有立刻加息的必要。

另外,维持物价稳定毕竟还只是阶段性举措,我们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日本在对其80年代后期发生的泡沫经济的反省中认识到,CPI的变动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这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决策有借鉴意义。

日本的泡沫经济虽然已经过去15年了,但在日本国内其作为一段沉痛的历史教训,还在不断地受到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以避免类似的错误重演。可是在世界范围内,类似的悲剧恐怕正在上演。反过来说,假如时间能够倒流,在日本80年代那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国际环境下,以对泡沫经济的认识水平,人们能否明智地采取种种打压泡沫的政策措施,避免泡沫经济的发生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的日本专家持悲观的态度。这是因为,促使并放任泡沫经济产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并不像人们事后评论的那样愚不可及,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氛围下,这些

政策措施被认为是恰当的,并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与支持。

参考资料日本泡沫经济百度百科

日本房地产市场出现楼市崩盘的时候,有以下征兆出现:

1:大量烂尾楼的出现

2:银行大量的坏帐无法收回

3:大量的规划好的待开发土地闲置

4:土地价格爆跌

5:很多二次置业的人购买的房屋变成负资产


扩展资料:

楼市崩盘,指房产市场价格,突然出现急剧下跌。崩盘最初是股市里的用语,现今被楼市广泛引用。楼市的崩盘,主要表现就是地区房价出现30%、甚至50%以上的下跌,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陷入两难的地步,购房行为大大减少,房地产业进入阶段性的萧条。

而一旦楼市崩盘,则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让该地区的房地产业甚至国民经济出现停滞。

一旦楼市崩盘,发展商自然是首当其冲,接着钢材、水泥、石材等制造业也可能会步其后尘,面临困境,对采矿、能源、机械、广告、装饰等行业也只会有小的负面影响,因国家有制定保障房为后盾。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楼市崩盘将会影响银行非贷款类资产的市值,导致金融机构总资产缩水;也会影响银行担保品的价值,引起银行贷款质量恶化、不良贷款率上升,从而陷入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基本上不会这些贷款的银行大多都盈利企业或者世界500强。

日本楼市崩盘经历了两个阶段

1、广场协定和日美贸易冲突阶段。

1985年,美国和日、德、英、法等国家签订了《广场协议》,美元相对其他货币贬值了50%以上。其中,日本受到冲击较大。

因为,日本当时严重依赖美国市场,1987年两国的贸易逆差达到500亿美元。美国抓住日本经济过于依赖国际市场的七寸,要求日元大幅升值、日本金融市场放开、大量购买美国产品。

因出口受到较大影响,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被引导投入到楼市、股市。而另一方面,本民众突然发现自己手上的日元很值钱,投资楼市和股市最赚钱。

于是,越来越多的日本人非理性地通过各种手段筹集资金买房,日本买不到,就跑到美国去买。日本的财富就这样被楼市、股市给透支了。

2、楼市崩盘阶段。

确切地说,是美国楼市先崩盘了。美国楼市的暴跌,将大量日本资金套牢,而这些日本资金都是通过杠杆等手段向日本银行借来的(日本国内楼市的资金同样是问银行借来的)。

而此时,日本政府又出台了更加严厉的楼市管控政策,试图挤出楼市泡沫,但是,没有想到,日本的银行蹦不住了,资金链断了,窟窿补不上了,日本的楼市随之夸了。

日本由此进入到30年的发展停滞期。当然,停滞指的是经济总量。在科技创新方面,日本还是一直向前发展的。但楼市股市透支如此之大,也让日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楼市崩盘

1、签订了广场协定,进入了日美贸易冲突阶段。

1985年,美国和日、德、英、法等国家签订了《广场协议》,美元相对其他货币贬值了50%以上。其中,日本受到冲击较大。

因为日本当时严重依赖美国市场,1987年两国的贸易逆差达到500亿美元。美国抓住日本经济过于依赖国际市场的七寸,要求日元大幅升值、日本金融市场放开、大量购买美国产品。

因出口受到较大影响,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被引导投入到楼市、股市。而另一方面,本民众突然发现自己手上的日元很值钱,投资楼市和股市最赚钱。

于是,越来越多的日本人非理性地通过各种手段筹集资金买房,日本买不到,就跑到美国去买。日本的财富就这样被楼市、股市给透支了。

2、美国楼市崩盘

美国楼市的暴跌,将大量日本资金套牢,而这些日本资金都是通过杠杆等手段向日本银行借来的(日本国内楼市的资金同样是问银行借来的)。

而此时,日本政府又出台了更加严厉的楼市管控政策,试图挤出楼市泡沫,但是,没有想到,日本的银行蹦不住了,资金链断了,窟窿补不上了,日本的楼市随之夸了。

日本由此进入到30年的发展停滞期。当然,停滞指的是经济总量。在科技创新方面,日本还是一直向前发展的。但楼市股市透支如此之大,也让日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扩展资料:

