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爵相当于现在什么官?没有,侯爵在古代是一种贵族头衔,而现在公民人人平等,所以没有跟它对应的官职。侯爵是封建时期爵位的一种,是古...
侯爵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没有,侯爵在古代是一种贵族头衔,而现在公民人人平等,所以没有跟它对应的官职。
侯爵是封建时期爵位的一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德爵位着,每年坐享其成,有俸禄、有土地,这些都是从百姓身上剥削而来。
中华民国成立后,正式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在《清室优待条例》范围内除外)。此后,在“宣统复辟”和袁世凯复辟共95天时间,都大肆封爵,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有封爵外,爵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以后我国公民人人平等,没有人能拥有特殊权利。
扩展资料:
爵位制度始于周代,周代时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效仿,到清朝时,爵位又细分为: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爵位
公爵、侯爵和伯爵都不是职务,而是贵族的封号。 这些封号源自中国在夏商时期,据《通典.职官.封爵》记载.
古代实封千户侯是一千户,被封的侯爷能得到多少东西?
在古装电视剧或者小说中,总是会提到“封侯拜将”这个词,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古代的英雄人物来说,这两者正是他们奋斗终生的目标。例如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戎马一生、鞠躬尽瘁,但是直至他去世,也未能封侯。
李广难封,除了朝堂争斗及李广个人性格问题,很大原因是因为封侯本身的巨大难度。在那个时代,想要获得侯爷爵位,如若不是继承祖辈的爵位,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难封的李广
侯爵的分封,开始于商周,那个时候分侯爵和王爵,当时的侯爵是第二高的职位。可是当刘邦建立汉朝以后,此后如果不是皇族,只能封为侯爵。
汉朝时期,侯爵分为“列侯”和“关内侯”,这两种通常就是古代文章中最常出现的万户侯和千户侯,不过各个朝代侯爵的级别各有不同,甚至在有些朝代还会封百户侯、十万户侯等,不过最常用到的,就是千户侯这个封号。西汉时期的霍去病英年早逝,因为立下赫赫战功,曾封爵冠军侯,这是一个列侯爵号,就相当于当时的千户侯。那么这样的一个爵位,在当时的社会中,到底能分到多少东西呢?
古代武将
曾经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记载,千户侯既食邑千户的侯爵,他们可以向1000户以上的人家征税。这也就是说,这1000户人家要缴纳给朝廷的税,此后就归千户侯所有。其实这样的赋税,远高于这些侯爷在朝廷中所拿的俸禄。可能是现在的人们对于农民所要缴纳的赋税没有概念,接下来就以汉代为例,来换算千户侯一年的收入。
古代武将
汉代农民手中的地是按户来划分的,根据史料记载,他们的一户地相当于100亩,一亩地每年所生产的粮食基本上在2石左右,一户人家每年的粮食生产就在200石,而一千户人家,所生产的粮食总量就在20万石。当时他们要缴纳给千户侯的赋税是“十五税一”,也就是相当于粮食产量的1/15。这样换算下来,一个迁户口每年所收入的粮食,在13,000石左右。
古代武将
当然,很多人对于粮食的单位也没有具体的概念,可是如果换算成具体的数字,也就是说千户侯每年的收入,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65倍。如果放在今天社会,这些千户侯绝对都在富人榜上有名,所以他们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非常富有的。除了巨额的财富以外,迁户口也拥有着更多的权利。在封爵以后,他们就享有不用像皇室交纳赋税的权力,这个权力会为他们带来额外的收入。
古代武将
这个时候不仅自己以前拥有的土地免税,很多地主土豪会将自己的土地安插在千户侯名下,他们给侯爷交比皇室更低的赋税,这样侯爵就多了一份收入,这些地主又少了一部分交税的压力,可谓是一举两得。同时在封侯以后,这个爵位就成了世袭制。古代的时候,父亲的爵位是传承给儿子的,这样一来,除了政治特权,还能在家族没落后保证自己的后代吃喝不愁。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电视、小说中,为什么那些将军费尽心思都想着封侯拜将的原因所在。
汉寿亭侯是什么官职,能让关羽极为珍惜?
