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平天国男人的发型不采用清以前汉族人的发型?李世贤(1834-1865)广西藤县新旺村人,是李秀成的族弟,在太平天国,李世...
为什么太平天国男人的发型不采用清以前汉族人的发型?
李世贤(1834-1865)广西藤县新旺村人,是李秀成的族弟,在太平天国,李世贤是个十足的晚辈,当然也是后起之秀。
李世贤有一个强悍的母亲何大妹,在太平军经过她村子时,烧掉茅屋,带领全家人投军,何大妹这个大脚客家女还是女营一个首领,能冲锋陷阵。李世贤前面也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在太平军里不断地锻炼,进天京后,李秀成提升比较快,但李世贤还靠李秀成提携。
直到1856年秋,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天、东、北、翼、燕五王内讧,最后洪秀全算是赢家,实现了专权。但是洪秀全除了玩弄权术,治国带兵都不行,于是急需能人填补原来的朝廷中枢。因此,李世贤和与陈玉成、李秀成一起被提拔,统帅太平军。
1858年秋,太平天国设前、后、左、右、中五军主将,李世贤任左军主将。随后在安徽宁郭郡湾沚镇斩杀清朝浙江提督邓绍良,1859年,晋封为侍王,迎来了人生的巅峰。
1860年,和李秀成一起攻破清军江南大营,然后横扫徽州,军锋直逼祁门。祁门是曾国藩老营驻地,湘军大震,曾国藩左右都劝他快跑。但碰巧的是李世贤没攻祁门,折返浙江,此后便一直在浙江和安徽之间来回纵横。
直到为了救援陈玉成的安庆,配合实施围魏救赵之计,突入江西,调湘军离开安庆,但李世贤主力都放在浙江,和李秀成一样,私心作祟,装模作样的攻击江西,主要目的还是自己去筹粮,最后湘军没有上当,李世贤和左宗棠在江西乐平大战一场,损失了近万人,当然安庆也丢了,英王陈玉成也败亡了。
后期的李世贤在对待洪家王朝的态度上和李秀成决然相反,李秀成是一个矛盾者,明知道洪秀全的家天下末日快了,自己还不断的姑息部下叛变做鸟兽散,但是又下不了和洪秀全决裂的决心,心里想着保全忠王这个荣誉,所以他一直是充满矛盾的,就算最后和天京共存亡时刻,也不忘背着满身的金银财宝逃逸,不然怎么会被贪财的刁民出卖。
太平天国衣冠服饰的简介
太平天国鄙视清代衣冠,认为剃发垂辫是“强加给人民的奴隶标记”,于是开始时着传统戏装(实则唐宋明汉族服装)打仗,而将清代官服“随地抛弃”,“往来践踏”,并规定“纱帽雉翎一概不用”、“不用马蹄袖”等。在太平天国永安年间,初步拟定冠服制度,攻下武昌后,“舆马服饰即有分别“,定都天京(今南京)以后,又作修改,并建立“绣锦营”和“典衣衙”。
男子仍继承汉族传统,认为龙袍不可随意穿用。当时除天王可穿之外,其他官员须根据场合,低级官员绝对不着龙袍,但缀有龙纹的朝帽却是大多数官员的首服。洪秀全发动起义时曾借上帝之口,称龙为“魔鬼”、“妖怪”,而后自己穿龙袍时,无法解释,于是以将龙一眼射穿,谓之宝贝金龙来自圆其说,图案表现上即为一只眼圈放大,眼珠缩小。其它规定多来自《周礼》,以五行四神来确定背心图案、服装以及缘边的颜色。
女子着圆领紧身阔下摆长袍。用一块红绸或绿绸扎于腰际,下摆开衩,不着裙子而直接着肥腿裤。袄、袍等边缘也是镶很宽的边饰,只是较之民女所服要简洁大方。太平天国女子放开脚,以天足显示解放思想,着布鞋。
太平天国是中国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在服饰上,既继 承了传统遗制,又有所创
太平天国妇女服饰虽然有所规定,但并不严格。妇女一般不戴角帽及凉帽,大多用绸缎扎额,冬日也戴风帽。起义初期,大多数妇女都穿男服,也有穿着苗装的。定都天京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妇女多不穿男装,依身份地位的不同所用图案纹样繁简不一。普通妇女则穿由各色绸缎制成的长袍。样式以圆领为主,领口开得很小,腰身也比较合体,下摆部分较为宽松,衣长过膝,左衽。为了活动方便,常在下摆开衩,或开在两侧,或开在中间。
清末道光年间,国力渐衰,帝国主义趁机侵入,社会生产严重停滞。清朝政府闭关自守,腐朽没洛,激起人民反抗。1851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鄙视清朝衣冠,剪去辫子,留满额发。他们宁愿穿着戏班的服装出外行军打仗,而将清朝官服“随处抛弃”、“往来践踏”,表明与清廷划清界限。他们对服装的选择非常慎重,并严明纪律,如纱帽雉翎一概不用“,”不准用马蹄袖“等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