房地产价格飙涨给日本经济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首先是严重影响到了实体工业的发展。由于建筑用地价格过高,许多工厂企业难以扩大规模,而像丰田汽车、富士重工、日立电机等等这些日本实体经济的领头羊也按耐不住,开始大举进入不动产业。同一时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

其次,过高的地价也给政府的公共投资建设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当时正在建设的第二东名高速因地价高涨,计划难于推进,日本道路公团的经营状况极度恶化。

再次,农业用地被大量挤占,国内农业产量受到威胁。

高昂的房价更是使普通日本人买不起属于自己的住房。1990年在东京买一户60平米小户都要5千万日元以上,基本上按当时4百万日元工资标准,要不吃不喝干15年,这让很多怀抱上京梦的日本年轻人忘而却步,甚至很多日本国民认为东京人不劳而获,批评政府哄抬地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本泡沫经济

日本何时拉开与中国的差距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1976、1977和1978年度各为4.0%、4.4%和5.3%,与高速增长时期比,还不及1965年经济危机时5.7%的水平。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为此,日本《经济白皮书》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4%-6%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新的成长轨道”。与高速增长时期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却依然高出一截,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

这一阶段有个平成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结果,从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1987年,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以此为背景,在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趋势下,日本就向美国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于是,继英国霸权时代、美国霸权时代之后,世界将迎来“日本霸权的时代”, “21世纪是日本世纪”,这些说法就一时流行开来了。

平成景气期间也是泡沫经济的发展期间。泡沫经济发展,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以国民总资产为例,自1975年开始统计以来,其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GN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80年代后期,其年均增长率高达14.9%,几乎相当于名义GNP年均增长4.9%的3倍。结果,到1987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已高达36.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5.8万亿美元,一时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资产大国。到1989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又高达6871万亿日元,按美元换算为48.1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名义GNP的17.2倍。

泡沫经济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场日经平均股价(日本经济新闻社统计225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的暴涨情况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泡沫经济开始之前的1985年,日经平均股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了。1986年,股价在1-12月间上涨了44.1%,从而拉开了泡沫经济的序幕。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价增加到前所未有的38130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月平均11815日元的3.23倍;其中1989年12月29日高达38915日元。从全年平均股价看,1989年为34059日元,约相当于1985年12566日元的2.75倍。

泡沫经济期间,土地价格暴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地价暴涨是从1987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91年。在地价涨幅最大的1988年,全国平均上涨了21.7%,其中三大都市圈上涨了43.8%,东京圈的涨幅更高达65.3%。由此可见,地价暴涨是从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从东京圈开始的。

地价上涨虽然是由于大型景气中企业经营收益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结果,但由于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明显超过了企业经营收入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幅度,1987年-1990年制造业企业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为5.9%,因此,其暴涨的原因只能归咎于土地的投机。在土地投机的过程中,银行过大的房地产融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 )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泡沫经济开始崩溃的起点。

地价1991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1.8%。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而倒闭,首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泡沫经济就宣告崩溃了。

泡沫经济崩溃后,随着不动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也就大量增加了。1992年3月末,仅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合计的不良债权(连续6个月以上拖延还本付息的债权)就已达8万亿日元左右,其中,没有任何担保的贷款为25619亿日元。当年9月末,仅仅过了半年,上述不良债权和贷款就又分别增加到12万亿日元和4万亿日元。其后,不良债权就一直是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大过剩,分别是设备过剩、房地产过剩和人员过剩。1991年,制造业开工率下降了1.5%,1992年又下降了7.7%。结果,1992年末,制造业开工率就下降到了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建造的公寓特别是豪华的别墅卖不出去,再加上办公楼的空室率提高,休闲游乐设施的利用率下降,房地产就严重过剩了。在泡沫经济期间,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扩大,企业雇佣规模也随之扩大了。因此,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缩小,企业就出现了人员过剩的局面。

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土地资产和股票资产的迅速贬值,企业设备投资和家庭消费支出都和泡沫经济时期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首先,从企业的情况看,由于以钱赚钱的“生财术”(赚钱术)运用失败,企业的资产卖出损失增加,1990年仅股票资产就减值10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经常利润38.1万亿日元的2.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不能靠“生财术”来弥补本业经营的亏损,反而使经营收益趋于恶化。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由于企业以资产为担保的借款能力下降,借款条件提高,再加上发行公司债和股票都变得愈益困难,从而不仅使企业的设备投资大为减少,破产也大量增加了。其次,从家庭和个人消费方面看,在泡沫经济期间突然膨胀起来的资产又迅速消失了。1990年,家庭和个人的股票资产由237万亿日元减少为163万亿日元,一下子就减少了74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当年家庭和个人可处理收入的1/4。其后,家庭和个人所有的住宅和土地也大幅度地贬值了。由于家庭和个人由暴富到暴贫的感觉上的变化,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大手大脚、追求高档和奢侈消费,转变为斤斤计较、精打细算了。结果,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减少了。

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后遗症的影响,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一直持续到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超过了迄今为止10次经济萧条平均的14个月,仅次于1980年-1983年经济萧条的36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