古人不但对官位有个强烈的需求,在有了权力后对身份的荣耀更是眼馋,身份和权力都到手后才算混得好。关羽先前已经被封为“偏将军”了,但对“汉寿亭侯”这个却头衔极为珍惜,因为这个头衔不是官位,而是爵位。
建安五年,曹操跟刘备大战,之后刘备战败投奔袁绍,而关羽被擒留在曹操军中。因为曹操敬佩关羽为人,所以以礼相待,并授予官职—偏将军。
后来,袁绍派大将颜良、淳于琼、郭图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听了荀彧声东击西、轻兵掩袭白马的方略,亲自迎战。袁绍大军果然中计,直到曹操军队逼近颜良才反应过来,曹操此时让张辽和关羽做前锋。
关羽认为只要他立下功劳曹操就放他回去,于是策马上前,一个挥刀,就在万军从中砍下颜良收集。此时袁绍军中无人可以抵抗关羽和曹操的军队而撤兵,于是解了白马之围。此战后,曹操向朝廷上报,建议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因此,从此处看来,汉寿亭侯表面上是曹操索封,但实际上是大汉天子封赐的,它的含金量可比刘备封张飞的爵位搞多了。所以得到这个头衔后,关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汉寿亭侯自称。
关羽为何珍惜这个爵位官位和爵位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讲究职以能授,爵以功赏。官位属于行政系统,有着具体的职务和对应的等级关系,并且还有定期的考核,基本是通过选拔人才的方式来进行授予官位,且官位不能世袭。也就是说如果某天你的实力不济了,有可能被后来者居上。
但爵位是属于荣誉系统,没有具体的职位,一般都是皇室贵族或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才会被授予爵位。爵位跟官位不一样,是可以世袭的,并且一般有爵位的人都会有官位,但官位容易混到,要得到爵位太难了。
刘邦曾在白马之盟中书偶偶:“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怎么个难?
西汉飞将军李广,一生混迹沙场建功立业都没有取得侯爵,有句话叫李广难封;再说张飞,虽然一直跟关羽起名,但只是在关羽封了汉寿亭侯之后二十多年,才被封侯,并且还是在刘备称帝后封的。
而关羽的汉寿亭侯确实通过自己一步步打出来,是大汉王朝正儿八经封的,所以关羽对此珍惜是因为:一是大汉王朝的正规系统授予,二是太难取得,三是可以世袭,留给后人,四是这个头衔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因为非皇室成员能够获得爵位,必然有重大的功绩。
汉寿亭侯爵位有多大?秦朝在商鞅变法时,曾设置了二十等爵:
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汉朝建立后继承了秦朝的爵位制度,并添加了王爵。汉武帝时期,为了规避起名刘彻,二十等级爵位彻侯改为列侯或通侯。
西汉时期因军功封侯的人很多,那时候列侯封地很大,大的有数万户,小的也有几百户。而到了东汉时期,列侯封地开始变小,大的不过四县,小的可能只有一亭。因此,列侯根据封地大小,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虽然关羽的亭侯比乡侯、县侯都要小,但确实属于二十等级爵位中最高的——列侯,这个爵位已经是非常高了。终汉一代,侯爵都是很牛的,非外戚官员一生能奋斗到顶点的就是侯爵了,因为汉室在对侯爵方面很是苛刻,除了外戚能封赏无封地的侯爵,官员除了做到三公自然封爵,其他人需要很大的功绩才能封爵,而如果犯错就会被夺爵。
也正因如此,关羽每次别人跟他聊天是,从不报官位,而是爵位,因为这是很拉风的事情,也足以看出他对汉寿亭侯这个爵位的看中。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