1993年10月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下降到谷底以后,尽管景气停止了下滑的势头,但复苏却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气上升一共持续了43个月。如果从持续时间方面看,这次景气仅次于伊奘诺景气和平成景气,是战后第三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然而,虽说是景气上升时期,人们却没有什么景气繁荣的感觉,在三年零七个月的期间内,实际GDP总共才增长了8%多一点,其中1994年度只为0.6%。与伊奘诺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67.8%、平成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4.5%、神武景气期间实际GDP增长了23.6%相比,这是一个战后历次景气中最差的景气。

1997年4月,日本经济再次进入衰退阶段。1997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1.6%,1998年下降了2.0%,1999年又下降了0.1%,首次出现了连续2年的负增长。不仅如此,1998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也首次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2.0%,1999年度名义经济增长率再次下降1.4%。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都是负增长。由此可见,在这10年间,日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勉强实现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的扩大。

相比之下,美国自摆脱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后,景气从1991年3月起一直是稳定而强劲地扩大,到2000年9月,景气扩大已持续了115个月,堪称前所未有的大型景气繁荣。1992-200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2%,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另外,西欧和加拿大的经济发展状况也都明显地好于日本。这样,日本就沦为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劣等生”。对日本经济来说,90年代可说是失去了的10年。

2000年前后,受美国IT繁荣的影响,日本曾出现过暂短的IT景气,世纪经济增长率达到2.9%。然而,2001年美国IT泡沫崩溃后,日本经济又再次陷入危机,2001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2%。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开始复苏,当年度实际增长率恢复到0.3%,2003、2004、2005、2006、2007年度分别增长1.4%、2.7%、1.9%、2.0%和2.4%;这次景气从2002年2月开始,到2007年已持续了65个月,超过了岩戸景气的42个月、平成景气的51个月和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成为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这次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年均为1.5%,虽然不算高,但与90年代的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明显提高。

日本经济的这次景气复苏是在世界经济、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的。由此,日本才实现了出口增加并以此带动了景气复苏。2002、2003和2004年度,日本出口分别增加8.5%、6.3%和10.1%;其中对中国出口分别增加34.3%、33.3%和20.5%;2005年,日本出口增加7.3%,其中对中国出口增加10.6%。

“中国特需”:由于面向中国的出口迅速增加,日本企业的开工率普遍提高,其中钢铁在2005年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机械设备订货也很旺盛,2005年第四季度超过7兆日元,是199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12月为2兆593亿日元,是1987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造船业、海运业也接满了定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然而,进入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在这一年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再次出现双负增长,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1.6%,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0.6%,且危机延续到2009年,一季度,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9.7%,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8.6%,均创战后历史最大降幅。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19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世界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由此,西方强国以先驱者姿态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中国沦为被猎取、被宰割的对象。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经过维新改革,很快拔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淖,走向强盛……
激变中的纷纭世界
18世纪60年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正是从这一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的城堡开始土崩瓦解,人类文明迈入新纪元。
不列颠的蒸汽机加速了整个世界的运转,英国率先进入工业革命。历经七八十年时间后,到了19世纪30--40年代,法、美、德等国相继完成了自身的技术革命。
这些最先以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开始了以强国角色在世界大舞台上的表演。对于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使他们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世界版图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尚处在封建时代末期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又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0世纪。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俄等已经渐次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先驱列宁曾就两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做出过这样的分析:
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
这一变化体现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掠夺方式上,就是资本输出取代了商品输出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向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输出“剩余”资本并直接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劳动力,进行生产,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同样是对外侵略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工业革命的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他们在殖民地的争夺上异常激烈。
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美国、德国工业水平迅速发展,很快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尚未被打破。这些新老列强一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到了19世纪末期,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他们攫取的目光转向了亚洲。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朝鲜和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猎物。
在对中国进行的争夺战中,来自欧洲的两个列强,英国和俄国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英国占据了列强侵华集团的头把交椅。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不但控制了中国近70%的对外贸易,而且割占了香港,并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妄图进一步独占中国。
作为中国北方邻邦的沙俄,也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勘界协议等手段强占了中国西北和东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通过移民、修铁路等手段扩展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又将触角伸向朝鲜。
在英俄争霸中国的过程中,其他列强也力争为本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法国占领越南后,企图以越南为跳板,进占中国领土。
我不能对政治问题提供立场或意见,亦不能预测未来。但可以提供一些事实,即使这是复杂的问题。日本和中国是两个相邻的亚洲国家,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两国之间的关系有时是紧张的,有时是友好的,但无论如何,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非常紧密。从经济方面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日本在制造业、科技和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一些领域,如农业、服务业和能源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此外,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对其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日本如何缩小与中国的差距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加强国内创新和科技发展、提高服务业和农业的效率、应对人口老龄化等。而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可以进一步拓展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本文标题: 5 月 22 日日经 225 指数收盘价创 33 年来新高,系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最高,释放哪些信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02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是扶苏做皇帝,秦朝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快灭亡先经济后政治是否是改革的必然步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